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朝鲜族农村文化大院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2-12-12 02:02由兴波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朝鲜族大院吉林省

由兴波

(吉林大学 文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一、吉林省农村文化大院发展概览

吉林省属于边境省份,自古以来就是汉族、朝鲜族、满族、蒙古族等多民族的聚居地。吉林文化具有浓郁的关东特色,尤其是少数民族文化极具代表性。近年来,吉林省重视传统文化、民间文化的发掘与保护,注重文化传播的影响力,在文化服务基层方面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吉林省委、省政府按照中央“五位一体”战略总体布局,在文化保护和传播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的工作。按照“公益化、便利化、均等化”要求,全面推进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并在农村文化大院建设工程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绩,这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善民风、建立农村群众新的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吉林省农村文化大院发展历程

农村文化大院是以村部、农户大院为依托,集文艺演出、图书阅览、电影放映、民间手工技艺制作、体育活动等多种形式并存的综合性文化活动场所。农村文化大院最初是农民自发组织的文化活动团体,具体起源地和时间目前还没有考证,但“农村文化大院”这一名称是上世纪90 年代从吉林省兴起的,此后,逐渐推广到全国。2008 年12 月23 日,由国家文化部和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吉林省政府在长春市召开全国文化、教育、科技系统资源共享、服务基层的经验交流会议,将吉林等地开展文化服务基层的经验向全国推广①笔者曾组建“吉林省传统文化公共播讲团”并到农村进行相关的文化传播活动,是该次会议推广的经验之一。会议相关报道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文化教育科技资源共享、服基层经验交流会召开”,网址:http://www.gov.cn/gzdt/2008-12/26/content_1188954.htm。。为了全面推进农村文化大院建设工作,吉林省委、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强全省农村文化大院建设的意见》(吉办发〔2008〕24 号)和《吉林省农村文化大院建设规划》(吉厅字〔2009〕12 号)两个文件,全面展开了农村文化大院的建设工作。经过10 余年的发展,吉林省农村文化大院经历了从形成到建设、提升、完善的4 个阶段,2013 年,底吉林省农村文化大院建设基本实现了全省行政村的全覆盖。目前,全省已有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农村文化大院6 000 余家。

为了进一步拓展农村文化传播范围,建设农村文化传播阵地,2014 年吉林省在农村文化大院基础上,正式启动了农村文化小广场建设项目。目前全省以行政村为单位已建设农村文化小广场近5000 个,占全省行政村的一半以上。

农村文化大院与农村文化小广场都是立足于行政村,根据实际情况相互配合,互相交叉,形成互动,为全面繁荣农村文化市场做出了重要贡献。吉林省相关部门以农村文化大院、农村文化小广场为建设基础,开始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这是对农村文化大院、农村文化小广场的有效整合和提升。

(二)从朝鲜族农村文化大院到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建设

在吉林省的农村文化大院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依托朝鲜族文化建立的农村文化大院在保护、传承朝鲜族民俗文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促进地方特色文化与县域发展方面具有应用价值。这些文化大院的活动利于突出民族文化的重要价值,通过文化活动来促进经济发展,通过经济发展来加强文化传播,双向互动,更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笔者通过实地调研、查阅近年来相关资料、新闻报道等,对吉林省朝鲜族农村文化大院的发展情况做了全面研究。其中依托于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朝鲜族农村文化大院文化活动开展比较好的是和龙市、图们市、安图县等地。

目前和龙市共建有76 个农村文化大院(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多数村屯为朝鲜族聚居地,朝鲜族的传统文化习俗保存较好,朝鲜族歌舞表演等各类文化活动非常多。作为村里的文化活动主阵地,建成后的文化大院各项规较为丰富,村民们多元的文化需求得到满足。近年来,在建设农村文化大院的同时,“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建设更迈进了一步,硬件方面同时配备了音响、电视、乐器等,农村文化小广场、健身器材、广播器材实现全覆盖,市文化馆定期选派艺术老师指导文艺节目,极大地鼓舞了村民们的积极性。

