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第三高级中学 闫举锋
在高中语文学习时,阅读是必不可少的构成内容。阅读教学有效性与阅读教学策略有一定联系。在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师要转变阅读教学观念,采取多元化策略指导学生阅读,帮助学生设定有效阅读的目标,并且考虑学生客观发展规律,适当调整阅读策略,才能保障阅读内容、阅读任务与学生发展规律相匹配,提高教学有效性。
长期沿用传统教学观念,在这种背景之下,很容易导致语文教学人员教学过程中出现倦怠的情绪,无心展开教育改革及创新教育理念。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驾轻就熟地应用固有套路,导致学生的阅读学习体验感不强。虽然近些年新课改工作在持续推动,一些教师开始讲讲新型教学方法引入阅读课堂,但是由于相关教师仅凭借个人经验布置教学活动,整个过程中很少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互,导致学生的语文思维严重受限。与此同时,一些教师善于在课堂上通过提问题的方法来掌握学生是否了解所学内容,检验学生是否具备扎实的语文基本功。在教师眼中看来,如果学生能顺利回答出教师所提的问题,则表明这一名学生认真听讲,而且透彻理解了,便不会再向其传授阅读技巧。由此一来,便导致语文课堂看似趣味横生,但实则是学生仅按照教师的思路去学习,未养成主动阅读以及探究的能力,无法保证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收获更多的阅读学习方法。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考评方法相对老套。由于受传统应试观念的束缚,在考试过程中多通过笔试检测方法进行考试,导致学生的实际表现能力无法被教师看到。这种考试方法难以进一步检验学生的综合学习情况,而且极不利于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人格。如果教学过程中格外重视分数,通过月考、期末考等评定学生成绩以及学习努力程度、进步程度、学习天赋等,则会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动力。刻板的评价方式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忽略掌握答题技巧,未曾针对文本内容展开深入剖析,很有可能在阅读学习时陷入迷茫的状态,导致语文学习能动性降低,学生不重视学习过程,阅读效果不佳。
我国一直以来都在推崇应试教育,应试教育模式下教师的教学观点极其刻板。传统教育文化的影响,导致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始终坚持“大一统”“共性至上”的理念,学生阅读时并未展现自身的自由性以及独立性。在语文课堂上,即使一些学生对教师所讲解的内容有所质疑,或者针对文本篇章并不了解,提出疑问,个别教师则会打断学生的想法,为学生提供固定答案以及统一的答题模板,导致学生在阅读学习时未进入深度思考的状态,思维意识开始被禁锢,影响其整体学习结果。
一般来讲,在学生阅读高中语文文本时,需要先由教师向学生讲清文中的主旨以及大致框架。在指导学生结合重点内容进行阅读时,在课堂上可以适当地提出一些问题,这样可以保证学生阅读过程更有目标性以及指向性,尽快落实阅读任务。但是,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要具有引领性,而且要充满针对性,这样可以保障学生明确阅读着力点。在阅读过程中,重点阅读相关内容,为其后期阅读及发展提供有力的指导建议。在学生阅读文章之际,很难针对每一个词汇语句以及段落展开精心的加工。因此,只要针对重点内容精雕细磨即可,在阅读时联系文本的主要内容,适当地提出个人的问题,即可帮助学生专注阅读,有助于了解文本关键内容,从而加工文本阅读信息。比如,在讲解《呐喊》时,本篇文本阅读困难指数较大,鲁迅先生文章是很多学生阅读时的痛点。文章中心思想相对深奥,所以便会为学生带来一些阅读障碍。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应尽力保持学生的专注力,令其将文章的注意点聚焦在重要段落上,这样在完成阅读任务时,学生才会进一步感受文中人物经历。必要之际,教师也可以创新教学方法,结合思维导图或者是图表的方法,向学生详细讲解鲁迅先生少年时期到青年时期的人生经历,感受鲁迅先生在不同阶段的心理状态变化,并结合文本中的重点内容做出有效反思,意识到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以及大无畏思想,其为了坚持真理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而不懈努力。这样一来,即可保障学生在阅读时能够透彻理解其中的内容,让其对文本有更独到的见解,而且能持续地积累阅读经验,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对其日后阅读其他文章也大有助益。
文本阅读,一般是从一个词、一句话,逐渐发展到一段、整篇文章,只有把每句话、每段联系起来,才能把握文章的整体轮廓。如果不理解其中的一些陈述或段落,就会影响对全文的理解能力。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语句和段落的隐含意义,学会挖掘和分析隐含意义,帮助学生加深对整个文本的印象,将隐含义与具体语境相结合,与写作背景相联系,才能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激发兴趣,要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获取知识。为此,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当学生阅读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语段时,教师巧妙地设计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质疑日常概念和不同的科学观念,用辩证眼光看待所学知识,引导学生将文本内容与自己的想法结合起来,并不断地检验。例如,研究《荷花淀》的某一处人物描写:她看着丈夫的脸,发现他的脸涨红了,声音气喘吁吁,她问:“他们有多少人?”如果教师细细品味,则可以问学生:“为什么妻子对其中的几个人如此关注?”“水生的脸怎么红了?”“说话的时候怎么还气喘吁吁呢?”等问题,从而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这与“我”的心情有关吗?“为什么‘我’的脸色这么红?”“为什么他的呼吸那么急促?”“他的眼睛里充满了泪水,是什么原因?”“妻子对丈夫的看法如何?”。阅读指导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阅读全文并进行分析理解,让学生理解文中多处用拟人化手法描绘人物心理活动、刻画人物性格,运用多种修辞格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因此,将这些重点词句结合起来,了解它们背后隐藏的含义,就可以深入了解文字中人物形象的内在变化,感受文字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切实提高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深层次地剖析文本内容,提高个人语文学习水平。
