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脐灸疗法应用于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效果观察

2022-12-16 01:50石迎春郑夕方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2年76期
关键词:神阙穴溃疡性结肠炎

石迎春, 郑夕方

(重庆大足区中医院, 重庆 402360)

0 引言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属中医“久泻”“肠癖”等范畴, 其病位在肠, 病变涉及脾、胃、肝、肾等脏腑, 多因饮食不节、精神刺激、感染免疫等因素引起的一种主要侵犯直肠、乙状结肠或整个结肠的慢性炎症和溃疡性病变[1], 临床治疗较为棘手。

隔药脐灸疗法是以中医经络、脏腑学说为理论基础, 根据病情选用适宜药物研磨成细粉置于神阙穴, 配以艾灸热力促进药物透皮吸收的中医外治疗法之一, 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 发挥局部或全身作用的一种常用的防治疾病的方法[2]。脐疗法具有操作简便、针对性强、安全快捷、疗效肯定、材料易得、适应证广的特点[3]。笔者使用隔药脐灸疗法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 取得了较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来本院肛肠科就诊的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分布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通过, 并与研究对象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60)

1.1.1 诊断标准

1.1.1.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2017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4]的诊断标准:①结肠镜检查表现黏膜血管纹理模糊、紊乱、充血、水肿、易脆、自发或接触出血及脓性分泌物附着;病变明显处可见弥漫性多发糜烂或溃疡。②钡剂灌肠检查显示黏膜粗乱及(或)颗粒样改变;肠管边缘呈锯齿状或毛刺样, 肠壁有多发性小充盈缺损, 肠管短缩、袋囊消失呈铅管样。具有典型临床表现为临床疑诊;根据临床表现和结肠镜和(或)钡剂灌肠检查具有上述特征时可初步诊断本病;上述诊断标准, 结合黏膜组织活检和(或)手术切除标本组织病理学特征时, 可以确诊。

1.1.1.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制定的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5]中的诊断标准:主症2项, 次症2项, 结合舌诊诊断。脾肾阳虚证主症:①久泻不止, 大便稀薄;②夹有白冻, 或伴有完谷不不化, 甚则滑脱不禁;③腹痛喜温喜按。次症①腹胀;②食少纳差;③形寒肢冷;④腰酸膝软。舌脉:①舌质淡胖, 或有齿痕, 苔薄白润;②脉沉细。

1.1.2 纳入标准

①西医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的轻重度患者, 中医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脾肾阳虚证患者;②年龄大于50岁;③无严重的心、肝、脑、肾等器质性或功能性障碍, 无药物及食物过敏者;④对试验知情并同意。

1.1.3 排除标准

①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②精神病或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③合并有严重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严重并发症者;④有药物过敏史或过敏体质的患者。

1.1.4 脱落标准

①对试验干预措施所用药物的不良反应较大或者过敏反应较严重的受试患者;②治疗过程中疾病加重或死亡;③因自己原因退出试验者。

1.2 研究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两组患者干预时间均为2周, 对照组给予促进黏膜愈合、防止并发症等对症支持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隔药脐灸疗法一日1次, 每次3柱, 1周为一个疗程。

隔药脐灸疗法操作流程:白术、木香、甘草、补骨脂、肉豆蔻、吴茱萸、五味子研磨成粉, 填入消毒后的神阙穴中, 面粉加水调和制成直径4cm, 内圈圆洞直径1.5cm、厚4cm的圆形面圈, 药粉高度与面圈平齐。将艾柱置于面圈正中并点燃, 每柱燃烧时间20min, 每次燃3柱。灸后彻底熄灭艾柱, 清洁脐周皮肤, 并用无菌纱布封住残余药粉, 保留24h, 每天1次。

1.3 观察指标

①中医主要症状积分、中医次要症状积分;②临床疗效;③不良反应:烫伤、过敏等。

1.4 疗效评价标准

中医症状分级量化标准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慢性非特异性UC脾肾阳虚证型评级法制定。中医主要症状包括腹痛、腹泻、脓血便、腹胀、里急后重, 症状轻重程度分为4级:无症状0分、 轻度2分、中度4分、重度6分。次要症状:形寒肢冷、腰酸、膝软、食少、神疲懒言, 症状轻重程度分为4级:无症状0分、 轻度1分、中度2分、重度3分。

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慢性非特异性UC中疗效判定标准制定。临床痊愈:临床症状消失, 症状积分减少≥95%;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症状积分减少≥70%;有效:临床症状均有好转, 症状积分减少≥30%;无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无改善, 甚或加重, 症状积分减少不足30%。(注:计 算公式(尼莫地平法)=[(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7, 对研究人员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 由两名研究人员独立进行录入, 完成录入后使用软件中的自动核查功能检查出不一致的结果, 即刻核对并确认及更正。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计数资料采用例数、百分比描述;t检验、χ2检验对患者一般资料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 当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主要症状积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中医主要症状积分比较(±s, 分)

表2 两组患者中医主要症状积分比较(±s, 分)

