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小莲,陈莉娜,李冬玲,孙 强,赵 铭,曹永孝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药理学系,陕西 西安 710061)
教育的本质是为学生赋能,即赋予学生以能力。为实现赋能目标、推动中国本科教学改革,教育部高教司要求各校从课程开始狠抓教学质量,改革的三个方向是:学生中心、效果导向、持续改进[1]。我国医学教育改革的方向将围绕“能力、质量”这一目标展开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能力为导向”,将记忆转化为理解,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将分数转化为能力[2]。如何在医学课程中实现学生赋能教育?笔者认为,开展混合式教学是实现本科生赋能教育的主要途径。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基于网络教学平台或互联网资源等线上学习资源,结合翻转课堂、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案例式学习、小组式学习、微课及虚拟仿真技术等多种教学方式为一体的教学模式[3]。国内外的实践教学发现,在医学教育中,混合式教学有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如自学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交流表达能力等;开阔学生视野、拓宽思维等优势,不仅能够打破时空限制让教学主动化,更能拓宽临床医学生的学习空间、丰富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多样化,最终真正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出优秀的、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临床医师以及医学人才[3-5]。
本校在《药理学》教学中,运用翻转课堂、案例结合式教学、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创新实验等方式开展多元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经历了三轮实践后,日趋成熟,基本形成了我校特色的药理学教学模式,四个阶段如下。
学生在线观看MOOC视频,学习知识点,理解和记忆基础知识,筛选疑难问题分组查找答案。
教师系统讲解药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解释重点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主要不良反应和重要的药代动力学。
学生翻转课堂讲解、药理学主题讨论、案例讨论,融“主讲、提问、辩论、讨论”为一体,体现学生主导地位。
课后教师布置开放性问题、学科研究领域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延伸课堂;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实验,促进“教-学-研”融合;组织和指导大学生专业竞赛,巩固和拓展专业知识。
在混合式教学过程中,有以下几个关键环节需要掌握好[6-7]。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提出学习是目标,教学只是手段。因此就目标/手段关系讲,应该是学习在前而教学在后[8]。混合式教学设计的第一个环节就是给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先进行线上学习。西安交通大学《药理学》慕课获批2019年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慕课视频以国家规划教材《药理学》为基础,围绕教学目标,结合执业医、药师考试大纲,将药理学内容按知识点梳理排列组织,系统涵盖大纲全部重点、难点,形成彼此联系而又相对独立的知识单元,是开展混合式教学的前提保证。授课视频、思维导图、PPT、知识拓展点,充分体现线上资源的系统性、先进性,并及时更新。
“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通过案例教学、翻转课堂、问题为导向的教学,学生的角色由单一的“接受者”转变为“讲授者”“听课者”“准医生”和“思想者”等多角色。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批判思维,成为高素质的复合型卓越医学人才。翻转课堂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即教师录制好视频,学生在课外进行视频学习,而课堂时间是学生和教师的互动时间,通过互动来完成对课程的理解并就疑惑进行解答。翻转课堂的各个过程需要讲究策略和技巧进行有效实施;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需要进一步研究和优化翻转课堂的课前内容、课堂活动及课后评估等具体实施策略[9]。
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都需要给予学生及时的学习反馈,基于在线教学平台进行在线小测试是反馈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通过这些反馈,让教学的活动更加具有针对性。配合教学方式的转变,学生成绩考核体系相应做出了调整,增加了线上学习成绩,后台记录学生观看视频时长、测试题正确率,教师批阅线上期末考试正确率,占比30%;教师课堂记录学生翻转课堂表现,根据学生准备问题的认真程度、PPT制作水平、内容的正确性、科学性、创新性,口头汇报能力,沟通能力等进行点评和评分,占20%;最后的期末笔试占50%。
很多因素影响混合式教学效果[10]。除了教学资源、教学人员外,实践发现最为关键的是要精心设计翻转问题,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根据教学内容难易程度调整教师讲授与学生翻转教学的比例。同时,也要注重引导教师对混合式教学的重视程度,主动积极改进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技巧。
