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在食源性寄生虫病科普中的应用初探
——以河北医科大学为例

2022-12-16 10:06赵应心闫梦雪董春楠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42期
关键词:吸虫食源性寄生虫病

赵应心,闫梦雪,董春楠

(河北医科大学 基础医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17)

一、食源性寄生虫病知识科普的必要性

(一)食源性寄生虫病流行趋势严峻

食源性寄生虫病是指由于食入含有活的寄生虫感染阶段的食物而感染的一类寄生虫病,其流行和分布受地理环境、中间宿主、人群生活和饮食习惯等多种因素影响。近年来,食源性寄生虫病在我国的流行趋势具有如下特点:(1)过去受农村经济落后、医院卫生管理不当等因素的影响,农村患食源性寄生虫病的病例较多[1]。但是随着人们外出就餐机会增多,并且多食用生或半生肉类和海鲜,以烧烤涮等烹调方式为时尚,使得城市居民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发病率增加[2]。(2)物流业的发展、人口流动加快、地区间交流增多等因素,使食源性寄生虫病突破地域限制,感染区域扩大,呈现出“南病北移”的趋势[1]。(3)随着宠物饲养数量不断增加,以及对自然环境的开发利用增多,使得与(野生)动物或病原媒介接触的机会增多,进而导致人兽共患性的食源性寄生虫病发病率增多。(4)人们对新奇野味的追求和食谱拓宽等导致新发和再现性食源性寄生虫病发病率增高。面对如此严峻的流行趋势,积极开展食源性寄生虫病知识的科普工作,增强人们的防范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二)食源性寄生虫病知识科普途径单一、资源有限

获取食源性寄生虫病知识的常见途径有电视、报刊、广播等传统媒体,这类传统媒体具有受众被动、表现形式单一、内容不够丰富的缺点,不利于食源性寄生虫病知识的科普。同时相关科普资源十分有限。博客、播客、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主要依托于电脑、手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尤其是微信公众号具有浏览方便快捷、图文结合、用户数量众多、便于分享扩散、易形成阅读习惯等优点,如果充分利用其优势,让微信公众号服务于科普工作,可以有效提高人们对食源性寄生虫病知识的认知程度。

(三)食源性寄生虫病知识知晓率低

人群对食源性寄生虫病知识的知晓与年龄、文化程度、科普手段、当地是否有过流行等有关,但普遍知晓率不高或对食源性寄生虫病知识掌握得较为局限,不能涉及日常生活的较多方面,存在认知漏洞,导致感染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概率增加。有研究对安徽省6市30岁以上的不同年龄段居民对食源性寄生虫病知识的了解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各年龄段人群对食源性寄生虫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普遍偏低。年龄在30—39岁之间的居民食源性寄生虫病知识知晓率为25.0%,40—49岁之间的为29.6%,50—59岁之间的为12.5%,60—69岁之间的为4.6%,70岁以上的为3.9%。被调查的40岁以上居民食源性寄生虫病知识知晓率随着年龄增长呈现下降的趋势,可能与文化程度、科普手段等有关[3]。

另有文献报道,曾有某种食源性寄生虫病集中流行的地区居民,对该种食源性寄生虫有一定认识,但认识有限。如喜食生皮的大理市民对食源性寄生虫病知晓率高达74.7%,知晓食用生皮会感染寄生虫者占调查人数的75.5%。但对于米猪肉可感染带绦虫的知晓率低,对喝生水可感染肺吸虫、肝片形吸虫等寄生虫的知晓率低[4]。

而在校大学生这类具有一定文化素质,且接收较多新鲜资讯的群体,其食源性寄生虫病知识知晓率仍旧偏低。芜湖市大学生食源性寄生虫病知行信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在校大学生对食源性寄生虫病知识的知晓率为31.4%~62.5%,对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危害了解最少,仅为31.4%[5]。另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大学生对食源性寄生虫病及其危害的知晓率分别为42.2%和41.7%[6]。这两项调查表明,被调查的大学生食源性寄生虫病知识知晓率偏低,因此,高校开展食源性寄生虫病知识的科普宣传工作迫在眉睫。

