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齐先胜 于永强 刘建林|文
当讨论如何预防安全生产事故发生这个话题时,最常听到的答案可能是“相关人员安全意识不到位”,这样就很成功地将事故责任推给了那个可怜的事故当时人、甚至是事故受害者。如果我们再深究一步,想一想“安全意识不到位”到底指的是什么?事实上,很多管理人员在指责事故当时人“安全意识不到位”的时候,自己也没有弄清楚什么是“安全意识”,如何做才能算“安全意识到位了”。
有人对“安全意识”做过这样的解读:“知风险、会管控、懂处置。”“安全意识”中的“知风险”指的是要知道自己作业环境和作业过程中有哪些风险,会因为什么原因发生什么事故;“会管控”指的是知道如何管控每一个风险,或者说知道如何处理这个风险就叫做管控到位了;“懂处置”指的是万一出现事故怎样避险、如何响应。如此看来,事故原因主要是相关人员不清楚身边的风险、或者不知道如何管控这些风险,不知道万一发生事故怎么办。可能很多时候,不仅仅是事故相关人员不清楚身边的风险,他的主管、经理、甚至安全管理人员也没有想明白。大家都在这样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状态下开展安全管理工作,这是导致安全管理失效最关键的问题。
事故是因生产过程中存在这样那样的风险而产生,风险是事故之源。各生产企业依其生产业务特点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那样的安全生产风险。生产企业大部分是工业领域通用风险,如用电风险、机械伤害风险等,还有一部分是本行业甚至本企业特有风险,比如使用特殊危险化学品风险等。当企业选择了某一个生产过程,往往就不得不选择与其固有的安全生产风险相伴。但这并不可怕,甚至有重大风险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企业没有认识到并理解这些风险,与“狼共舞却”全然不知,或者是没有很好的办法把风险这头“老虎”关在笼子里,并因此导致失控或者事故发生。因此,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不是因为有风险,而是因为企业安全管理部门没有管控好这些风险,企业必须认识到只有管控好风险才能预防事故发生。
在理解了“管控好风险方能预防事故”这一安全生产关键问题后,自然就有了如何才能做好风险管控这个问题。如果想做好风险管控,安全管理人员首先必须回答在企业或者在某一生产车间,安全生产的风险到底在哪里,这些安全生产风险分别会因为什么样原因发生什么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有多大,以及安全管理人员如何管控才叫做管控到位了或者说风险可接受了,也就是说管控风险首先要做好风险评估,把风险说清楚、评价明白方能有效地管控风险。
很多企业在十多年前就按照ISO45001 /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标准建立了安全管理体系,并因此在十多年前就开始开展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工作。近年来,随着国家层面推动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和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建设,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在进行安全生产风险评估。但普遍来讲,风险评估工作的效果并不是很好,有些企业开展安全风险评估是为了形式上满足安全管理体系或者安全生产标准审核与认证的需要,而不是为真正的安全生产管理打好基础。从另一方面来讲,安全生产风险评估也是一个对专业性要求比较高的工作。如果只是将风险评估表发到并未真正掌握安全评估能力的岗位上,由其填写本岗位安全生产风险然后汇总,或者由对生产、工艺并不是很熟悉的安全管理人员独自完成,都不可能得到有价值的风险评估结果。以上都会导致风险评估工作做不好,进而导致对本企业安全生产风险说不清、道不明,那么就谈不上“管控好风险”,就没有了做好安全生产的基础,也就无法预防事故的发生。