和龙市朝鲜族农村文化大院依托朝鲜族特色文化,广泛开展民俗活动,2019 年曾开展了头道镇中国朝鲜族花甲礼暨首届特殊家庭关怀活动。朝鲜族稻草编是和龙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代表性传承人朴允浩老人在新民村内对留守老人和学生进行稻草编织技艺的兴趣培养,为稻草编织传承延续提供了新鲜血液,丰富了村民业余文化生活。

和龙市还将民俗文化活动与旅游结合,开展民俗展演活动。2019 年,东城镇光东村举办延边大米“7.16”推广宣传暨和龙市首届“光东稻花香”民俗展演活动,包括龙神祭民俗游艺、流头节民俗活动、洞箫表演、农乐舞表演、神酒酿制游艺活动、朝鲜族民俗美食展示、草龙拔河、柶戏游戏等,活动内容精彩纷呈。在农民节、三八妇女节、、建党节等重大节庆日中,各村文化大院发挥自身优势、开展了一系列文化活动,在各届“和龙国际金达莱文化旅游节”中,各乡镇农村文化大院在文艺汇报演出中获得观众一致好评。

图们市是吉林省的一个主要朝鲜族聚集区。迄止今天,全市建设的朝鲜族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覆盖率达到95%②其中石岘镇东兴村、春华村、石岘村因化工园区建设,村民整合到其他村和社区,未建设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图们市的农村文化建设呈现出良好的风貌,村民们都能积极利用文化大院、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开展乡村文化活动,使农村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也推动和加快了新农村的建设。根据广大群众实际精神文化需求,每逢中华传统节日或者重要节假日、重大的民族民俗节庆活动等,各朝鲜族村都组织开展体育竞赛、文艺演出、摄影展览、书法绘画等群众有积极性且易参与的文体活动。村民借助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组建个体放映队、演出团体、健身团队、民间文艺社团,兴办乡村文艺俱乐部、书画社、读书社等。许多朝鲜族村的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都是由老年协会负责,主要开展老年人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老年人关爱活动。

安图县作为延边州首批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试点县,在2017 年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覆盖率达100%的建设目标,在“建、管、用”等方面均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作为长白山第一县,为充分展示长白山特有的文化,安图县从长白山优秀文化的挖掘、研究、继承和弘扬入手,十分重视文化建设与当地旅游经济发展的结合问题。为了提高安图的知名度,当地政府发挥民族文化优势,组织演出队伍,深入到全县各旅游景点,为游客进行演出。安图县深入了解农民的意愿,根据各地的条件和习惯开展适合本地群众趣味的文化活动。比如朝鲜族村屯,多以歌舞、民俗表演和民俗游戏为主创办文化大院,如:茶条村、榆树川村以朝鲜族歌舞活动为主,两村经常在一起切磋交流;东江村以书法、剪纸活动为主;亮兵镇亮兵村、明月镇城东村每晚组织秧歌及健身活动;永庆乡、松江镇也组织书法、剪纸等活动,丰富的活动内容以及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为农村文化大院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进一步满足了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再如亮兵镇利民村、两江镇东江村的文化大院都在向具有自己特色的方向发展,来带动本村经济的发展。而其他村屯则根据各自的情况创办以文艺演出、大秧歌、剪纸、书法等为主的文化大院,把文化旅游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真正实现经济文化双赢的目标。

二、吉林省朝鲜族农村文化大院发展经验分析

吉林省朝鲜族农村文化大院取得突出成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政策扶持、文化传统、经济扶助等。对现有的朝鲜族农村文化大院成功经验进行总结,有利于整合文化资源,夯实农村文化阵地,建立完善的文化生态体系。

