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爱萍(甘肃:民乐县顺化镇张宋小学)
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体系中,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课程的核心构成部分,对小学语文教学效率、教学质量带来重大影响。然而,部分小学教师受到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习惯采用讲授法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导致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积极性不高,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刻,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无法顺利实现知识内化。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选择恰当时机引入微课教学法,充分发挥微课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程教学环节的优势与作用,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体优势,确保学生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下,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从而有效提升语文课程学习效率,顺利地实现素质教育目标。
首先,传统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活动中的阅读教学主要以讲授法为主,教与学的相关活动在形式上缺乏创新,内容枯燥乏味,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与学习兴趣。而小学阶段的学生接触正式教育时间不长,受到年龄结构限制,尚未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面对枯燥乏味的教学形式,以及需要长时间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课堂学习效率低下。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环节,合理引入微课教学法,可以将抽象的内容以更加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降低知识点理解的难度,显著提升小学生阅读兴趣,确保学生可以借助微课视频,顺利完成知识点学习,提升对知识点的记忆与理解程度。其次,由于小学生知识储备思维能力尚未完全形成,在阅读环节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及判断能力明显弱于成人。因此,在阅读环节,会出现对阅读知识点理解不够透彻的问题,而小学语文教师选择恰当时机引入微课视频,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进行复习巩固,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限制,为学生预留充足的自主发展空间。最后,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数字化、信息化技术高速发展,拓宽了学生的信息获取渠道与知识获取途径,同时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学习需求。
在小学语文阅读环节,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与多元化学习需求。而微课教学法不仅可以有效降低知识点理解难度,同时与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学习习惯高度契合。微课可以助力学生形成正确的语文课程学习观念以及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确保学生保质保量地完成课堂学习任务,同时在课后自主学习环节,拥有更加积极向上的表现,为课堂教学活动顺利开展提供助力。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环节,教师长期处于课堂的主要地位,难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体优势也得不到有效发挥,学生的学习型生成得不到教师的肯定,因而难以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与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环节,教师可以借助微课视频开展阅读教学,有效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确保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之下,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实践,发挥主体学习优势,不断提升阅读效率。
例如,在小学语文课程《母鸡》阅读教学环节,教师就可以借助微课视频开展导读活动,借助多媒体投影设备为学生播放与本课教学主题相关的微课视频。第一段视频内容为与本课教学主题相关的动画短片,第二段内容为母鸡带领小鸡在田间觅食的场景。随后,教师用语言分析的方式引入新课内容。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当选择恰当时机向学生提出问题,与学生进行密切的互动交流,掌握学生共性问题,给予学生精神激励,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样,学生就能积极主动地进入更深层次阅读环节,配合教师完成一系列阅读任务,学生的阅读能力由此得到有效培养。
在小学阅读教学环节,如果教师不能掌握本课教学重点,并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就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活动缺乏核心参考依据,无法实现规范的教学。如此,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会低下,就容易受到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阅读能力无法得到有效培养。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环节中,应当针对本课核心知识点展开深度分析与综合考量,并且准确把握学生学习需求,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要求学生按照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完成探索性学习,提高阅读效率。
例如,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巨人的花园》教学环节,教师应该在备课期间对本课教学内容展开深度分析,根据学生的语文知识基础和学习特点,将全体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并对各个学习小组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教师可以借助微课视频,为学生讲解核心知识点,如文章中心主旨以及关键的修辞手法,引导学生在课前自主预习环节完成探索性知识学习。这样,就可以确保学生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下,围绕重点教学内容以及知识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从而保证学生学习的针对性与合理性,显著提升课文教学效果,顺利完成阅读教学任务,达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充分体现微课教学的价值与作用。
为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对学生的阅读观念以及阅读习惯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为学生布置趣味性训练任务,确保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实践。在完成课内阅读任务的同时,结合阅读主题,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课外阅读训练任务,指导学生借助微课视频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在课内阅读环节以及课外自主阅读训练环节,拥有更加出色的表现。具体而言,学生在阅读环节,可以摘抄出其中的优秀语句,开展深度分析,拓宽自身的知识储备,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不断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与此同时,学生在阅读环节应当善于思考,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与见解,这样,就能在顺利完成阅读任务的同时,让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语文知识转化能力都将得到有效培养。
由于小学生接触正式的学校教育时间不长,多数学生尚未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与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小学语文阅读环节,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为此,小学教师可以在课前预习环节引入微课教学法,有效激发学生对语文阅读课程的探索欲望与学习兴趣,确保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前预习,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优势,顺利完成课前预习任务。教师应指导学生提前掌握基础知识,并且将预习环节中所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在课堂教学环节向教师寻求解答,教师结合学生的反馈信息,掌握学生共性问题,为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讲解,这样就可以显著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运用微课视频开展课前预习,可以有效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确保学生带着问题参与课堂学习,与教师展开密切的互动交流,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
如,在小学语文古诗《题西林壁》教学环节,教师就可以借助微课视频,将古诗中的重点内容勾画出来,要求学生开展课前自主预习,这样就能显著提升学生课前自主预习效率,同时也为课堂教学活动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环节,教师采用传统阅读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不深,无法顺利实现知识内化,更加无法将自身所掌握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不仅如此,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对语文阅读课程缺乏兴趣,主体优势更得不到有效发挥。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环节引入微课教学法,将抽象内容以更加直观的视频方式呈现出来,这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与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与理解程度。
例如,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程《观潮》教学环节,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投影设备,为学生播放钱塘江大潮视频,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带给学生多重感官刺激,让学生通过视频内容感受到波澜壮阔的场景,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对文本内容的认知与理解程度。
小学语文阅读课程学习活动具有系统性特征,需要秉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而非一蹴而就。部分小学生由于阅读能力较为薄弱,无法通过课堂学习完成知识点内化,因此需要在课后加强训练,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如,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环节中,课堂时间大多有限,学生无法在课堂学习环节完成相关知识点的训练与知识点的巩固任务。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摄像机、手机等信息技术设备将自己的教学视频录制下来,制作成微课视频,上传至互联网教学平台或者班级学习群,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后自主复习时,能够在互联网教学平台获取有针对性的微课视频,顺利完成课后复习任务。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特点与微课教学高度契合,二者之间具有诸多互通之处。小学语文教师科学合理地运用微课教学法,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教会学生正确的自主阅读方法,突破教学难点与教学重点。在课前预习环节引入微课教学法,能显著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环节引入微课教学法,能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在课后练习环节引入微课教学法,能帮助学生顺利完成知识点巩固任务。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挥微课教学法的优势,在不断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同时,为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发展奠定坚实稳固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