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项目”驱动教学法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以中国旅游地理课为例

2022-12-13 08:48张红梅
教育观察 2022年34期
关键词:旅游地理教学法旅游

张红梅,江 翎

(山西师范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山西太原,030000)

一、引言

根据教育部关于旅游管理专业质量标准的要求,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立足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培养具有较高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体素质,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较强岗位实践能力、岗位专业综合服务能力及岗位应变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从事旅游酒店及其他管理服务行业等工作的高技能人才。

目前,中国旅游地理课作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课,其现有教学内容以中国旅游资源的特征、区域分布规律及各大旅游区的地理环境为重点,基于地理视角研究中国地理,更强调中国旅游地理知识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环节则相对薄弱。显然,这样的教学现状已不能很好地满足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发展要求。因此,深入调查、研讨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内容,合理安排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使教学环节的设计更精准、科学,更符合旅游管理专业学科的要求和特点,构建符合时代要求、更完善的学科教学体系,将学生综合能力培养融入课程教学的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较高的实践价值。本研究以中国旅游地理课程为例,在课程教学中采用“情境+项目”驱动教学法,设置相应的教学实践环节,构建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课程教学体系,以此培养学生调查、分析旅游市场、旅游资源的基础能力,拓展、利用旅游线路、旅游交通设计等资源的能力,以及对区域旅游规划与可持续开发等问题的宏观思考能力。

二、“情境+项目”驱动教学法在中国旅游地理课程中的实施

(一)“情境+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含义

“情境+项目”驱动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把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多种背景材料和信息通过创设一种教学情境呈现出来,将学科体系中要求掌握的内容及知识点分解成若干个教学任务,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完成的任务交给学生,学生则以小组团体协作的方式全程参与教学活动。

(二)“情境+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实施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根据某种教学方式最终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中运用“情境+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强化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例如,第八章“华北旅游资源区 山西省”的具体教学目标如表1所示。

表1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第八章“华北旅游资源区 山西省”教学目标

2.教学策略

基于“情境+项目”驱动教学法的中国旅游地理课程具体操作流程可分为创建情境、确定项目任务、制订项目计划、实施项目计划、评价项目成果、应用项目六个部分。

(1)创设情境

教师在提出问题或确定任务之前,基于一定的教学情境向学生展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多种背景材料和信息,让情境成为项目的载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项目的完成过程中积极主动地进行旅游地理知识的学习。主要的方式有三。

第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提供大量生动、直观的影像资料,增强课程的趣味性,如通过视频影像《飞越山西》《人说山西好风光》构建场景,展示山西资源的魅力,增强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形象性、直观性、丰富性,提升课程的趣味性。

第二,使用简易地理版画展示情境。简洁、明了的地理图画是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的结合体。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利用精心设计的地理版画,可以提高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形象性,使学生尽快进入教学情境,如在讲山西省旅游资源区形成条件时,精心设计、简洁明了的山西地形、地理图画,使山西的区位优势一目了然。

第三,借助语言导入情境。 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教师使用贴切、丰富的语言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人文旅游资源中的古建筑——中国“四大名楼”之一的山西永济鹳雀楼时,组织学生诵读王之涣的千古绝唱《登鹳雀楼》,让一幅黄河、落日组成的宏伟壮丽画卷自然而然地浮现在学生眼前。

(2)确定项目任务

项目任务的确定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师只有在充分熟悉中国旅游地理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清晰地梳理课程的基本线索,有效整合旅游生态学、旅游经济学、地理学基础知识等学科的内容。[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整个课程设计成一个大项目,把教材中的每一章设计成一个小项目,将大项目分成若干个小项目。以第八章“华北旅游资源区 山西省”为例,其根据教学内容被分成八个小项目任务,包括查阅山西各地重点景区、景点资料,总结山西旅游资源的自然、人文特征,确定经典旅游线路、核心景点,设计特色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撰写导游词、制作PPT等。

(3)制订项目计划

制订项目计划的主要操作程序包括小组的划分、组长的确立、计划的制订。

第一,小组的划分。本着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参加实践活动的学生既可以自由分组,也可由教师安排,组成若干小组。

第二,组长的确立。每个项目小组推选出成绩优秀、有责任心、组织协调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组长的职责是“上传下达”,既要负责对小组项目实施计划的制订、实施过程的管理,又要负责学生与教师的联系和沟通。另外,各项目小组要选派一人组成班级评委小组。

第三,计划的制订。在项目任务分配时,教师要向学生说明每一个项目实施的目的、意义,预期的结果及完成的时间,以确保各项目组能分阶段、有步骤地实施项目计划。各项目组长在全面分析项目任务之后分解任务,逐一落实到每一个项目小组成员,并带领项目小组成员,在查阅相关资料、充分讨论、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制订出可行的项目实施计划。

(4)实施项目计划

在项目计划实施过程中,小组成员、项目组长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起着不同的作用。

各项目小组成员在合作探究中,通过搜集、整理和分析信息,初步形成对问题的一些见解,并与小组其他成员进行沟通、交流,形成良性互动。在项目计划实施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得以体现,学习能力与知识运用能力能够得到锻炼,团队合作精神、彼此尊重、包容态度也能够得到培养和提升。

各项目组长要根据项目计划安排,根据小组成员的兴趣、爱好等特点进行分工,使小组成员既能独立发挥自己的作用,又有协调与合作,依照既定的工作步骤顺利实施项目计划。最后,组长在小组成员交流、师生交流的基础上,形成本组的观点和见解。

教师在项目计划实施过程中扮演组织、协助的角色,发挥引导作用,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项目计划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各小组项目进展情况,采用阶段性的检查与实时监控相结合的方式,特别是在计划实施的关键环节要给予必要的指导,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知识探究与学术交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能力。[1]

