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小艳,千 磊,丁晓琛,郝 俊,肖 杨,李纪鹏,2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1.实验外科;2.胃肠外科, 陕西 西安 710031)
2017年2月2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理念(以下简称“三全育人”)[1],要求高校思政工作在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和道德修养五个重点,全面优化课程思政供给,必须发挥所有课程的育人功能,要求各专业课、公共课教师结合课程特点对大学生进行积极正确的思想价值引领[2]。医学生课程是医学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三全育人”的综合改革是对当下育人项目、载体、资源的整合,“三全育人”理念下《基本操作》教学改革是对医学生教育长远育人格局、体系、标准的重新建构。
随着临床横、纵向融合理念的出现和临床医学课程改革的深入,临床医学整合课程以“系统-疾病”为主线,打破原有“学科为中心”的课程结构,将课程内容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整合,建立系统完整的医学知识体系。经过多方位,全方位的整合后,临床基本操作作为整合课程开始展开紧贴时代需求,在价值观培养目标,探索课程思政实施的核心方法等方面展开了一系列紧贴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与探索。临床基本操作课程是一门过渡性课程,是学生在学完医学基础课程后向临床医学课程过渡的一门桥梁课程,实践性强,课程内容较为基础,是一门不需要过多复杂知识体系支撑的基础性课程,通过中、小手术的实践使学生掌握临床基础操作技能,如切开、止血、结扎、缝合、换药和拆线等;洗手、穿衣、消毒及铺巾等无菌术内容;相关麻醉、术前术后处理等内容;基本手术教学如清创术、阑尾切除术和肠切除吻合术等。临床基本操作教学组坚定“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记“高素质人才供给”的使命,立即展开教学改革,探索并构建了教师、助教和学生“三位一体”全员育人、理论和实践“双管齐下”全过程育人、课前-课中-课后“三环并重”全方位育人的“三全”教学模式,将思想政治教育(以下简称“思政”)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最后为了对“三全”教学模式机制做出效果评估,以无菌术为例,本教学团队对2020年传统教学方式与2021年运用了“三全”教学模式进行比较。通过调查问卷分析和满意度评价对2020年传统教学和2021年“三全”教学模式实践教学的进行效果评价分析。
教师作为课程教学活动的主导,承担着专业育人、德育育人的主要职责;助教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专业育人的重要补充,也是德育育人、管理育人的重要组成;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三人行必有我师,学生也是强化全员育人担当意识的主要力量。因此,临床基本操作教学组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和探索,构建了教学活动中“全员参与”育人模式,要求全体教职员工强化育人的主体意识和担当意识,也应将学生视作全员育人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图1)。
临床学习终要面向实际、深入实践。《基本操作》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通过科学组织实训教学,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有效结合,牢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主动思考,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采用“1-1-2”形式,一个教员和一个助教指导两个组(5名学生一组),做到事无巨细,时刻把关,随时纠正学生的错误,严格培养学生正确的操作习惯以及严格的无菌意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爱伤观念的灌输,团队合作的培养以及奉献精神的传递是培养为人民所需要的实用型精英医学人才的关键。
以“无菌术”为例,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将育人实践贯穿于无菌术教学活动,形成全方位育人环境。首先课前由助教向各班课代表下达课前预习以及挖掘关于本节课影响自己最深刻的国内知名专家或事件,激发大家的爱国情怀,在严肃的专业学习中融入学生自己精神语言的宣发,带着浓烈的情怀预习新课程,在此环节中引导学生通过查阅文献、主流媒体、回顾历史等手段进行,帮助学生呼应国内主流事件,关注国家大事,实现课前育人。接着在课中教师通过解析自己的思政案例,导入新课,不仅增加了课程内容的生动性,增强课程内容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也丰富了课堂导入形式,拓宽了学生的眼见,使学生产生心理共鸣。课后引导学生社会实践,向身边的人科普生活中的无菌术,并在每节课一周后由助教或教师主持,由轮流展示的小组在教学微信群向全体人员展示和讲解本组的思政案例,实现持续性育人。全方位育人是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丰富育人形式,要求教职人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利用多元知识载体,将育人工作引向课程内容外的更广阔空间,包括开发“第二课堂”、社会实践、线上线下多维度开展思政育人工作。
