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元素在数学教学中的融入策略

2022-12-16 21:40江苏省昆山市新镇中心小学校
小学教学研究 2022年35期
关键词:应用题图形数学知识

江苏省昆山市新镇中心小学校 俞 瑜

许多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到数学“忽然”就变难了,一时会不知所措。究其原因,是数学的学习思路进入了本质抽象的范畴,而学生的相应思维习惯与思维构造尚未建成。我们不妨 “回头看”,充分利用生活元素引导学生学习相关数学解题方法。也就是说,在数学教学中,应充分挖掘学生所熟知的生活元素,将数学教学与生活相融合,达到数学、生活和谐共处,从而实现以生活促成数学教学,以数学促成学生生活技能的提升,最终帮助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具体策略如下:

一、立足过去才能发现未来

笔者查阅了很多资料,在提及数学教学现状时,很多教育同仁都用了几个词语,诸如“教学思想陈旧” “填鸭式教学” “应试教育” “教学一言堂”等,在形容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状态时常常会用到“数学知识学习兴趣低下” “数学知识学习效率较低” “课堂学习氛围较为枯燥和乏味”等。这些“陈词老调”表现和描写的都是同一种现象,那就是数学教学“几十年如一日”,在课堂教学的要素保持不变的同时,部分数学教师的教学行为也没有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教育教学资源的更迭进行“正向”改革,而是秉守着自己的“师者仁心”和“传统观念”进行着“新时代人才的教育教学活动”。那么,数学教师应该怎么做呢?我们应该充分运用身边的资源,将生活变成数学课堂教学新的元素,运用各类方法将生活元素引入课堂教学,以学生熟知的事物促进他们的数学知识学习。

二、生活元素在数学教学中的融入策略

(一)挖掘更多生活素材

小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生活常识,这时,就要尽可能多地从乡村生活实例中找出“素材”来促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创设的情境就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践中信手拈来。

例如,就购物来说,笔者会问学生:“你们都在小商店买过什么呀?”有的学生买过冰糕,有的学生买过油盐,有的学生买过饮料,有的学生买过文具。笔者继续问:“你们买的这些物品价格是多少?”“2.5元。”“5元。”“8元。”“10元。”“2.5元又叫两元五角。”在此情境中,教师可以引入人民币的计算与单位换算的相关知识。学生已经有购物的经历,这有助于强化他们对该单元知识概念的理解。有的学生跟着家长一起去超市购物,会用到手机支付。笔者会对他们说:“请提醒你们的爸爸妈妈,在使用手机支付时不要把小数点点错了。”

在学习了计算圆周长后,笔者拿出一块图形饼干让学生求它的周长。这里首先就涉及要测量饼干的直径,可以用两把直尺先抵住饼干两端,然后测量这两把平行的直尺的距离,就能得出饼干的直径,进而计算出它的周长。这样就能启发学生去观察生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有了生活素材的引导,以及活泼轻松的课堂气氛,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就会更加浓厚。

(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知识的活动,其最终目的就是通过学习达到有效运用,这让传统教学目的和“深度学习”理念不谋而合。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在完成教学任务后,怎样引导学生高效运用数学知识,从而契合“深度学习”教学理念呢?笔者认为,我们可以将生活游戏融入学生的学习活动后期,让他们在游戏中释放天性,并且运用知识完成另类教学游戏,在将生活元素融入数学教学的基础上,积极主动打造高效课堂。

例如,在教学完“分数乘法”后,笔者在教室中组织了一次“地摊”游戏,“地摊”的商品则是由日常教学中所用到的铅笔、橡皮、课本、练习本等组成,分别标价四分之三元、五分之一元、一又三分之二元、二分之一元,参与教学游戏的学生会被发放“五元”货币用于购买商品。有的学生“买”了两本课本和两本练习本,笔者问:这两样物品一共多少钱?买完之后你还剩多少钱?学生说:课本单价是一又三分之二元,两本课本就是三又三分之一元,练习本单价是二分之一元,两本一元,两样物品一共是四又三分之一元,还剩下三分之二元……听到学生“小声嘀咕”似的计算,笔者感觉很欣慰。通过开展课堂游戏,学生可以在游戏中高效运用知识,从而巩固所学知识,学习效果自然就提高了。

(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可以说是息息相关的,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利用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以生活中学生非常喜欢的“种果树”为例,教师可以借助 “数图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解决“一条线上需要种多少棵果树”的相关问题。虽然用图形来表示一些数字信息有着形象和直观的优点,但是在定量方面还需要借助数字进行计算和逻辑思维转化,特别是对于较为复杂的“形”,学生在解题时不仅要正确地把图形数字化,还要将图形的特点和题目中所隐含的条件表达出来,充分利用图形和几何的意义,从而用“形”把“数”的形式表现出来,再进行正确的分析和计算。将数形结合思想引入生活中,来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一方面可以有效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熟练运用,另一方面也是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侧面证明,值得我们开展相关尝试。

例如,在解决生活中常见的种果树问题时,笔者用“ _________________”代表一条“路”,用“/ ”代表一棵树,在“ _______________”上画“/ ”表示种了一棵树。随后笔者引导学生思考在一条路上种四棵树可以怎样用图形表现出来。学生随即开始独立思考和操作,笔者则根据反馈在黑板上画出了学生的思路,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或;。笔者画完之后引导学生思考,找出规律,学生们纷纷说路两端都种的棵数=段数+1,一段栽种的棵数=段数,两端都不种的棵数=段数-1。教师可以利用图形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让他们从图形中找到数字的规律,从而完成知识的学习,学生的思维发展有了充分的凭借,产生了学习兴趣。

(四)数学应用题生活化

对于数学这门以解决问题为主要内容的学科,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自然是首要工作。数学题中的应用题是重点和难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是教师开展日常教学活动的侧重点。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常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笔者将各种各样的应用题进行了“本土化”融合,将日常生活情境融入应用题,并且通过类比的方式进行解题分析和归纳,从而提升学生的解题效率。

例如,刘奶奶以前两个小时可以种100棵西红柿,现在有了全新的播种机械,她可以两个小时播种150棵西红柿,现在的播种效率比之前提高了百分之几?

这样的题目解题步骤较繁杂,解题思路较长,学生需要审清题目,不要想当然地以为问的是“现在每个小时可以播种多少棵西红柿”或者“现在播种100棵西红柿需要多长时间”等。

学生解答完本题后,笔者找到了与这道题类似的题目:刘师傅过去生产100个零件需要3小时,现在减少到了2小时,刘师傅每小时的工作效率提高了百分之几?希望通过类比的方式强化学生的数学应用题解题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解决数学应用题。

总之,数学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主动将生活元素带入数学教学中,将学生每天接触的事物变成数学教学的一部分,在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的同时,让数学课堂变得高效且高质,最终使生活元素促进数学教学的改革,使全体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强化巩固与运用,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应用题图形数学知识
有限制条件的组合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数列应用题、创新题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分图形
找图形
图形变变变
图形配对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解应用题要过“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