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技术解剖型桡骨远端掌侧锁定骨板应用在桡骨远端骨折中治疗效果分析

2022-12-09 04:04杨永豪
哈尔滨医药 2022年5期
关键词:骨板腕关节桡骨

杨永豪

(周口市第六人民医院骨外科,河南 周口 466000)

桡骨远端骨折在骨科为较多发的疾病,随着国内高龄人口的增加,骨质疏松发病率的增加,加上交通伤、摔伤等,增加桡骨远端骨折发病率。临床治疗骨折的方法较多,常包括骨折复位夹板外固定、石膏外固定、支架外固定或采取切开复位骨折内固定。AO-C 为桡骨远端骨折常见的类型之一,其需要切开复位进行内固定手术治疗,为了提高术后肢体康复效果,临床常在术中应用远端掌侧锁定接骨板进行固定,虽然可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但术后也会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对疾病康复造成影响[1]。而有研究显示,利用此接骨板进行术后固定治疗出现不良症状可能与术前影像学的理解和判断存在密切关系。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3D 打印技术应用在临床,其主要是结合计算机软件编程和机器材料,逐渐形成立体的操作机器[2]。通过此技术可制作人体骨骼的比例,通过骨骼模型为医师进行手术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本研究选取126 例AO-C 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应用3D 打印技术解剖型桡骨远端掌侧锁定骨板固定术取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126 例自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在本院就诊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3 例。对照组男性26 例,女性37 例;年龄45~60 岁,平均年龄(52.27±5.15)岁;骨折原因:21 例摔伤、42 例交通伤。观察组男性28 例,女性35 例;年龄47~62 岁,平均年龄(54.24±5.42)岁;骨折原因:25 例摔伤、38例交通伤。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经医师对病情评估,X 线或CT等影像学检查符合AO-C 型桡骨远端骨折;均为新鲜骨折,既往未进行过其他治疗;机体状态符合手术标准;骨折时间在2 周以内;患者和家属均了解本次研究内容,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在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同意和批准下实施。排除标准:患者拒绝手术治疗,害怕手术加重疾病;既往腕关节先天畸形;合并腕关节炎;患肢合并后血管、神经等损伤;骨折为开放性;机体合并高代谢疾病活合并恶性肿瘤;骨折时间已经在2 周以上,且存在陈旧骨折。

1.2 研究方法

1.2.1 对照组:实施解刨型桡骨远端掌侧锁定骨板固定术治疗。术前进行臂丛神经麻醉,并于术侧患肢根部利用止血带止血。经X 线和CT 检查结果为参考标准,对骨折进行切开复位,字前臂掌侧做一切口,经桡侧腕屈肌腱鞘进入,将掌侧屈肌腱利用拉钩牵拉值尺侧,将旋前方肌分离,将血肿清除,充分暴露骨折位置,对骨折进行复位,利用克氏针临时固定,选取解剖型桡骨远端掌侧锁定骨板进行固定,确定固定完善后,进行缝合和包扎。

1.2.2 观察组

1.2.2.1 3D 打印技术:通过利用X 线检查,明确骨折类型,应用CT 对腕关节位置进行扫描,将所得原始数据录入软件Mimics17.0 软件中,通过软件中的整理工具将除腕关节其他的骨骼移除,充分暴露桡骨远端骨折关节面。利用灰度分割工具将骨折的轮廓、边界等信息区进行提取,再利用区域分割工具对每个骨块的信息区进行提取,实施骨块染色,使其均呈现不同颜色,建立骨块的三维模型,根据正常机体桡骨的形态,将各骨块进行正确的复位,使其恢复原有的解刨结构,在完成后获取相应数据,并实施切片处理,将其导出成为STL 格式,上传至3D 打印机,将与人体骨骼比例为1:1 的实体模型进行打印,并制作。

1.2.2.2 3D 打印技术模拟手术:将制作好的骨折复位前后的3D 打印模型,进行消毒。灭菌备用,然后做好密封送至手术室。在实施手术前,利用另外手术台和相应工具,在已经复位后的工具上实施模拟手术操作。重点手术内容为明确接骨板的良好位置,评估螺钉未进入置关节腔,对螺钉的具体长度进行测量。

