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扬琴的传承发展与教学
——以高职院校为例

2022-12-16 11:43代有俊蒋红霞
今天 2022年20期
关键词:琴书扬琴乐器

代有俊 蒋红霞

(1.兰州职业技术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00;2.兰州市城关区民勤街小学 甘肃 兰州 730000)

1.扬琴的发展历程

镂空的木架上,摆放着呈蝴蝶形或扁梯形的音箱,演奏者双手并用,用工具敲击琴,琴声音色清脆明亮,慢奏时犹如清泉流入石上般清亮,快奏时又如大珠小珠落玉盘般急促。

这是一种常见的民族乐器——扬琴。出人意料的是,这件在民乐演奏中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乐器,并非中国原产。但在一代又一代中国音乐家及民间艺人们的共同努力下,扬琴的结构形制、音质音色、演奏技法都有了一系列创造性的革新改制。并与中国音乐实践的结合日趋紧密,积累起了一套独具中国民族风格特色的民乐系统。

1.1 追其源头,寻其根本

明末清初,广东沿海,教坊优伶,余音绕梁。

舞台之下人声鼎沸,围坐的是三教九流的庶民白丁。这片场里,听不到达官贵人的阳春白雪,独有婉转悠扬的民间小调。只见那歌姬登台、定场,双唇微启,咿咿呀呀的唱腔,伴随着绮丽柔婉的琴声。

如上文所提及的,扬琴最初传入中国时多作伴奏型乐器。在明末清初时期于广东沿海地区广泛传播,常用作乐坊中的伴奏,这极大地丰富了当时市民阶层的日常生活。在清代《澳门记略》中提到扬琴“铜弦琴,削竹扣之,铮铮琮琮。”即可看出其在广东沿海地区的广泛流传。

扬琴在中国的传播与明朝时期与丝绸之路活动密不可分。17世纪中明代后期,虽因明朝的“海禁”政策,中外交流不如前朝活跃,但是,随着西方积极的殖民活动和西学东渐,中外文化交流开始向深层发展。在明朝嘉靖年间,同时出台闭关和禁海政策,在隆庆元年正式开放海禁,海内外文化交流有繁荣之势。

同时,我国和西亚的友好往来日趋密切。明初保持了中外交往陆路通道,对河西走廊倍加重视。洪武五年,明太祖即命宋国公冯胜率大军西征,史称“冯胜下河西”。这为扬琴的传入奠定了基础。于是,在这一时期,扬琴由波斯经海路传入我国。在文献《清稗类钞》中就有过扬琴的记载,说其演奏方式“用锤击之,锤形如筋”。扬琴最初只流行在广东一带,后逐渐扩及到闽、浙、江淮和中原地区,加入到为说唱音乐和地方戏曲伴奏的行列。各地琴书多以扬琴作为主要伴奏乐器,如山东琴书、徐州琴书、安徽琴书、广西文场、贵州文琴、四川扬琴和云南扬琴等。在粵剧、潮剧、汉剧、闽剧、越剧和沪剧等地方戏曲音乐中,也都用扬琴作为伴奏乐器。

以上是一种关于扬琴来源的比较普遍的看法,但也有人认为扬琴是通过陆路传入我国。如周菁葆《木卡姆探微》载:“过去人们认为扬琴是明代从海上通过沿海一带传入的。其实它是波斯人的乐器,早就传入天山南北了,很可能是由新疆传入内地的,由维吾尔人继承了下来。”

总而言之,扬琴传入中国的方式虽众说纷纭。但无论哪种说法,都离不开驼铃古道——丝绸之路。无论是海上丝绸之路还是陆上丝绸之路,其对中外文化交流的贡献毫无疑问都是巨大的。

1.2 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因无确切史实记载,扬琴的历史渊源与发展演变扑朔迷离。有学者认为,扬琴与钢琴同源,其音色明亮,刚柔并济,表现力十分丰富,发声方式与钢琴十分接近,都是由琴锤敲击钢弦发声。上文中提到,扬琴最早发源于中东地区,被称为桑图尔琴。桑图尔琴传入中国渐渐演化成为中国扬琴;传入欧洲,成为早期古钢琴的鼻祖。虽说其源头莫衷一是,但无可否认的是扬琴作为一种世界性乐器迄今至少有上千年的历史。而扬琴在我国经过近400年的流传和演进,不论在乐器制作、演奏艺术或乐曲创作上,都已具有我国的传统特色和民族风格,并与各地民间乐种相结合,形成了多个具有突出的地方性和乐种性特点的流派。

一个民族的音乐所涵盖的情感和精神往往就是这个民族的灵魂和思想,是这个民族智慧的体现。以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著称于世的中华民族,曾以自己在音乐文化上的独特创造成果,不仅为扬琴提供了理想的园地,并且还兼收并蓄地把其他民族的先进经验和优秀成果,融汇到扬琴的改革与本土化进程之中。

扬琴从最初只在广东沿海地区传播,到逐渐发展为全国性乐器;从最初被视为“舶来品”而被称之为“洋琴”,到被视为我国民族音乐中最宝贵的财富之一,都离不开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与多样性。扬琴在本土化进程中呈现出了“流派纷呈,百舸争流”的繁荣景象,中国扬琴体系现分为明亮活泼的广东音乐扬琴、温柔婉约的江南丝竹扬琴、铿锵有力的四川琴书、婉转动听的东北扬琴等流派。它们的演奏特点及表现形式无疑不体现着当地的风土人情,展现出中国音乐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特点。而广东扬琴作为最早的发源地,也是扬琴在我国民族化的开端。

