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幼小衔接中幼儿科学素养的不断层培养

2022-12-16 19:28:37蒋伟华江苏丹阳市新区普善幼儿园
小学科学 2022年18期
关键词:幼小科学素养科学

◇蒋伟华(江苏:丹阳市新区普善幼儿园)

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所以,不能将幼小衔接片面化、局部化、分段化,应在此过程中看到幼儿的社会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意志品质等综合素养的提高。对于如何顺利地进行幼小衔接教育,有关专家已经进行了深入研究,但关于衔接过程中科学素养的培养,还很少得到关注,本文将简单介绍幼小衔接中科学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讨如何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幼小衔接中幼儿科学素养的不断层培养。

一、幼小衔接中的科学教育问题

(一)观念差别

学校方面:现阶段幼儿园以“课程游戏化”的理念开展各项活动,小学则在“双减”政策的引领下,对艺术涵养、科学素养的重视度进一步提升,但是两学段之间的科学教育衔接分层严重,没有具体的衔接方针和措施。关于如何将幼儿园与小学的科学教育活动相衔接,两学段均未针对这一领域开展过联合教师培训。

家园方面:家长会提前让幼儿在幼儿园阶段接受认识数字、加减计算、识字、学拼音等幼小衔接知识教育,希望幼儿入学后能轻松适应小学学习生活。家长认同的是幼儿从80~100分的分数提升,忽视的是在这过程中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的培养。这一传统观念,其实挫伤了幼儿学习过程中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其科学素养的发展。

(二)规则不同

幼儿园里的每个角落都蕴含着艺术的熏陶,大厅、走廊、教室、户外等场地中布置着幼儿的各类作品及照片,幼儿每每经过时,都有一种新的体验和感受。教室内的区域环境充满着存在感和美感,这无形中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幼儿在进行科学实验探究时,主张自主选择实验的内容、材料等,然后进行一系列操作实验,最后做好实验记录,得出自己理解的实验结果,但参与科学活动的严谨性可能不够。而小学一人一桌的课堂形态与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不同,小学一节课时长40 分钟,每节课之间时间衔接紧凑。小学的科学活动事先制定活动内容,有教师示范、合作实验、原理总结的清晰过程。两者不同的学习方式,需要教师支持幼儿更好地发展持续、具有稳定的科学素养,实现两学段科学教育方式、内容等的顺利转换与衔接。

二、促进幼小衔接中幼儿科学素养的不断层培养

(一)撬动支点

幼儿园和小学各自侧重点不同,理念和活动方式都存在较大差异。幼儿园倡导游戏化、生活化教学,而小学注重教学的计划性、活动的目标性。科学教育要做好有效衔接,幼小双向理念认同和融合是关键。

幼儿园与小学要建立互访制度,开放小学科学教师和幼儿园教师的交换空间,两两结对,深入班级,幼儿园教师到小学上课,小学科学教师到幼儿园带班。幼儿园为幼儿组织科学小实验、思维原理课堂等,让其充分感受科学活动的目标性、任务感。小学科学教师走进幼儿园,体验这种有准备的环境,对幼儿自主探索、自发合作、大胆表达的样态产生全新的认识,幼儿园和学校双方深入了解各自教育理念,形成长期合作性教研团队。幼儿园教师研究“如何培养孩子爱科学、乐科学的兴趣”等小学科学教师提出的问题,在活动中强化任务实现意识,提高一日活动效度,延长集体活动时间;小学教师研究“在科学活动中如何吸引孩子主动参与”等幼儿园教师提出的建议,给幼儿更多的自主探索机会,用游戏化、体验式方法,让每个幼儿快乐地学习。

建立相互沟通的渠道,加强幼儿园与小学教师之间的互动,使教师之间认识到幼儿园与小学科学教育衔接的实施要点,制定好衔接内容。学校举行的教师培训应针对幼儿园与小学科学教育实施的差异,为教师提供详细、有区别的实施策略,增强培训项目的可操作性,这样也可减缓幼小衔接的坡度与难度。

(二)营造氛围

“如果制定政策时没有考虑实施所需要的资源,幼儿的科学素养发展将成为空头支票,停滞不前。学校、教师和幼儿得不到满足。”科学环境的支持,对于幼小衔接中科学素养的落地起到关键作用。幼儿园从大班开始,在公共空间创设“生命世界展”,幼儿与小学教师“预约”,每周体验一次小学科学活动。将照片或幼儿绘制的小学图片展示在幼儿园科学发现室。“预约日”当天,幼儿背上小书包入园,整理实验器具,分类操作材料。幼儿园的区域活动与小学衔接,在读写区提供《小小科学探索家》《万物里的科学》《妙想科学》等衔接绘本,以提升幼儿爱探究的科学品质;在建构区里构建“我的理想小学”;在角色区提供红领巾、课本、书包等材料,支持幼儿角色扮演小学生升旗、做操、上课、读书等游戏活动。