(一)相关部门的政策扶持

吉林省朝鲜族农村文化大院的兴盛发展,首先得益于相关部门的政策扶持。自吉林省农民自办的文化大院初现时,吉林省相关部门对这一新的文化现象采取了扶持的态度。前文提及的《关于加强全省农村文化大院建设的意见》《吉林省农村文化大院建设规划》两份文件,是从政策层面予以大力支持。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每年将全省农村文化大院建设作为全厅重点工作进行落实,采取实地调研、下发通知、协调资金落实、现场指导、定期检查验收等措施,保障农村文化大院建设落到实处。2009 年6 月份在永吉县召开了全省农村文化大院经验交流现场会,推广介绍永吉县文化大院建设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笔者参加了此次经验交流会,对吉林省农村文化大院的整体情况进行了调研。永吉县的一些农村文化大院活动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如该县的岔路河镇岔路河村文化大院就荣获了“第五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的称号,是吉林省唯一一家获得国家级荣誉称号的文化大院①孙淑平,梅丽娟.点亮农民多彩生活——永吉县乡村文化大院建设纪实[J].吉林农业,2014(16):7.。以永吉县为代表的农村文化大院的建设,不但给其他县市起到了示范作用,而且为农村文化阵地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根据。永吉县口前镇文化站工作人员孙建军发表了《永吉县农民文化大院的现状与思考》一文,指出:“文化大院、文化户等形式的农村民办文化的健康发展,是对国办文化的重要补充,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农村文化的重要途径。对于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求知、求富、求乐、求美的深层次的文化需求,促进农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塑造新型农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②孙建军.永吉县农民文化大院的现状与思考[J].大众文艺,2011(24):227-228.

2014 年以来,吉林省相关部门又在农村文化大院基础上,实行了农村文化小广场项目。2015 年中共吉林省委办公厅、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全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吉办发〔2015〕29 号)的通知,明确要求“以行政村为单位建设文化小广场”;2016 年4 月,吉林省政府下发的《关于推进全省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实施方案》(吉政办发〔2016〕16 号)中将建设行政村文化小广场作为建设村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硬性任务。①相关文件内容见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推进全省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见长春市政府官网:http://www.changchun.gov.cn/zw_33994/xxgk/gkzl/cczhengbao/2016n/d3qzb/szfbgtwj_1830/201702/t20170215_1607210.html.这些政策的相继出台为各市县政府和省直相关部门推动农村文化小广场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2015 年7 月下旬,在松原召开了农村文化小广场建设经验交流会,介绍推广了松原、梅河口、图们等市县在推进农村文化小广场建设方面好的经验和做法,进一步促进了全省农村文化小广场建设工作。农村文化小广场与农村文化大院已经成为全省重要的文化惠民工程,每年均被列入省政府工作报告和省政府年度民生实事加以推进。并进一步统筹建设农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使农村的文化发展形成了生态体系,互相促进,共同生长。

(二)优秀的文化传统

朝鲜族是吉林省内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民族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因此很多县市都大力发展朝鲜族特色文化。尤其是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全国唯一一个朝鲜族自治州,在保存、传播朝鲜族特色文化方面,在全国是独树一帜的。目前吉林省农村保存发展的地方特色文化主要有:安图县的朝鲜族文化,白山市长白县马鹿沟朝鲜族阿里郎文艺演出队的朝鲜族歌舞,公主岭市的朝鲜族舞蹈和龙市的朝鲜族文化,图们市的朝鲜族歌舞等。另有梅河口市红梅镇福利村朝鲜族歌舞文化大院,公主岭市南崴子镇鲜丰村,南、北大兴村的朝鲜族长鼓舞、桔梗谣、顶晃帽等传统项目,都是对朝鲜族民俗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舒兰市平安金星村的“朝鲜族丰收舞”在2006 年进京为中央“两会”演出,并在中央电视台《同一首歌》栏目中播放两次。这些活动都很好地宣传了吉林省的朝鲜族文化。

在朝鲜族文化传承方面,延边州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非常好的传播效果。延边州开展了“送文化下乡”活动,在全州开展了文化志愿服务——“边疆千里行”活动,把全州优质的文化资源送到基层,服务群众,群众可以“按需点单”,惠及安图、和龙、龙井、图们、珲春等5 个边境县(市)的乡镇和村屯。“文化惠农直通车”文化服务更是深入到全州最边远贫困的山区农村,进一步充实和提高农村文化大院的活动。

