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慧 李桂河 谢颖璇 陈海珠 李世举 何瑾
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临床表现变异大,以肌无力和肌萎缩为特征,呈进行性、对称性,近端受累为著。其诊断主要依赖临床表现、家族遗传史、实验室检查及基因检测。但因其临床表现与检验检查缺乏特异性,因此基因检测在SMA诊断上发挥了巨大作用[1-2]。SMA的致病基因为位于5q13的运动神经元生存1(survival motor neuron 1,SMN1)基因[3],95%的患者表现为SMN1基因纯合缺失[4]。SMN1基因拷贝数的检测是诊断SMA患者与筛查携带者的重要依据。SMN2基因,与SMN1基因高度同源,仅有5个碱基的差异[5],给基因检测带来困难。目前反义寡核苷酸药物诺西那生钠(nusinersen)和小分子化学药物利司扑兰(risdiplam)已在我国上市,药物的可及性使得临床可疑的SMA患者亟需快速高效的基因检测方法,其有助于尽早明确诊断。
目前临床上对SMA常规基因检测有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ealtime PCR)和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技术(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6-8]。但各有缺点:PCR-RFLP技术仅能检测SMN1基因的纯合缺失,无法检测SMN1基因的拷贝数;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仅采用一对内参基因,误差大;MLPA技术可同时设计多对内参基因进行比较,但成本高、耗时长。综上,为提高精确性和效率,需要提供一种脊髓性肌萎缩症相关基因突变检测方法。因此,本研究设计了一种脊髓性肌萎缩症相关基因突变检测引物,仅需通过荧光短片段多重PCR反应和片段分析,对脊髓性肌萎缩症SMN1基因突变进行快速精确的检测。
1.1 研究对象 该研究纳入了来自福建省神经病学研究所神经系统疾病生物样本库107例包括脊髓性肌萎缩症患者(n=30)、脊髓性肌萎缩症携带者(n=47)以及正常对照(n=30)的DNA样本。所有患者、家系成员、正常对照人员签署知情同意书。伦理审查批件号2021(141号)。
1.2 基因组DNA提取 抽取上述研究对象外周静脉血2 mL,ACD抗凝,用QIAamp®DNA抽提试剂盒(德国QIAGEN公司)抽提基因组DNA,操作步骤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3 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技术
1.3.1 MLPA扩增及检测 MLPA P060试剂盒(荷兰MRC-Holland公司)共包含21对探针,包括17个参考探针和4个检测探针,其扩增产物在154和342 nt之间,分别用于SMN1基因拷贝数和SMN2基因拷贝数的检测。操作步骤参考试剂盒说明书进行,通过杂交、连接、扩增以及片段分析四个步骤进行。
1.3.2 MLPA数据分析 毛细管电泳分离结果用Coffalyser软件分析,并导出图形及数据。当拷贝数比值临近波动范围边界时行重复验证以确保结果准确。
1.4 荧光短片段多重PCR
1.4.1 引物设计 包括一对特异性扩增SMN1基因7号外显子的引物及三对扩增内参基因的引物(表1)。
表1 荧光短片段多重PCR反应引物序列
1.4.2 荧光短片段多重PCR反应 根据上述FAM标记的引物,同时对SMN1基因以及三对内参基因进行荧光短片段多重PCR。PCR反应液体系如下:ddH2O 1 μL,2×Buffer I 12.5 μL,25 mmol/L MgCl21 μL,10 mmol/L dNTP 1 μL,10 μmol/LSMN1基因引物 1.5+1.5 μL,10 μmol/L 内参基因引物各1+1 μL,LaTaq酶0.25 μL(5U/μL)。上机检测(ABIVeriti,美国ThermoFisher Scientific公司),反应条件:96℃ 3 min;96℃ 30 s,58℃ 30 s,72℃ 30 s,23个循环;72℃ 10 min。
1.4.3 基因分析仪检测 使用ABI 3730(美国ThermoFisher Scientific公司)基因分析仪检测PCR片段,反应体系:9 μL去离子甲酰胺(美国Thermo-Fisher Scientific公司),0.2 μL 500LIZ Size Standard,0.7 μL PCR产物。基因分析仪参数设置:run module:Fragment Analysis,injection voltage:1.6 kV,injection time:15 s,run voltage:15 kV,run time:1800 s,oven temperature:60℃,polymer:POP7。利用基因分析仪收集荧光短片段多重PCR产生的荧光信号,并导出图形及数据。
1.5 数据分析 采用Genemapper 5.0或Peak Scanner软件[9],将SMN1基因7号外显子片段峰面积除以三对内参基因片段峰面积和,即为该目的片段的相对峰面积(relative peak area,RPA),再将病例组RPA与正常对照RPA相比,即为拷贝数比值,进而可计算出该目的片段的拷贝数。0拷贝数比值即0拷贝,代表SMN1纯合缺失;0.40~0.65拷贝数比值即1拷贝,代表SMN1杂合缺失;0.80~1.3拷贝数比值即2拷贝,代表SMN1拷贝数正常;拷贝数比值为0.00~0.40或0.65~0.80,需重新检测。
