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孢菇温室大棚高产栽培技术

2022-12-13 15:51童冠田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8期
关键词:双孢菇培养料覆土

童冠田

(凤台县岳张集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安徽凤台 232100)

双孢菇又称白蘑菇、洋蘑菇,营养丰富,既可鲜食,也可深加工,深受消费者青睐[1]。大棚栽培双孢菇适宜地区广,在安徽省淮南地区被广泛推广应用,已成为农村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笔者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总结出一系列双孢菇温室大棚高产栽培技术,具体包括场地选择、菇棚建设、原料处理、菌种选择、播菌种、覆土、出菇期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采收及建立生产档案等多个关键环节,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1 生产环境选择

生产区域要求地势平坦且排水条件良好,同时必须远离污染源,生态环境良好。

2 菇棚建设

菇棚建设规格为每个棚占地约333.3m2,棚长30m、宽9m,檐下高3.5m,脊顶高4.5m。棚内可以按5~6层设置,菇床宽1.2m,每层间隔60 cm,过道70 cm,最低层离地不少于25 cm。

3 原料处理

3.1 原料配比

按照比例配制原料,通用配方标准是按100m2来进行计算的。一般情况下,100m2需3 000 kg麦秸、3 000 kg干牛粪、120 kg豆饼、65 kg碳酸钙、85 kg石膏、60 kg过磷酸钙、35 kg硫铵和25 kg尿素。

3.2 发酵场地选择

采用堆料方式进行原料发酵,选择地势平坦、宽敞、排水便利且接近水源和菇房的场地作发酵场地,以水泥地面最佳。如果是泥土地面,则应先筑成高畦并夯实,然后在周围挖出排水沟,并在料场的四角分别挖一大坑。然后每100m2料堆的长、宽、高按照12.0、2.3、1.5m 的比例进行堆料。

3.3 原料预处理

3.3.1 草料预湿。一般情况下,草料应提前2 d用水浸泡,或采用边浇灌边翻的形式,确保草料吸足水分。同时,每天早、晚在料堆上撒石灰,并用水淋湿,以起到消毒作用。

3.3.2 粪料预堆。每年6—7月,将粪肥晒干后粉碎,以利于保存。在建堆前4 d对干粪进行预湿处理,以手紧握后指间出现明显的水分为标准,将粉碎好的饼肥、湿粪充分混合建堆,加入杀虫剂并覆盖塑料膜。在堆料过程中,每隔2 d对料堆进行1次翻堆处理;在翻堆过程中,如果发现害虫存在,则采用喷杀化学药剂的方式进行杀灭。在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对粪料可不进行预处理,但是必须严格按要求建堆。

3.4 建堆与发酵

双孢菇能否高产,其关键在于料堆的发酵是否达到要求。因此,应控制好料堆发酵过程中的温度与水分,并把握翻堆时机与方法,以确保发酵质量符合要求[2]。水分控制原则:“一湿”,在草料预湿、建堆和第1次翻堆过程中,确保料堆充分浸透水分;“二调”,二次翻堆时要做好水分调节,做到料堆湿度均匀;“三不动”,第3次翻堆时不要加水,避免料堆湿度过大。

3.4.1 建堆。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进行建堆,方向以南北向最佳。堆料之前,先铺一层厚30 cm、宽2.5m的干草,然后再铺厚5 cm左右的粪,接着再铺一层草,如此一层草、一层粪地铺上去。在铺设过程中,逐层浇水,下面几层应少浇水,上面几层则应多浇水,直至料堆周围有水溢出为止。从堆料第4层开始,加入50%尿素和50%石膏、硫铵的混合料,至第8层为止。最终的料堆共10层,约1.6m高。堆顶应做成龟背形,然后用草帘盖好,四边尽量保持垂直,并用薄膜围起来。如果下雨,要用薄膜盖顶,雨停后应立即撤除。在料堆中间可插入几根木棒,使料堆保持一定的通气性,在料堆建成后撤掉。第2天开始测量料堆内20 cm以内的温度。如果建堆2~3 d后料堆内的温度达不到65℃,应查明原因并及时调整;如果堆内温度连续2~3 d都在80℃左右,要提前进行翻堆。

3.4.2 第1次翻堆。通常情况下,建堆后第5~7天,可进行第1次翻堆。在翻堆前,先将四周浇湿,在翻堆过程中要逐层浇水,并保证料堆均匀抖松。和建堆要求一样,在第4层至第8层中,将50%尿素和50%石膏、硫铵的混合料与石灰和碳酸钙的混合料按照1∶1混合后,逐层加入。第1次翻堆一定要浇足水,且翻堆、建堆过程要快,保障翻堆后第2天温度达到70℃。

3.4.3 第2次翻堆。第2次翻堆时间与第1次翻堆以间隔4~5 d为宜。在第2次翻堆过程中,要做好水分控制,切忌浇水量过多。与第1次翻堆一样,将石灰、碳酸钙、过磷酸钙混合料采用同样的方法添加到料堆中。

3.4.4 第3次翻堆。间隔3~5 d后,可进行第3次翻堆,第3次翻堆不要再浇水。以手紧握料后指缝间滴下3~4滴水为标准。当pH值为8时,要检查料堆中是否有害虫与氨气。如果发现有氨气,可用甲醛水喷调;如果发现害虫,则喷杀虫剂。

