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输出”,有效落实语文要素
——浅谈“阅读教学序列化”指导学生积累与运用文本知识

2022-12-10 02:21天津实验河北区望海小学唐静雨
天津教育 2022年34期
关键词:输出词语要素

■天津实验河北区望海小学 唐静雨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积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学好语文、用好语文的重要途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在课程标准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都以语言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语言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语言运用”是语文学科独有的内容,所以教师在教学中有效落实“积累与运用”这一语文要素对于教好语文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前的语文教材比较注重不同年级之间语文要素的关联性和衔接性,但是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未形成良好、系统化的教学脉络,导致阅读质量不高,学生能力提升不明显等弊端。要将既有相同要求,又有细微差别的语文要素按照不同的学期进行有效落实,需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其实,语文要素有序列,精准把握每个语文要素的序列,可以让教师不仅知道“教什么”,还知道“在何时教”以及“教到什么程度”。这样合理且有梯度地展开教学,才能有效落实语文要素,助推学生能力的提升。

本文主要谈“阅读教学序列化”这种系统地“输出”是如何指导“积累与运用”这一语文要素有效落实的。

一、上下承接,知晓语文要素定位点

(一)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教材围绕“积累并运用表示动作的词语”这一语文要素,在每篇课文的课后题中都编排了相应的练习。从这些习题的要求来看,难度是逐步增加的。世界是运动的,动词的理解和使用对于学生来说十分重要。设置这一语文要素的目的旨在让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带入情境及联系生活,让学生体会每一个动词的生动感和真实感,帮助学生理解并尝试独立运用。第一单元侧重理解词语、积累词语;第三单元围绕“词语的积累和运用”这一语文要素编排课后习题,侧重运用词语;第四单元围绕“学习课文的语言表达、语言积累”编排课后习题,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学习课文的表达,进而积累语言。由此可见,三个单元的要求逐渐提升。教材的编排体现了梯度发展序列,循序渐进的教学可实现学生能力的稳步螺旋上升。

(二)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语文要素是“运用学到的词语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理解词语,依据词语想象画面,并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在教学《彩色的梦》一课时,根据课后题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仿说:“你们看,这一把彩色铅笔,聊着天跳动着,来到了哪里?果园。你看,脚尖划过的地方,葡萄……你们能不能学着第二小节的样子说一说?”还可以引导学生把视角放到果园之外,如“你们瞧,这一大把彩色的铅笔不仅走到了果园,还走到了田野,看,大片的稻田黄了,大片的棉花白了。”与二年级上册相比较,这里的教学更侧重于运用,从而使学生能力得到提升。

(三)“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我们需要关注“新鲜”的内涵,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关注课文中自己感兴趣的特色词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积累,并把这些有“新鲜感”的句子学以致用。“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是第七单元的语文要素,学生作为阅读主体,可以在自主阅读中生成自己的感受。这一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体现了各部分语文要素是由易到难,逐层加深的。

二、合理规划,明确要素关联

(一)单元组内——围绕重点,多样训练

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课文的语言表达,积累语言”。《古诗二首》要求背诵古诗,同时要求通过读诗句来想象画面,并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古诗与现代文的语言形式有很大不同,教师在教学中可指导学生把握其运用语言的艺术,领会语言特点。课文《黄山奇石》要求运用文中的词语模仿课文的语言表达,课后题给出的图片有趣生动。学生的回答亦有趣多样,不仅积累了语言,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课文《日月潭》要求学生将描述日月潭美丽的句子读一读,让学生在朗读和交流中学习课文的语言表达,这也是一种积累语言的方法。这三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各有侧重地落实语文要素,循序推进。

(二)单元之间——有机联系,分层推进

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感受生动的语言”是继第一单元“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之后,再一次关注文章的语言。学生有了一定的语言储备,对语言的教学不能停留在“理解感知”层面,而需要结合文本的具体语境,体悟作者语言表达的生动。从“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到“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学生品味语言的角度得到了拓展。“生动”与“新鲜感”有区别,也有联系,“感受”与“关注”体现对语言的把握角度和达成目标不同。要利用好教材,把握每个单元的教学重点,找到他们之间的联系,按照序列分层递进。

(三)年级之间——把握梯度,系统提升

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提出“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学生对于“积累”并不陌生,在二年级上册,已经进行了“积累并运用表示动作的词语”“学习课文的语言表达,积累语言”的学习。本单元的积累以“摘抄”作为重点内容。梳理摘抄的基本方法,旨在让学生有选择地摘抄喜欢的句子,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书本的答案。这样不仅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需求,也提高了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三、把握梯度,落实语文要素

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训练要有计划性、系统性,要循序渐进。语文要素的序列让知识和能力梯度更加明显,指导教师有条理、有秩序地进行高效教学,从而更好地落实语文要素。

以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蝌蚪找妈妈》一课为例,在教学时,可以设置这样一条教学目标——借助课文的短语理解“披”等四个词语的意思,并仿照例子用这四个词语各说一句话。理解这些词语可以从让学生观察、模仿小青蛙的动作入手,体会动词表达的巧妙。接着,教师就可引导学生想一想:在生活中,“披、鼓、露”这些动词还可以与哪些词语进行搭配?这一部分,教师有意将语文教学与说话训练相结合,学生就能把阅读中学到的动词运用起来,发展语言能力。这样,再让学生说句子就显得轻松多了。教学过程中,学生既积累了词语,又学以致用。这种由词语到短语再到句子的“有序教学”,降低了学生说话的难度。这一单元不仅要落实好“积累并运用表示动作的词语”这一语文要素,而且在备课时要注意增加“用准词语”到“说好句子”的能力梯度,让学生能力得到提升。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相较于之前的教材,结构上有了很大变化。它把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点,由“点”到“面”,由易到难,逐层加深,方便学生的学习和理解,也让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稳步提升。

综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序列化”遵循了语文阅读教学与语言学习规律,让学生不再胡乱地学、盲目地读,改变了以往语文阅读教学内容重复、训练无序的状况。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优化了现有的阅读教学课程体系,提高了课堂的教学质量,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更避免了时间和精力的浪费。精准把握每个语文要素的序列,可以让教师不仅知道“教什么”,还知道“在何时教”以及“教到什么程度”。这样合理且有梯度的教学,才能有效落实语文要素,助推学生能力的形成,使学生的能力不断提高。

猜你喜欢
输出词语要素
容易混淆的词语
找词语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虹桥THALES二次雷达S模式信号输出配置探讨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丰富输出活动提升语用能力研究
也谈做人的要素
一枚词语一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