2.1 荧光短片段多重PCR扩增SMN1基因7号外显子以及3对内参基因片段 本实验应用荧光多重PCR技术结合特异性扩增SMN1基因7号外显子及3对内参基因的引物,成功实现了SMN1基因的拷贝数的检测。其中特异性扩增SMN1基因7号外显子的目的片段为307 nt,内参基因MLH1片段大小为209 nt,CFTR片段大小为245 nt,KRIT1片段大小为325 nt。通过检测得到的RPA与与正常对照RPA相对,计算分别得到0拷贝、1拷贝、2拷贝样本。
2.2 荧光短片段多重PCR对107例样本SMN1基因7号外显子拷贝数进行定量分析 对收集的107例DNA样本进行荧光多重PCR技术检测,其中包括30个MLPA检测结果提示SMN1基因纯合缺失(0拷贝)的样品,47个MLPA检测结果提示SMN1基因杂合缺失(1拷贝)的样品,以及30个MLPA检测提示SMN1基因拷贝数正常(2拷贝)的样品。将该方法检测出的SMN1基因拷贝数与MLPA的结果进行比较(见表2),数据分析显示,两种方法检测结果高度一致,证明荧光短片段多重PCR反应能够精确定量SMN1基因的拷贝数,且准确度和灵敏度较高(图1)。
图1 荧光多重PCR技术(A1/2/3图)与MLPA(B1/2/3图)检测SMN1基因拷贝数对比
表2 荧光短片段多重PCR与MLPA检测SMN1基因7号外显子拷贝数比值
本研究设计了三对内参基因引物与SMN1基因7号外显子特异性引物,其引物5’端均带有FAM荧光基团,进行荧光短片段多重PCR并应用基因分析仪收集相应片段荧光信号进行基因突变分析。根据SMN1基因7号外显子序列设计特异性扩增SMN1基因引物,由于SMN1基因和SMN2基因高度同源性,仅有5个碱基差异,故特异性扩增SMN1基因的上游引物序列3’端包含位于7号外显子c.844C>T差异位点,下游引物序列3’端包含位于7号内含子g.27269A>C差异位点,并且下游引物3’端倒数第二为碱基错配为C。这种引物设计能够提高PCR扩增SMN1基因的特异性,检测结果不受SMN2基因影响。同时将目的基因与三对内参基因比较,多对内参基因比较结果准确性优于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仅用单一内参。本研究巧妙应用带荧光标记引物进行多重PCR反应,避免了MLPA技术复杂的探针杂交、连接、扩增步骤,提高了检测效率。且该多重PCR反应的重复性较好,未见拷贝数比值为0.00~0.40或0.65~0.80的情况。
荧光短片段多重PCR利用反应中不同的引物对,对多个靶向区域进行特异性扩增,之后通过仪器通道对几种不同的荧光基团组合的检测,实现对PCR体系中多个靶标的同时诊断[10]。其常用Taqman探针,在双端分别标记不同荧光基团或淬灭基因,靶标与探针实现成功结合即可发出荧光信号,反之荧光信号即被淬灭。该技术具有高效、简易、低成本等优势。早在2000年,WELLER等[11]即以TaqMan探针为基础,对青枯菌进行了两重PCR扩增和检测,成功鉴定了其菌株。在随后的时间内,该技术在病原体分型鉴定、遗传病筛查、病毒快速检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病原体分型鉴定方面,2018年,SUN等[12]利用荧光短片段多重PCR技术,建立了两个独立的PCR体系,在114例狗粪便样本中成功鉴定了犬细小病毒的四种抗原类型,通过DNA测序进行验证,其准确率为100%。在遗传病筛查方面,2013年,胡晞江等[13]使用荧光短片段多重PCR技术对198例唐氏综合征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21号染色体的6个短串联重复序列位点进行扩增及核型分析,其敏感性为99.0%,特异性为100%。在病毒快速检测方面,2022年,罗丹等[14]对502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鼻咽拭子样本进行荧光短片段多重PCR方式检测,结果显示,样本阳性率为23.5%,混合感染率为11.4%,与测序结果相符。综上,结合脊髓性肌萎缩症的特点及荧光短片段多重PCR的原理应用,该技术可有助于提高肌萎缩症相关基因突变检测的效率与准确性。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涌现出不同新型的SMA基因诊断手段。二代测序技术(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不仅可以分析SMN1基因拷贝数,也可检测SMN1基因的微小突变,且NGS技术可利用SMN1和SMN2基因的单核苷酸变异来区别二者,使用多个内参基因为对照分析可信度高,有利于提高诊断率,有助于新生儿携带者筛查[15]。另外,微滴式数字PCR(droplet digital PCR,ddPCR)技术也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可利用微量DNA精确诊断,可重复性强,克服MLPA难以确定的拷贝数情况[16]。
因此,SMA的分子诊断需要结合不同检测手段,并不断进行改良。本研究采用的荧光短片段多重PCR技术,不仅可以检测SMN1基因纯合缺失情况,还能检测SMN1基因拷贝数变异情况,能辅助SMA患者临床诊断,还可用于大规模携带者筛查。与现有方法相比,检测结果更快速、精确,成本低,满足临床低成本高准确性的检测要求,另外,该技术今后也可应用于SMN2基因拷贝数的检测,以进一步明确SMA患者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