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语文阅读课堂开展对策分析

2022-12-16 20:16刘琛雁
考试周刊 2022年41期
关键词:高中生高中语文文章

刘琛雁

新时代社会要求落实新时代青年具备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能够有效进行交流,具备良好语感,又不乏自主思维能力,能够感受美,创造美的综合性语文核心素养,也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筑牢知识基础、提升精神境界。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推动学生在阅读学习中锻炼深入思考的能力,重视每位学生的课堂发展过程,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地在语文阅读课堂中融入现代化信息技术,增加学生运用语言和表达自我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下来,笔者将对开展课堂活动、构建任务导向课堂、翻转课堂、智慧课堂等课堂创新举措展开具体阐述。

一、 重视高效阅读课堂建构的师生互动交流——增设课堂活动

高效阅读课堂的建构离不开师生的有效互动,离不开融洽的课堂氛围,离不开学生对阅读课堂的热情。因此,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交流,高中语文教师可以适当增设阅读课堂活动,丰富课堂形式和学生的学习生活,拉近语文学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首先,在阅读较为情境化、情绪化、戏剧化的文章时,例如,话剧《雷雨》,教师可以开展人物扮演课堂活动,邀请几位自愿报名的学生扮演话剧或者课文中的角色,在体会文章中的人物情感后,用表演的方式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展示。这样的课堂活动不仅能够深化学生对阅读人物的理解,还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拉近师生关系,促进沟通和交流,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

其次,当阅读开放式结尾的文章时,教师可以开展阅读续写活动,让高中生能够发散思维,为文章续写一个展现自己情绪走向的结局,从而使学生感受到读者也是文学创作中的一部分。在写作中作者需要给读者带来情感共鸣或是能留下想象空间,实现与读者互动的深层次创作。这样的课堂活动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课堂生活,而且能够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理解能力,深化高中生对人物情绪的理解,从而培养高中生具备更强的共情能力,开拓思维,深化高中生的文学素养。

最后,当阅读到画面感很强的文章时,教师可以开展阅读绘画活动,让学生自主绘出在文章情境下自己所感受到的画面,通过“五感共情”的方式让高中生感受到用语言描绘场景的神奇之处,体会语言的乐趣以及作者所处的环境,从而培养高中生对语言文化的兴趣,丰富高中生的想象力。

教师还可以增设不同形式的课堂活动。例如,在寒暑假期间布置阅读一本好书的任务,并在开学后鼓励学生进行读书分享,在每堂语文课正式开始前,用十分钟给学生进行读书分享,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对阅读的见解、分享自己所遇到的有益书籍。同时拉动学生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能够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在鼓励学生自我展示的过程中培养其自信,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此外,这样的阅读教学活动也能够潜移默化地向高中生传递“无论面临多么紧张的学习生活仍应坚持终生阅读”的人生哲理,落实好核心素养教育。

二、 重视高效阅读课堂建构的个性化教学设计——分层教学

构建生动化高中语文阅读课堂不仅要丰富课堂形式,更要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位学生主动思考的习惯,也要注重提高每一位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语文核心素养。因此,精准教学、个性化教学、分层教学的融入将给高中语文阅读课堂的教学质量带来“质的飞跃”。由于存在大脑发育、家庭教育的各种差异,同班级的学生在逻辑思维、理解能力、吸收能力、“举一反三”的能力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的层次水平,如果教师仍然进行传统的无差别教学很容易导致吸收能力差的学生没学明白而吸收能力强的学生没学够的情况,使许多时间精力白白消耗,课堂训练效率低下。因而,分层教学方式应运而生。教师应当理性分析每位学生在能力上的不同,并根据学生的不同接受能力与层次进行分层教学,制定有针对性的课堂设计来帮助学生取长补短,贴合每位学生的成长轨迹,有效提高实操课训练的效益。

