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少华,何 薇,吴峻岭,邵金龙,蓝 菁,孙圣军,于 洋
(山东大学口腔医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2)
开放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和内在要求,国际化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1]。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国际组织推动、国家战略驱动、经济利益追求、信息社会发展及高等教育自身发展需要的必然产物,而这些都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动因所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高中国高等教育的全球影响力和全球话语权,在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大潮中提供中国方案、中国智慧,体现大国责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的推进,高校无论是从自身发展角度还是从服务国家社会层面,都要积极探索和创新国际化素质人才的培养教育。《“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给中国医学事业发展和医学人才培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3]。2015 年底,国家颁布《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明确将“推进国际交流合作,加强与世界一流大学和学术机构的实质性合作,加强国际协同创新,切实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作为五项改革任务之一[4]。在全球化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以教育国际化促进办学质量,提升和保持国际竞争力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界的共识,也成为各高校加快高质量发展的通行法则和有效手段。
当前医学教育的国际化发展现状与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目标相比存在很大差距,新医科建设对医学教育国际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加快专业的国际化进程,培养高素质的口腔医学人才,山东大学口腔医学院以师资队伍国际化和课程教材建设国际化为抓手,大力推进培养模式国际化、学术研究国际化及人才培养国际化;通过与海外知名院校及科研机构的实质性合作,搭建了国际化的育人平台,进行了国际化口腔医学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新医科”顺应了科技进步、产业变革以及中国高等教育的战略改革,是现有医学教育体系改革的升级版,通过探索不断变化背景下医学教育的新理念、新结构、新模式、新质量和新体系,将传统医学教育与更多的新兴、前沿学科进行有效整合,升级完善为更符合健康中国战略建设需求、引领全球医学创新的中国特色医学教育新形式[5]。“新医科”建设是新时代赋予医学教育的新使命,要紧紧抓住医学教育发展的重要契机,深入推进新医科内涵建设与实践,不断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增强中国医学教育国际竞争力。当前,党和国家为推进教育国际化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与方针: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高质量发展要求为国际化发展指明了方向;“双一流”建设的启动,为高校跻身世界一流大学提供了新动能;“一带一路”倡议为谋划全球布局带来良好契机;中外人文交流机制以及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为高校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提供了更广阔平台。但是,医学教育的国际化绝不仅仅是流于借鉴海外课程、创办国际课程、海外游学等形式,其深刻的内涵在于用国外有益的教育理念与实践来补充我们医学教育体系中的短板;在于通过国际化思维与理念培养出更多具有全球视野、国际意识、具有国际交往能力、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来满足“新医科”发展中的内涵需求。医学教育国际化对于确保未来的医生在全球参考框架内实践医学至关重要。为国际管理与合作提供基础和框架,并为医生提供文化能力培养,最终改善全球医疗保健,从而增强全球健康水平。
“十三五”以来,我国卫生健康国际交流合作坚持服务外交大局和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不断创新合作理念与实践,取得明显成效。同时,在医学教育国际化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并且积极引领和参与全球健康治理,体现大国责任与担当,主动布局,在传染病防控、卫生应急、医学科研、人才培训以及建设国际医院等卫生健康领域开展广泛国际合作,为推动全球健康事业和健康产业发展,为全人类健康福祉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医学教育国际化亦面临着较多的挑战,存在一些问题。如尚未完全实现医学教育标准和认证体系的国际通关;目前国际上实行的很多临床诊疗指南和专家共识都是由欧美等西方国家牵头制定,中间乏有中国临床医学专家的身影和声音,导致指南或共识制定的标准失之偏颇,未必适合中国患者人群,也会对临床诊疗造成干扰和影响。因此,如何提升医学人才的国际视野,培养临床研究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增强他们在国际医学舞台上的展示度和相关权威领域的话语权是高等医学教育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
