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病原学情况及微生物检验效果

2022-12-16 01:50朱晓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2年76期
关键词:溶血性沙门埃希菌

朱晓

(江苏省邳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检验科,江苏 邳州 221300)

0 引言

食物中毒指食入带有致病菌的食物, 或经某一途径导致致病菌进入口腔, 引起机体的中毒反应[1]。该病是食源性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 具有明显的人群广泛性特点[2]。统计数据显示, 近些年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发生, 导致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率随之升高, 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 也成为了一种主要的社会问题[3]。该病的潜伏期短, 发病急促, 短时间内可能出现多个患者同时发病, 患者病后也常在短时间内出现明显的恶心、呕吐、腹泻、腹痛、晕厥等症状, 严重者会出现脱水, 若不积极治疗, 还可能引起更严重的并发症, 继而危及生命安全[4-5]。食物中毒根据病原物质的差异, 可分为细菌性与非细菌性两类, 以前者更为多见;二者相比,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程更短, 恢复更快, 预后更好[6]。而对于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的治疗, 找准病原菌是准确制定治疗方案的基本前提[7]。病原学微生物检验可通过微生物检验技术, 对细菌性食物中毒性质进行查验, 能够及时找到确切的致病菌种, 且有助于了解生物性有害物质的食品种类与污染状况, 可为疾控中心及早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8]。基于此, 本研究为了进一步探讨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病原学情况及微生物检验效果, 就邳州市疾控中心由于细菌性食物中毒的60例患者的检验结果进行分析,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邳州市疾控中心由于细菌性食物中毒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案例, 其中男33例, 女27例;年龄18~59岁, 平均(33.62±7.23)岁;病程4~68h, 平均(27.23±10.11);体质指数18~26kg/m², 平均(22.15±1.36)kg/m²;食物类型:畜肉类与其制品23例, 蛋类19例, 奶类及其制品11例, 其他7例。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案例信息完整;(2)年龄18~59岁;(3)经相关检查证实, 满足细菌性食物中毒的诊断规定, 出现一定程度的恶心、呕吐、腹泻、腹痛、晕厥等症状;(4)清醒, 配合采样;(5)本研究符合伦理要求, 并获得单位批准。患者及家属对研究知情且同意。

排除标准:(1)免疫缺陷疾病;(2)血液系统疾病;(3)恶性肿瘤;(4)意识不清;(5)精神疾病、认知功能障碍;(6)孕产妇;(7)不愿意采样。

1.3 方法

1.3.1 样本来源

对所有患者进行检验和分析, 包括患者的粪便、呕吐物、肛拭子、手拭子、食品、食品操作间(刀具、砧板、餐具等)的检验。由医院专业的医护人员采集样本, 严格遵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汇编GB4789系列》《临床微生物检验标准化操作》的有关规定执行。样本采集后置于无菌、阴凉干燥的环境下进行储存, 尽快送至本疾控预防中心进行检验。

1.3.2 仪器与试剂

主要仪器:保温箱、冰箱、恒温水浴箱、电子天平、菌落计数器、PCR(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仪、显微镜、SC(亚硝酸盐胱氨酸增菌液), 20E、HE(琼脂)平板、MMA(甲基丙烯酸甲酯)平板、兔血浆平板等。

主要试剂:3%的H2O2(过氧化氢), 动力硝酸盐培养基, 乳糖胆盐发酵管, 缓冲葡糖糖蛋白陈水, 肉汤培养基, 琼脂培养基等。

1.3.3 检验方法

参照相关按照标准, 对样本进行大肠埃希菌、蜡样芽胞杆菌、变形杆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等的检验, 测定菌落群数、菌群数量。将样本置于大小适宜的浆罐内, 添加酸碱值为7的无菌氯化钠溶液, 充分混匀无菌氯化钠溶液及样本, 使用匀浆仪、严格遵照无菌操作原则执行。混合液加入至45℃的培养基内。采取倒置法进行培养, 3d后于高倍显微镜下观察样本中的细菌。检验过程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 确保检验操作规范。检验结果根据患者的就餐史、饮食情况以及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常发季节进行综合性分析。

1.4 观察指标

(1)分析样本采集情况:(2)观察统计检出的病原菌情况, 包括大肠埃希菌、蜡样芽胞杆菌、变形杆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3)分析血清型(大肠埃希菌、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的分布情况。

1.5 数据分析

应用SPSS 22.0软件, 计数资料以%表示, 行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样本采集情况

共采集9 0份样本, 其中粪便样本4 2份(46.67%), 呕吐物5份(5.56%), 肛拭子22份(24.44%), 手拭子16份(17.78%), 食品3份(3.33%), 食品操作间2份(2.22%)。

2.2 检出的病原菌情况

90例患者中, 致病菌的检出率为53.33%(48/90), 其中粪便、呕吐物、肛拭子、手拭子、食品、食品操作间的检出率依次为73.81%、60.00%、45.45%、12.50%、33.33%、50.00%;以粪便中的致病菌检出率最高, 对比其他样本的检出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致病菌中, 构成比从高到低依次为副溶血性弧菌(18.89%)、沙门菌(13.33%)、大肠埃希菌(11.11%)、蜡样芽胞杆菌(4.44%)、变形杆菌(3.33%)、志贺菌/金黄色葡萄球菌(1.11%);副溶血性弧菌的构成比明显高于其他致病菌的构成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检出的病原菌情况[n(%)]

