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时代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以Unit5 “What a fine day!”单元设计为例

2022-12-15 04:12高启荣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思政智能

高启荣

(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 英语学院,湖南 长沙430111)

一、引言

教育部印发的教高[2020]3号文件《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这一战略举措,影响甚至决定着接班人问题,影响甚至决定着国家长治久安,影响甚至决定着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课堂教学“主渠道”,让所有高校、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1]。当下,在高校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做好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通过自下而上的方式顺应新时代国家高校教育改革的新需求,也是课堂教学实践要面临的新课题。为了更好地研究并践行这个新课题,课程思政教学实践需要借助好新时代的教育新基建。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教育新基建,即智能时代的新教育物质技术基础,该基础以5G、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2]。进入智能时代的高校课堂教学,能够借助“智能+”更好地赋能课程思政建设,更好地催化课程思政之“盐”融于高校各类课程之“水”中。

然而,如何利用好智能时代教育新基建助力课程思政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实施?尤其在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作为公共基础语言类课程,授课对象为全校所有专业学生,不可能做到“千人一面”。同时,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相比,缺少了专业类知识,不能很好地将语言类与专业类知识有机融合,因此也就不能很好地与所教授的学生产生共情,不能共情的课堂教学很难引发教师与学生的同频共振。新时代的中国发展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过硬的有理想、有道德的复合型人才,拥有正确价值观的专业人才才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民族的复兴和国家的崛起,在这种迫切的需求下,高校大学英语教师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法以授课学生的专业视角为抓手进行价值引领,无法通过课程教学“主渠道”对学生进行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即使在智能时代的新型课堂,这种无效的教学和学习在高校大学英语课堂时有发生,更谈不上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有效的课程思政。

基于以上的问题,为了实现立德树人的艰巨任务,更多地需要高校大学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所在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授课目标,学生学情分析等等因素来进行教学设计,相应的课程思政元素也需要进行不同维度的挖掘和开发。本教学实践研究,以材高教社出版的《新编实用英语》中Unit 5 “What a fine day!”单元内容教学设计为例,依托智能时代教育信息技术助力课程思政的设计思路,首先分析单元教学设计基础,接着构建智能时代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模式,最后遵循该教学设计模式进行单元教学实践,以期为同类院校的相关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智能时代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思路

(一)智能时代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依据

教学设计是指应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策略和步骤,并对结果作出评价的计划过程和操作程序[3]。“智能+”教学设计是以智能时代教育新基建的智能技术支持为教学实施基本配备和教学创新源动力,不同于传统的教学设计,“智能+”的教学设计需要全程基于教育智能技术支持,并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设计内容、策略和方法。教学设施方面,智能时代的互联网在线教学平台、交互式教学设施、大数据收集、筛选和清洗的教学分析系统等设施成为课堂教学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能够实现信息化无痕采集。同时更有助于课程思政元素能够以润物细无声地方式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教师方面,高校大学英语教师不论是从授课学生专业方面还是思政教育内容方面往往有所欠缺,为了能够实施课堂思政,正需要借助智能时代创新的教学模式、庞大的知识图谱和智能化教学设施,使教师们能够在智能时代借助外力直击课堂教学中的盲点和痛点,更加灵活地选择新型的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策略和方法,更加系统地挖掘和开发能与学生产生共情的课程思政元素,更加润物细无声地对学生进行价值培养、人格塑造和知识传授,更加系统、全面、精准地评价学生知识技能和素养的形成;学习者方面,被称为“数媒土著”的新一代学习者,对智能时代新型学习方式更为敏感,同时丰富的、及时更新的思政热点和新颖的教学方式会更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利于学习者在大学英语课堂转变学习方式,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索;教学内容方面,高校大学英语传统课堂教学内容已经无法满足需求,智能时代大型在线开放网络课程的使用,充盈了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融合智能技术开展课程思政内容设计,应依托语义网络、知识图谱等技术支持,实现数据驱动的课程内容组织与个性化推送,深入挖掘融入高校大学英语的思政内容,实现人机协同课程内容重构,为实现个性化育人提供支持[4]。