延边州面向东北三省,开展了中国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类)培训班、中国朝鲜族农乐舞培训班活动,培养民族文化精英人才百余名;举办中国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等。通过这种“以赛代培”、“以演代培”的方式向朝鲜族散居地区普及农乐舞知识和技巧,使农乐舞这一朝鲜族最具代表性的舞蹈表演形式在散居地区得到很好的传承。同时,各县(市)也加大投入,以村镇文化、广场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军营文化等为重点,不断创新形式,丰富载体,深入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汪清县“快乐乡村行”、安图县农民文艺汇演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已成为品牌,深受群众欢迎。另外,图们市举办的“图们江文化节”和龙市举办的“金达莱文化节”等节庆活动,也都是具有了品牌效应。

很多朝鲜族村十分重视朝鲜族文化保护传承,如图们市凉水镇亭岩村村民从韩国移民过来时传承来的清州阿里郎,到目前已经传承到第三代。随之而来的还有像松糕这种清州传统的饮食文化等,都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再如安图县借助于靠近长白山的地理优势,万宝镇红旗村的农民大院自办起了朝鲜族民俗文化旅游表演队,大院里表演的《鹤舞》《象帽舞》《雅拍舞》等颇具特色的民族舞蹈都具有了全国性的影响。该大院活动又进一步扩展到民族饮食文化、民俗风情体验等项目。

(三)经费保障

对于全省的农村文化大院建设,吉林省在经费投入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在2009 年,吉林省文化厅与财政厅联合下发了《吉林省农村文化大院建设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吉财教〔2009〕758 号),在经费上予以扶持。为进一步落实试点建设经费,各县市以中央和县市财政专项经费为杠杆,撬动各乡镇和村资源投入,建立起以属地乡镇投入为主、各共建单位投入为辅的投入保障机制。各县市也纷纷拨出专项资金,用于农村文化大院的建设。以延边州是为例,作为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延边州在创建过程中不断加大资金投入,丰富服务供给,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得到了迅猛发展。在朝鲜族农村文化大院的发展方面,也做了大量的投入,文化设施不断完善。延边州的各乡镇、村屯依托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图书室等,与农村文化大院、文化小广场相配合,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不断丰富公共文化服务的手段,提高农村文化的档次和水平。如图们市为全市村(社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购置电脑、投影仪、照相机、摄像机、拉杆音响等设备,购置大鼓、长鼓、圆鼓、锣、二胡、洞箫等文化活动乐器,并每年为朝鲜族村农家书屋更新图书;和龙市积极开展农村文化大院建设,“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配备了乐器、音响、电视等,农村文化小广场、健身器材、广播器材实现全覆盖;安图县投资新建文化小广场并购置相应设备等。这些在硬件上满足了农村文化大院的发展要求。

有些县市还拨出专项经费,解决乡镇综合文化站的人员编制问题。如延边州规定:乡镇综合文化站人员编制必须达到3 人以上,每个村设立1 名财政补贴的文化管理员。各县(市)通过内部调剂编制、招聘公益性岗位等多种方式,切实解决了这些问题。有些民族乡镇还专门任用本民族的村民担任文化管理人员。通过这些措施,使农村基层的文化队伍得到了壮大,为全省基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三、吉林省朝鲜族农村文化大院发展局限及对策

在国家和吉林省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吉林省朝鲜族农村文化大院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要看到,其中也存在着诸多发展局限。针对于此,需要有相应的解决对策,来巩固现有的成果,促进朝鲜族农村文化大院的深化发展。