在高中生阅读与本文本过程中,很有可能受既往的阅读思维所束缚,按照固有的方式去阅读文章。教师在带领学生质疑过程中,要令学生突破常规,坚持读出自有的特色,发表个人独到观点。只有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提出与他人想法不同的见解,才能进一步体现学生在文本阅读时产生想法的独特性,善于从不同角度去解读文本,感受文中的主旨内容以及人物形象。比如,在阅读《项链》时,在别人的眼中,小说中的主人公仿佛十分虚荣且贪图享乐,是典型的小资产级人物。但是,如果能够撕掉资产阶级这一标签,则会发现人物有不同的闪光点。如在现实生活中,其非常的自强,而且又很守信用,不怕吃苦,也不怕耐劳,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带领学生在不同的角度分析文中的人物,从多维视角观看文中人物,极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而且可以保障学生在不同角度质疑,令其养成从多视角产生与众不同想法的习惯,进而巩固其语文学习基础。
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和迁移是非常关键的,学好语文的同时,要将语文知识应用在现实生活中,这对学生发展语文素养而言非常重要,通过生活实践能够继续探究真理,验证学生的设想及猜疑,保障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众多想法,用个人见解去解读文本,透彻地掌握文本的内容以及精华。教师要鼓励学生用思辨眼光分析阅读内容,又要善于鼓励学生在阅读学习时提出和他人不同的想法,而且教师在学生阅读时,要发挥好示范作用,从不同的角度帮助学生分析文本中人物经历和情感。例如,在讲解《再别康桥》这一篇文本之际,教师则应重视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语言特色这一方面,引导学生进一步在朗读时观察诗歌的现实意义。在诗歌之中,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作者的思绪,如果学生也可以在现实生活时将一些小秘密或者是难以启齿的话语融入语文创作,通过诗歌展现出来,即可进一步令学生缓解心中的愁绪,缓解各种压力。因此,在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地创作诗歌,从而帮助其排解忧愁,让学生在写作和阅读协同学习的过程,中感受人生的各种情感,最终提高其个人文本的感悟能力和理解能力。
在文本学习时,关注留白内容是很重要的一种阅读方式,能够令学生展开大胆的想象。例如,在阅读《记念刘和珍君》时,“不知道个个脸上还带着血污……”这一句话便恰到好处地展现了作者在表达个人想法时有一种欲言还休的特征,如果能让学生重点把握这一处,即可透彻了解背后的含义。又如,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深度探究语文,在教学《沁园春·长沙》之际,启迪学生思考,一名学生仅通过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并给出了答案。在评价学生时,教师用简单的语言评价,如“你说的很对呢!这些字确实可以起到引领下文的作用,而且能够在写法上让人看出独特性、连贯性,真可谓是一气呵成!”,评价语言相对简单,而且在评价过程中融入个人的主观性评价,通过简单语言,将学生的思考结果加以定性处理,这样会导致学生看问题的程度不够深,评价重点走偏,过度表扬学生,这样的评价也使学生不会深入思考,思维意识难以得到发展。因此,为了能够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有所提高,让其掌握更多有效的阅读技巧,教师需要联系到阅读教学的实际特点,展开发展性评价,关注学生阅读时的具体现状,为其创造更多练习的时机,以保障学生参与语文阅读时能够提出更多问题,展开有效探讨,形成阅读智慧,并且在后期阅读时可以高效解决各种问题,真正提高整体阅读水平。
在具体的高中语文阅读指导任务进行时,教师不可忽略培养学生语文思维,只有学生针对阅读内容保持创新的意识以及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才能重点了解文本,升华阅读情感,感受文章的精髓。在实际阅读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渗透聚合思维的相关内容及概念,以帮助学生能顺利地解决语文阅读时出现的难点,教师通过发散思维以及聚合思维,可以进一步缩小问题范围,而且针对相关问题进行变式训练,高效地解决阅读教学时的阻碍性问题,令学生进行有效的思维训练活动,真正提高学生应变能力,保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一直保持奇妙的思想,真正展现其阅读潜力。例如,在讲解“过秦论”时,很多学生对其中的北字都表示十分不理解,不明白这一个字为什么可以指代军队逃亡。甚至有些学生表明“老师,是不是教材印错了呀?”,这时如果教师仅纯粹地向学生讲解北属于“败兵”的含义,则难以强化整体教学效果。但是,如果教师能够通过相关案例将问题研究任务交给学生,则可以让学生了解北的具体意义。比如,在当今的体育比赛中,北就是象形字,有败的意思,常常和败连在一起应用。在讲解过后,教师引导学生查找“说文解字”,或者通过网络途径搜集相关资料,发现在古代,北这一象形字的表现形式是两个双膝跪地的人,卑微地靠着,属于古代的受降仪式,对于失败的战俘则需要双膝下跪,表示臣服的诚意。这样一来,便令学生感到恍然大悟,瞬间认识了文中字词的含义,而在探究这一字含义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收集资料以及和其他同伴相互探讨,收获成就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思索解决了学习难题,真正提高了个人综合学习水准。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注重向学生传授阅读技巧,可让学生通过不同角度思考以及分析各种事物,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所以,在教学实践时,教师要坚持“学”与“思”的结合,以便能真正激活学生学习语文这一门学科的兴趣及潜力。为此,教师要善于创新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通过把握文本,为学生全面剖析文章内容提供有益的指导,进一步促使学生通过不同角度分析文章,最终在反复阅读实践中掌握阅读学习技巧,创新阅读学习技巧,为其日后深入研究语文阅读内容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