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视频在媒介传播中的作用

2022-12-15 20:54:10邹超
记者观察·下旬刊 2022年8期
关键词:短视频

邹超

关键词:短视频;媒介传播;公共视频

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正在不断取得新的进步,广大人民群众对于生活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社会日常生活管理中,科学技术的力量正在发挥动能,如移动互联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的大量投入使用,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以往的生活方式,同时,也促进了一些社会问题及时有效地获得解决。

相信很多人已经有了很深的体会,那就是作为社会日常管理重要的科技手段——公共视频监控系统逐渐在城市中的大街小巷以及广大农村地区快速地普及安装起来。一方面,这些全天候、多方位的公共视频监控系统,表明先进的科技系统理念已经植入到社会的综合管理中。同时,这些公共视频录像也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各个部门对于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比如公安、应急、路政等部门的工作人员可以随时调出相关的视频记录,方便对一些紧急突发的事件和情况、不良的社会现象以及各种不法行为进行举证。比如在一些交通事故中,个别心存侥幸的司机往往会出现肇事逃逸等违法行为。过去由于路面上没有录像设备,公安交管部门破案存在着很大的难度。但随着路口路段收录设备的普及,通过收录下来的公共视频画面,公安交管部门可以迅速发现肇事车辆的号牌,再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手段,成功抓获肇事逃逸的司机。此外,公共视频画面的运用还可以让人们掌握更多的实用信息,了解到日常生活、工作方面的一些情况。可以说,这些公共视频监控系统改变和解决了过去在管理手段上遭遇到的一些难题,这对于社会综合治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除了对社会日常生活的作用,公共视频监控系统中记录下来的一些画面也可为广大的媒体工作者们提供更为丰富详实的新闻素材,进行社会新闻报道。同时,这些公共视频画面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时效性。本文就公共视频监控系统所记录的视频画面在新闻报道中的运用做出了如下分析。

加入公共视频元素后,新闻事件现场感和完整性大为增强

从事过新闻报道的媒体工作者都很清楚,新闻事件的一个很大特性就在于它的突发性。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面对很多新闻事件的突然发生,记者和摄像师们尽管以最陕的速度赶到了新闻现场,但受制于备种条件所限,当他们赶到时,大多数新闻事件往往已经结束,或是已经进入了整起事件的尾声阶段。因此,记者们难以把更多的新闻画面记录下来,传播给广大受众观看。这种局限性不仅无法做到新闻事件的实时记录、完整记录,也会影响到受众对新闻事件做出正确的判断,难以满足广大受众的需求。这成为长期困扰媒体工作者的极大难题。

时间的脚步匆匆向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公共视频监控系统开始不断投入和应用。过去曾长期困扰媒体工作者的工作难题,正在获得有效的解决。尽管记录“现场同期声”这个问题依然存在,但整体条件已经出現了重大的变化。一些公共视频监控系统记录下来的视频画面被插入到整体的新闻报道当中,让受众能够直观了解整起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近几年来,在激烈的媒体竞争环境下,很多传统媒体、新媒体都在利用公共视频监控系统的视频画面,最大限度地还原新闻事件发生的整个过程,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可视性的公共视频画面,给新闻报道增加了“故事性”

交通新闻事件由于其关乎民生的特殊性,长期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一些交通新闻事件,尤其是一些车祸当中,当新闻记者赶到事故发生的现场后,虽然通过大量收录现场画面、使用现场同期声、采访事件当事方,能够把整个事故较为完整地叙述给受众。但是,如果新闻宣传部门能够与当地交通管理部门展开良好的合作,通过相关协调,从交管部门中调用一些事故发生之前、事故发生当中和事故发生之后,由公共视频监控系统记录下来的视频画面,那么,就能让受众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现场的情况,受到警示。虽然车载行车记录仪也可以近距离地记录车祸发生的整个过程,但视野较小。公共视频监控系统往往拍摄角度相对较高,收录视野更为广阔,所收录下的事件过程更为完整。可以说,公共视频监控系统所记录的视频画面能够更好地吸引受众、强化新闻事件的真实性、完整性,并扩大传播范围。例如,北京广播电视台的《红绿灯》节目在2022年4月17日播发的一条新闻。当天下午五点多,一场迅急的风沙突至,狂风把路面上的树木吹得东摇西晃。在海淀区西二旗和东二路的交叉口附近,—棵大树未能经受住大风的不断吹袭,被连根拔起,倒卧在路面上,完全堵住了此路段,一些车辆被迫掉头绕行。过去发生这样的情况,记者和摄像到达事发现场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有关部门需要及时清理现场,不可能等候媒体的到来。而公共视频将画面收录之后,可以通过媒体以各种形式迅速传播,提示司机朋友们注意绕行倒树路段,而有关部门也可以赶紧清理现场。

