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海丽,张玉霞
(泰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急诊科,江苏 泰州 225321)
急性胸痛是急诊内科最常见的病种之一,占中小医院急诊内科5%-20%。急性胸痛的临床表现各异,伴随症状亦各不相同,病种繁多,其中心源性胸痛有很强的的时间依赖性,漏诊或误诊可能致命或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急性胸痛的诊断要求快和准,首先考虑或排除危及生命的急症。急性胸痛中有15%-25%的患者被确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ACS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UA)、急性心肌梗死(STEMI、NSTEMI)和冠心病猝死(SD),是临床常见的心脏急症,也是造成急性死亡的重要原因[1-3]。胸痛中心为急性心血管急救诊疗体系的一种,最早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在美国成立,通过全新管理理念、多学科协作模式、规范化诊疗流程的实施,可实现急性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科学救治[4]。近年来,我国加大对基层医院胸痛中心的创建力度,通过建立院内急救绿色通道、早期转运、危险评估等快速通道的创建,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急性心血管疾病救治的时效性及有效性。本院胸痛中心2020年10月创建成功并投入使用,为进一步探讨其效果,本次研究分别于胸痛中心创建前后各选取98例高危胸痛患者,分析其急救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9月本院拟创建基层胸痛中心期间接收的98例高危胸痛患者设为对照组,包括男性50例,女性48例;年龄62~78岁,平均(70.10±4.52)岁;其中:主动脉夹层6例,急性肺栓塞2例,STEMI33例,NSTEMI21例,UA37例,张力性气胸1例;入院方式:救护车56例,自行来院39例,院内突发3例。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2月本院创建基层胸痛中心成功后接受的98例高危胸痛患者设为观察组,包括男性51例,女性47例;年龄61~78岁,平均(69.52±4.50)岁;其中:主动脉夹层6例,急性肺栓塞1例,STEMI32例,NSTEMI23例,UA34例,张力性气胸2例;入院方式:救护车57例,自行来院39例,院内突发2例。纳入标准:(1)符合《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2019)》[5]中的诊断标准;(2)年龄≥60岁;(3)发病时间<12h;(4)病历资料完整;(5)配合知情同意书签字。排除标准:(1)合并心脏瓣膜疾病;(2)合并急性创伤;(3)合并肺栓塞、恶性肿瘤;(4)需行心肺复苏;(5)合并严重脏器功能障碍、恶性肿瘤;(6)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禁忌证。本院医学伦理会审批通过了此次研究,且对比两组性别、年龄、梗死部位及入院方式可见(P>0.05),均衡可比。
2020年10月,本院基层胸痛中心创建成功并投入使用,对急性胸痛患者急救流程进行了优化:(1)自行来院急性胸痛患者急救流程。①急诊预检分诊 胸痛专职护士于2min内完成初步问诊、测量生命体征,于1min内完成疼痛评分,建档登记,送患者进入抢救室启动胸痛绿色通道,6min内完成首份心电图,急诊科医生15min内初步确诊。遵循“先救治后收费”的原则,保护患者隐私,在患者胸前张贴“胸痛优先”的标志。②抢救室 进入抢救室1min内予以胸痛专用监护仪连接,4min内完成首份心电图,6min建立静脉通路并采血,10min内完成相关实验室检查,15min内上传心电图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病历至胸痛微信群,完成心内科医生会诊,如无响应2min电话直接沟通当日胸痛值班医生,如需进行PCI术,做好准备工作;③PCI术前准备 15min内完成知情同意谈话与签字、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口服;④导管室流程一键启动。与上级医院建立胸痛中心联盟,微信群内启动急诊PCI导管室;⑤转运流程。与患者家属交代转运风险,5min内将转运准备工作完成,2min内进行转运指征评估,开始转运,途中予以吸氧、心电监护、急救仪器等,有病情出现及时予以应急处理。⑥交接流程。与院前急救医护3min内完成交接,对交接单进行核实、签字,绕行上级医院急诊,直接到导管室。(2)120急救流程。①接诊流程。1min内完成调度中心接单,2min内完成接单,快速与患者、家属取得联系,对其具体位置、接诊方式进行确诊;②现场急救。医生3min内完成首份心电图,上传心电图、病历;护士2min内完成心电监护,6min内完成静脉通道建立,根据血氧饱和度和患者症状决定是否吸氧,同时对患者及家属实施安抚、心理疏导;③救护车急救。患者进入急救车内,5分钟内完成病情交代及知情同意书签署,根据会诊意见给予胸痛一包药口服,根据患方意见转运至本院或上级医院;④导管室启动。院前急救医生于微信群上发出会诊请求后,当班胸痛值班医生根据患者疼痛情况、首份心电图等资料上传至上级医院胸痛群,由上级医院医生10min内完成远程会诊;⑤安全转运。根据微信群内心内科会诊要求,2min内完成转运指征评估,5min内完成转运准备,途中注重病情观察与应急处理,准备好除颤仪、心肺复苏仪以及抢救药物;⑥交接流程。途中与家属沟通,完成患者转运同意书签字,书写患者转运交接单,与上级医院导管室医护完成交接。
