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茂 王艳艳 徐小峰 王 凯 戴礼猛 白 云 郭 洪
陆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医学遗传学教研室,重庆 400038
立德树人既为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指明了方向,也是高校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和立足点,高校教育要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全方位育人[1]。医学遗传学是遗传学基础学科与临床医学实践相结合的交叉学科,是医学生在本科阶段学习和掌握的重要基础医学课程[2]。近年来,随着医学和前沿治疗的快速发展,医学遗传学的教学不仅应当加强医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夯实,更应该注重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整体素质[3]。在“大思政”的教育格局下,专业基础课程思政案例库的建设与实践,应当通过发掘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内容中的思政育人元素[4],分析其与学科特点、专业背景的有机融合点,进行整体的教学设计和整合。
医学遗传学的教学涉及丰富的临床案例和大量可挖掘的思政元素,本文以军队院校“立德树人、为战育人”的德育目标为导向,结合医学院校培养道德自律和以德育医的教育追求[5],探讨医学遗传学课程思政案例库的建设与实践。本文将具有“思政”价值的遗传学大事记、医学伦理学、临床案例等方面的材料进行挖掘和转化,使其通过课堂的专业知识讲授、学生讨论和课后线上交流等手段,将课程思政教育有机融入医学遗传学的学科教学,培养并提升医学生的人文关怀、大医精神和工匠精神。
学医者不仅需要具备坚持不懈、一丝不苟和聚精会神的耐力与韧劲,还需要掌握专业医学技能。科技的发展、前沿医学的兴起以及多学科的融会贯通,都对当代医学生的素质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20年6月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提出“医疗卫生人员应当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职业精神,遵守行业规范,恪守医德,努力提高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6],并将“加强对医疗卫生人员的医德医风教育”纳入法律规定。因此,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医疗卫生人员职业精神、医德医风的重要基础,更是培养恪守医德医风、具有崇高职业道德、甘于奉献、为人民健康事业做出基础贡献的医疗卫生人才的重要保证。
从“仁者爱人、以德立人”到“以诚待人、讲信修睦”,医学生的培养更应当强调爱国主义和道德教育。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继续发扬五四精神,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不辜负这个伟大时代[7]。时代召唤使命,责任引领担当,医学生更应当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高等医学院校在新的国家健康治理理念和人文教育改革的驱动下,应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敬佑生命和救死扶伤精神的塑造贯穿于医学生的成长教育[8]。医学生肩负着我国医药卫生事业持续发展的使命,是维护人民健康的中坚力量。因此,加强医学生的思想政治培养、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塑造积极的价值追求是高等医学院校课程思政教育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军队院校是培养新型军事人才的重要摇篮,更是我国国防建设的主要力量,肩负着我国强军战略的建设任务[9]。军队院校医学类专业课程的教学要坚持“德育为先”,在专业课程实施中有机融入与课程教学内容相关的“思政元素”[10]。但是,医学类专业课程思政内容的组织形式、方法路径的实践,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探索。
长期以来,军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仍然主要依赖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际上,医学类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同样具备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结合医学遗传学的学科特色,在专业课程实施过程中,深挖蕴含在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将其融入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润物细无声”地接受思政元素的熏陶,并将“思想价值导引”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德育渗透,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为战育人”的德育目标[11]。
