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晨刚,王庆礼,张乐平,谭欣珍
(江西理工大学 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江西南昌 330013)
新工科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是新工科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其中人才培养是新工科建设满足行业、产业和未来发展需要的核心任务[1]。新工科专业建设注重信息通信、电子控制、软件开发等新技术与传统工业技术的紧密结合,实现机械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2,3]。
CDIO模式的愿景是为学生提供一种强调工程基础,并建立在真实世界产品和系统“构思-设计-实现-运行”过程基础上的工程教育[4],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采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驱动教学方法。
“计算机辅助+X”课程是需要计算机的辅助才能最大限度发挥作用的一类课程,涉及课程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计算机辅助工程、三维造型、计算机图形学、虚拟现实技术等,是很多工科专业的必修课程[5]。本文以江西理工大学软件工程+机械背景类专业开设的“计算机辅助+X”类课程为例展开分析,课程主要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辅助进行三维建模、加工、仿真以及二次开发的能力。希望本研究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新工科背景下 CDIO模式在“计算机辅助+ X”类课程中的应用提供一种新思路。
“计算机辅助+X”课程主要讲授计算机技术、软件开发技术、计算机图形学、机械制图、机械设计与制造等知识,是未来智能制造行业发展的核心技术之一。近年来知识更新越来越快,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果课堂上讲述的知识仅限于某一种软件的用法,而不教授软件的二次开发及与各项技术的融合[6],那么学生进入社会后,其发展前景有限。只纯粹介绍软件使用方法,而不能将专业理论(比如连杆的截面尺寸为什么是这个尺寸,能否大一些或者小一些,原因是什么?)融入设计和制造过程中,最后可能导致设计的作品不符合工程实际情况。
课程教学过程一般以课堂学习为主,学生在课堂上掌握课程内容,“一讲一练”,侧重于讲解软件的简单操作应用,忽略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有些甚至只讲理论、算法,没有实践,更谈不上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课内学、课外闲,没有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开展活动,比如引导学生参加各类与课程相关的工作室;参与各类创新设计大赛、软件开发大赛等,没有与创新创业得分、综合素质得分等充分结合起来。课程之间的融合不够,实际应用能力培养不足,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课程考核方式依旧采用平时成绩30%-40%,期末考试60%-70%[7]的方式。平时成绩集中于出勤、课堂表现及作业,考查范围有限。期末考试全班学生“一张卷”“一台电脑”,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有限,缺少探索性、个性化教育和因材施教。重视基本知识点的考查,缺少对高素质工匠型人才应具有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工匠精神等的培养和评价。
项目以软件工程+机械背景专业“计算机辅助+X”类课程为例。以项目分析、理论学习、软件开发、使用软件设计产品到产品运行的整个生命周期为主线,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相关课程之间有机联系、一体式[8]方式学习“计算机辅助+X”类课程;以“三三制”为手段开展教学,强调教学、实践、教学评价三方面的内容;课程教学将教学内容、教师、学生三者有机地联系起来;教师与教学内容之间进行知识更新的交互,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知识交换创新的交互,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进行知识获取(知识点和获取知识途径等)的交互,如图1所示。
图1 “三三制”模型
以工程项目、学科竞赛等为手段,以问题为先导设计课程,整合知识点,让学生有一个完整的工程实践经历。以项目实施作为主线,将其贯穿课程设置全过程。学生对目标进行分析研究,并设计内容和实施方案,将方案转化为产品或系统。然后经过不断调试、修改,形成一个完善的产品或系统。如图2所示。
图2 CDIO理念下“计算机辅助+X”类课程教学模式设计
以项目为引导,以工程能力培养为目标,根据课程大纲[9]要求,将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二次开发、语音绘图、人工智能)等有效融入“计算机辅助+X”类课程当中,强调课程内容的动态性和时效性。设立综合性、热门的实践项目,让学生学习与该项目有关的知识和新技能。
实践项目主要包括基于知识点的实践项目(知识点验证)、基于创新的实践项目(与时下热门技术的融合)、基于竞赛的实践项目(学科竞赛等)。
“计算机辅助+X”类课程基于CDIO理念的一体化内容教学,强调实践环节,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自我学习知识能力和创新能力。课程考核从平时表现(30%-40%)、课程考试(论文)(35%-45%)、附加分(15%-35%)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大大降低课程总评中考试卷面分的比重[12],附加分中的部分考核业绩如图3所示。
图3 课程实例及部分成果
项目从2018年开始实践,“计算机辅助+X”类课程深受学生喜爱,课程教学效果良好,课程平均分在73.2-83.6分之间,课程评教优秀。截至目前,基于该课程孵化的成果丰硕。授权发明专利7项,实用型新型多项,授权软件著作权20余项,制作“精准射门”模型1件。获三维创新设计大赛(国赛、省赛)二等奖以上40余项,先进成图大赛(省赛)5项,“互联网+ ”校级铜奖3项,节能减排奖5项。国家级、省级创新创业项目10项,校级线上线下精品课程3项,出版教材2部。同时课程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库和资源库
新工科对工程教育有新要求,不仅仅是理念上的更新,更重要的是在实现学科交叉、专业智能的同时,使教师、学生适应时代需求。本次改革探索,基于CDIO理念,以项目、竞赛等为引导,以“三三制”为手段,在一体化课程设计的指导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学生团队均取得良好成绩,实现了新工科背景下的课程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