2.3 血清型的分布情况

对17株副溶血性弧菌、12株沙门菌、10株大肠埃希菌、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分离, 根据血清学检查结果分析型的分布情况, 结果显示, 副溶血性弧菌中O4:K8 型1株, O3:K6 型有13株, 其他3株;沙门菌中鼠伤寒沙门菌3株, 肠炎沙门菌9株;大肠埃希菌中侵袭性大肠细菌2株, 产毒性大肠埃希菌3株, 致病性大肠杆菌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为A型。见表2。

表2 血清型的分布情况[n(%)]

3 讨论

食品安全关乎国民健康, 也与国家的长治久安息息相关。尽管我国的食品安全水平逐渐提升, 但食物中毒事件依然时常发生。因此食品安全问题仍然是我国的社会问题, 需要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与监督。细菌性食物中毒不但和食物的生产、保存、运输等环节有关, 也和患者的饮食方式、结构及卫生有关。细菌性食物中毒一年四季都可发生, 但秋季最为高发, 原因与夏季温度升高, 食物易变质, 秋季食入这些变质食物则可能引起食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食物来源一般是餐饮业, 占比高达40%以上, 其后是家庭自制、街头食物, 其中肉类、海鲜类食物最易造成食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严重时会危及生命安全, 一旦发生, 应立刻送医救治。对于表现轻微的恶心、呕吐、腹泻患者而言, 一般予以基础对症治疗;对于症状严重, 出现中毒、水电解质紊乱、严重脱水者, 应及时进行鉴别诊断[9]。临床实践也证实, 在采取治疗措施前, 准确的诊断是基本前提[10]。微生物检验是“医生的医生”, 可为临床各种病菌性疾病的诊治提供指导,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诊断率, 减少漏诊、误诊, 让患者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微生物检验能够为食物中毒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对治疗方案的制定也有指导作用。微生物检验还能够明确病原菌, 找到引起食物中毒的具体原因, 且能更全面的掌握疾病的发生规律, 有助于病情的有效控制, 继而改善患者预后[11]。微生物检验同时具有操作简单、经济实用的特点, 采集较多的具有针对性的样本后, 在严格质控的情况下进行检验, 可获得较高的准确率。

微生物检验的主要流程包括采集样本、观察并培养样本菌落, 再观察其发展过程。微生物检验可检出多种致病菌种, 并能明确菌群的种类、数目。在样本的采集中, 应尽可能多的采集样本, 任何可能性的样本均不可放过, 如患者的呕吐物、食物、粪便、肛拭子等, 多样本检验能够起到联合诊断的目的, 因为可为临床诊断提供更详细的参考依据[12]。本研究对患者采集粪便、呕吐物、肛拭子、手拭子、食品、食品操作间(刀具、砧板、餐具等)样本进行检验, 结果显示, 粪便的致病菌检出率(73.81%)最高, 其后依次是呕吐物、肛拭子、手拭子、食品、食品操作间, 因此临床上针对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微生物检验, 应优先采集粪便, 配合呕吐物、肛拭子的检验结果以明确诊断。值得一提的是, 对于呕吐物的检验, 可能会存在患者将食物全部吞咽或食物已受污染的情况, 这会大大降低检验结果的准确性[13]。致病菌种中, 当前认为副溶血性弧菌、沙门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是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致病菌, 且不同致病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症状存在一定的差异[14]。本研究结果显示, 副溶血性弧菌是造成细菌性食物中毒最常见的病菌, 其构成比为18.89%, 明显高于沙门菌、大肠埃希菌、蜡样芽胞杆菌、变形杆菌、志贺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提示副溶血性弧菌是造成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高危菌种, 应加强其监测。从血清学检查结果分析发现, 副溶血性弧菌以O3:K6 型最常见, 占比76.47%, 沙门菌以肠炎沙门菌(75.00%)多见, 大肠埃希菌以致病性大肠杆菌(50.00%)最多见。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危害性大, 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构成不良影响, 应积极防治。总结相关文献, 认为应从如下几方面做起:(1)对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及时进行微生物检验, 快速找出病原菌。进行微生物检验样本的采集时, 应做到“全面”和“量多”, 尽量将检验范围覆盖到全部可能引发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菌感染源。标本采集后应尽快送检, 无法立即送检时, 并根据规范要求妥善储存。从检验前的准备到检验结果分析, 形成一套满足临床实践的质控管理制度, 以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且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检验, 做好操作流程、环节的质控, 以避免检验结果的误差[15];(2)副溶血性弧菌是造成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高危菌种, 应加强食物加工质量方面的宣教工作, 尽量不食入大量的生冷食物与海鲜食品。近几年因大肠埃希菌感染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也较常见, 应强化对食品经营机构的卫生管控, 制定完善的整治、管理制度, 一旦发现卫生不合格、质量不过关, 应让其在限期内做好整顿, 整顿后再次检查, 合格后方可重新营业。

综上所述, 对较多的样品进行有针对性的微生物检验, 有助于对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病原菌种类和血清型的判断, 能够提高污染源控制效果;因此需要积极对微生物进行检验。

猜你喜欢
溶血性沙门埃希菌
江西部分省级医院食源性疾病沙门菌监测与分子分型研究
一株鸡白痢沙门菌噬菌体的发酵及后处理工艺研究
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感染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县级医院2016年至2018年大肠埃希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耐三代头孢菌素沙门菌的耐药基因分析*
大肠埃希菌在临床感染中的耐药情况分析
一起家庭食物中毒事件
注射用头孢替坦二钠的安全性再评价
所谓极致的忍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