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千惠
(福建商学院 福建 福州 350015)
高校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关系着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大计。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要求高校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三全育人,着力构建“十育人”一体化育人体系,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1]。管理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是提升高校管理和服务育人的重要途径。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是整个高校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优良校园风气的形成、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优秀文化素养的培育等各方面内容,影响着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甚至对社会治理也会产生不可忽视的作用[2]。面对新形势、新环境,高校如何推动管理育人落地、管理育人与其他育人如何发挥协同效应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管理作为一种行政手段,是现代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支柱,是确保组织高效、有序运行的重要保障。罗曼(2021)指出高校“管理育人”是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对被管理者所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管理活动,管理者对被管理者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行为习惯、法制观念等施加影响[3]。具体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把握管理育人的内涵:从面向对象来看,强调全员的参与性,学生是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育人的主要对象是学生群体,但不只是学生群体,还包含学校对教职工、行政人员的管理。高校的特殊性在他的环境、全员都具有育人属性,通过对被管理的教职工施加影响,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观念水平并进而推动学生的成长。从涉及的范畴来看,强调载体的全方位。管理育人是一个系统工程,主要借助制度、校园文化、宿舍环境等资源为载体施加影响。正常的课堂秩序、和谐美好的宿舍环境、风清气正的校园文化都可发挥管理育人的作用。从结果来看,强调影响的全过程,从行为习惯、思想认知、价值观的引领和塑造,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通过有效的管理,塑造广大师生行为习惯、提高思想道德品质。
近年来,伴随着高校扩招,更多的学生可接受到高等教育。高校扩招是服务于市场与国家规划发展需求,对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扩招一方面提高了全民教育水平、拉动了经济发展,但同时也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下降。与双一流高校相比,普通高校学生在认知水平、自律意识等方面有所欠缺,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差,管理育人的作用越发凸显。当前,我们肯定普通高校管理育人在组织建设、管理成效上取得的成绩,但不可否认其管理育人的落地实践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受思维局限性影响,当前高校对管理育人的认识存在偏差:认为管理育人主要是学校管理者、辅导员老师的职责范畴,其他群体参与意识薄弱。管理育人的客体包含教工和学生,学生群体是管理的重要客体,但不是唯一的客体,教工群体也是管理育人的客体对象[4]。如何借助科学的管理制度、体制机制,充分调动教工群体的育人积极性,积极参与育人过程,主动作为,发挥育人的传导作用,提升全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育人成效值得我们思考。
管理育人的顺利开展是以各类规章制度、规范手册为前提,大学章程、学生手册、各类规章制度的存在为科学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石。但规章制度需要结合学校学生的特点、学校的具体实际才能发挥管理的最大成效;规章制度还要与时俱进,随着时代变迁、环境变化适当地调整和优化。当前很多学校在学生管理中还停留在陈旧的观念上,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影响了学生的发展[5]。管理理念的落后表现为管理制度老套、管理方式刻板。
传统的管理方式主要采取训诫、批评处分等手段,形式比较单一、过程体验不佳,容易造成一种强者对弱者的压迫感,表现为暂时屈服的表面顺从,或增加了被管理者的逆反心理,不配合甚至破坏管理工作。因此,教师要立足学生主体,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思维方式,转变管理思路、管理方法。
没有被管理者参与的管理是低效无能的。当前我们的管理更多的是通过行政刚性的方式,而忽略了管理的温度。00后的学生作为享受物质资源丰富、互联网便利而成长的一代人,群体普遍向往自由、有着较明显的自我意识,不盲目崇拜权威,敢于反抗权威,并以此为荣;作为天之骄子的一代人,心理抗压性较差,因遭受学业挫折,或忍受不了家长责骂而采取极端行为的新闻屡见不鲜。这些都给我们的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要在刚性管理的基础上增加我们管理的温度,真正做到严管厚爱还任重道远。