在“无菌术”教学活动中,通过“三位一体”全员育人形成合力、“双管齐下”课程内容全过程理实结合以及“三环并重”全方位引导,将思政元素贯穿始终,将育人工作突破原有形式和理念的束缚,向润物细无声转换,真正做到牢固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意识,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本教学组通过对无菌术这门课程进行课程分析、学情分析以及教学方法的分析为思政教学设计提供依据。
《基本操作》是医学生从基础医学课程向临床医学课程学习的一门过渡课程,临床基本技能的扎实程度,直接影响手术学科的学习,影响到临床专业医学生的整体水平;严格的无菌观念和熟练的无菌技术是胜任临床见习、实习,服务健康中国规划、培育工匠精神奠定基础。
大三学生首次接触真正的临床工作,缺乏技能应用体会,专业情怀;且自我意识强,关注社会少,沟通、协作、人文关怀待加强,但是大三学生思维活跃、擅长网络学习与搜索,接受新鲜事物快,乐于实践,可塑性强。因此大力推动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三全育人”为基本方针的课程教学改革,完善教学设计,梳理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是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改革。
要以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根本,以课程标准为准则,以“育人”为根本落脚点,以学生对临床基本操作技能熟练掌握为原则,采用理论教学模块和实践教学模块相结合,以项目任务为驱动,运用课堂问题式导入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法与社会实践教学法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打造生动、育人、专业的金课氛围。
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基本操作教学组,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素质教育融入知识与能力教育教学中,进行基本操作课程特色设计。以无菌术为例总体设计见图2。
以“无菌术”这一节课为例,教学目标是树立严格的无菌观念,掌握正确的无菌术,为后续基本操作课程打牢基础,开好头,并且灌输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奋斗精神和厚德仁爱的医者情怀。因此,立足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三全”教学模式为抓手,利用丰富的教学方法,突出素质教育,将素质教育融入知识与能力教育教学中,基本操作课题组拟从以下思路实施教学(见图3)。
根据教学计划以及教学进度表开展教学备课和试讲,并将教学实施方案通过《说课》进行汇报展示。以 “无菌术”为例,以“三全”教学模式为抓手融入教学实践中,明确教员、助教和学生三位一体全员育人担当意识。全程参与包括,课前任务驱动,课中分析讲授以及课后的延伸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线上(《基本操作》线上录课于2021年可依托学习通平台进行观看)和线下混合式教学法。
课前,助教首先向课代表发布任务,预习无菌术并以5人为一组,搜索并整理有关无菌术影响最深的人物介绍和事件,完成后于课前上交助教,此时不做评价只做登记,了解各组的任务完成情况。课中,由教师解析自己的案例导入新课“陈薇院士与病毒的距离”,由无菌术作为陈薇抵抗疫情的“铠甲壁垒”展开新课;结尾以防疫志愿者的故事鼓励学生课后生活实践。
课程实践最终目标是实现全方位育人,多维度的课程评价体系是发挥医学院校作为育人资源的优势与特性,是不断优化育人模式的保障。在《基本操作》课程思政元素的特色设计以及实践模式下,课程考核模式随之创新[3]。新的课程评价模式增加了以小组为单位的课程思政能力考查(图4)。学生5人为一组,每节课结束后抽取一组以小视频的形式汇报案例学习心得体会,师生共同讨论学习交流。案例汇报以无菌术为例:陈薇与病毒的距离、防疫志愿者与新冠的距离只有“无菌术”的距离等。并且利用第二课堂由组长对本组的小视频进行简要总结和分析,讲完后由其他组学生打分,各组平均分作为该小组的最后得分,并每次由助教进行记录。通过案例设计和解析,任务驱动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既完成了对上节课的深刻内化,又实现了三全育人的思政浸润。
5.1.1 对象
分别随机选取空军军医大学2020年度春季和2021年度春季《基本操作》五年制学员作为研究对象。男学员110名,女学员88名;年龄为19~23岁,平均年龄(20.97±1.09)岁。2020年度五年制为对照组(98人),2021年度五年制学员为实验组(100人),两组学员的年龄、男女比例、学历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5.1.2 研究方法
两组学员均选取“无菌术”这节课为教学对象。对照组未采用三全育人教学模式,且考核体系中没有“思政案例解析”这一项考核。实验组采用三全教学模式,且考核体系中增加“思政案例解析”这一项考核。
5.1.3 满意度评价
编制教学效果满意度问卷,包括自主学习能力、理论知识理解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临床逻辑思维能力共5个方面,每个方面有“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四个备选答案。
