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山之麓的寺和庵

2022-12-10 01:12常华敏
大理文化 2022年11期
关键词:大理

●常华敏 文/图

无为寺、灵瑞庵,同处大理苍山之麓。却因地段不同,历史背景不同,传承文化不同,带给人的是截然不同的感受。我有幸两地都去亲身体验过。无为寺让我觉得历史厚重,文化璀璨,宛若辉煌的往事件件就在昨天,经典的传奇桩桩触手可及。灵瑞庵更多突出的是身处闹市边缘却镇静自若,能让每位亲临的游人,放下尘世追名逐利的念想,心中仅存自我,去重新记起心海中最美好的诗和远方。

雨中拜谒无为寺

雨中,怀揣一份虔诚,徒步拜谒无为寺。虽说身子有点累,心里却是满当当地欢喜着。

无为寺算去得多了,不过一般都是匆匆路过,走马观花地瞥一眼,目的地是相隔数公里外的天竺寺,抑或更远的苍山半腰大理石老石厂入口处,只因出行的标签已被定义为走路健身。这次却不同,本来是奔着走路主题去的,到了山脚停车场,阴沉沉的天空愣是没把脸绷持住,下起了稀稀疏疏的雨滴。反正下着雨,多走无益,心里便盘算只到无为寺仔细端详一下,和同伴相商,大家竟应了。这次游历,心境的差别,收获也与往常有所不同。

平时翻阅史料获知,深居大理苍山兰峰东麓密林中的无为寺,历史悠久,驰名中外。无为寺的开山祖师是一名叫赞陀崛多的天竺高僧,他初到唐代时期大理南诏政权所在地,就被国王阁罗凤册封为“国师”。其间,他来到灵鹫山之麓,看到这里山势奇峻,颇有灵气,便在阁老崖下搭茅屋作修行。后人还在此修建了天竺寺,只是专供僧侣们静修,寺门时常紧闭。寺前有告示,仅逢春节期间的正月初一、初二,还有“五一”和国庆假期各两天才对外开放。唐贞元九年(793年),异牟寻于阁老崖前两公里平地上建寺供养国师赞陀崛多。传说寺院建成时,观音菩萨驾云而至颂一偈:有为无为,有岸无岸,身居龙渊,心达彼岸,于是此寺便命名为“无为寺”。无为寺是唐代大理南诏政权、宋代大理国民族政权时期的皇家寺院,尤其是宋代大理国民族政权时期,22位统治者中,就有10个统治者在无为寺剃度为僧。除帝王外,段氏宗室还有15位皇族子弟在此出家。

这一天,趁周末的闲暇,两家人相邀前往。我们停好车后,撑起伞,穿梭在雨帘中,袭来的全是凉爽的清风,把夏天的炎热尽数掠走,倒还有丝丝的凉意,还好大家都备了外套,只觉得一切都是顺其自然,却与瞬变的天气融洽得别无二致。

雨,下一阵,停一时;我们,走一段,歇一会。

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飞檐翘角、气势恢宏的山门,横匾题“灵鹫山”三字,系明道大师所书,规规整整的楷书,气韵流畅,笔力遒劲。山门分正门和两道侧门,正门两边挂有各39字的长联,两侧门边则又是一副7字短联。横匾上的字,均金粉刷就,显得金碧辉煌,恰到好处地与山门和周遭环境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迈步沿九级台阶而上,感觉每一步就是一种跨越,每一级就是一次升华。穿过山门,仿佛是历经心灵的洗礼,心旷神怡,进入了一个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

无意识地回头瞻望山门内侧,巧了,崇化法师所题的“回头是岸”横匾高悬其上,四个字宛若正用炯炯有神的眼光凝视着我。心中一颤,急忙梳理起过往的岁月自己是否作过“恶”,悉心回想,我对他人是一直秉持“善”的,此时感触最强烈的莫过于遗憾很多时光被碌碌无为地消磨殆尽,这对芸芸众生并无丝毫影响,而对我来说,却何曾又不是“恶”?幸好为时未晚,只要“回头”,还有“岸”呢。

上山的路有两条,一条用石板铺就,无数个台阶环山蜿蜒而上,另一条路顺着溪沟向高处延伸。修路者有心了,让前来的人不需走回头路,便可领略各异的路边风光。换个角度想想,世事也无不如此,多一条路就多了一种选择,也便多了一份希望。

我们选的是沿溪涧的路。镶路的石头并不规整,可看出是就地取材,正应了物尽其用的说法。路修得虽不算精致,却很有曲径通幽的意境,时而沿坡拾级攀登,时而跨溪上的石墩小心翼翼地跃过。溪沟上堵了数个大小不一的水池,池中有红色的小锦鲤自由自在地簇拥游弋。沟里溪水潺潺,这时,没有虫叫鸟鸣,有溪流声和雨声足够了,已让耳朵充分享受到了大自然馈赠的不俗感知。