综上所述,智能时代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依据是利用智能时代教育新基建为支持,转变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设施的使用,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教学关系,以及教学内容的更新,更多地是转变课程思政在智能时代的教学设计思维方式,改善思政教育与课堂教学“两张皮”的现状。将智能技术支持作为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课堂生态教学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智能+”思维转变成赋能要素,赋能课程思政课堂教学科学性地重构和整合。实现智能时代在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有效落地。

(二)智能时代课程教学设计模式构建

基于以上的教学设计依据,本教学实践在智能时代背景下的高校大学英语课堂中展开。为了更好地实施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笔者在谢幼如教授的课程思政设计框架基础上[4]78,结合大学英语课程的独特性,形成智能时代技术支持赋能课堂教学的新模式。首先明晰整个教学设计的逻辑基调是“智能+”技术支持赋能课程思政教学,其次坚定课程思政的教学实施最终输出是为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塑造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即:职场涉外沟通、多元文化交流、语言思维提升和自主学习完善[5],接着将课程思政单元过程分成:教学准备、教学实施和课程思政评价三个部分,教学准备需要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和学情分析等明确课程思政目标、根据课程单元主题内容重构课程思政内容、根据现有的智能教学设施筛选单元教学在线平台、借助智能大数据网络开发课程思政教学资源;课教学实施通过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开展课程思政活动;最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借助智能技术展开课程思政评价。

总结用上图来阐述智能时代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智能时代课程教学设计模式

三、智能时代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笔者作为一名一线高校英语教师,曾将该教学设计模式应用于教育部职业院校外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举办的2021年职业院校外语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征集与交流活动中,并荣获湖南省一等奖,以参赛实践教学案例来验证智能时代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模式的教学效果。本教学案例中,笔者采用高教社《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1》中第五单元“What a fine day!” 为案例,按照明确课程思政目标,重构课程思政内容,筛选单元教学在线平台,开发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开展课程思政活动,实施课程思政评价几个过程进行实施。

(一)明确课程思政目标

本教学单元在明确课程思政目标前,需要遵循授课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笔者授课的“大学英语I”课程为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生大一上学期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同时根据本学期大学英语课程标准树立“让学生在职场环境中学习语言,通过语言提高职场基础知识,了解职场文化,提高国贸专业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为主线,以培养复合型商务技能型人才为出发点,旨在培养学习者在通用职场场景中使用英语听、说、读、写等方面的基础能力。此外,在前期教学中,笔者依托智能软件对学生学习认知基础和学习情况进行了智能诊断,同时清洗和筛选了学生前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数据,利用数据画像对学生学情进行精准个性化描绘,明确课程思政目标是为了通过本单元描述天气和气候的学习,不仅使学生具备理解和表达天气变化和预报的知识,还要从“课程育人”角度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创新精神和文化自信,达到“探究学习,智慧学习,应用学习”的教学目标。具体教学三维目标如表1所示:

表1 教学三维目标

(二)重构课程思政内容

教学内容依据教学三维目标和教学单元是“气候和环境”的主题,以时政热点为抓手,将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划分为听说、阅读、写作和语法、实践四个方面,每个方面涵盖一个主题,将英语语用交际知识与职业岗位情景相融合,教学内容贴近生活,符合时代发展,培养学生家国情怀,锻炼学生科学素养和信息素养,将英语教学内容与时代相结合。首先根据教学单元主题和课程思政目标,将教学单元主题定为——谈“天”说“气”,晓“智”畅“行”,在谈论天气的主题下,发展学生语言技能的同时,侧重于培育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职业素养。