高中语文阅读课堂的教学效率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不同程度的学生完成同一个训练任务的时间跨度很大,传统的教法会使先完成的学生会浪费很多时间等待,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学习积极性。而分层练习有利于拓宽能力较强学生的思维,发挥其自主性,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把重心转向自学和课外拓展,向着拔高的方向发展;也有利于巩固完善能力较弱学生的基础,使他们能在更加踏实的“地基”上添砖加瓦,突破自己。例如,教师先进行一次阅读基础能力评估测试,可以选择测试内容为快速阅读后进行概述,依照阅读能力、表达能力的水平将阅读基础较好的学生安排为A组,对他们要增加课堂阅读量,同时要求A组成员深入地挖掘文章内涵,感受行文脉络,根据文章的时代背景写下阅读感悟。将阅读能力中等的学生安排为B组,则是在合适阅读量的前提下,能大致概括文章大意,感受文章意境。阅读能力偏弱的学生则安排为C组,适量减少阅读量,实抓基础,帮助C组学生理解文章大意,整理文章脉络。由此落实高中语文阅读课堂的精准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问题开展个性化训练设计,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益,开启分层教学的有效之路。

不仅如此,班级分组后还可在语文阅读课堂中进行“组内竞赛”和“跨组合作”等不同形式的激励教学法。其中组内竞赛则是指A、B、C组成员都只在自己的组内进行排名比拼,并设立一定的奖惩制度,从课堂表现、学习积极程度、阅读训练完成情况等各方面的日常表现进行加减分,在每周结束时对排名靠前的学生予以“升组”和物质、精神奖赏。这样的竞争方式不仅公平合理,使每组成员都以较为相当的水平参与竞争,不至于因为学生之间能力差别过大,而使能力较低的学生甘心“躺平”没有学习动力,而能力较强的学生失去竞争意识,从而激发不同程度的学生能够共同进步,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动力,增强高中生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建立良性循环,提高阅读课堂质量和效率,也培养了高中生具有一定的竞争意识,带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而“跨组合作”则是以拉近全班学生关系的方式,推动学生进步。例如,高中语文教师安排A组成员为每个小组的带领队长,使B、C组成员成为每位队长的队员,小组以团队的形式参与小组评分排名,并设立一定的奖惩制度,从课堂表现、学习积极程度、阅读训练完成情况等各方面对小组日常表现进行加减分,在每周结束时对排名靠前的小组也予以物质、精神奖赏。同时,这样的组织方式需要教师对学生之间有充分的了解,并能合理安排组内成员配置,既不将过于亲密的学生放在同一组防止“抱团”的情况发生,也不将容易产生矛盾冲突的学生放在同一组防止产生反作用。合理的小组配置下的“跨组合作”方式能让A组成员发挥出示范、监督、带领的作用,并通过学生之间的无代沟、平等关系来推动课堂阅读任务安排得有效开展,在使阅读能力较弱的学生得到水平提升的同时,也能锻炼一下阅读能力较强的A组学生的管理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等,从而有效地落实高中素质教育,激发高中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提高高中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核心素养能力。

三、 重视高效阅读课堂建构的目的性教学方式——任务导向型课堂

任务导向型课堂是创新型教法,能够明确课堂目标,开展极具目的性的课堂设计教学。很多时候阅读课堂低效都是因为目标导向不明确,简单来说就是学生不知道下一步要做什么。例如,当他们阅读完文章时,如果语文教师没有布置任何任务,部分自学意识较为薄弱的学生往往不会想到自发地进行探究和学习或者是深入阅读,而更多地选择等待教师指导,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开展任务导向型阅读课堂将产生十分重大的意义。任务导向型阅读课堂就是教师在布置好阅读任务后,将其余的探究过程以逐个任务目标的方式告诉学生,要求学生在阅读文章以后完成任务。这样的教学方式能让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学习习惯,并锻炼安排阅读时间的能力,学会自己把控合理的阅读时间。同时,有利于向高中生明确“接下去需要完成什么”的目的性学习流程,实现高效阅读课堂。任务导向的阅读课堂开展方式能够使学生不仅仅是在阅读文章,而更倾向于去理解文章内容。在任务导向的阅读课堂下,学生会倾向于进行“仔细阅读”,遇到某一处难以理解的语句或者问题是更倾向于反复研读而不是潦草略过,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增强高中生阅读理解能力。

但任务导向型课堂将对高中语文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目的性教学方式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在充分理解任务文章的前提下,依照教材对阅读目的的具体描述,制定合理的任务,并根据班级学生阅读能力水平来设置合适的难度,最好能以难度逐渐加深的任务方式来引导高中生更快、更好地进入阅读课堂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高中生阅读水平,激发高中生学习兴趣。