1.2.2.3 3D 打印技术复位内固定手术实施:术前进行常规麻醉,利用模拟手术方案实施正确的牵引,保持患肢呈现掌屈及适度尺偏状态,通过3D 模型评估桡骨个骨块的分布和移位情况,对腕关节进行牵拉,利用牵引和挤压对骨折进行复位,然后C 臂下对桡骨掌倾角及尺偏角进行测量,同时利用3D打印模型进行比较,明确复位后达到术中制定目标。然后将解剖型桡骨远端掌侧锁定骨板于桡骨掌侧进行固定,钻孔后,对螺钉的深度进行测量,明确螺钉与计划长度一致,即可拧入,同时固定其他螺钉。再次确认骨板固定、螺钉长度及固定方向等均符合术后制定的3D 打印模型手术方案记录。对术区进行冲洗后,防止引流条,缝合后,加压包扎。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观察两组两组肘关节活动度、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腕关节功能:采用腕关节功能评分(Mayo)实施评估,共有内容4 项,包括功能状态、握力、疼痛及活动范围,总分为0~100 分,关节功能恢复与分数呈正比[3]。

1.4 统计学分析:运用SPSS26.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例数(n)、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及肘关节活动度:具体详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指标及肘关节活动度 (±s)

表1 两组手术指标及肘关节活动度 (±s)

组别肘关节活动度(°)手术相关指标背伸屈曲旋前旋后手术时间(min)术中透视次数(次)术中出血量(mL)对照组10.07±2.34105.48±6.2765.19±6.2766.07±8.1979.34±4.244.53±1.2431.37±3.04观察组12.37±3.35118.37±8.4976.18±8.2477.98±9.2475.07±3.163.34±1.0526.49±2.34 t4.4689.6948.1257.6566.4095.81310.097 P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2.2 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体详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n(%)]

2.3 比较两组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具体详见表3。

表3 两组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s)

表3 两组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s)

总分75.02±9.22观察组20.18±3.04 22.07±2.58 21.68±2.46 19.67±3.27 83.60±11.35 t3.8585.8685.4173.7774.657 P0.0000.0000.0000.0000.000组别疼痛功能状态 活动范围对照组18.37±2.15 19.48±2.37 19.49±2.06握力17.67±2.64

3 讨论

研究显示,AO-C 型桡骨远端骨折在骨折中的发生率可达8%~17%。此骨折类型较复杂,常会累及关节面,若进行常规的复位、固定,治疗效果欠佳,影响疾病术后康复。目前,对于此类型骨折临床主要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虽然手术后复位、固定效果显著,但因常规X 线检查中二维和三维虚拟无法共同对CT 提供的图像进行分离和处理,术前医师无法明确的评估患者的骨折信息,这严重影响术中医师的相关操作,造成骨折并发症的发生,延长术后的康复时间[4]。为此本研究在桡骨远端骨折解剖型桡骨远端掌侧锁定骨板固定术中应用3D 打印技术。

3D 打印技术模型为临床发展新型的手术参考工具,其能够更加直观的表现患者骨折的移位情况和程度,为医师实施手术提供正确的骨折分型、提供明确的骨折诊断,保证手术环节的精准性,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同时,为骨折的康复提供重要支持。宋国涛等[5]研究显示结果表明,在骨折患者中应用3D 打印技术,为医师实施手术提供重要治疗依据,减少术中因检查状况,对骨折复位和固定造成的影响,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在桡骨远端AO-C 型骨折中应用3D 打印技术解剖型桡骨远端掌侧锁定骨板固定术,通过打印技术建立并打印骨折具体模型,为手术医师术前明确了解患者骨折情况,使其能够针对性选取合适大小的固定工具;通过模拟手术对术中治疗过程进行提前规划,并模拟制钉明确螺钉的长度,不仅便于术中医师复位操作,同时保证骨折恢复正常的解剖位置,减少术中损伤的同时,为手术节省时间[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肘关节活动度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59%少于对照组12.69%;观察组腕关节功能总分均优于对照组。这也证实在桡骨远端AO-C骨折分型中应用3D 打印技术的重要价值。

综上所述,将3D 打印技术解剖型桡骨远端掌侧锁定骨板手术应用在桡骨骨折患者中,治疗效果显著,减少术中对组织的损伤,提高术中复位和固定效果,促进疾病早期康复训练,改善患肢的各项功能。

猜你喜欢
骨板腕关节桡骨
带血管蒂桡骨瓣逆行转位治疗舟骨骨不连12例
改良Henry入路治疗桡骨远端AO B型骨折的疗效分析
惯量主轴在桡骨粗隆精确定位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改进迭代最近点算法的接骨板贴合性快捷计算方法
面向3D打印的钛合金点阵接骨板设计及其仿真
研究多层螺旋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应用于腕关节损伤的影像诊断价值
1.5T与3.0T核磁共振对腕关节软组织损伤影像诊断探讨
桡骨头骨折治疗要点
腕部外伤别只看骨折不看脱位
滑丝螺钉取出困难相关因素分析及处理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