走着走着,先是看到一座高耸的青瓦白墙大照壁。紧连照壁的是一座石拱桥,上书“月涵桥”,它与救疫泉、香杉树、玉磬碑、晒经坡、驻跸台、翠华楼、阁老岩同属无为寺八大景。桥下方围水筑成相连的两个水塘,水的镜面被雨滴打出朵朵涟漪,塘边松树、樱桃树的树影斑驳陆离地映在水里,正与水中的鱼群相映成趣。试想,若在阳春时日,樱花盛开,群鱼嬉戏,定是一处难觅的世外桃源。

照壁上方是一条石板大路,路与山之间又建有一个更大的水池。池边满是密密麻麻的水冬瓜树、榛子树,还有一些叫不上名的杂木树,且这些树的树径大都已长至水桶粗。树林密生,众树们肯定来不及松口气或歇歇脚,一个劲地拼命往上长,然后撑开华盖,去争夺阳光和雨露,这里的树木便笔直挺拔,完全看不到盘虬卧龙的形状。往上看,树干爬满绿茵茵的青苔,树叶严严实实地遮蔽了苍穹,只得收回目光关注起一池清水。水中无数群鱼儿竞相向人站立的岸边靠拢,大抵是期望人向它们投食。鱼群中碗口粗的几条锦鲤十分耀眼,有红色的,黄色的,花色的,令人忍俊不禁的是中间竟混入了一条大黑鲤鱼,显得特别另类。

池边右侧的一棵大树上钉了一块宣传板,上面写着“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红底黄字,与周边清一色碧绿的氛围相比照,格外夺目。看着宣传语,心里一暖,用心去打量起那些上上下下的游客,瞬间便有了大家都是亲人的感觉。

池右上侧立了个六柱圆形亭子,亭内五方设有座椅,亭子外栽了一圈金竹,竹叶把亭子紧紧围住。一行人不约而同入亭,避雨,喝水,吃零食,侃起知天晓地的奇闻趣事。

不一会,雨停了。大伙顺着用规整石条铺就的人行道继续前行,人行道时而平坦,时而有级数不等的台阶,路两侧的石块已布上青苔,有些滑,大家都相互提醒多留心别摔了。道路左侧的山上有一片茶树,也是,佛门净地品人生、悟世事,怎可缺得了茶?

走了两分钟光景,路右侧透过树与竹间宽约一道小门大小的缝隙,窥见了一块空旷的绿草地,这便是无为寺的练武场。相传,宋代大理国民族政权第二任统治者段思英逊位后,削发为僧,游遍中原大地,博取众家武学之长,并巧妙地将武学与佛学融会贯通,成为宋代大理国民族政权时期的一代武林宗师,还在无为寺开辟了皇室习武场所。无为寺便成为统治者及王室子弟习文练武的圣地,培养了不少武林高手。禅位为僧的段素隆,也是文武双全,内功深不可测,尤其精通刀法和剑术,他出家时应诺继位的段素贞,如果国家有难,定会带着和尚们前来保家卫国。入寺后,他在无为寺开辟了崇武堂。传得神乎其神的是妙严法师能徒手搏猛虎,疾步水面行,时常隐秘地行侠于大江南北。值得一提的是段正淳之子段正严,又名段和誉,是金庸先生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段誉的原型,也是宋代大理国民族政权在位时间和寿命都最长的统治者。段正严逃不过的宿命是,照旧出家无为寺。时至今日,无为寺仍然是习武的天堂。现任住持释净空禅师主张禅武修学,在寺庙内开设了“栋梁班”和“精英班”,不少国内和美洲、西欧、东南亚的武术爱好者不远千万里慕名前来学习中国功夫。

移步前行至寺前的院台下,一棵古老的香杉占据满两个眼球。古杉枝繁叶茂,刺破苍穹,属想览尽雄姿必仰头掉了帽冠的那一种。大树脚下接近地表的内核空了一个大洞,树洞一直中空向上延伸数米,每逢树节处又空出小黑洞来便是最好的见证,且这些树洞还残留着烟熏火燎的痕迹,一定是过去的那些善男信女们在树洞里焚香烧纸所致。1960年,无为寺因年久失修全部倒毁,这棵香杉竟也随之枯萎,后来又活了过来。古杉能逃过劫数,还顽强地屹立于大地,算是奇迹。现在的古杉,修了石树台,四周已围了石栏杆,不再让人进入,栏外的路边,立了一块大石头,上面刻有红底行楷“唐杉”二字。这棵高约24米、树龄大约1300年左右的古香杉,是开山祖师赞陀崛多从天竺带来的。当时共携来5株,与唐代大理南诏政权统治者异牟寻一同在无为寺种了3株,另外两株种于南诏宫殿,其余几株现已难觅踪迹,唯独此株历经朝代更迭和时光迁移,仍不离不弃地傲然守护在寺前。1942年春,正值抗战期间,著名艺术大师徐悲鸿与西南联大中文系及师院国文系主任罗常培到大理,受时任大理城防司令赵诚伯的邀请游览无为寺,徐悲鸿还专门为这棵深受震撼的唐杉作过画。唐杉、明钟和救疫泉是无为寺的“镇寺三宝”,唐杉位列其首,可见不是一般的分量。