5.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满意度为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α=0.05。
共发放调查问卷198份,问卷回收率、有效率为100%。实验组对象对教学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
在“立德树人”的根本指导思想下,“三全育人”理念下的“三全”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为临床基本操作课程育人的实现路径打开了新局面[4-5]。临床基本操作教学组通过对三全育人的深入实践和反思,通过将“三全”模式贯穿应用于临床基本操作课程始终,根据贴合新时代思政教育要求的人才培养目标,坚定“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牢记“高素质人才供给”的使命,构建了教师、助教和学生“三位一体”全员育人、理论和实践“双管齐下”全过程育人、课前-课中-课后“三环并重”全方位育人的“三全”教学模式,突出素质教育,将素质教育融入知识与能力教育教学中,推进医教协同。经过一年多“三全”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存在不足同时收获也非常丰富。
在2021年春季教学实践中,通过打磨无菌术课程设计,将“三全”教学模式贯穿于课程全程教学过程中,在此过程中学生学习积极性显著提高,尤其2021年是百年党史之年,政治之年,全民抗疫之年,学生对于挖掘思政元素的兴趣高涨,尤其是无菌术作为抗击疫情的铁甲壁垒,激发了学生空前的学习热情,并能很好地付诸实践,社会实践效果良好,这是影响调查问卷结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学生的总体反馈仍是“三全”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可以达到人人讲思政,处处有思政,时时看思政的良好氛围。
临床基本操作专业知识繁杂,且涉及多个学科,传统教学多以关注理论成绩、技术为主的知识传授,忽略了人文精神和临床逻辑思维的培养,通过“三全”教学模式的实践,要求学员对各个知识模块深度分析理解,从而挖掘思政元素,做到自己设计与理论知识完美契合的临床案例,既锻炼了知识查阅和理解能力,同时要求学生初步养成临床逻辑思维能力,做到知识内容的心领神会,内化于心,专业素养过硬,促进全体学生和教师政治认同,文化素养滋润。
临床基本操作同时也是一门以培养实操能力为目标的专业实践课。在“三全”教学模式的无菌术教学,通过引入SP(标准化病人)模拟真实医学环境,尤其是接触感染性疾病患者时患者的防护以及医生的自我防护,通过理论教授和实践演示、实训双管齐下对学生的无菌术教学进行加固和武装,在师生全员育人的引导下培养学生勤于实操、敢于实操的动手能力,同时在课前、中、后三环节全方位强调育人,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利用多元知识载体,将育人工作引向课程内容外的更广阔空间,激励学生自主社会实践,将课程思政育人贯穿始终,最终牢固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高尚的价值观和职业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是对我国科技人员第一位的要求”。同日而语,医学课程育人其实更是一种课程思政,在整合医学背景下,临床基本操作作为一门特色整合课程应运而生,结合国外(如美国)大学长期立足于人文、社会、科学三个维度,配置了相应的丰富多样的课程,以各个专业课、通识课程为主战场,形成了较为完整闭合的价值观教育环境[7]。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在新时代世界局势下,我国医学教育更有必要从“价值观塑造向度”出发,结合兄弟院校课程思政教育的思考和实践,有针对性地挖掘思政元素,丰富医学课程思政的基础[8-10]。
在已涌现的思政教育理论和实践体系下,临床基本操作教学组通过分析课程的性质和特点,系统梳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素材结合课程思政元素,重新设计和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素材,引入具体临床相关案例,有机融入历史观、文化观、民族情怀与自信等元素,讲好专业知识以及医学精神,引导学生树立专业自信,培养责任感,提升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在每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时,全面挖掘临床基本操作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基因,与医学专业知识形成合力,做到教学内容与思政要素的整体性,各知识模块都有充足的思政内容支撑,最终构建医学课程思政案例资源库,推动全员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11-12]。在课程评价体系中,教学活动中的全员的思政案例是举足轻重的考核指标,也是基本操作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要素。通过集合学生、教师在每节课构思设计的案例,精选优化后构建线上的临床基本操作课程思政案例库,是我们基本操作教学组未来一年内的主攻项目。主要目的是将案例库发扬拓展,占领信息网络制高点,能被兄弟单位临床医学教学中借鉴使用,同时也为我国医学思政教育丰富设计内容,深化推进课程思政改革。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声明樊小艳:提出论文构思及撰写论文;李纪鹏:总体把关,审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