蔡笑笑,韩海会,陈玉营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河南 洛阳 471000)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由于局部脑血管或视网膜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突发、短暂性、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1]。发病时以一过性视物障碍、偏瘫为主要表现,多发于中老年人群[2]。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TIA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对居民健康及生活工作造成不利影响[3]。临床主要采用介入手术方式对TIA患者进行治疗,即时效果较好。但研究[4]发现,介入术后可能存在一定炎症反应,导致部分患者术后再次狭窄,影响患者远期疗效,预后不佳。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是在中性粒细胞活化环节中起重要作用的炎症因子[5],不仅参与机体炎症反应,还参与血管损伤。血清降钙素原(PCT)是一种无生物活性的降钙素前肽物质,当机体受到严重细菌感染或多脏器损伤时,其表达水平会急剧升高,反映了全身炎症反应的活跃程度[6]。故本研究选择TNF-α、PCT作为研究指标,探索其与血管狭窄的关系,报道如下。
1.1 对象 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于2018年1月—2020年9月诊治的62例行介入治疗的TI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均符合《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中国专家共识》[7]。②均行介入治疗。③均获得1 a随访。④具有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能与他人进行正常交流。排除标准:①近期有其他手术史者。②伴有恶性肿瘤者。③介入治疗禁忌证者。④同期参与其他研究者。⑤精神异常者。⑥中途退出治疗或随访期间失访、死亡者。⑦临床资料不完整者。其中男33例,女29例;年龄52~73(63.21±5.54)岁;体质量指数(BMI)17.49~26.45(22.95±2.15)kg·m-2;单处病变40例,多处病变22例。本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本次研究并签署同意书。
1.2 方法
1.2.1 血清TNF-α、PCT检测 分别于患者治疗前、治疗结束后12个月来院复查时,抽取患者外周空腹静脉血3~5 mL,以3 000 r·min-1离心10 min,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患者血清标本中TNF-α水平,TNF-α正常值0.74 ~1.54 μg·L-1。使用FAME全自动酶联免疫分析仪(瑞士Hamilton )检测血清PCT水平,PCT正常值<0.5 μg·L-1。试剂盒购于上海酶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严格按照操作说明书进行。
1.2.2 资料收集与分组 所有患者均接受定期门诊或电话随访12个月,每月随访1次,根据是否发生再狭窄分为无狭窄组(46例)和再狭窄组(16例)。收集2组患者病历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心功能分级、BMI、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高血脂、治疗前血清TNF-α水平、结束后12个月血清TNF-α水平、治疗前血清PCT水平、结束后12个月血清PCT水平及单处病变。
2.1 TIA患者不同时间血清TNF-α、PCT水平 TIA患者经介入治疗结束后12个月血清TNF-α、PCT水平高于介入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TIA患者不同时间血清TNF-α、PCT水平比较
2.2 单因素分析 再狭窄组年龄、吸烟史、高血压占比、治疗结束后12个月TNF-α、治疗结束后12个月PCT水平高于无狭窄组,单处病变占比低于无狭窄组,2组心功能分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性别、BMI、饮酒史、高血脂、治疗前TNF-α及PC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单因素分析
2.3 logistic回归分析 将经介入治疗的TIA患者再狭窄情况作为因变量(Y),将再狭窄组和无狭窄组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年龄、心功能分级、吸烟史、高血压、治疗结束后12个月TNF-α、治疗结束后12个月PCT、单处病变作为自变量(X)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赋值,赋值结果见表3。经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吸烟史占比、高血压占比、治疗结束后12个月TNF-α、治疗结束后12个月PCT水平均是影响介入治疗的TIA患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4。
表3 自变量赋值
表4 TIA患者介入术后再狭窄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2.4 介入术后血清TNF-α、PCT水平与TIA患者介入术后再狭窄的相关性 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TIA患者介入术后血清TNF-α、PCT水平与术后再狭窄呈负相关(r=-0.551,r=-0.632,P<0.05)。见图1-2。
图1 介入术后TIA患者血清TNF-α水平与再狭窄相关性
TIA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脑血管疾病之一。有研究[8-9]表明,介入手术能有效疏通狭窄闭塞的血管,明显降低TIA患者短时间内多次发作频率,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介入治疗不是TIA的治疗终点,患者在出院后仍需根据医嘱进行服药、运动锻炼及合理饮食等。部分患者出院后血管再次狭窄,增加了患者短期内不良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影响患者预后。鉴于此,评估影响介入手术治疗后TIA患者再次狭窄的因素,探究相关生物学指标与再狭窄的相关性,对TIA患者至关重要。
图2 介入术后TIA患者血清PCT水平与再狭窄相关性
本研究构建了TIA患者再狭窄的风险预测模型,年龄、吸烟史占比、高血压占比、治疗结束后12个月TNF-α、PCT水平均是影响经介入治疗的TIA患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大多数TIA再狭窄患者年龄在60岁以上,本研究也针对老年人群,年龄是TIA再狭窄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年龄越大,患AD的风险越高。有研究[10]表明,吸烟史占比差异是再狭窄的一个重要因素,可能与烟草中含有的尼古丁可使血管痉挛,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有关。有研究[11]显示,血压过高是引发患者发生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这些研究均表明,高龄、高血压、吸烟的TIA患者发生再狭窄风险更大,与本风险预测模型一致。
TIA再狭窄风险还与多种血清因子相关。TNF-α是单核巨噬细胞分泌的一种膜蛋白,作为一种促炎因子,能将炎症反应递质及趋化因子等相关物质激活,促进趋化因子、黏附分子及炎症介质的产生,启动炎症反应的发生[12-13]。PCT是由甲状腺C细胞分泌的功能蛋白,在正常机体中能够被特异性蛋白酶水解而呈低表达,在血清中几乎无法检测到,当人体感染时,细菌或类毒素刺激甲状腺外组织释放大量PCT[14]。赵梦雅等[15]研究发现,PCT水平与感染严重程度密切相关,随着PCT的动态变化,能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状况,从而为临床提供依据。本研究中,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TIA患者介入术后血清TNF-α、PCT水平与术后再狭窄呈负相关。提示血清TNF-α、PCT水平越高,发生再狭窄风险越高。
综上所述,介入手术治疗的TIA患者血清TNF-α、PCT水平与术后再狭窄呈负相关,且外周血测定TNF-α、PCT简单易行,可重复性强,可作为预测血管再狭窄的检测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