(5)评价项目成果

项目成果的评价是项目教学的深化,这一过程主要有以下三个环节。

第一,小组自评。在教师的课堂导入和组织下,各组进行PPT展示和说明。在项目小组进行成果展示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陈述小组完成项目任务的体会、完成的效果,总结经验及不足之处,便于分享。

第二,小组互评。各小组派出一位代表组成评委小组,对其他小组的项目完成情况进行点评。小组互评要本着客观公正、取长补短、经验共享的原则进行。

第三,教师点评。教师对各项目小组的成果进行点评时,针对学生线路设计的合理性进行分析、总结,并和学生一起总结山西各重点景点的旅游资源及特色,之后由教师和评委小组成员投票选出优秀项目小组、最佳小组成员。教师在点评时,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辛苦付出,鼓励与表扬优秀项目小组,并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整改意见,为学生今后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奠定基础。[2]

(6)应用项目

应用项目是项目教学的最终目标。这一环节旨在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掌握和巩固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更深入地理解所学知识,使理论教学更好地服务于实践,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三)典型案例

以第八章“华北旅游资源区 山西省”为例,根据教学内容将学生分成八个项目小组,小组成员课下分工合作共同完成项目任务,课上进行任务完成情况展示和汇报,经过小组自评、小组间互评、教师点评三个环节,达到以学生为主、师生共同完成课堂教学目标的效果。

1.创设教学情境

结合学情和教学目标,利用相关信息及网络资源创设教学情境,如从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中国国家地理网、中国旅游图文库、网易旅游频道、中国旅游网等网站收集资料。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生动的图片、身临其境的光影资料,如《飞越山西》《人说山西好风光》等构建场景,提升课程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地图类包括旅游区域图、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图、旅游线路图、景观图等。电子、音像类包括《祖国各地》《中国著名风景名胜介绍》等。这些资源为创建教学情境提供了条件。

2.确定项目和制订计划

把相关内容重新加工出八个任务[3],由学生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展示及讲解,具体如表 2所示。

表2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情境+项目”教学目标分解

项目实施目标包括山西省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讲解,晋北宗教古建风景名胜区讲解,晋中大院旅游风景名胜区讲解,晋南寻根觅祖旅游风景名胜区讲解,太行山水旅游风景名胜区讲解,黄河文明旅游风景名胜区讲解,红色经典旅游风景名胜区讲解,归纳总结山西省旅游资源特点及重点景点概况。

3.项目实施过程

(1)项目分组、负责人的确定

根据任务将学生平均分成七个项目小组,推选出组织协调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担任项目组长。各项目小组选派一人组成班级评委小组。

(2)项目任务分配、实施

项目小组组长按具体情况给小组成员布置任务。各小组成员在合作探究中通过阅读课本、上网等方式查阅山西各地重点景区、景点资料,总结出本区旅游资源的特点及特色,确定旅游线路主题、核心景点等,设计特色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制作PPT、编写导游词,推选代表进行讲解。

(3)项目总结和评价

这一阶段,教师的任务包括分组,总体及个别指导和总结、评价各小组完成情况。教师对各项目小组的成果进行点评、总结,表扬优秀项目成果,总结经验、分析不足,为下次项目教学提供参考。

(4)知识应用和能力拓展

这一个阶段的目标是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并在应用中拓展、提升职业能力。高校旅游专业中国旅游地理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和提升学生胜任旅游相关职业的能力,具体包括旅游资源分析和讲解能力,设计适合游客的旅游线路的能力,保护旅游资源、旅游环境的意识和能力。鉴于此,教师不仅要引导和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相关旅游地理知识,还要设计出能够培养和训练学生学以致用、拓展学生职业能力的课题。

在学习和了解“山西省重点旅游风景名胜区”后,教师组织学生共同总结山西省旅游资源特点,并让学生手绘山西重点景点简易分布图,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在地区的地理环境、地质地貌、气候特点、旅游资源等特点设计合理且富有特色的旅游线路,根据实际情况编写具有趣味和特色的导游词并进行模拟讲解,为未来顺利适应旅游行业的工作环境打下基础。

三、“情境+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实践效果

选取1501班、1601班作为实验班,在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中采用“情境+项目”驱动教学法。课程结束后,每个班选取48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教学效果良好。

实验班学生对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学习效果的评价较高。调查显示,参与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验班学生,对新教学模式的评价持肯定态度。表3、表4显示,实验班学生对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的评价都明显高于普通班。

表3 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

表4 学生对学习效果的评价

此外,如表5所示,实验班学生的成绩要普遍优于普通班。这说明,在“情境+项目”驱动教学法下,实验班学生的学习动力更足,学习成绩因此提高。

不仅如此,在难以量化的综合能力方面,实验班学生的基本知识、思维能力、实践能力都有了较大的提高。例如,在第八章“华北旅游资源区 山西省”的课堂实践教学过程中,从素材的收集、修改、制作到课件的编辑、制作、修改,再到实践应用,学生始终处于参与状态。在此过程中,学生的集体探究、团结协作精神得到了培养,实践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锻炼与提升。

四、结语

“情境+项目”驱动教学法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法,在中国旅游地理课堂实践教学中采用此模式开展课程教学,设计对应的教学实践环节,构建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课程教学体系,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随着课程教学改革的推进,学生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越来越多,更加追求良好的学习及实践效果。形式多样的实践和教学环节提高了学生进行地理教学设计、教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小组协作学习增强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教学实践证明,“情境+项目”驱动教学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当然,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教师应与时俱进,适时调整、优化教学方法,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旅游地理教学法旅游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探究新时代有效开展旅游地理教学的途径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旅游地理
旅游
巧用诗词,增添旅游地理教学的魅力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