二、建立科普食源性寄生虫病知识的微信公众号

(一)微信公众号创建初衷

在创建初期,笔者对河北省石家庄市水产品寄生虫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所调查样本中常见食源性寄生虫检出率接近0%,考虑与调查样本数量少和该市水产品检验检疫工作成效显著有关。但与前期查阅的参考文献差距较大。文献报道显示后睾科吸虫是一组鱼源性人兽共患吸虫,包括麝猫后睾吸虫、华支睾吸虫和猫后睾吸虫,成虫寄生于宿主肝胆管,统称为肝吸虫。据报道,2004年全球约有1500万名华支睾吸虫感染者,其中中国感染者近1300万名[7];我国27个省(市、区)流行华支睾吸虫,第二次全国寄调比第一次上升了75%,其中广东、广西、吉林等省(区)分别上升182%、164%和630%[8,9]。另有文献对福建省市售水产品中寄生虫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被检测的海水类水产品异尖线虫感染率高达17.25%[10]。据此,笔者对周边群众进行问卷调查及实地访查,发现居民对食源性寄生虫病知识了解较少,没有意识到不良的饮食习惯。为了提高居民的防范意识,改善不良习惯,从食源性寄生虫病知识科普出发,创建了名为“舌尖上的寄生虫”的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小组由指导教师和4名不同专业的小组成员组成。两名成员负责整理相关资料、收集食源性寄生虫相关影视资料,两名成员负责排版推送推文。

(二)微信公众号内容简介

该公众号分为三个板块,分别为虫生自述、食不知虫、影视资料。虫生自述板块主要是介绍食源性寄生虫的发育阶段及其形态、生活史、致病等,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寄生虫作为第一人称,将复杂的生活史简单化,用流程图表现出来,让读者容易理解。食不知虫板块主要是将食源性寄生虫病与美食联系在一起,叙述该类疾病的防治措施,采用生动形象的卡通图片描述传播途径,添加有视觉冲动的美食照片,让读者将食源性寄生虫与美食一一对应,如华支睾吸虫与鱼生、布氏姜片吸虫与醉蟹等,让人在处理相应食物时有所警惕。影视资料板块依托腾讯等视频平台,主要将虫生自述和食不知虫文字内容以视频的形式展现出来,同时在视频中拓展食源性寄生虫病知识,如实验室诊断方法和疾病流行特点等,使人们系统地认识食源性寄生虫病。比如在华支睾吸虫的视频中,以南方美食鱼生开头,中间介绍患有肝吸虫的病例,穿插肝吸虫的发育阶段和生活史,同时介绍华支睾吸虫病的流行特点,让读者从饮食出发,远离感染源头,阻断传播途径。

这三个板块又各自分为八个子板块,分为水源性、肉源性、鱼源性、螺源性、植物源性、淡水甲壳动物源性、土源性及其他类(由于微信公众号后台板块设置问题,三大板块下分别最多可设置前五类)。该微信公众号一周两次推送文章。此外,该公众号增加了反馈机制,可以在后台查看读者提问的问题。排版人员可通过公众号后台观看新增用户、每篇文章的浏览量与点赞量,并且可基于这些数据随时对文章作出调整与创新。

