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玲|文
笔者认为,企业应认识到安全管理与其他管理体系的关系、作用,可通过“人员交叉”等方式,促进安全管理与其他管理体系融合。
第一,明确关系。对于企业而言,实践中没有“单纯”的安全管理,如果离开了“人员、财务、规划、设备、生产、工艺”等去管理安全,显然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每个专业管理体系中往往都有安全的成分,运行过程中也会“输出”安全的结果,区别只是不同的管理体系与安全的联系程度不同。
第二,建立“桥梁”。企业建立安全管理体系的目的,是帮助其他管理体系在运行过程中时刻把“安全”因素作为前提条件去考虑。例如,对于人员管理,就是要按照安全生产的需求招聘与之相应的员工,并通过开展相应培训使其符合上岗资质;对于规划管理来说,则是要求企业在考虑自身经济发展,如进行技术改造时,要使安全生产方面与之同步推进;对于设备、生产、工艺等与安全生产息息相关的管理体系而言,则要求企业要从设备的选型、采购、安装、运行和检修,从生产的组织、生产能力的使用、产量的计划,从工艺流程的制定和修改等方面,把安全贯穿始终。
第三,认识作用。安全不能“游离”于其他专业,但也不应完全附属于其他专业。企业应认识到,除了“不安全”会阻碍其他管理体系运行外,“安全”的状况还会促进其他管理体系的良性发展。例如,从生产的角度,安全管理不只是起到“拉闸门”的“负向”作用,由于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都来源于生产制度,安全管理者通过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以及其来源融会贯通,可以为生产工作提供更多的参考性意见,采用更安全、更便捷的方法,促进生产的组织运行。
第四,具体方法。笔者建议,企业可在其他职能或技术管理部门设立一个“兼职”安全管理人员,负责与安全管理部门沟通,并帮助其所在部门领导和其他人员加深从安全的角度对本部门工作的理解。尽管只是“兼职”,但作为“安全管理联系人”,其在与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的交流和对本部门人员的安全宣贯中,会不断提高安全素质,进而促进其所在部门乃至整个管理体系与安全管理体系的融合。同时,对于安全管理部门来说,自身也应加强与其他关联体系之间的交流,可挑选具备相应能力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进入其他管理部门,或挑选其他部门人员进入安全管理部门,促进安全综合管理,实现“双赢”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