使用公共视频画面要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

媒体在传播视频新闻的过程中,也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例如公共视频监控系统所记录下来的视频画面,有些含有暴力、血腥等因素,对此,不符合新闻宣传要求的公共视频画面必须摒弃,坚决不能使用。媒体工作者要严格遵循新闻报道的原则纪律,避免给广大受众带来不必要的感官刺激和精神刺激,进而影响到社会稳定。即便是对一些可以使用的视频画面,比如被采访人和一些特定设备、特殊画面,也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相应的技术处理。比如对采访对象的面部打马赛克,或采取虚化处理等方式,绝不能为了提高收视效果和扩大影响力,就把未经处理的画面擅自播放出去。例如,北京广播电视台的《红绿灯》节目,在2022年4月24日播出的一条新闻:早晨八点多,在雍和富桥北侧的路面上,一辆白色面包车停在了路口附近等候着交通信号灯的变化。然而,这辆面包车右前侧的车门被打开了,坐在副驾驶位置的一位女士,直接走了下来。旁边就有机动车停着,万一机动车起步向前时把这位女士剐倒,后果会很严重。所幸,周围的驾驶员们都很谨慎,严格遵守着交通法律法规。节目中对这位女士的脸部进行了虚化处理。这样做不仅符合了新闻宣传的要求,遵守相关法律规定,保护了这位女士的隐私,也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新闻画面的整体性,起到了警示的作用。

公共视频画面是新闻报道的补充

广大媒体工作者在采写播报新闻事件时,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新闻素养和道德水准。对于新闻事件的第—现场,要及时赶到。媒体工作者不能想当然,如果新闻事件所发生的地区有公共视频监控系统,就可以不顾新闻理念和原则,只需把那些公共视频画面调出来,简单地剪辑一下、包装一下,就可以通过媒体传播给广大受众。这些存在局限性的视频画面,只能把事件的一些表面情况展示给受众,却无法说明更多的深层次问题。很多的新闻事件其实并非那么简单。对于新闻事件背后隐藏的一些问题,必须要由媒体工作者搜集材料,进行探入挖掘,才能发现更多的新闻视点。除此以外,媒体工作者对于视频素材进行剪辑时也要谨慎小心,绝不能断章取义,根据自己的需要,就任意地改变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和发展逻辑,这种缺乏新闻道德的行为,也会破坏媒体的权威性。新闻记者对公共视频监控系统所记录下来的视频画面进行使用时,要慎之又慎,有所顾忌、守住底线,绝不能为了争夺受众群体、抢夺所谓的流量,就把一些不合规定的,甚至是一些会造成严重后果的画面随意地播放出来,造成极其不良的社会影响。

公共视频不能完全取代新闻事件的制作方式

传统的新闻制作方式仍有其生命力和影响力。尽管公共视频能够给新闻事件提供新的补充元素,大大提高了新闻的可视性和真实性。但是,公共视频依然存在着相当多的局限性。最为重要的是,公共视频无法对新闻事件的起因、结果等进行清晰和富有感染力的讲解。作为媒体工作者,要引导广大受众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入思考,产生共鸣。而要想实现这一点,只能通過媒体工作者对当事人进行大量的采访,并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入的挖掘。一条好的新闻报道之所以能引发社会关注,引起强烈的反响,依靠的是媒体工作者极强的新闻敏感意识,不辞辛劳地付出。单纯依靠公共视频画面,则是完全做不到的。这也是各种在新闻奖项中,从来没有设置“公共视频奖”的根本原因。

当今是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时代,也是各种媒介信息呈爆炸式增长的时代。公共视频监控系统所记录下来的视频画面,对于进一步提高新闻报道水平、增强新闻的可视性起到了极大的正面作用,这是不能否认、也不应被否认的事实。然而,任何事物都存在着“两面性”。对于这些公共视频画面,媒体工作者在看到其积极性的同时,也要清楚了解,一旦对公共视频画面使用不当、播发不当,将产生严重的社会不良影响。因此,广大媒体工作者要正确掌握如何运用公共视频画面,对其保持一种冷静客观的心理状态。同时,要有自我约束的意识,时刻想到自己的身上肩负着社会责任。

无论在任何情况下,我国的媒体工作者都得把新闻事件的真实性、完整性、连续眭放在首位,不能单纯地把这些公共视频画面所产生的视觉冲击性放在首位。这需要媒体工作者具备勤奋、谨慎、负责任的工作方式和业务素养。只有充分了解公共视频监控系统所能起到的作用,才能让它在新闻报道中得到正确合理的应用,符合时代的发展。

尽管新闻媒体在朝着短视频转型的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诸多内容方面的问题,但在未来短视频的传播生态中,不论是权威发布还是“去专业化”的“人人都是发布者”,专业性和内容性仍然是未来新闻短视频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紧紧抓住“内容”拳头产品的思维模式是解决“中央厨房”“全媒体中心”等模式中传统新闻与短视频内容间素材使用和制作模式同质化问题的有效途径,为我们进一步媒体融合发展提供了新的灵感和发展方向。

猜你喜欢
短视频
移动互联时代短视频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资讯短视频平台“梨视频”的问题与建议
NowThis短视频新闻的精品化策略浅析
新媒体研究(2017年9期)2017-07-26 08:21:20
我国短视频著作权的保护研究
法制博览(2017年5期)2017-06-06 12:37:43
生活类PGC短视频运营及前景分析
魅力中国(2017年1期)2017-05-08 20:10:11
“去阅读”时代短视频自媒体发展现状及其文化解读
新媒体研究(2017年5期)2017-04-21 14:20:17
符号学视角分析恶搞短视频
青年文学家(2017年8期)2017-03-31 09:38:22
移动社交时代短视频的传播及营销模式探析
出版广角(2016年24期)2017-03-02 18:29:21
用户自制短视频的受众研究
新闻世界(2016年10期)2016-10-11 20:22:13
后现代视域下新媒体短视频的美学特征
新闻世界(2016年5期)2016-06-01 08:4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