(1)急救时效性。记录两组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时间(SO-to-FMC)、发病至球囊扩张时间(SO-to-B)、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时间(FMC-to-B);(2)急救效果。统计两组PCI成功率,术后靶病变残余狭窄<10.0%,心肌梗死溶栓血流为2、3级,术中未出现穿孔、夹层、急性闭塞、死亡等即判定为PCI治疗成功[6]。同时,并统计两组全因死亡发生率,因任何原因导致的死亡即可判定为全因死亡[7];(3)并发症控制情况。统计两组的梗死后心律失常、靶血管血运重建、梗死后心绞痛、梗死后心力衰竭、卒中发生情况;(4)心功能恢复情况。急救前、急救后7d时,予以两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Voluson 730 Pro V,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检查,检测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
此研究数据处理以SPSS 20.0进行,[n(%)]表示计数资料,检验方法是χ2,(±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SO-to-FMC、SO-to-B、FMC-to-B均比对照组短(P<0.05),见表1。
表1 两组急救时效性对比(±s,)
表1 两组急救时效性对比(±s,)
组别(n)SO--FMCSO--BFMC--B对照组(n=98)153.21±8.76134.25±6.59128.76±7.32观察组(n=98)149.56±6.79130.42±5.89125.87±6.59 t值3.2604.2902.905 P值0.0010.0000.004
观察组的PCI成功率是97.96%,比对照组的91.85%高(P<0.05),而观察组的全因死亡率是1.02%,比对照组的7.14%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急救效果比较[n(%)]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是3.06%,比对照组的10.20%低(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控制情况对比[n(%)]
急救前,两组的LVEF、LVEDD、LVESD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救后7d再次检测时,两组LVEF均升高,且观察组更高;而两组LVEDD、LVESD均降低,且观察组更低(P<0.05),见表4。
表4 两组心功能恢复情况比较(±s)
LVEDD(mm)t值P值急救前急救后急救前急救后对照组(n=98)37.56±2.3240.93±3.256.4620.00053.86±3.3549.98±2.239.5440.000观察组(n=98)37.54±2.3342.34±3.2311.9310.00053.87±3.3348.89±2.2512.2670.000 t值0.1813.046--0.0213.406--P值0.8570.003--0.9830.001--组别(n)LVEF(%)t值P值续表4 LVESD(mm)t值P值急救前急救后对照组(n=98)42.85±3.3340.23±3.215.6080.000观察组(n=98)42.83±3.3538.31±3.229.6300.000 t值0.0424.180--P值0.9670.000--组别(n)
STEMI是急性心肌梗死常见类型的一种,由长时间心肌缺血导致的心肌细胞坏死引发,发病急、病情凶险,需及时实施救治。关于STENI急救大量研究均显示,STEMI越早接受临床干预,预后越好,而实际情况中急救延迟的情况仍普遍存在,可导致患者血管梗死时间延长,致使患者出现不良预后[8-9]。不仅如此,国内外关于STEMI诊治指南均明确,STEMII需在予以初步治疗的同时予以患者危险程度评分,依据病情评估情况尽早实施救治,将PCI治疗时间控制在首次医疗接触的120min内,若预计实施PCI的时间超过120min,应于首次医疗接触30min予以溶栓,并于溶栓后的2~24h评估效果,溶栓失败者应实施补救PCI,溶栓成功者应于2~24h实施冠状动脉造影,依据造影结果决定是否需行PCI,以使此病死亡率得到有效控制[10-11]。
基层胸痛中心通过院前急救、院内急诊、检验、影像、心胸外科等多个科室联合,对协同救治体系进行建立,可进一步优化急诊流程,提升胸痛相关疾病的急救效果。本次研究探讨基层胸痛中心应用于老年STEM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SOto-FMC、SO-to-B、FMC-to-B均比对照组短(P<0.05),且观察组PCI成功率比对照组高(P<0.05),全因死亡率比对照组低(P<0.05),提示基层胸痛中心创建可进一步提升老年STEMI患者急救效率、急救效果。对于老年STEMI患者而言,减少早期再灌注治疗时间延误为急救关键,基层胸痛中心创建后,STEMI急救护理流程得到优化,整体急救工作有序进行,可使患者尽早得到医疗接触,并缩短急诊检查、诊断、治疗等处理时间,并提前做好PCI准备,使患者能够快速得到专业临床救治,促进血管快速再通,从而使急救效率、积极效果进一步提升[12]。
老年STEMI患者病情严重、变化快,且致残、致死率较高,大量临床研究均显示,急诊停留时间与老年STEMI患者死亡率有极高的相关性,因此对此类患者进行急救时,应最大限度缩短再灌注治疗时间,有效控制相关并发症,并使患者心肌缺血尽早恢复,减轻心肌细胞损伤[13-14]。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且观察组急救后的LVEF、LVEDD、LVESD均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基础胸痛中心创建应用于老年STEMI患者中可有效控制并发症发生率,并进一步改善其心功能。基层胸痛中心创建通过多学科合作、规范化诊疗,并以时间轴管理整个急救流程,可实现STEMI的早期诊断、病情评估、科学救治,使患者及时得到专业医疗救治,缩短心肌缺血的时间,减少应心肌长时间缺血导致的相关并发症[15]。不仅如此,基层胸痛中心创建可进一步对胸痛患者诊疗流程进行优化,使急救过程中的转运时间缩短,快速予以患者再灌注处理,有效减少心肌细胞坏死,减轻心功能损伤,促进急救后心功能有效恢复。
综上所述,基层胸痛中心创建应用于老年STEMI患者中可有效提升急救效率与效果,并有效控制并发症,进一步改善心功能。然而,此次研究存在样本量小、未纳入更多客观性指标等不足,后续需展开进一步的大规模研究,以更为客观地探讨基层胸痛中心创建应用于老年STEMI患者中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