终于来到无为寺前,寺院前殿并无恢弘的气势,甚至有些老旧。一对石狮子蹲坐在殿门前左右两侧,目不转睛地打量着经过的每一个路人。广场南侧有一棵硕大的合欢树,枝叶扶疏,将广场紧紧围住。

这时广场上甚为热闹,游人们嘻嘻哈哈的欢语声嘈杂地掺和在一起。突然间,寺内一声清脆的钟声徐徐传来,接着是第二声、第三声……钟声传入耳中,渗进心灵,掩盖了所有的喧嚣和噪音,心境顷刻间就平静下来。

于是,我情不自禁地循着钟声,跨上九级台阶,进入第一院,再穿堂而过,进入第二院,也是最后一院。两个院落及寺内的摆设和装点,没有半分的刻意,不过却一尘不染,规范有序。我觉得这已足够,因为环境整洁了,心会随之干净。让我眼前一亮的是大雄宝殿走廊北侧,镇寺二宝“明钟”就挂在那里。这口铜钟高1.2米,口径1米,是明正统十年(1445年),住持僧人无碍集资所铸。

从主寺出来,又游览了北上侧面新复建的救疫寺。说起救疫寺,还不得不说镇寺三宝“救疫泉”。传唐代大理南诏政权时期,有瘟疫横行,人们就取寺后山泉,以香杉叶为引,熬山中百药为汤,服用的人病症多痊愈。到宋代大理国民族政权时期,此法无数次救了感染于民间的瘟疫,国王段素隆便给这口泉水立碑为“救疫泉”。

游完寺庙,在广场的石凳上坐下,打算小憩一会。没曾想大雨说来就来,大伙只得连滚带爬地跑到主寺南侧客堂的走廊上避雨。客堂前建了一亭子,亭子正中立了一石碑,上面刻的是《重修无为寺碑记》。看着记述,加上平时自己掌握的一些史料,无为寺曾有过的辉煌,一幕幕在脑海中浮现出来。

无为寺在宋代大理国民族政权时期十分鼎盛,建有天龙寺、莲花寺、达摩院、罗汉堂、龙苑庵等下院。还设有救疫寺太医院、龙渊书院等,专供王室文武百官祛疾修学。元世祖忽必烈平云南时,首先占领的就是无为寺,并在附近驻兵。受寺中和尚印泉的教化,忽必烈发布了戒杀令,大理城才幸免战火,保存至今。1253年,忽必烈在无为寺接受了末代宋代大理国民族政权统治者段兴智的投降。至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明太祖平滇,大理地区结束了元朝的统治。此时的无为寺依然威风不减当年,禅宗武僧高手辈出,许多名人贤士和大德高僧常聚于此。

如今,无为寺凭着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以独具的魅力,吸引着海内外游客前来一睹其风采。近年,还曾有90余个国家的数万多人,来此禅修、吃素,学习中国的功夫和文化。

思绪正天马行空地飞翔,同伴们呼唤该返程了,我看雨也未有停歇的意思,便起身与大家一道沿着另一条路打道回府。

到停车场,雨竟停了。收伞,上车,踏上归途。

这时,用收获的喜悦作油,踩下油门,仿佛车辆的动力比往常大了许多。

幽境灵瑞庵

心烦了,心累了,到灵瑞庵走走,是个不错的选择。

我和妻子周日徒步去灵瑞庵,倒不是心烦,更多为健身,顺便领略一下优美的自然风光,以清除净心灵中微感累意的杂质情愫。

在魅力城市大理,西边巍峨的苍山共有十九峰,最南的一峰称斜阳峰。斜阳峰离城市最近,且常年蓊郁苍翠,即使是冬天也少有积雪。于是,坐落斜阳峰半山腰的灵瑞庵,便占了人杰,也不逊地灵。

去灵瑞庵的道路有两条,一条从将军洞本主庙蜿蜒的台阶拾级而上,我们选择的是靠北的车行公路。

到了山门,上书“龙泉圣境”四个大字,盖的是琉璃瓦,整座大门着橙红主色调,飞檐翘角,气势恢宏。山门主门和左侧门为人行过道,右门则专供车辆通行。进了门,也算入了灵瑞庵的腹地。