接着按照教学材料进行内容重构,将教学内容分配为8个学时,最后以课程内容服务于国贸专业“商务接待”这一职场任务为课堂教学活动主线,为学生设定在接待中需要谈论“天气”的话题,激发学生创新思考和发散思维,更精准地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实现大学英语教学与专业岗位需求的协同育人,实现教学内容的“高阶化”和应用情景的“个性化”,填补了传统常规教学内容的空白。

(三)筛选单元教学在线平台

智能时代教育新基建为课程思政教学提供了很多智能技术教学支持的选择和育人环境的创设。在线平台和智能学习工具种类繁多,笔者根据教学需求和日常教学使用的熟练程度,选择以下单元教学智能技术工具。其中在线教学平台包括:学习通在线平台,中国MOOC大学等在线教学课程平台;辅助学习工具按教学内容不同主要包括:智能语音测评软件Aboboo负责听说教学部分,智能写作测评批改网APP负责写作教学部分,问卷星在线平台、X-mind和Seewo交互式教学设施负责阅读教学部分,同时借助PK游戏软件、剪映、在线投屏、趣配音等视音频和动画智能软件赋能实践教学部分。

(四)开发课程思政教学资源

本单元创设多个思政主题类别,分为“职业与个人”、“职业与社会”和“职业与环境”,把对三大主题类别的意义探究视为教学中心任务,将课程思政的理念贯穿于教学中,引领学生职场涉外沟通、多元文化交流、语言思维提升和自主学习完善思想学科和信息素养的融合发展。针对这三大主题,结合课程教学需求,笔者充分挖掘和开发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在“职业与个人”主题下,挖掘中国24节气中的历史文化底蕴,在天气预报撰写规则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规范意识,塑造良好的职业素养;在“职业与社会”主题下,由北京奥运会“北京蓝”话题入手,上升到“世界蓝”的话题,引出习近平总书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展现中国的道路自信和科学发展,同时挖掘智能天气预报APP的话题,引导学生在日常信息轰炸的网络生活中要有科学精神,学会甄别有用信息;在“职业与环境”主题下,挖掘阅读材料中“全球变暖”的话题,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和绿色发展。

(五)开展课程思政活动

教学准备完成后开始进行教学实施,即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活动。在布鲁姆的认知金字塔的理论支持下,将教学环节按照“激发兴趣—学习技能—模仿操练—演练提升—反馈评价”形成严谨的教学闭环,逐个解决学生在实际单元学习中出现的问题。首先,课前通过学习通“大学英语I”自建课程发布课前预学任务,利用学习通教学平台的智能学习全过程数据收集功能,掌握学生学习频率和讨论热点,形成热点话题词云,以便提前收集和制作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触发器”。同时为了更好地将大学英语课程服务于专业人才培养,课前布置与“商务接待”任务有关的对话模仿,通过智能口语测评软件Aboboo提前测试学生在单词、词组和句子等方面的语音基础,智能测评会在语音、语调、流利度等方面给出分数,帮助学生动态掌握自我学习状况。通过在线平台和智能测评软件使用,潜移默化地利用智能工具赋能学生课前预学的习惯养成。

课中,首先利用课堂智能交互式设备Seewo, 将学生课前学习情况等数据收集进行投屏反馈,可视化的图形数据更能给学生带来视觉冲击,触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在技能学习和模仿操练的过程中,利用智能学习工具和在线教学平台记录学生初次学习技能的数据和模仿操练时的数据,通过数据对比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用辩证发展的眼光看待学习过程的习惯。课后,通过布置口语视频拍摄等拓展型任务,利用学生自行操作智能视频软件的机会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科学精神。

