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爱枝
(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人民医院心内科,山西 朔州 036000)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指不稳定的粥样硬化斑块堵塞血管腔致冠状动脉血供发生急性、持续性减少或中断,相应心肌出现持久性缺血缺氧最终导致心肌细胞死亡,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危重疾病。AMI由于起病急和临床症状重,患者需要长久制动和卧床休息,其心理压力较大,且在诊治中需要使用各种仪器和药物,导致患者极易出现便秘[1]。临床研究显示,约有40%~60%的AMI患者住院期间会发生便秘[2],而患者长时间便秘会引起直肠充气和膈肌上移,进而诱发心律失常、心绞痛以及心力衰竭等并发症,严重者会导致猝死,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影响[3]。因此,如何预防AMI患者便秘的发生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护理敏感指标是采用科学的方法及数据来评定临床护理质量安全的一种重要指标,其监测结果能客观、真实、敏感地反应临床护理质量水平,进而使护理管理向着科学、规范的方向发展以提高临床护理效果[4-5]。我院近几年通过对AMI住院患者实施护理敏感指标监测,明显降低了AMI患者便秘发生率和便秘引起的各种并发症发生风险。现报道如下。
选取我院心内科(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AMI患者23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顺序,将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住院的10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9年4月~2020年3月住院的12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对照组男性62例,女性46例;年龄在45至75岁,平均为(63.83±5.75)岁;AMI类型:急性ST段抬高型76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32例;冠心病病程在3~17年,平均为(6.82±1.87)年;合并症:糖尿病21例,高血压38例,慢性肺疾病17例。观察组男性76例,女性52例;年龄在46~75岁,平均为(63.79±5.83)岁;AMI类型:急性ST段抬高型85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43例;冠心病病程在2~16年,平均为(6.86±1.93)年;合并症:糖尿病32例,高血压43例,慢性肺疾病26例。两组在性别、年龄、AMI类型、冠心病病程、合并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实施。
(1)纳入标准:①入院均行心电图、心肌酶谱、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均符合AMI诊断;②均为首次发病,且在发病6小时内接受治疗;③本研究方案均经患者或家属知情和签署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脏瓣膜疾病、心力衰竭、严重肝肾肺功能障碍、心包疾病、恶性肿瘤等疾病者;②伴有胃肠道器质性疾病、习惯性便秘者;③伴有精神疾病、情感障碍而不能正常配合本研究者。
1.3.1 对照组
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包括入院健康宣教、指导患者腹部热敷或按摩,遵医嘱按时给药,责任护士每日监测和记录患者排便情况,若患者未排便时间达到3天及以上视为排便异常,给予通便治疗和护理。
1.3.2 观察组
对患者施行护理敏感指标监测。
1.3.2.1 建立敏感指标监测小组
该小组由主治医师、护士长、护理组长和经过培训的专业护理人员组成。其中主治医师对患者行规范化治疗,护士长和护理组长负责制定规范流程、质量控制以及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考核,其他专业护理人员负责实施和数据收集工作。
1.3.2.2 明确敏感指标监测内容
(1)患者入院当晚给予口服缓泻药“便塞停”5mg。入院次日,护理人员向患者及家属宣传预防便秘的相关知识及饮食注意事项,并采用微信群形式向患者及家属发放有关预防便秘的宣传资料。(2)若患者连续2天未排便,主治医师对其腹部听诊以明确肠鸣音变化并给出干预方案,护理人员在患者三餐后半小时对其行腹部按摩各1次,嘱患者行仰卧位,双下肢屈曲,护理人员站于患者左侧,将双手掌置于右下腹部,并采取顺时针方向沿结肠走向进行推揉按摩以刺激肠蠕动, 每次按摩时间在5~10分钟。(3)若患者连续3天不能排便,护理人员遵医嘱给予开塞露20mL行肛门注入。患者超过4天未排便时,给予低压灌肠处置,具体为:护理人员将开塞露40mL置入注射器内,然后将注射器吸头与吸痰管连接,嘱患者取侧卧位,并将臀部抬高10cm,将吸痰管润滑后插入肛门内15~20cm左右,通过注射器将开塞露缓慢注入肛门内,待10分钟后嘱患者排便。
1.3.2.3 完善排便记录及相关措施落实登记表
患者入院后由当班护理人员记录患者排便情况,包括排便的过程、排便性状及次数,同时记录对应的护理措施。由护士长及护理组长完成护理敏感指标监测及质量控制任务,每日检查患者的护理记录单,核实患者具体排便过程、排便形状及次数记录完整情况以及每日对应措施的落实情况和护理效果,并将护理记录表列为专科考核项目进行质量控制。护士长及护理组长对质量控制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查找原因,并落实整改措施和进行跟踪验证。
1.3.2.4 患者排便监测
患者在排便时应行心电监护,并备齐各种急救药物。当患者心率超过20次/分,舒张压超过110mmHg,或收缩压减低10mmHg以上,监护仪出现明显房性、室性心动过速或明显传导阻滞时,或心电图出现ST段明显改变时应及时终止排便,并给予积极对症处置。
1.4.1 便秘发生率
患者每周排便次数少于3次视为便秘[6]。因AMI患者在CCU病房内住院时间不同,本研究中将以下时间节点排便次数少于3次视为便秘:3天内排便0次、4天内排便不超过1次、5~6天排便不超过2次,7天内排便次数少于3次。便秘发生率=(单位时间内便秘的患者例数/单位时间内总人数)×100%。
1.4.2 便秘症状评分
采用Wexner便秘评分量表进行评定,该量表共包括粪便性状、排便费力程度、排便不尽感、排便时间、排便频率以及腹胀6方面。各方面分值为0~3分,总分为0~18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便秘症状越重[7]。