3.4.5 3个后发酵阶段。第一阶段与第3次翻堆间隔2~3 d,趁料温最高时运进发酵棚中,以1.0m∶1.0m∶1.5m的比例建堆。在建堆前,要对整个发酵棚的地面进行杀虫消毒,并铺上薄膜。第二阶段,当料温达到60~63℃,且发酵棚温度在57℃左右时,保持这一温度6~10 h,以确保杀灭巴氏菌。为保证温度能够达到要求,第二阶段应在晴天入棚,并采取措施进行升温与保温,使料温保持在52℃左右,持续5~6 d。在这期间,每天通风1~2 h。第三阶段,当料温下降到40℃时,将发酵棚门窗打开通风降温,排除有害气体,发酵结束。

4 菌种选择

菌种要求优质、高产、商品性良好。目前,培植最广泛的品种是2796、F6。

5 播种与覆土

5.1 播种前准备

进料前检查蒸汽设备,每100m2要求出气量在1 t/h以上。杀菌前,要用塑料薄膜把最上面一层的培养料盖好,以防止蒸汽滴水造成培养料湿度增大,影响菌种生长。把菇棚密封起来,用蒸汽杀菌,首先把菇棚内的温度快速升到62℃左右,维持12 h;再从进水口加入甲醛,每100m2加入500mL甲醛,熏蒸2 h;然后慢慢排气,确保温度维持在53℃,保持2 d。

5.2 播菌种

杀菌后,打开菇房通风口,让气温和料温都保持在29℃以上,并喷水使料的湿度达到64%左右,再均匀播种。播种完成后,最上层用塑料薄膜盖好,把通风口全部封闭,播种后15 d内不能在菇床上面喷水。

5.3 覆土

覆土厚度为3~4 cm,每100m2培栽床面通常覆土3 000 kg,并加入过磷酸钙25 kg、石膏20 kg、发酵细料80 kg。土分为粗、细2种,过筛后分别与其他材料拌匀,之后用石灰水或5%甲醛溶液调湿,先堆3~5 d。播种后15~18 d覆土,此时培养料有25%左右的菌丝吃料,且大部分菌丝与培养料底部接近。覆土时,要做到厚度均匀,并喷水保持湿度[3]。但喷水量不能过多,以防渗入培养料中。

6 出菇期管理

水分管理采用勤喷与少喷相结合:如果菇密则多喷,如果菇稀则少喷;在菌丝培养前期应多喷,在培养后期应少喷[4]。与此同时,要做好通风工作。菌丝播种后,一般35~40 d内可以出菇。出菇后应及时喷水,以加速菌丝向产菇期转化。为了促使菌丝尽快成熟,应加强棚内通风,同时加大喷水量。喷水量一般根据土层的湿度来决定,通常情况下维持在1 kg/m2左右,分4次喷完,以水渗透覆土,但不渗入培养料为标准。出菇时,应向空中轻轻喷水,以相对湿度维持在90%~95%为宜。

7 采收

采菇标准是菇的直径为3~5 cm。双孢菇采收时,应保持棚内适度通风,将菌盖轻转而下,同时注意不要对周围小菇造成损伤。采收丛菇时,要采用小刀割下的方式,以免对周围小菇造成损伤而影响产量。采菇完成后,应及时将死菇与杂物清理掉,然后增加喷水量,进行催菇管理。当幼菇出土后,应适当减少通风量。

8 病虫害防治

8.1 防治原则

双孢菇生产过程中,病虫害防治应以预防为主,采用综合防治措施。优先采取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配合化学防治,使双孢菇生产过程达到无公害要求。双孢菇培育过程中使用的农药必须符合国家无公害蔬菜生产要求。

8.2 防治方法

在生产过程中,应适时做好褐腐病、褐斑病、菇蝇、菌螨的防治,以确保产品质量安全。①褐腐病。该病的主要传染来源有覆土、生产工具、人为活动以及菇蝇传播等。主要防治措施:选择覆土时,应距离菇棚比较远,尤其注意不要在同一个地方取土;覆土要进行消毒处理,可用40%甲醛或多菌灵50倍液消毒;如发现病菇,要立即停止喷水,加大棚内通风,使温度下降到15℃以下;对病菇所在区域,用40%甲醛消毒,或多菌灵50倍液做消毒处理[5]。②褐斑病。该病的主要传染来源是覆土、溅水、菇蝇、螨以及人为活动等。对于该病的防治,一是严格做好对覆土的消毒处理;二是严格做好防菇蝇、螨措施。对于病菇所在区域,可喷施甲醛进行消杀。③菇蝇。定期使用“菇净”等药剂进行喷雾杀虫。对于病菇所在区域,可每天喷药2次进行杀灭处理。但是,如果病菇所在区域有菇蕾出现,则应改用黑光灯进行诱杀。④菌螨。按照3~4mL/m3的用量标准,用甲醛对棚内进行熏蒸消毒。

9 建立生产档案

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应做好产地环境、病虫害防治以及采收环节等记录,并详细记录处理措施,以便查阅。

猜你喜欢
双孢菇培养料覆土
大球盖菇四种覆土的比较试验
减振包装对双孢菇采后贮运品质的影响
三七育苗播种覆土镇压装置的研究设计与试验
培养料pH和含水量对海鲜菇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旱地绞龙式精准覆土装置的设计
苗盘输送、取苗、投苗、栽植、覆土、压实、苗盘回收全过程自动化——全自动蔬菜移栽机 破解种植难题
基于隧道式发酵金针菇菌渣的双孢蘑菇培养料制备分析*
双孢菇饼干的生产工艺
黄石市平菇培养料的经济实用配方与常用配制技术
长江流域蘑菇栽培系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