顺着林荫大道,拐了一个弯,大约就数百米,便到了北大门。

门前右侧有一座亭子,凑近一看,亭下是井,有众人提着塑料桶在排队打水。井旁立着一块安如泰山的大石头,上面镌刻着“观音钵泉”,并涂以红漆。听一老叟讲,传说这里本无泉,是观音菩萨赐给寺内的僧侣和砍柴的农夫的。出于好奇,往前作了探望。这一望,映入眼帘的竟是我从未见过的一口井。井深数米,却未蓄水,从井沿入口分两边各砌了八级石台阶顺井壁下井,到了井底,正中位置镶了一个乳白色的圆形石凹槽,直径约一尺五,清泉由上方流入槽内,多余的再从下方溢出。瓢落瓢起,刚好能盛满,不失为匠心独运。我借过瓢尝了一口,清冽甘甜,瞬间有沁人心脾的美妙感觉。

北大门前的石级两侧,栽了两排紫金竹,竹高过人,穿梭其间,仿佛经历了一次洗礼。观大门全貌得仰视,以“灵山瑞境”为匾的大门,全是青砖碧瓦构建,门柱头各有一小飞檐造型,柱脚蹲一对石狮子,最上方则为大的四角飞檐,门框上还用砖瓦装点出许多精美的图案,我不禁惊叹起建筑师们巧夺天工的娴熟技艺。

信步迈进这座始建于明朝的灵瑞庵,一眼看到的是招鹤楼。史载,原先招鹤楼处无楼时,前面古柏上常有白鹤来歇息。当时,在这里建的是望海楼,可楼建成后就没了白鹤的踪影。人们思鹤心切,就把望海楼改为招鹤楼。在楼前的平地南侧,是两株有一定年纪的银合欢,婆娑而立,看得出与灵瑞庵共风霜、同雪雨已无数年。

爬上招鹤楼的顶楼走廊,果然不愧是望海楼。放眼东边,洱海末端一览无余,湛蓝的水面与万里无云的天空遥相呼应。看得清有一艘游船正徐徐归来,即将靠拢码头。天空上有飞机神鹰般地,远赴他乡。湖滨便是下关城,楼林丛生,视觉范围内的一些街道和桥梁上,满是涌动的车流,不难看出这座城市活着,且动力十足。

招鹤楼后面有一个宽敞的院落,靠山脚一圈是香客房,灵瑞庵主寺高居最上方。一跨入庭院,我就被眼前的美景俘虏了。寺庙被千亩松涛团团围住,已入初冬,林海依然是清一色的碧绿,只有香客房前的两棵玉兰和南门内侧的一株银杏,使劲让未掉落的树叶呈现着秋的金黄。林中的所有房屋,超凡脱俗,全是红墙青瓦,栏杆和墙角偶用白色点缀。院内栽了许多植物,规模最大的要数香客房过道边的两行马缨花,几十株栽在花台上,见才孕花骨朵,我却也嗅到了深春放红的芬芳气息。看着这些和谐的色彩搭配,自己的心境也一下子变得舒坦开来。

院北有间一层楼的厢房,走廊上摆着桌凳,专供游客休息。这时,暖阳正酣,便懒洋洋地一头躺进阳光里,发呆,打瞌睡,心里什么也不想,尽情享受着大自然赋予的温馨恩赐。

最终,这一段美好时光被一群孩童叫停。他们围着厢房前的招鹤池,在兴奋不已地大声呼喊。招鹤池里立有一座假山,假山上长着两棵盘虬卧龙般的云南松,松叶间塑了一公一母两只鹤,两只鹤形态栩栩如生。想不到孩童们不是为鹤所动,竟是池里游来游去的一群锦鲤鱼。当时想不通,思忖良久,结论是“童真”二字。

大雄宝殿里供奉着释迦牟尼、观世音等泥塑像,几个信徒正叩首膜拜,一名居士随节奏轻轻敲响铜磬,那磬声清脆幽深,传出很远很远,直至城市上空。

该返程了,打算从南门出。南门内东侧设有小摊点,有炸洋芋、烤火腿肠等各类小吃,扎堆的游客在争相品尝。

走出南大门,下意识地回望了一眼灵瑞庵,一种感叹情不自禁地涌上心头,灵瑞庵真低调,就这么毫不张扬地一直独处于幽境中。

猜你喜欢
大理
《近年来艺术品市场的南诏大理佛精品》插图
两只蝴蝶在大理
大理:梦游理想国
“大理·拾叁月”城市生活馆
做梦都要去大理
品早茶、吃火锅、撸串儿 大理至川渝150万人乘高铁“快旅漫游”
大理好风吹
雲南省圖書館藏南詔大理國《寫經殘卷》的定名
寻找最美校园 云南省大理第一中学
解读“风花雪月”唯大理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