(一)朝鲜族农村文化大院发展局限

吉林省朝鲜族农村文化大院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局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普遍存在发展经费不足的问题。吉林省财政和地方相关部门近年来对农村文化大院、农村文化小广场等项目拨付了相关专项经费,用于保障活动的开展。但是经费问题仍然是制约朝鲜族农村文化大院发展的主要问题。除延边州外,其他民族地区均存在文化建设资金保障不足的现象。财政对文化的投入多数达不到公共财政支出的1%,远远滞后于教育、卫生等其他社会事业的投入,这也极大限制了当地文化建设的速度。有些民族地区文化基础设施、设备相对滞后的现状尚未得到改善。部分县(市、区)由于当地财政困难,补助资金有限,农村文化大院、农村文化小广场建设只能达到省里确定的基本标准,与村民日益增长的需求还有一定差距。随着省里投入资金的日益加大,贫困县(市)由于财力有限,后续的配套资金要达到配套要求有一定难度,客观上会影响和制约农村文化大院、农村文化小广场的建设进度和质量。

通过笔者调研发现,这些朝鲜族农村文化大院经济来源较少,几乎都寄托在上级部门拨款上,却很少有能主动从自身挖掘经济发展潜力的,如何解决经费问题是一难点。

2.人员队伍建设存在短板。民族地区基层公共文化队伍,受到人员编制不够和经费不足等条件的制约,大多存在着人才匮乏、知识及年龄结构不合理、文化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很多县市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对专业人才吸引力不强,甚至本土人才还流向待遇较高的地区或行业。乡村的基层文化管理岗位也显得吸引力不足,在人员遴选、管理、考核、奖补、培训等方面的机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基层文化管理队伍的专业能力和整体素质保障方面还有欠缺。文化队伍建设弱化,人才严重匮乏。身兼多职是基层文化工作者普遍存在的问题。文化大院缺少文化专职服务人员,多由村干部兼顾。文艺带头人、组织者缺乏,工作被动应付。同时,乡镇文化站文化人才结构不理想,总量不足、断层断代、人员老化,成为制约吉林省朝鲜族农村文化大院发展的最大瓶颈。

3.存在持续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很多朝鲜族地区文化产业资源开发的力度不够,尚未形成吉林特色。很多朝鲜族农村文化大院、文化小广场在筹建初期活动较多,但随着季节、人员等变化,活动不能持续开展。尤其是近年来,农村人口逐渐向南方发达的省份和长春市等大城市流动,很多年轻人离开农村到城市谋求发展,形成了“空巢化”现象,“朝鲜族村由于劳务经济的发展,‘空巢化’现象十分严重,问题相当普遍。‘空巢化’给朝鲜族农村社会带来了一系列新问题及不良影响。其结果,朝鲜族村种地户数在逐年减少”①孟凡东,刘莉.东北朝鲜族村新农村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J].学术交流,2008(10):76-79.。这种人口流失也造成了很多农村文化大院发展后继无人的局面。

除了人员之外,地理条件也是限制朝鲜族农村文化大院发展的一个问题。即便是在农村,有的行政村是由2~3 个村屯合并组成的,村子面积较大,村屯之间距离较远,按每个行政村建设1 个农村文化大院或者文化小广场的指标,因为距离原因,很多村民不愿意去参与活动,满足不了规模较大的行政村群众对小广场的需求。尤其是在冬天,吉林省的冬天长达半年之久,受困于天气原因,村民们参与农村文化大院活动的意愿更低了。

(二)朝鲜族农村文化大院发展的对策建议

对于吉林省朝鲜族农村文化大院的研究,应从深度和广度上培育吉林文化新的生长点,并将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把这些特色文化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主要对策建议有:

1.加大民族地区文化经费扶持力度。吉林省少数民族基本分布在“边”“穷”地区,但由于为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供给提供的资金支持有限,很多公共文化服务项目还不能完全按照民族地区群众的需求提供服务,存在供需不适和覆盖不全等问题。基层文化服务的工作产出有限,主要靠财政拨款支撑。目前,中央除对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专项经费投入参照西部地区标准(中央财政负担80%)外,对伊通县、前郭县、长白县三个少数民族县均执行中部地区补助标准(中央财政负担50%)。因此一方面要争取国家相关的财政大力支持,一方面省内要筹措相关款项予以持续支持。如加大长白县、汪清县等贫困民族地区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改善恶性循环,更好地为民族地区群众服务;加大对民族地区基层文化单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经费投入力度;对优秀民族艺术精品的奖励和推广给予更多资金扶持,同时建议在适当的时机,建立民族地区文化扶持基金。

