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泽荣
凤阳邑茶马古道起于汉代,成型于唐代大理南诏政权时期,凤阳邑茶马古道全长1900米,是滇藏茶马古道大理段的一部分,是古代中国与南亚地区一条重要的贸易通道,南诏都城太和城及阳苴咩城的官道之一。
这一段古道上有着大理丰富的旅游资源,有“南诏德化碑”、美女石、晒经坡、白王庙、观音古井、双子井、文昌井……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一段段神奇的传说,让我们重回历史的长河,感受凤阳邑茶马古道上的美好时光。
我沿着这些景点一一浏览。脚下的马帮经过这里进入苍山,至沙溪进藏,而后抵达印度、尼泊尔等地。千余年来,多少赶马人把日子安放在马背上,在穿过凤阳邑的时光里留下一串串遗世的故事,在古道上、马栈中、火塘边的一来一去间,那些鼎盛与沧桑的岁月延续不止,是大理人不可忘却的乡愁记忆。
“南诏德化碑”是茶马古道边的一个重要节点,此碑立于唐大历元年(公元766年),碑高3.97米,宽2.46米,经过千百年的风风雨雨,碑文现仅存八百余字,被誉为“云南第一大碑”。碑文主要颂扬了阁逻凤的文治武功,并叙述了唐代大理南诏政权、唐朝和吐蕃间的关系。历经千年沧桑,依旧雄伟伫立在苍山之脚,随着不断的修建,越来越多的景观呈现在太和城遗址,在凤阳邑这条古道上吸引着更多的人们向往与垂青。
太和城是唐代大理南诏政权时期的第一座都城,从公元738年至公元779年一直是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想当年是多么的雄壮和威严,现如今只留下一些破旧的围墙,隐约可以看见残存的城墙基址,留给我们太多的想象和遗憾。
现在太和城遗址修建了一个休闲度假花园,占地约九十亩左右,沿着古道两旁建筑的艺术品各具千秋,有战车式的、有地堡式的、有观海式的木屋,种上了几百种的花,今年的七月开始营业了。
美女石是茶马古道上的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游览点,一个硕大无比的巨石斜卧在太和城遗址的上方,美女石的来历颇具传奇。传说,南诏古都太和城,宫阙雄峙、殿宇辉煌、佳丽如云、瓜瓞繁茂。然而白王的儿子到了四十多岁也没有结婚,他一心向佛,整天在金刚城诵经拜佛,一直不想结婚,白王非常的烦恼,就下令逼他成婚,王子就祈求说,以射箭娉婚,征得白王同意后,王子待佛坚贞,就顺着葶溟溪射出一箭,以飞箭裂石为姻凭据,白王无奈同意,钦赐此奇缘,并下诏此石为“美女石”。现在很多游客前往观光,赞叹世间美好而坚贞的故事。
太和城向凤阳邑古道延伸,有一座石桥,年代感十分厚重,斑驳的时光在石条上刻下了岁月的年轮,青苔覆盖着敦实的石板,随着年代久远颜色变深,生长着千年的历史记忆,给人以敬畏和感叹,清清的溪流从苍山流下来,在石桥这里形成一个瀑布,哗哗的流水声,让人赏心悦目,坐在石桥上望苍山仿佛自己像一朵白云自由而放任。
距茶马古道300米处有一座白王庙,是太和城的宫城——金刚城的遗址。这里曾是白王的宫殿,后来宫殿迁到大理去了,这里便成了他的避暑之地。柱子上的楹联这样写着“避暑宫中迎王驾,玉鹤观内颂神功”。保留较为完好,现在还有很多人慕名前来观光。
顺着古道走,有一块大石头处,传说玄奘西天取经归来,路过这里时下雨,把经书淋湿了,到了坡顶太阳出来了,遇到一块大石头,他就把经书拿出来晒在大石头上,在经书快要晒干时,突然吹过一阵风,经书被卷走了,玄奘找回来整理时发现缺少了十八页已不知所踪,原来这十八页经书其中一张吹落在大理南边,其余的落在北边的各个地方,人们很快就在经书吹落的地方安居乐业,后来成为十八个村子,这十八个村子的村名都带有一个庄字。如:南经庄、北经庄、阳和庄、大湾庄、官庄等......南边的就叫苏武庄,这些村子因经书而得名,白族话里庄是一张的意思,也就是说一个村子就是一张经书,而今十八个村子和谐共生、繁荣发展,因此茶马古道上的这一段也得名为晒经坡。
进入凤阳邑,一条石板路蜿蜒向前,中间的饮马石被马蹄打磨出了光影,油亮亮的,深深浅浅的蹄印,像一幅幅画面,把历久弥坚的沧桑镌刻在石板上,那是多少马帮往来的刻记,每一块石头都凝聚着不平凡的经历,漫步在古道仿佛可以听到昨天的马帮铃响,与那些走南闯北的赶马人一起闲聊人生。
凤阳邑茶马古道十分幽静,街道两旁的房屋已十分古老,清一色的白族民居,大都为大理特色的土库房,也有部分抬梁式的民居,民族特色浓厚,天井大都铺设石板,保存较好是茶马古道特有的风貌。房子大多是用石头砌成,还有部分一层用石头砌地基上面用土夯实而成,门窗雕花,墙面绘画,整体风格大气而庄重,体现出了大理“石头砌墙墙不倒”的建筑元素,独具特色。现大多已墙体脱落,房顶上长满杂草,久年失修的甚至有些垮塌,沿路的房屋相对好一点,藤蔓爬满山墙,有的苔藓自由生长,大片大片覆盖着瓦顶和墙脚的石头,布满了岁月的痕迹,但仍保持着最原始的形态,有恍若隔世之感,一种不屈的生命感在阳光下舒展,有些贝壳与土墙一起沉睡在屋檐下,在时光变迁中不离不弃。