1.3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四百年前,扬琴来到遥远的东方古国,与海纳百川的中国智慧幻化出耀眼的东方传奇。四百年后的今天,它更是散发着新的时代内涵。现阶段的中国扬琴,已逐步建立起自己的教学、演奏体系,并成为世界三大扬琴体系之一。中国扬琴以其秀丽高雅的情趣,激越奔放的气质风靡海外,在外操琴和来华习琴的海外赤子和国际友人与日俱增。

但不可否认的是,扬琴作为一种民族乐器,如其他民乐般,随着西洋乐器的广泛传播,有逐渐衰落的趋势,对当代青年人的吸引力更不复从前。在电影《闪光少女》中,学习西洋乐器的同学甚至轻蔑歧视学习古老的东方音乐的学生,这不禁让我们对扬琴的传承产生了担忧。

对此,笔者想说,我们热爱钢琴的端庄,吉他的浪漫,大提琴的雅致。可是灵魂最终的归依恐怕还是在古筝哗然畅行的平平仄仄里,在扬琴节奏鲜明、安然自若的起起停停里。民族乐器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灵魂,它无时无刻不在打动着我们,那丰富的韵味和内涵是古典和浪漫比拟不了的。丝丝入扣的声音扣人心弦;飞花点翠的韵律沁人心脾;刚柔并济的旋律动人心魄;丰富多彩的音色引人入胜。我们因它而感动,因它而自豪。

当一顿三韵的音符从扬琴中流连出来,如同行云流水般向我款款走来时,我才发现原来中华儿女每个人的根一直都在民族乐器里,从未改变。“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每一种乐器,都是一首用音符写出来的诗。这首诗,或是泼墨红笺上的鸳鸯小字,或是丝绸之路上的驼铃声声,却都是盛世中华的真实写照。

2.扬琴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与传承

民族器乐课程在高职院校中是素质选修课,传统的器乐课教学主要采用一对一、小组课等方式。在现代媒体发展迅速的今天,我们要逐步完善传统的教学方法,加入许多新的教学因素。

2.1 多媒体教学。播放许多演奏家的演奏视频,扬琴教育家的教学视频等,这样学生可获得非常直观的教学方法。如为了区别山东琴书、徐州琴书、安徽琴书、四川扬琴和云南扬琴等在表现力方面的不同,我让学生观看了演奏家分别演奏的视频及音频,学生瞬间明白其表演风格的异同及不同的表现力,随后在演奏中便略有顿悟,这样的教学方式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2 实践教学。带学生到舞台授课,学生在上课时有演出时的感觉,学习积极性很高,或带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教学。如扬琴独奏曲《节日的天山》,是一首依据大提琴曲改编而成的,其内涵深邃,创作手法新颖,有独特的神韵。演奏这首作品需要一定的演奏技巧、较好的控制呼吸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将乐曲的意境演绎出来,它描写的是天山的壮丽风光和新疆人民在节日里载歌载舞的欢乐场面。该曲由引子、慢板、快板和尾声四个部分组成。引子,表现广漠的沙海衬托着巍巍天山;慢板,优美如歌;快板,载歌载舞;尾声,四度跳进的方式进入主题结束全曲。为了演奏好这首作品,我带领19级音乐表演班学生到五泉山、白塔山等风景区游览并进行现场指导,在身临其境的气氛中学生切身感受了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美,突然间领悟了作品所表达的意境。

尽可能创造机会让学生多听专家讲座,高校学生毕业演奏音乐会及艺术家的专场音乐会等。这样的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演奏水平有极大的帮助。

2.3 改变考核机制。器乐课是实训课,主要考查扬琴演奏的技能技巧,在沿袭传统考核方法的基础上,应加入新的考核体系。如将自己的演奏作品(有条件的学生可在录音棚里合成)上传到蓝墨云或者云班课,全体同学都可参加评分并在班课里公布成绩,教师综合学生的评分,给出最终成绩。这样的考核调动了学生参加考试的积极性,发挥出自己最好的水平,也为以后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我院音乐表演班学生李晓,凭借自己高超的扬琴演奏水平,毕业后自主创业,目前已经办起了自己的扬琴艺术学校。或者自己联系小学或者幼儿园去实践教学(主要针对大二或者大三学生)并录像(没有条件可用手机录像)片段,教师针对录像评分,或者组织全班同学观看并评分都可。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演奏水平,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做到了学以致用。

综述,在我国民族器乐的艺苑里,扬琴必是一朵瑰丽的奇葩,它灿烂夺目,光艳照人。它不仅仅是我国文化自信的体现,更是与外交流的桥梁。

在这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更警醒我们切不可学明清时期闭关锁国固步自封,而应在历史的转变中不断吸收、发展,从而得到提高和成长。在传统与现代中,要做到变化中求新,发展中进取。在全球化趋势中,应坚持文化自信,同时积极发展对外活动,在音乐、建筑、绘画等艺术领域也要深入交流,从而扩展中外交流的深度与精度,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猜你喜欢
琴书扬琴乐器
关于苏北琴书生存现状及传承的分析与探讨
学乐器
浅谈徐州琴书的传承与发展
探索失落的非遗明珠
——豫东琴书
《永乐琴书集成》真伪再考
浅析中国扬琴乐器改革历程
我与扬琴协奏曲《凤点头》的“缘”
乐器
浅谈中国平均律扬琴
20世纪以来中国扬琴音位排列的变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