1.4.3 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两组排便时心律失常、心绞痛、心力衰竭以及猝死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处理所得数据。临床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经比较,观察组住院期间便秘发生率及首次排便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详见表1。
表1 两组住院期间便秘发生率及首次排便时间比较
干预前,两组便秘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便秘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详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干预前后便秘症状评分比较 (±s,分)
表2 两组护理干预前后便秘症状评分比较 (±s,分)
组别 例数(n)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128 11.85±2.86 8.83±2.92对照组 108 11.52±2.73 12.17±2.85 t 0.458 13.986 P 0.875 <0.001
观察组心律失常、心绞痛及心力衰竭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猝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排便时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例(%)
AMI是心内科常见的一种危重疾病,由于患者在发病后需绝对卧床,致使肌肉张力下降和肠蠕动减慢,导致排便反射能力下降[8],同时,AMI患者在治疗中应用吗啡、钙离子抑制剂等药物也会抑制胃肠蠕动而引起便秘;患者因心肌大面积梗死而出现剧烈胸痛,进而出现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致使迷走神经兴奋,患者规律性排便被抑制进而出现便秘[9]。AMI患者因便秘致使直肠充气和膈肌上移,在排便过程中因排便用力致使心脏负荷加重和耗氧量增加,导致冠状动脉供血进一步减少,进而诱发心律失常、心绞痛、心力衰竭等心血管并发症,严重者会发生猝死,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10-11]。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方式对改善AMI患者便秘和降低便秘相关并发症至关重要。
护理敏感指标是针对某一专科护理质量的控制和管理,根据指标监测数据能客观、科学、敏感地反映护理质量水平,并能精确、快速找到临床护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便于采取针对性措施促进护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以提高护理水平[12]。AMI便秘护理敏感指标监测管理体现了CCU专科的护理内涵。通过AMI便秘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监测,基于数据进行科学分析,抓住AMI便秘护理的重点环节,能更深入探讨护理中的质量控制水平和有利于护理人员提高风险认识,通过改进措施提高护理质量。目前,护理敏感指标监测已应用于多个专科护理领域,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吴兆琴等[13]研究显示对留置胃管患者实施护理敏感指标监测能明显提高胃肠减压有效率;戈丹艳等[14]研究指出护理质量敏感指标能有效提高呼吸患者痰标本的采集质量。本研究通过护理敏感指标监测对AMI患者便秘的预防及干预措施进行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对患者制定腹部听诊、按摩以及低压灌肠的操作流程和标准,由护士长和护理组长对护理人员培训考核和并行质量控制。通过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便秘发生率和便秘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说明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监测能明显降低AMI患者便秘的发生率和改善便秘症状。
AMI患者入院后顺利排便不但能减少便秘的发生风险,还能减少因排便困难和粪便长时间滞留肠道内导致的直肠充气而诱发心律失常、心绞痛和心力衰竭等各种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15-16]。因此,AMI患者入院后早期排便尤其是首次排便对降低各种心血管并发症至关重要。本研究对患者入院当天给予口服缓泻剂以促进其排便通畅,避免因用力引起心律失常和心绞痛等并发症的发生;在入院第2天通过向患者及家属宣传预防便秘的相关知识及饮食注意事项,若患者2天及以上未能排便,护理人员根据护理敏感监测指标制定的护理计划内容施行相应的干预措施,同时由护士长及护理组长进行质控检查,保证护理措施完全落实。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首次排便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明显提前(P<0.01),且观察组心律失常、心绞痛和心力衰竭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由此可见,护理敏感指标监测能保证便秘预防措施的有效实施,促使AMI患者首次排便时间提前,降低排便时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猝死发生率均较低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原因可能与AMI患者均在监护下完成排便,猝死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控制有关。
本研究存在不足之处:(1)由于条件限制,本研究选取研究例数较少,对研究结果产生偏倚,今后研究中应扩大样本例数以提高研究结果的准确性;(2)因护理敏感指标监测目前开展时间较短,各护理环节把控尚未完善,今后研究需进一步做好质量控制以进一步降低AMI患者的便秘发生率。
综上所述,护理敏感指标监测能有效预防AMI患者便秘,使患者住院期间首次排便时间提前,降低患者便秘发生率和改善便秘症状,减少排便时的主要并发症,提高临床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