近年来,口腔医学人才培养虽然在数量上一定程度缓解了社会的需求,但目前每十万人口拥有的口腔医生比率依然远低于发达国家和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值,且与我们飞速增长的口腔医疗需求是极度不相称的。另一方面,新医科的建设无疑对口腔医学人才在质量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6]。众所周知,一所大学国际竞争力的强弱,最根本的是取决于大学所培养的人才的质量和数量[7],然而,医学国际化发展的道路依然任重道远,如国际化共识有待进一步凝聚;缺少明晰的国际化发展战略和行之有效的工作架构;对国际化办学的重点领域、所要达成的目标、发展路径、资源配置和保障措施等问题缺少系统深入的研讨;国际合作能力薄弱,师资能力、管理能力、教辅能力及保障能力还不能适应国际化办学的要求。同时,对国际化办学实践的要求是全方位的、多元化的,要转变理念,由学习转为合作,使每人都有能力、有责任去承担国际化的重任;要推进教学与科研的国际化,开发更多的国际课程,需要更多的国内外学者共同参与科研合作与学术交流[8]。同时,在新的历史方位下,我们不仅要学习借鉴世界上高等教育的先进理念和经验,更要用于探索中国道路,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高等医学教育。
山东大学口腔医学院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探索对国际化口腔医学人才的创新培养,提出推进以“三化”(师资队伍国际化、人才培养国际化和学术交流国际化)为导向的发展战略,确立了“立足现实,着眼长远,双轨运行,渐进推行”的原则,构建与国际接轨的集专业、课程、师资三位一体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在“师资队伍国际化”方面,采取“培养与引进相结合,所有与所用相结合,长期与短期相结合”的模式;在“人才培养国际化”方面,推行专业课程国际化和探索专业建设国际化的方法;在“学术交流国际化”方面,通过与国外高校建立深度合作的伙伴关系,签署全面合作协议,使原有的短期交流、师生互访等活动向共建课程体系、学生联合培养、学术科研合作等精细化方向发展,从而形成全方位、多维度的国际化推进氛围。
医学教育的国际化需要具有国际意识和跨文化能力的医学教育者,因而师资队伍的国际化至关重要[9]。高水平师资队伍对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有着直接影响,是提升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的有力措施。
2.1.1 一靠“引进来”充实
学校近年来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以多种形式引进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到校工作,并不断优化校内高层次人才管理机制,为充实国际化师资队伍力量、提升人才队伍素质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我们充分依托山东大学国际化战略中的国际化人才引智体系,坚持“引育并举、内外并轨”的策略,加快建设国际化、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建设。通过聘任兼职教授、流动岗教师及短期讲学专家等多种形式延揽国际知名医学人才,为口腔医学专业国际化建设提供人才师资上的准备。近五年每年都有2~3名海外名校博士加盟学院,有力地提升了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平。同时依托教师与海外名校的良好纽带,合作举办国际学术论坛如国际骨学研讨会、国际口腔干细胞论坛、国际组织再生论坛等10余次,参与人数300余人次,积极推动了在师生互访、学术交流、临床诊疗技术和规范服务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提升了专业的国际化水平。并且通过持续的师资力量国际化建设,使得学院与日本北海道大学、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等海外名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稳定而持久的合作关系,每年联合发表高水平科研成果均达30篇以上。学院教师在Periodontology 2000等国际高水平期刊上担任副主编及编委达20余人次,应邀在国际学术年会上做主旨报告25人次,提高了专业的国际声誉和在国际学术领域内的话语权。
2.1.2 二靠“走出去”培养
学院建设了具有出国学习经验的教师沟通交流平台,让教师学习新知识、接触新理念,逐步培养一批国际化教学、科研和管理骨干队伍,充分提高了教师国际化水平。多年来,与哈佛大学、香港大学等10余所海内外名校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5次获批教育部“港澳与内地高校师生交流计划”,与香港大学牙学院师生进行互访交流合作;定期选派教师赴日本大学、美国辛辛那提大学进行临床和教学培训;积极推进教师赴海内外名校进行学术研修,目前教师中有半年以上海外研修的经历的达70%以上。学院每年举行青年教师讲课比赛,鼓励推动教师进行英文或双语授课,并纳入评分权重。
2.1.3 三靠“国际培训”提质增效
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以来,限于线下互访的困难,积极拓展线上授课交流模式。每年均利用暑期海外师资项目,建设云课堂,邀请海外名校如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美国华盛顿大学、德国吉森大学等知名口腔医学院校的教授,讲述包括牙周、种植、儿童口腔、牙体牙髓等涵盖口腔主干课程在内的全英文课程,使得师生不出国门也能接受国外优质的师资、课程和教学资源,进一步丰富了学生获取海外学习经历的渠道,实现了海外学分的全覆盖。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时期,海外师资项目通过线上的课程方式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海外教师对学生进行学术讲座和指导的同时,也对学院所有教师进行教学系列培训,让教师接受国际先进的口腔医学教学理念和操作培训。
培养国际化新型口腔医学人才,应在科学把握和尊重个体成长规律、学校教育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深化教育国际化改革,对于国外先进的教育体系,我们可以学习其在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改进等先进的教学理念,更要实现国外教育体系的“本土化”变革,不断进行自我改革发展,探索构建“基础-通识-专业”相结合的国际化培养体系。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安排,积极推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融入口腔医学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课程和教材的国际化建设是医学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因素,也是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关键维度和大学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重要驱动力。