2.推进朝鲜族农村文化大院与县域经济发展相结合研究。充分认识到文化是一种软实力,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内在核心动力。突出朝鲜族的传统民族文化,关注农民文化大院在朝鲜族文化保护与传播方面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将地方特色文化与县域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以经济促进文化传承,以文化促进经济发展;将朝鲜族文化研究与文化传播实践结合起来,从具体案例中提炼理论,以理论指导具体文化传承活动。相关学者指出:“东北朝鲜族充分依托旅游资源优势和民族餐饮特色优势,打造朝鲜族‘民俗’旅游产业。乡村特色旅游成为东北旅游业的重要支撑,成为东北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柱,成为朝鲜族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②孟凡东.论东北朝鲜族新农村建设的特点[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2(2):83-89.增强朝鲜族农村文化大院自身的“造血”功能,不能全部仰仗上级财政拨款,要充分发挥旅游等资源,增加收入,筹措资金,促进文化大院的发展。

可采取的措施有:逐步丰富朝鲜族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服务内容,同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通过直接来参与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管理。发挥村委会的群众自治作用,参与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建设、管理和使用。

3.整合资源,突出品牌。深度挖掘和研究朝鲜族特色文化的丰富内涵,对民族特色文化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内涵进行深度研究,同时加大对民族地区文化产业资源的开发力度,尽快打造吉林文化产业品牌。各级文化主管部门在招商引资的交流活动中给予大力推介,新闻媒体增大对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宣传力度,扩大全国同行业中的知名度,逐步形成具有吉林特色的民族文化产业品牌。

现有的朝鲜族农村文化大院之间应加强联系,形成合力,统筹发展,在服务于吉林省文化大发展的统一战略下,进行交叉合作的活动,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区,加大对朝鲜族非物质遗产保护力度。针对朝鲜族民族舞蹈等民间、民族文化相对集中地区,建议建立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办法加以整体性保护,政府在政策、经费等方面给予扶持。在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基础上,争取入选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4.进一步提升认识,培养民间艺术传承人,抢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部门的重要工作。农村文化大院对民间文化具有传承、保护的重要作用,也能使一些民间艺术得以发扬光大。抢救濒临灭绝的地域传统文化,对于朝鲜族文化进行抢救性保护,不仅仅是进行资金上的扶持,而应在文化研究、传人等方面予以支持和保护。珍惜乡村的农民文化人才,鼓励民间老艺人能够开馆授徒,培养新的民间骨干艺人。①田立英.探析农村文化大院建设与农民真正的文化需求[J].现代营销,2012(4):37.这些措施都是值得推广的。

要注意地方特色文化的文化引领问题。如何为农民的文化活动搭建平台,进而引导农民主动参与文化活动,逐步培养农民的文化兴趣,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树立新的观念,是农村文化大院应具有的作用之一。

四、结 语

吉林省朝鲜族农村文化大院其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其成为全省重要的文化民生工程,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搭建了平台和载体繁荣了农村群众文化,实现了由“送”文化到“种”文化的目的,满足了群众求乐、求美的精神文化需求;为促进农村文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整合了宣传、文化、体育、科协等部门在基层投放的公共资源,实现了一场多用,有效夯实了农村文化阵地。但也需要正视所存在的问题,要认识到目前的农村文化大院建设距离理想目标还很远。对于朝鲜族农村文化大院存在的问题解析,对农村文化大院建设的得失进行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办法,对吉林省全省其他农村文化大院的建设具有推进示范作用。

猜你喜欢
朝鲜族大院吉林省
登泰山
郭文虎:社区『热心人』
吉林省2019年秋冬季秸秆离田工作方案
传统的重建:现行朝鲜族婚礼的人类学解读
KORE A TOWN
反腐
中国大院故事多
中国大院故事多
“一带一路”下吉林省对外贸易发展潜力研究
朝鲜族教师教育体制发展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