在中式教育中,传统课堂教学目前仍然占主导地位[11]。我们体会到,传统的教师讲授与翻转课堂比例问题与专业有关,与教学内容的难度有关。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根据教学内容难易程度调整教师讲授与学生翻转教学的比例,不同系统不一样、同一系统不同专业不一样、不同教师设计不一样,不作硬性要求。首先根据专业调整课堂讲授与翻转课堂的比例,比如临床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卓越医师,班多人多,无法及时进行线下讨论指导,翻转内容不宜太多。临床大班学生翻转授课时间减少,教师课堂讲授时间长,大约2∶8的比例关系。基础医学专业学生培养目标是为基础研究培养专业人才、充实师资队伍,学生人数少,课时安排多,可及时调整、沟通,因而基础医学专业学生翻转授课时间可增加,教师课堂讲授时间缩短,大约5∶5的比例关系。制药、护理、药学以及口腔等专业大约1∶9的比例关系。其次还要根据教学内容难度调整课堂讲授与翻转课堂的比例,同一专业、不同章节之间也可采取不同比例进行混合式教学,比如心血管药理学对学生来讲是最难掌握的一章,自主学习效果不一定好,可减少翻转教学的比例,以教师讲授为主。而内脏系统药理,多为常见病的常见药物,理论相对简单,可以增加翻转教学的比例,以学生翻转学习为主。具体的比例可根据实践中运用的具体情况加以调整。
在备课时发动教师广泛讨论,设置课程中最优翻转课堂问题,确定翻转问题以短小、完整、能在3~5分钟内阐述清楚的,相对独立的问题,便于学生讲解和准备。翻转课堂问题设置遵循的原则如下:①既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意愿又不特别增加学习负担;②既锻炼主讲学生的各项能力又保障听讲学生的学习效果;③既保障教学大纲的完成又不增加教师的额外负担;④既保留传统教学的优势又拓展新式教学的优点;⑤既体现重要性又体现创新性。比如,我们在教学中设置了较多的横向对比、总结性问题,设置了部分有重大突破的进展性问题。
翻转课堂问题设置要有层次、有区分,以满足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①临床医学课堂融入以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内容,教学中引入临床案例和临床用药指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经小组分析讨论和教师点评总结,随后由学生自主演讲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提升专业素质水平,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注重提升沟通能力;②基础医学专业学生偏向于机制研究,强调PPT讲授问题资料,注重教学能力培养、科研思维的培养;③制药专业侧重于药物结构、药物研发历史与典故,新药研发进展,提高创新能力;④护理专业强调常用药物的基本作用和基本应用,注重实用性与用药护理为导向,将课程重点从药理机制为中心转向用药护理为中心。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所说,“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是帮助个体变得成熟和自由,使其在爱和良善中尽情绽放”[12]。将学生的“表现目标”改为“精能目标”,即翻转课堂的目的是学生“驾驭这些技能”,而不是“我需要表现优异才能证明自己”。课堂上采取鼓励式、榜样式教学,展示学生好的方面,不批评,更不能打击和讽刺学生的表现。为改进翻转课堂效果,教师能做的办法是提前观看翻转课堂的内容,确保问题理解不偏差;保持沟通,在学生主动寻求帮助时及时出现。
国内学生的特点是不擅于提问和主动性不强,这两点直接影响了翻转课堂的效果;部分学生在混合式教学课程中的主动性、参与性及互动的积极性都不高,甚至有抵触情绪[13]。反映在问卷调查结果上,约4成学生对翻转课堂持怀疑态度。然而,学生不否认,他们的各项能力得到了提升,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成就感与自信心、兴奋感与学习兴趣、自我反思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获益很多。
混合式教学对原有教学内容进行升级和扩展,对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体现“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标准。学生有畏难情绪,可以理解,但要坚持进行。教师们可以采取的改进措施有:设计合适的教学任务,布置学习和考核要求,通过设计性教学活动,能够使学生深入理解所学习的理论知识,牢牢掌握原理,便于记忆和应用;积极督促,加强主导作用,提高视频观看率和作业完成度,引导学生加强自控力;健全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后续保障措施。经过调整后,第二年愿意继续参加翻转教学的学生增加了30%。
对于理论与实践性强的学科,案例式教学(case-based learning,CBL)非常适合,它以案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展开教学。三年级本科生只具备了组胚、生理、生化、解剖等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缺乏临床知识以及实践知识。药物由一个病案导入,引出从临床到基础的相关问题。选择症状典型、诊断明确、药物作用显著的案例能使药理课由抽象复杂转化为生动形象,丰富教学内容;课堂上加入案例,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4];试题中加入临床案例,培养临床思维,有助于学生顺利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药师资格考试。
医学教育的特点之一是实践性强,医学理论知识都来自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实验相关理论知识、实践知识。本科三年级学生同期学习药理学和机能实验学。机能实验学包含了来自生理学科、病理生理学科和药理学科的基础实验,以及三科融合而成的综合性实验。教师将实验课内容、实验相关内容引入理论课堂教学,除了丰富课堂内容、吸引课堂注意力以外,也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将实验课观察到的结果与药理学理论内容结合起来去解释、去理解、去进行翻转教学,加深知识的内化过程。