2.2.1 课程的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核心要素
从2020新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入手,在编制培养方案中,我们将建设具有“实践性、创新性、国际性、引领性”的世界一流的口腔医学专业,和培养引领口腔医学进步的高层次复合型口腔医学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在口腔专业课的设定中,我们关注课程的国际适用性、时代性、前沿性,为教师在教学中挖掘蕴藏于课程之中的国际元素,使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国际视野的水平。结合师资队伍具有较高海外经历比率的优势,积极开展全英文或双语教学,增加了国际化课程,如开设了OralSciences全英文课程作为专业必修课,该课程还获教育部2021年年度来华留学生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育(英语授课)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立项。目前学院已有五门主干课程是全英文授课,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由海外名师和学院教师联合担纲,并建有相关的全英文课程网站,便于本校、外校及海外学生学习。还将学生们参加国际化课程取得的学分与学位相关联,鼓励更多学生学习与国际化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
2.2.2 教材国际化是人才培养国际化的重要抓手
教材建设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不仅起到指导教学的作用,还是逻辑思维方式和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在编写英文教材时突破传统内容和形式的限制,不仅提供教材课件、例题和习题涉及的源数据等配套教学资源供订阅教材的师生下载,而且可以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编写数字化教材。我们作为主编单位编撰并出版了《牙体缺损修复操作全过程图解》Image&Audio-VisualTextbooksofProsthodonticsofToothDefect中英文双语图文视屏配套教材及配套全英文教材等,为国际化的实验室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为进一步健全国际化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学院创新实施一系列举措,包括全面推动“国际学分计划”,将“国际学分计划”列入培养方案,通过与海外名校合作设立国际化课程和“海外拓展项目”,依托山东大学与海外高校联合培养、交换生、夏令营、长短期访学等项目拓宽学生国际化视野,使每一名学生均具有“海外经历”或国际化课程学习经历。同时还设立学生托福雅思高分奖学金等举措,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学院将“走出去”和“请进来”结合,一方面,通过国家留学基金委,学校与学院实行的“学生国际化能力提升项目”,教师课题组的国际交流合作机会,多方拓展交流渠道,支持学生海外攻读学位及长短期培训和研修。疫情之前学院出资选派师生去日本大学齿学部交流,并隔年对方师生来访,开启了院际学生双向交流通道,使学生对海外口腔医学教育理念和模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进而拓宽国际化视野。另一方面,有针对性地选择国外名校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合作,通过连续多年开设暑期学校海外师资项目,深化与海外知名高校的合作关系,建立更多的学生国际交流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地进入国际高水平高校深造的机会。自2013年起,学院5次获得“教育部万人计划项目”资助,与香港大学牙学院师生建立实质性的双向交流合作体系,通过师生互访、课程学习、科研训练、临床指导、文化体验、能力锻炼等内容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能直接接触一流口腔院校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资源,为成长为具有国际化的学术视野和操作技能的高素质复合型口腔医学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进入到一个靠发展质量取胜的新阶段,大力推进教育国际化是大势所趋,是应对全球人才竞争、教育竞争的必然选择,是支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实力的战略路径,也是提升本科教育质量、加快高校教育发展、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举措[10]。所以我们要深刻领会教育国际化的内涵,跟紧教育国际化发展大趋势,将办学理念、人才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质量、学科建设等各个方面纳入国际化进程中,实现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山东大学口腔医学院通过师资队伍国际化、课程及教材建设体系国际化和人才培养国际化等多种措施,在口腔医学教育国际化方面取得了阶段性的育人成果。在新的历史方位下,我们将按照“四个面向”的要求凝聚共识,将国际化作为教育教学的切入点,统筹谋划,多部门联动,解决制约口腔医学专业国际化发展的关键问题,继续完善国际化口腔医学人才培养模式,造就最富创造力和全球胜任力的高素质口腔医学人才,增强我们在国际口腔医学领域的话语权,为全球健康事业和产业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