三、微信公众号在食源性寄生虫病知识科普中的应用初探

(一)本微信公众号的创建目的与方式区别于其他公众号

“食源性寄生虫”课时数降低,授课模式单一,缺少新鲜标本,导致学生获取的食源性寄生虫病知识少。就临床医学生而言,对食源性寄生虫致病和患食源性寄生虫病的临床表现的错误理解会导致该疾病的漏诊率和误诊率提高[11]。所以,本校医学生创建了“舌尖上的寄生虫”这一微信公众号,科普食源性寄生虫病知识,激起了医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热情。本公众号创建的目的、方式与其他公众号不同。首先,本公众号本着科普相关知识的目的,由学生负责排版并推送推文,教师负责审核推文,而其他寄生虫相关公众号(其内包括部分食源性寄生虫学知识,但尚未有专门的介绍食源性寄生虫病知识的公众号)大部分服务于教学研究,由教师创建并完成,如傅晓茵等创建以微信公众号为基础的移动教学平台,将教学资料投放在此平台上,及时推送预习材料、课后习题等,课下学生可通过此平台对所学内容进行查漏补缺[12]。其次,本公众号推文内容和其他公众号不同,本公众号主推科普文章,同时添加食源性寄生虫实验操作方法和相关视频,推文以图片、视频居多,简单易懂,而其他公众号主要推送教学课件、教学日历、教学视频等。再次,本公众号的运行使创建者能够熟练掌握食源性寄生虫病知识和相关实验操作方法,提高了文献查阅能力和微信公众号使用及推广能力,也培养了逻辑思维。后续该公众号将作为相关选修课的补充学习资源,并由选课学生维持运行,有利于学生科研、逻辑思维、新媒体编辑运行等能力的提高。

(二)微信公众号作为教学资料运用于“食源性寄生虫”选修课的初探

在食源性寄生虫病流行呈现新特点、学生和临床医生对食源性寄生虫病知识需求增加的背景下,我校开设了“舌尖上的寄生虫——食源性寄生虫探究”这门通识课程[13]。除了传统讲授的授课方式之外,本微信公众号也被应用于“寄生虫学”选修课的教学中。在第一次课前,授课教师让学生关注该公众号,讲完食源性寄生虫病知识点后,让学生阅读并观看本堂课所对应的三大板块资料。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对于该选修课的兴趣。此外,该公众号还可收集学生的疑难问题。上课期间,学生可标记不清楚的知识点,课下将这些知识点发送至微信公众号,教师登录后台,便可查看学生反馈的问题并进行总结,下次课上统一回复,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教师还可布置推送内容任务,将部分公众号的运营交给选修课学生,让他们从查找整理资料入手,到最后的排版推送。这会更加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目前该公众号已在“食源性寄生虫”选修课中应用了一学期,超过一半学生表示在这门选修课中学到了很多,并且下学期仍愿意报名该选修课。后续该公众号会添加更多内容,比如教师课后布置排版推送特定内容,将其推送到公众号上,让参与选修课的学生浏览评价,教师使用投票功能发布投票消息,选出最受欢迎的文章,并让作者介绍经验。

四、讨论

目前,互联网发展迅猛,微信已成为大众化的社交软件。微信公众号是获取信息的一大来源,微信公众号与食源性寄生虫病知识科普的有机结合顺应了时代潮流,充分利用了网络平台的优势。在科普知识过程中,微信公众号的创建与使用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传统课上知识是由教师输出,学生输入。学生比较被动,一贯地接受知识却不知如何应用,而现在学生为完成公众号的推送内容不仅需要运用课本上的知识,还需要去知网等平台查阅相关文献,将其转换为自己的语言,并加以创新。该公众号由学生创办和运营,教师只是扮演监督、审核的角色,大部分工作需由学生独立完成,锻炼了学生的统筹规划能力。该公众号还可以为其他科普途径提供实践参考。当然在微信公众号的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使用不熟练、信息处理不及时、推广宣传力度不够等,这些都有待完善。

医学生作为健康教育的宣传者,努力宣传健康与疾病知识,从身边人开始,使他们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可以以微信公众号作为实践参考,创新多种科普途径,使人们尽可能多地接收食源性寄生虫病知识,从而在行、信方面做出改善,降低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发病率。

猜你喜欢
吸虫食源性寄生虫病
秋冬季高发食源性疾病的危害与预防
夏季食品安全头号杀手——食源性疾病
反刍动物三类吸虫病的诊断和防治
犬体内两种人兽共患棘口吸虫的分子鉴定
枝睾阔盘吸虫凉山分离株18S rRNA基因部分序列测定与种系发育分析
骆驼感染肝片吸虫的病例报告
鸭体内三种寄生虫病及诊治
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危害
鸡场常见寄生虫病的诊治
猪常见寄生虫病防治措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