教学实施过程中,时刻体现“立德树人、为战育人”,把育人置于首位,育人的目的是“为战”。依据形成的医学遗传学课程思政案例库,在课堂教学中将专业知识与模范英雄、历史沿革、伟大的科学家故事等结合起来,引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自然而然地提高思想价值。例如,在讲授遗传率的内涵时,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到底“好兵是练出来的”,还是“好兵是天生的”。结合之前学习的数量性状的多基因遗传假说,分析遗传率的核心概念,以及遗传的计算公式(广义遗传率:H2=VG/VP×100%;狭义遗传率:H2=VA/VP×100%),然后再由学生从遗传率的角度分析到底“好兵是练出来的”,还是“好兵是天生的”。最后,从遗传学角度激发学生加强军事训练,争当好兵,保卫国家的爱国热情,实现“为战育人”。
医学遗传学是医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在教学中融入学科前沿、遗传伦理案例和科学家故事,将思政元素润物细无声地融入专业理论知识,对医学生进行伦理道德教育、生命教育和爱国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德育目标的基本途径。医学遗传学思政案例库的建设不仅是培养具有心中有爱的仁术、救死扶伤的道术、本领过硬的技术、方法科学的医术、知识扎实的学术的“五有五术”医学人才的需要,更是培养新时代有情怀、有素养、有担当军事医学人才的需求。
目前,国内各高校医学遗传学的课程思政教育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①组织专业课教师参加课程思政培训会,如2020年郑州大学课程思政建设推进会和全国医学院校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施研修班[12];②专业课教师挖掘思政元素,融入到课堂授课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无私奉献的精神;③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采用爱课堂和微信等互动方式向学生推送遗传性疾病相关的热点问题,引发学生课下思考,培养学生的同理心与同情心,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13]。
本教研组立足医学遗传学的学科特点,将“课程思政”融入基本理论知识的传统教学,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了学科教育与德育教育的合作共赢。但是,目前医学遗传学的德育教育仍然缺乏完整系统的课程思政案例库,无法完全满足本门课程“立德树人、为战育人”的教学目标[14]。因此,本教研组结合学科专业知识,找准思政元素的切入点,建设“医学遗传学课程思政案例库”。
医学遗传学作为一门桥梁性学科,对医学生的培养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临床上,几乎所有疾病都与遗传因素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包括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等常见疾病。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精准医学时代的到来,个体化治疗已经广泛应用于某些恶性肿瘤和遗传病,这对医学遗传学的传统教学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特别是,贺建奎通过基因编辑技术编辑胚胎的CCR5基因以达到预防艾滋病的目的[15]。虽然基因编辑技术确实会给艾滋病人带来一定的希望,但是存在很多伦理学问题。由贺建奎编辑的是人类受精卵,其本质就是违反人类伦理学,更严重的是基因编辑的脱靶效应将给这对编辑的双胞胎和他们的后代带来不可预测的风险,这不仅违反了伦理道德,还触犯了法律。可见,医学人才的培养不应当仅局限于专业知识,更应该将德育教育贯穿于医学生培养的全过程。
本教研组根据医学遗传学每个教学模块的知识点,汇集整理了科学家故事、典型案例等,建设了本门课程的思政案例库(表1)。本案例库通过教学设计将“课程思政”与传统课堂的“专业知识”讲授有机融合,实现了在学习、思考与讨论中,锻造学生高尚的品德,实现了“立德树人、为战育人”的德育目标,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表1 《医学遗传学》课程思政案例库
皇室血友病1840年2月,维多利亚女王和她的表哥阿尔伯特结婚,这场婚姻给她的生活带来巨大的不幸。他们一共生下了9个孩子,4男5女,4个男孩有3个患有血友病,女孩也是血友病基因的携带者。社会和历史责任感的培养 以皇室血友病,这一X染色体连锁隐性遗传病为例,讲解近亲结婚导致的危害,树立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医学伦理观。第六章多基因病战士患多基因病特殊环境下,多基因病的发病率高。为战育人 通过讲授官兵在特殊环境下患不同的疾病,阐述环境与遗传相互作用讲解多基因病的发生,引入遗传度这一重要概念。多基因病的研究方法第七章群体遗传学哈温平衡定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风险计算随机遗传漂变中国在GWAS研究中的重要贡献。民族自豪感与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 讲授中国科学家在中国高发多基因病的研究与应用。简单的二项式定理,解决了群体遗传学的计算与难点解析。