小学校园环境要向幼儿园衔接靠拢,整体环境布置充满温馨童趣,构建融入课程目标的学生实践探索成长空间。可在户外空地上增画九宫格、跳格子等游戏,在走廊过道、楼房周边,除了创设戏水区、玩沙池、建构角,开辟种植园、运动场、饲养园等环境,还可围绕学科设置主题区域,例如艺术创作区、阅读区、科学实验区等,投放学具、教具等相关材料,让学生能够在课间、中午等休闲时光自主游戏。可在室内创设科学挑战区、科学实验区、科学自主学习区等,投放匹配当前学习内容的玩具图书、科学挑战任务卡等操作材料,开辟每天半小时的室内外区域场自主游戏时光。教室则可打破“排排坐”座椅布局,让学生自主选择同伴,按合作小组编排座位。

(三)把握关键

选择贴近幼儿生活实际和符合幼儿认知心理特点的内容,能更好地开启幼儿心理接纳的过程。这主要是因为幼儿以直接形象思维为主,习惯从整体上观察客观世界。要注意各领域内容的互相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感情、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因此,为了适合幼儿心理发展特点,要从教育的整体原则出发,提倡注重幼小衔接教育内容的整合性。例如:当幼儿通过四次探索,从不会装电池到成功串联出一条可开可关的电路,并且还能将电路路线表征出来时,教师可以在背后扮演观察者、支持者、引导者的角色。支持幼儿的想法,提供多种材料和参考图示,引导幼儿一步步走向更高难度、更具探索意义的挑战实验。通过适宜的科学探究活动,不仅可以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而且还能引导幼儿像科学家一样,经历科学发现的过程,从中体验探索的不易、成功的喜悦、发现的亮点,并在探索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有好奇心、兴趣浓、爱探究的科学学习素养。

(四)突破瓶颈

刚进入小学的幼儿,在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方面有所欠缺。在小学科学课堂上,幼儿常常听不懂教师的科学专业术语,难以用易懂的语言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困惑,导致教师也无法理解幼儿真实的需求。这就要求科学教师的语言要贴近幼儿,时刻关注幼儿的年龄特点,用他们听得懂的话和看得懂的文字交流和提问,避免频繁使用大量专业性的科学词语,让幼儿在生活化、简单化的活动中增加对科学的探究兴趣。

要立足“儿童发展评价”“教师发展评价”和“课程实施评价”三维度,开展立体式评价。一是幼小协同,客观评价幼儿发展。紧扣科学目标体系,结合课程内容,整合多方教育资源,制定科学评价指标,全面实施等级制评价。小学和幼儿园可共同制定“科学衔接手册”,生动、全面记录幼儿的科学发展轨迹。其中家庭版“科学成长护照”包括实验篇、视野篇、互动篇等,每一个篇章都有具体清单,由家长负责记录,和幼儿共同评价;教师版“科学成长进行时”包括身心、生活、学习、社会四方面内容,由教师负责记录评价。通过家校共育,让教师、家长、社会等各方共同参与、强化合作,更好地促进幼儿发展。二是多维分析,动态评价教师发展。要建立与“幼小衔接”紧密相关的教师评价体系,确立评价标准、评价重点以及评价方法,通过专业人员、同事、学生、家长等多元评价主体,从课程实施理念、课程活动的设计与开发、参与教研的质量、学生素养提升等方面,对每位教师进行科学、动态的发展性评价,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主动发展。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着他们更喜欢在游戏中进行科学知识的学习。小学科学教育可以以科学实验和科学启蒙为主,用幼儿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进行。小学科学课可以走出教室,来到户外,让大自然成为天生的教材,幼儿在这里进行观察、感知、实验等活动,既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让其在活动中学会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养成自主探究的能力。低年级社团活动可以适当增加趣味性十足的“科学小广播”“科学一卡通”和“科学变变变”等内容,引导幼儿自主、自由地进行深入探究。

(五)科学推进

幼小衔接的科学教育不光是幼儿园和小学的事情, 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因素都会对其产生影响。幼小衔接并不是把幼儿推给学校教师或者某些教育机构,而需要发挥家长自身的科学知识,追随幼儿的探索兴趣,积极参与幼儿的探索活动。日常生活中只要家长把握时机都能进行科学教育, 例如可以选择一些图文并茂的科普读物开展亲子阅读;为幼儿选择具有科学探索意义的玩具,如有轮轴的机械玩具和磁铁、放大镜、多棱镜、地球仪等科学器材;可以陪着幼儿一起种种花、养养小动物;在节假日和幼儿一起参观科技馆、博物馆、动物园等有意义的场馆;等等。这些活动,可大大丰富幼儿的科学探索经验,还能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兴趣与习惯。

三、结语

幼儿园和小学应联手,为了幼儿科学素养的发展互通有无。“学非探其花,要自拨其根”,要以幼儿科学探究兴趣为抓手,逐步培养幼儿良好的科学素养,顺利地完成幼小衔接,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做准备。

猜你喜欢
幼小科学素养科学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践行美好教育 培养科学素养
如何在日记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6:22
科学大爆炸
小小艺术家(2019年6期)2019-06-24 17:39:44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幼小衔接真正该做什么
商周刊(2018年18期)2018-09-21 09:14:48
从养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稳衔接
启蒙(3-7岁)(2018年8期)2018-08-13 09:31:14
幼小衔接,学前准备知多少
启蒙(3-7岁)(2016年3期)2016-11-24 12:43:50
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