古道上来了一些新的“大理人”,他们给古道带来了活力与生机,有酿酒的,有开客栈的,有做茶室的,有做休闲的,有楸园、西七制酒、植白手创、初宝插画、归心茶室、意乐空间、云空陶社等……特别热闹的是居古道中心的“大地蓝染工作坊”,老板姓彭为人谦逊尔雅,一家在这里经营客栈、咖啡、小吃、饮品、还有自己加工的“如一”牌茶叶,重点是传授扎染技艺,店里生意每一天都是人来人往非常火爆,他家是这条古道上最具人气的店铺。门口摆着20世纪80年代的老电视和自行车,门口贴着自己写的对联,很有乡土气息,穿过大门进入院子,到处悬挂着以蓝白色为主色调的扎染展品,有几件是他从民间收来的扎染藏品。院子里专门有蓝染艺术品服饰,还有很多的慕名者前来学习,院子都是他教学的场所,屋中有多种扎染衣物出售,价格便宜、质地优良。
云空陶社是我经常去的一家店,九十多岁的老奶奶非常健谈,每一次去都很热情,她儿子片山云空是个艺术家,从事陶制艺术三十多年,参加国内外展览上百次,也是中国最早一批职业艺术家,他的作品全部都是手工制作,每一件都是孤品,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院中摆放着琳琅满目的陶艺作品,路过门口会勾起人十足的好奇心,每一件都带着手作的温暖,让人爱不释手,他妈妈也和他学习制陶,整天忙着制作,享受着不一样的快乐,客人来了她就给他们介绍各种各样的陶制品,这种满足与充实羡慕着多少人,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简单生活。
有一次我又去找她聊天,聊到她儿子的画、她的经历、还有她孙子的陶艺,每一个人的经历都是一个励志的故事,她语重心长告诉我,唯有努力,以外没有更好的路,我也从她的讲述里得到了些许的感悟。每一次见到老奶奶都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我说要做云空师傅的徒弟,老奶奶一口答应让她儿子教我学习,由于时间的原因一直没有机会去学习,这也是我对古道的一个重要诺许。
在茶马古道的核心区有一棵古槐树,是村民们闲聊的活动场所,有很多的老人在这里眯着眼睛晒太阳,有的编草帽、有的打牌、有的吹牛聊天,每一天都在这里述说着古道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古道上的观音古井、双子井、文昌井……村内有多口老井,每一口都有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喝一口井里的水清澈甘甜、回味无穷。古井用石板铺砌而成,在漫长岁月中,这些水井哺育着一代又一代凤阳邑村民,延续着一代又一代的源泉力量,寄托着一代又一代的精神支柱。每一口老井,都是凤阳邑人们无可替代的乡愁记忆。
住在古道上的民宿里,可以眺望远处的洱海,海边的所有美色尽收眼底,在楼台上看书、听音乐、喝茶聊天,宁静与舒适并存,给人一个与世无争的感受,让我远离纷呈嚣杂的生活,享受神仙一般的日子,回归于自我放松的一种模式。
在茶马古道上,犹如置身于一幅古朴典雅的画卷之中,忍不住停下脚步,眼望四周高低不一、错落有致的古建筑,仿佛已穿越回一千多年前的时空,仰望着蔚蓝的天空,心如云朵一样自由遐想。
电影明星刘亦菲和李现主演的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拍摄组在这里拍摄,这将是一次很好的宣传机会,一定会把凤阳邑带向更好的发展机遇。还有许多全国各地来的艺术家们也集聚在这里,有摄影家、作家、画家、陶艺家等,他们和凤阳邑的人们一起圆着他们的梦想、追逐着他们向往的理想生活。
凤阳邑,承载着历史过往的序章。也放任着简单而随意的快乐,把渐行渐远的记忆收藏,悠然自得安放在岁月的深处。
编辑手记:
在苍山之麓有很多寺庵,这些寺庵星星点点散落其间,那里山高地深,环寺多清流苍石,并且在漫长的历史中都有着自己的典故和传奇故事。《苍山之麓的寺和庵》的作者描写了那里的场景和风物,展现了寺庵的“圣”与“俗”,这些丰满立体的场景构成了独属苍山丰富多样的文化图景。《寻梦津梁》描写的又是另一种赏寺体验,津梁寺在现存的遗址中仅留下一些断垣残壁,但这却吸引着很多旅者探游的好奇之心。该文作者从事文化研究工作,将这次难得的历史文化之旅跃然纸上。凤阳邑以独特的自然和宁静在茶马古道边遗世独立,现今还有很多文艺的元素隐居在村庄之中,为村庄旅游提供更多有趣的玩法,《茶马古道上的凤阳邑》详细讲述了到凤阳邑游玩的游览路线,那些从传统到新兴的景点等待着游人们更多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