做不好风险评估还会埋下很深的事故隐患。没有管好风险就叫事故隐患,而没有管好风险有三种情况,其一是没有认识到这个风险,没有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那么就不可能有任何相关的防控;其二是虽然认识到了这个风险,但所提出的管控标准太低,即便都做到了也不足以控制好这个风险;其三是认识到了风险,也制定了对标行业高标准的管控措施,但没有得到有效执行,没有落地。上述三种事故隐患中,第一种和第二种隐患属于在风险评估环节产生,这两种隐患往往埋得都比较深,一般很难发现,很多时候只有当因此类隐患发生事故时才会暴露出来。
通过调研,本文仅对风险评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类分析,
总结企业开展风险评估常见的典型问题如下:
一是没有采用系统的方法识别风险。风险识别根据仅有的经验拍脑袋,导致有些风险点被疏漏。大家常说的“没有认识到的风险才是最大的风险”就属于此类情况。
二是没有采用综合的方法评估。在对某一具体风险场景进行定性或半定量化评估时,无论是采用LEC 法(通过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还是风险矩阵(RAM)法,普遍给“发生的可能性”不合理的低分,导致所有风险都是“可接受风险”,未能通过风险评估这个环节,未能对风险进行合理的分级,导致后续对风险的管控策划失去重点。
三是提出的管控措施普遍比较笼统。针对风险的管控措施没有针对性,比如:穿戴好劳保用品;严格遵守相关操作规程等。这样的风险控制措施无法用于风险的管控。风险管控措施应当可操作、可落地和可验证,只有这样才能用于后续对风险的管控。
四是控制措施量化度不够。针对某一具体的风险管控策划,无法回答采取了哪些控制措施才能做到风险可接受,风险管控的度到底在哪里这个问题未被回答。
做好风险评估工作固然是一个非常专业的问题,在有丰富风险评估经验专业人员的引导下,通过各专业人员的充分参与,虽然无法得到一个完美的风险评估结果,但也很大程度上能够把风险等级及管控措施说清楚。虽然说做好风险评估不容易,但相对来讲,让风险管控标准落地则更具有挑战性。通过各位专家的努力做好了风险评估,针对某些场景识别出了几十个要重点管控的风险点,策划了若干个具体的管控措施(可能会达到几百条),这些措施如果能够很好地落地,就基本上实现了本企业风险受控的目标。这从理论上讲容易,但真正实施起来,要让多部门、多管理者、多员工同时落实制定出的控制措施需要持续的开展大量工作。风险控制措施可分为管理类、设施设备类、环境状态类和行为类,管理类和设备设施类管控类措施的落地相对比较容易些,涉及员工行为类的管控措施落地非常不容易。行为类管控措施涉及人员多,管控范围广,又要改变员工长期形成的工作习惯,不是一次培训、一次检查、或者甚至一次处罚能够改变的。
结合调研情况和本企业安全管理经验,可通过开展以下两方面的工作推动风险管控落地:
一是基于“宁可让员工失去工作,也不能让员工失去生命”这一安全管理理念,建立企业安全管理保命规则,对所列的典型违章行为(一般为十条红线)实施日常现场督查并实施“0 容忍”,通过对发现的违反保命规则人员实施最严厉的处罚(甚至于一次违反即可立即解除劳动合同或打入内部劳动力市场再培训),打造敬畏安全管理的文化氛围。
二是通过动员全体员工开展日常高密度、对照风险管控标准的现场检查、观察、沟通与纠偏,使风险管控标准入脑入心,改变不标准的作业行为,使风险管控标准逐步转换成为员工的作业行为,并使其得到固化,成为员工的习惯,使安全管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事实上,如果企业能够正确认识风险与事故的关系,全面辨识本企业的风险并将管控措施落实落地,持续通过风险管控做好事故预防,事故发生的频次也会随着风险管控水平的提升而持续下降,直至实现“0 事故”目标。
安全管理的核心就是管控好风险,避免事故发生。本文力图以“管控好风险方能预防事故”这一话题讲清楚做好风险评估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使风险管控措施落地,实现企业安全生产风险良好受控,并藉此避免事故发生。良好的安全生产理论基础和相应的、有效的管理方法可以使安全生产工作事半功倍。因此,值得开展此方面的思考与研究,希望此文能对企业同行带来帮助与启迪。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