创新思维与开拓精神 引导学生回顾数学知识,采用二项展开定理解决群体遗传学的计算,提出创新思维与学科综合运用的重要性。战士生育患有地中海贫血的小孩后,其再生育地中海贫血患儿概率的风险计算。为战育人 遗传病患儿的出生,会影响戍边战士的战斗力,孕前对遗传病的风险估算和产前筛查是控制遗传病患儿出生的重要手段。平格拉普的“色盲岛” 为战育人 战争等引起的遗传随机漂变现象。第八章疾病的基因定位与克隆连锁分析 夏家辉院士对耳聋基因定位克隆的贡献。中国精神培养 讲解夏家辉院士在艰苦的条件下,鉴定第一个耳聋致病基因。第九章肿瘤遗传学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肿瘤肿瘤的流行病学调查-种族差异细胞癌基因杨光双虽然患有视网膜母细胞瘤,双目失明,仍然坚持参加星光大道。身残志坚的精神 案例讲解常染色显性遗传的肿瘤。不同种族间某些肿瘤的发病率有明显差异。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以不同种族间患肿瘤的差异,讲解遗传变异的概念。从诺贝尔奖获得者迈克尔.毕晓普和哈罗德·艾利洛·瓦慕斯对癌基因的研究过程,讲解细胞癌基因与癌基因。创新思维与开拓精神 以细胞癌基因的概念和发现过程为例,讲解科学研究的艰辛和不断开拓的精神追求。人类甲基化与复杂疾病的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出生的婴儿,他们成年后罹患高血压、糖尿病、精神分裂症等疾病的概率增高。为战育人 这些疾病发病率的增高与印记基因Igf2的甲基化程度降低密切相关,推测其机制是战时饥荒,孕妇妊娠早期叶酸摄入不足导致。组蛋白乙酰化与肿瘤治疗表观遗传与临床应用 创新思维与开拓精神 DNA甲基化与组蛋白去乙酰化降低了一些抑癌基因的表达,增高了某些肿瘤的发病率。因此,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的抗肿瘤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第十章遗传病的诊断遗传病的危害遗传病的临床表现以及对家庭的危害医学伦理观,加强人文关怀。 通过社会实践的方式,深入患病家庭,理解遗传病带给家庭的痛苦。基因诊断 华人科学家简悦威开创的基因诊断领域,在遗传病的临床确诊与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精神的培育 结合案例,强调基础科研与临床应用结合的重要意义。在临床工作中保持敏锐洞察力,围绕医学重大需求和关键科学问题,持之以恒地攻关克难的决心和意志。第十一章遗传病的预防与治疗遗传病的预防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中国精神的培育 唐代医家孙思邈《千金要方》,这一论述强调了预防医学的重要性。遗传病的预防遗传伦理 医学伦理观 辅助生殖技术将要面临的伦理冲突、基因编辑婴儿等争议。遗传病治疗基因治疗 中国精神的培育 华人科学家采用基因编辑技术,治疗β地中海贫血。
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关键在于怎样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课在价值引领和育人导向的深度融合[16]。思政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最主要的途径,其最主要的手段为显性教育,而专业课中的思政教育最主要的手段则为隐性教育,通过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手段使学生自己感悟课程所蕴含的思政意义,并转化为自己的思想品质、道德行为。专业课教师需围绕高校的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定位,突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7]。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同时,抓好医德医风、医者仁心和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医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专业课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将思政案例和思政元素巧妙地融入课程教学,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的、层次化的规划与设计。
医学遗传学课程思政不是思想政治课与医学遗传学的简单叠加,它是在不改变医学遗传学专业课属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课程“立德树人、为战育人”的功能。因此,提取医学遗传学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价值范式和文化基因,总结汇编课程思政案例库,对本门课程的思政教育具有重要价值。另一方面,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兴起,教学方式也呈现出多样化。利用慕课、微课和“虚拟教室”等线上资源,结合医学遗传学课程思政案例库,实施翻转课堂教学、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教师通过直接讲授、课堂研讨、学生互动等方式,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知识的接受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