课堂之外以多种形式提供资源供有余力的学生学习,比如数字化教程提供章节参考资源,慕课给出章节总结与测试题。在期中布置作业任务,可选近3年国际、国内期刊发表的高水平论文中,选择一篇感兴趣的药物研究论文精读,分析其主要科学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结果、结论及其药理学方面启示;结合历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选取感兴趣的主题研读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相关研究论文,分析其主要科学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结果、结论及启示。可以让学生提早接触科研,激发科研兴趣,找寻科研潜力。
课前筛选出章节相关问题,发送给学生,学生分组查阅资料寻找问题答案,实现第一次知识内化。上课时由学生进行讲授,教师和学生点评、提问互动,体现学生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课堂变成了教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知识的第二次“吸收内化”是在课堂上通过互动来完成的[15]。教师能够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在课堂上给予有效的辅导,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更有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吸收内化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加深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在药理学教学中,将“知识-能力-素质”三者结合起来,通过凝练和运用思政点,落实教师育人的责任。进一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医德教育、传统文化、仁爱思想、三观培养、生命伦理、医患沟通、职业责任、科学精神及人文关怀等多方面内容,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拔尖人才,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时时、刻刻、处处育人,加强传授知识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翻转问题也可由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如关于“麻黄碱”的限制使用问题,学生在讲述中提到了毒品冰毒,对麻醉师、药剂师、药物研发人员等易获得人群进行了一场职业教育,对普通学生和医生而言是一场禁毒宣传。
赋能教育以提升学生能力为核心,前提离不开教师的教育。要赋予学生面对未来的能量,首先需要教师自己有能量[16]。本科教育改革也要求教师应该接受新理念,提高教学技能,即为教师赋能。我系在药理学教学过程中关注智慧教学理念的加强,深入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但部分教师对混合式教学了解不够深入、观念有些保守,或者因个人精力及能力的限制,进行混合式教学课程建设时半途而废。教师首先要改变传统观念,教学的目的不再单单聚焦于知识传授,更应侧重于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其次要高度重视自身的再教育,思考如何对学生赋能,不断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组织有序的教学过程,确保教学活动高效进行。赋能教学也对教师的综合调控能力与临场应变能力提出了挑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并捕捉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小火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学生间开展循环点评、教师因势利导、师生互动,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翻转课堂是一种“工具”,最关键的是要理解并接受其背后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教育培养的对象是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传授知识更重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更重要;教师应该像朋友一样帮助学生成长。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为实现赋能教育,产出“有能力的学生”,是高校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更是医学院校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
各个学科有自己的教学特点和方式方法,要做好混合式教学,应该结合学生专业培养目标和教育特点,协调好传统教学中教师课堂教授与混合式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讲授的比例关系,充分发挥传统课堂信息丰富的优点,同时发挥混合式教学实现学生个体化学习、师生互动增强的优点。既考虑我国教育现状,又结合国际医学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在循序渐进中寻找适合我国学生基本特点、针对不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需求以及多元化混合式教学。
混合式教学改革没有统一的模式,但是有统一的追求,我们边实践、边摸索、边总结,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药理学》混合式教学,构建以“学生为中心、能力为导向”的赋能教育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