与此同时,教师需要明确每一个任务设立的教学内涵和所需要达到的教学预期。任务导向型课堂的关键就是教师所精心设计的任务和教师的引导方法。在完成任务后的讲解过程中,教师不应当直接给出“正确”或者“错误”的客观判断,而是应当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身的想法,结合学生的角度来完善最终的阅读答案,鼓励学生发散思维、积极思考,并适当地给出提示,引导学生在思考过程中找到正确的道路方向。

任务导向型课堂是一种极具目的性的教学方式,然而其根本目标还是培养高中生的阅读兴趣,同时能够提高高中生阅读能力、阅读水平,培养高中生语文核心素养。因此,高中语文任务导向型阅读课堂应当以鼓励式教育为主,意在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交流,提出自己的想法,激发高中生的学习自主性、积极性和阅读兴趣、理解能力。这样的任务驱动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发挥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推动学生迅速进入课堂状态并集中好注意力,让学生清晰地知道在课堂上究竟应该做些什么。任务导向课堂也意味着高中语文教师应当明确好每一个所设立的任务的教学内涵,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探究一篇阅读的正确节奏,深化阅读理解能力。

四、 重视高效阅读课堂建构的学生主体地位——翻转课堂

发展性教学理论下的阅读课堂建构应当重视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同时要明确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辅助引导的课堂角色。在高中语文阅读课堂中要注重创造各种机会,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探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利用有限的时间训练基本阅读能力,并在有基础的前提下进一步深入探索,将课堂变得生动起来。想要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高中语文阅读课堂教法,就要在增加学生自主交流方面下功夫,其中“翻转课堂”就是很好的例子,是促进学生兴趣的创新性教学方法。

“翻转课堂”就是将学生与教师的角色互换,由学生进行自主汇报演讲,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分享探究,体验当教师的感觉的课堂教学方法。例如,在高中语文阅读课堂中,教师可以提前布置小组阅读作业,要求学生自行组队对文章作者的写作背景、文章内涵、时代意义、文中的“点睛之笔”、文章结构等方面进行探究分析,自主收集相关信息,整理思路,决定措辞和讲述的连贯逻辑,并在阅读课堂中完成报告展示。这样的翻转课堂任务不仅能够培养高中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提高高中生阅读水平、理解能力、收集信息、应用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同时也锻炼了高中生的综合素养,有利于提高高中生的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逻辑思维、探索能力、表达能力等,落实了综合素质教育,构建了高效阅读课堂。

与此同时,翻转课堂真正能将学生转换为课堂中的主体,教师给予学生课堂当场报告的压力,能促使学生将压力转化为动力,积极参与小组讨论、信息探索、阅读分析的过程,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自主阅读。

五、 重视高效阅读课堂建构的现代信息化教学——智慧课堂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家庭收入水平的不断增长,网络已经深入大街小巷,信息化技术进入教学课堂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想要实现真正的智慧课堂不能仅仅依靠科技水平的推进创新,同时还必须要求学科教师摒弃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学会灵活应用信息化设备,转变教育理念,革新教学方式,与时俱进,建构出新时代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智慧课堂。根据2022版新课程改革发展的相关要求,教师要实时学习互联网带来的学习信息变动,充分利用网络提供的极具个性化的学习资源。智慧课堂的构建能够使得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创新,实现学生阅读课堂体验感加深,从而落实培养高中生包括语言素养、理解能力、写作水平、道德素养在内的语文核心素养。

“互联网+”融入语文课堂,使得展现课本外的拓展性读物、营造课堂意境等都变得简单且便利。教师仅需要通过在电脑上拷贝、制作PPT、下载网络文库,就能够在课堂上利用新媒体技术多元化地展现给学生。

不仅如此,信息技术融入阅读课堂能起到很大的生动化作用。例如,在古诗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往往无法切身体会诗人对“旧楼破碎”的万般感慨,教师可以利用建模技术,还原建筑原貌,并在课堂中利用电子白板展现三维立体模型,从而使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作者的惋惜之情。

显而易见,相比起过往形式极具限制性的传统教学模式,结合信息技术的教学形式更能给学生提供的想象空间,让高中生对文章情境、人物形象等有更深层次的理解,锻炼高中生养成思辨性阅读的习惯,从而实现启发式教学,提高高中生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高中生高中语文文章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