组别 时间 腹痛 腹泻 脓血便 腹胀 里急后重治疗组治疗前 3.93±1.25 4.11±1.73 3.20±0.79 3.31±0.91 4.09±0.21治疗后 1.32±0.801) 1.08±0.50 1.25±1.22 1.60±0.36 1.47±0.25对照组治疗前 4.12±1.51 3.89±1.35 3.58±0.55 3.55±1.21 3.88±0.51治疗后 1.33±1.451) 1.21±0.88 1.41±0.98 1.55±0.86 1.55±0.49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次要症状积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中医次要症状积分比较(±s, 分)

表3 两组患者中医次要症状积分比较(±s, 分)

组别 时间 形寒肢冷 腰酸 膝软 食少 神疲懒言治疗组治疗前 1.69±0.82 1.33±0.75 2.06±0.87 1.47±0.75 1.44±0.77治疗后 0.64±0.86 0.64±0.67 1.37±0.83 0.61±0.60 0.56±0.61对照组治疗前 1.86±0.63 1.69±0.87 1.72±0.58 1.61±0.55 1.53±0.54治疗后 1.31±0.51 1.14±0.52 0.83±0.58 0.58±0.21 1.14±0.81

2.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试验组总有效率96.67%, 对照组总有效率86.67%。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4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共1例, 1人局部皮肤过敏, 不再进行该项试验, 停止操作后, 过敏症状自行缓解。

3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 中医学认为湿盛则濡泄, 热盛则迫血妄行, 湿热之邪在肠道蕴结可致气血相搏而致气血不通, 不通则痛故有腹痛的表现, 气血相搏血败肉腐则致内溃成疡, 腐化为脓, 因而有脓血便的表现[6]。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因肾阳不足, 胃关不固, 命门火衰, 不能蒸化致病, 肾亏则腰膝酸冷, 脘腹畏寒, 形寒肢冷, 四肢不温, 肾阳虚衰, 命门火衰, 温煦无力, 小便清长, 夜间尿频, 舌质淡, 舌体胖有齿印, 脉沉细无力。本研究以健脾、温肾、止泻的主要治法。

两组患者, 试验组总有效率93.34%, 对照组总有效率83.34%, 总体有效率较高, 可能与疾病选择轻中度有关。研究人员通过设计完整的随机对照试验, 多维度结局指标评价方法, 量化溃疡性结肠炎各项中医症状,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疗效, 实验结果表明, 干预结束后, 进行隔药脐灸疗法的患者, 不仅对腹痛、腹泻、脓血便、腹胀、里急后重等主要症状有较好治疗效果,更对溃疡型结肠炎的次要症状如形寒肢冷、腰膝酸软等具有较好疗效, 研究结果与王松梅[7]神阙穴隔药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结果一致。

本项研究旨在验证脐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可行性, 我们认为脐灸治疗作为中医外治疗法的一种, 通过脐部作用于患处, 避免了肝脏的“首过效应”, 减少了不良反应, 具有无创、费用低、易操作、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副作用少等优势。

研究表明, 药物经脐给药的生物利用度是前臂给药的1~6倍[8], 现代医学认为, 脐是胚胎发育过程中腹壁最后闭合处, 皮肤敏感度高, 利于药物的透皮吸收[9]。中医认为脐通百脉、主治百病。脐, 穴名神阙穴, 与任脉、督脉、冲脉、带脉四经相通, 为五脏六腑之体, 元气归藏之根[10]。此外, 足阳明胃经夹脐, 手少阴之筋下系于脐, 足太阴之筋结于脐, 故脐为经络之总枢, 经气之汇海[11], 此处用药, 可通于五脏六腑, 达于全身经脉。

在施灸药物的选择上, 白术苦甘温, 入脾胃经, 功用补脾益气、燥湿利水;木香辛苦温, 乃三焦气分之药, 能升降诸气, 功效行气止痛, 善行大肠之滞气, 为治里急后重之要药;补骨脂味辛、苦, 性温, 归肾、脾经, 有温肾助阳, 纳气平喘, 温脾止泻的功效。肉豆蔻味辛, 性温, 归脾、胃、大肠经, 有温中行气、涩肠止泻之功效。诸药合用, 借助艾灸施加于神阙穴, 可加速药物的吸收, 直接到达大肠, 改善血液循环, 提高新陈代谢, 加速溃疡的愈合, 从而改善疾病症状。

4 小结

研究初步表明中药外治疗法的隔药脐灸治疗对改善溃疡性结肠炎具有一定效果, 可以作为临床疾病治疗的一种选择, 但受限于样本量的数量, 尚不能成为指南制作的证据来源, 未来期待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来验证结论, 让简、便、易、廉的中医技术助力百姓健康。

猜你喜欢
神阙穴溃疡性结肠炎
“结肠炎”背后的亲子关系问题
岭南山竹子醇提物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作用
蒙药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中药穴位贴敷神阙穴防治阿奇霉素致小儿消化道不良反应效果观察
空腹生吃鱼腥草治结肠炎
九蜣两虫散熨贴神阙穴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胃肠胀气的理论探讨
长寿名穴保健康——神阙穴:揭开“命蒂”的奥秘
神安镇静膏外敷神阙穴在36例儿童骨科术前护理中的应用
蒙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6例临床观察
肠疡宁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5例结肠镜象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