(六)实施课程思政评价

教学活动是否能够实现之前设定的教学目标,是否解决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课程思政是否有效融入,还需要制定一系列的课程评价方法来进行测量和评定。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笔者使用了企业专家点评、同伴互评、自评、教师点评等多元评价方式,评价要素既注重任务完成情况,又注重态度素养和知识技能养成。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利用智能技术赋能课程思政评价,在企业专家点评中,由于疫情常态化影响不能将企业专家引入课堂,因此采用在线直播方式,企业专家通过直播实现全程互动点评,在课堂中融入职业精神元素,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在同伴互评中,利用在线平台投票功能,提前将评价细则发放给学生,在进行互评过程中,也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在自评中,将具体的任务要求和标准发放给学生,建立学生自信心和规范意识;在教师点评中,将传统的教师课堂点评或者分数评判方式转换为专业技能评价和课堂思政成效评价,利用在线平台学习数据的无痕化收集等方式综合评价课前、课中和课后的育人成效,具体评价方式见表2。

表2 课程思政教学评价

四、反思与建议

在本次教学实践中,采用智能时代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视频动画、微信公众号、PK游戏等信息化手段教学,将枯燥问题趣味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性,提高学生参与度。在小组合作任务、头脑风暴、抢答、课堂表现、口语展示和视频拍摄等方面,相较教学实践之前的学习数据都有10%左右的提升,但提升成效还不够明显。教学实践的班级总共26人,超过65%的学生能够达到学习目标,仍有25%左右的学生存在困难,勉强及格,剩下10%左右学生达不到要求。通过反思和总结,笔者认为在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智能时代新基建给课堂教学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显而易见的弊端。

(一)学生方面

智能时代教育新基建赋能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课堂的思维,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但在笔者进行教学实践时也发现不少问题,例如:当学生利用智能测评听写单词时,由于智能手机的输入法自带拼写更正功能,导致很多学生出现偷懒行为,并没有真正记忆单词。某种意义上反向导致学生养成过度依赖智能设施的习惯,缺少自律性,不利于实现课程思政育人目的。

同时在教师看不见的课外课堂中,过度依赖和相信学生在线上课程的学习数据,例如学生为了完成线上学习任务,出现刷课或代刷课现象。面对以上问题,还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评价措施,例如改换听写方式,将单词进行挖空或者制作成填字游戏;为了避免网络课程的辍学率提高,应及时根据学生学情和需求,制作和更新符合学生关注点的课程思政内容。

(二)教师方面

课程思政在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要素,以课程为载体,实现思政育人的目标,意味着教师需要有充足的思政育人案例和知识储备。智能时代充足的网络资源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些不足,但还需要教师学会灵活地结合知识技能和育人内容,才能达到精准滴灌地育人方式。

此外,行驶在“信息高速公路”上的教育工作者们,抓取热点信息并进行筛选和清洗的信息素养有待提高,笔者调研所在学院的英语教师大多数表示在增加了工作量的同时,面对课程思政教学实施还处于“白手起家”状态,还需要进一步适应课程思政融入教学的新模式。

如今大多数院校教师充分利用在线教学平台来助力课程思政的教学实施已经常态化,但许多线上课程只专门针对课程的专业技能进行授课,缺少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为了更好地服务于课程思政的建设,还需要教师们继续积极地进行创新建设,全面升级在线课程中思政教育的融入,让线下课程和线上课程“同向同行”,在线下线上混合式教学中充分发挥育人作用。

(三)学校方面

课堂作为课程思政的“主阵地”,还需要学校提供良好的环境。从评价体系和管理考核方面,学校要大力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示范案例评选活动,鼓励全校范围内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评比,让更多更新的创意加入到课程思政建设中,助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同时学校应举办专题讲座,向课程思政建设有先进经验的学校和老师进行学习。同时培养专业骨干教师团队,打造自己的课程思政建设团队,定期进行教学改革和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研讨,形成具有院校本土特色的课程思政体系。

五、结语

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是高校实施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高校教师工作者们面对这一新型的挑战时,应针对自己专业和所教授的课程进行积极的教学探索,探索出多条教学中有效融入课程思政的路径。路漫漫其修远兮,在智能时代的超速发展下,如何更好地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更好地实现课程思政常态化和多元化,是现今高校亟需解决的当务之急。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思政智能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