教室和宿舍是学生校园生活的两个重要场所,学生在课堂的传道授业过程中收获知识、启迪智慧,提升专业素养和思想品质;宿舍是学生课后学习生活的主场所,在这里学会待人接物、和谐交往、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课堂与宿舍两者相辅相成,协同发力,好的课堂会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思想素质的发展,并促进好的宿舍文化的建设;好的宿舍文化会影响学生的精神状态并进而推动学业的进步。因此为了促进学生管理工作的落实落细,进一步加强学生管理和服务,我们提出两个文明建设:“文明课堂”和“文明宿舍”建设,打造“双文明建设”品牌。
学生管理是否到位,关系校园安定和谐,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学生管理工作的参与者不仅要从思想层面上做到思想统一,同时要加强顶层设计,强化组织建设。将学院领导、辅导员、班主任、任课老师、行政人员纳入进来,成立“两个文明”领导小组、工作实践小组,才能借用一切有利条件、资源开展育人工作。辅导员要定期进课堂听课,与任课老师加强交流,信息共享,及时掌握学生课堂的第一手材料,也要与家长保持定期联系,了解学生的成长背景、个性特征等,才能在日常的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工作小组要根据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定期组织学生管理研讨会,分析和研判当前学生管理的难点、痛点,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疏导。
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参与者,是学生管理工作的主力军。辅导员工作落实到位情况,决定着管理育人的效果。细化分解辅导员工作指标,明确谈心谈话、走访宿舍、听课查课等工作内容要求,制订辅导员工作十条内容,使各项工作更有成效,压实辅导员工作责任、强化使命担当。通过量化考核,激励辅导员形成良性互动,比学赶超,争创优秀,也为辅导员绩效考核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数据,提高了考评的客观性。
无规矩不成方圆,要想组织健康、有序地运行离不开制度的保障,将好的经验做法固化为制度,推动组织高效运行。动态更新调整制度,确保理论符合实践,使各项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序可依。为了深入落实“两个文明”建设方案,全面修订、拟写下发《国际经贸学院辅导员日常工作十条》《辅导员带队晚查房制度》《国际经贸学院学生宿舍晚点“零汇报”制度》,下发执行国际经贸学院文明课堂评比方案、文明宿舍建设方案。全面推进制度管人,不断完善各项管理体制机制,真正使各项制度科学合理、切合实际、可执行性强。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表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的教育”,真正的大学教育培养的是能独立思考以及独立行动的人[6]。所以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干部力量,发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主体作用。从制度层面上,重新梳理自律会、楼管会、学习部等各个部门单位的岗位职责,明确工作范畴;队伍建设方面,加强对学生干部队伍的培训和指导,帮助学生干部提高业务水平,确保工作的高效性。
学生宿舍是学生在校期间日常生活和学习交流的主要场所,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阵地,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窗口。加强“文明宿舍”建设,充分发挥宿舍管理在管理育人功能中的作用。以内务卫生检查和日常管理为抓手,开展优秀宿舍文化评选、创建党员模范宿舍,开展形式多样的宿舍文化建设活动,推动学生积极参与宿舍共建活动,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营造良好的宿舍氛围。强化学生晚归管理,严格落实每日“零报告”制度。
课堂是教师传道受业的主阵地,为学生解惑答疑的主战场。加强“文明课堂”建设,以管理育学风,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升教学效果。以四率(迟到率、旷课率、正课抽查率、手机收纳率)为重点,严抓课堂纪律;以周为单位,定期公布班级学风建设排名,落实辅导员责任制。以课堂考勤为主,辅以文明习惯督导,着力打造文明、和谐、向上的优良学风、校风。
全员育人是一个双向互动的教育过程,为引导学生广泛参与、监督“两个文明”的开展,引导学生为管理工作献言献策,开通博纳信息收集反馈渠道。定期收集同学们的意见和建议,针对同学提出的宿舍建设、学风建设、师德师风、后勤保障等方面的意见,做到学生有意见,组织有回应,落实有反馈。
学生管理工作繁杂琐碎,作为新时代的高校工作者要建立大数据意识,养成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好习惯,要做到管理的每个环节都有据可查。要建立管理过程中的工作台账,包含学生个人信息、文明课堂、文明宿舍等相关数据,透过数据发现学生管理的规律,促进学生管理工作。
学生管理是高校的永恒话题,在新形势、新环境下,管理需要与时俱进。以“两个文明”建设为发力点,实现学生宿舍、班级两手抓,把握学生日常管理的两个核心部分,促进全方位育人有效性;建立辅导员工作责任制,确保全程育人的开展执行有力度;把学生干部、辅导员、任课老师等各级群体纳入“两个文明”建设,助力全员育人的参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