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黎坤
(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是临床治疗宫腔粘连的标准术式,但手术治疗后子宫内膜功能恢复缓慢,且存在粘连复发风险[1]。因此,需寻求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案保障手术治疗效果,减少粘连复发尤为重要。目前,临床对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患者多采用雌激素周期治疗,可有效防治术后新粘连形成,促进内膜覆盖,但何种给药方式更具临床价值尚有待明确[2]。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宫腔粘连患者行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治疗后,雌激素不同给药方式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已由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文号:伦审2018-12 号),采用前瞻性随机试验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行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治疗的86 例宫腔粘连患者分为两组,各43 例。对照组年龄23~40 岁,平均(28.42±2.13)岁;孕次0~5 次,平均(2.26±0.61)次;粘连程度:中度26 例,重度17 例。观察组年龄22~41 岁,平均(28.44±2.15)岁;孕次0~5 次,平均(2.25±0.60)次;粘连程度:中度27 例,重度16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有可对比性(P>0.05)。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①诊断、分级标准符合《宫腔粘连临床诊疗中国专家共识》[3];②符合手术指征,并在我院行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治疗;③内分泌正常。排除标准:①妊娠期妇女;②存在雌激素用药禁忌;③合并急性感染性疾病;④依从性差,不配合研究。
1.3 方法:两组均晚间口服黄体酮胶囊(益玛欣)100mg/次,1 次/d。
1.3.1 对照组:口服雌激素治疗:口服戊酸雌二醇片,2mg·次-1,分早晚2 次。
1.3.2 观察组:采用雌激素经皮给药:在下腹部涂抹雌二醇凝胶,以雌二醇计约2mg/次,2 次/d。两组均以连续用药3 周,然后停药1 周为1 个治疗周期,共进行2 个周期治疗。
1.4 观察指标:血清雌二醇水平: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 个周期时,采集患者晨起空腹静脉血3mL,常规离心后得到血清样本,使用ACCESS 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测定血清雌二醇水平。子宫内膜厚度: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个周期时,使用阴道超声测量两组子宫内膜厚度。不良反应:治疗期间,严密观察两组胃肠道症状、头痛、皮疹、子宫或阴道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做好相关记录。
1.5 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以[n(%)]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以(±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 检验进行组内比较,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血清雌二醇水平比较:对比两组治疗前血清雌二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2 个周期治疗,两组血清雌二醇水平均比治疗前高,且两组间比较,观察组血清雌二醇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血清雌二醇水平比较 (±s)
表1 两组血清雌二醇水平比较 (±s)
组别治疗前 治疗2 个周期tP观察组(n=43) 78.96±8.86 212.09±16.28 47.100 <0.001对照组(n=43) 79.31±8.74 183.35±13.46 42.734 <0.001 t0.1848.949 P 0.854<0.001
2.2 两组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对比两组治疗前子宫内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2个周期治疗,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均比治疗前高,且观察组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子宫内膜厚度比较 (±s)
表2 两组子宫内膜厚度比较 (±s)
?
2.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发生率为6.98%,比对照组的23.26%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1,P=0.035),详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n(%)]
宫腔粘连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子宫内膜创伤、感染、低雌激素水平、遗传和先天畸形有关[4]。临床治疗该病以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为主,但术后子宫内膜仍存在基层损伤,子宫内膜纤维化难以有效抑制,进而导致粘连复发。因此,于手术治疗后应用雌激素促进子宫内膜修复,防治新粘连形成具有必要性[5]。
雌激素周期疗法是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后经典疗法,其促进子宫内膜修复、预防粘连复发的作用机制为通过上调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水平[6]。血清雌二醇表达水平能够较好地反映机体激素基础水平,与内膜增生具有紧密的相关性,可为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后雌激素周期治疗临床效果评估提供参考[7]。本研究中,经过2 个周期治疗,两组血清雌二醇水平均比治疗前高,且两组间比较,观察组血清雌二醇水平更高;经过2 个周期治疗,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均比治疗前高,且观察组比对照组高;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8%,低于对照组的23.26%,提示雌激素经皮给药对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患者血清雌二醇水平及子宫内膜厚度的改善效果比口服给药好,且不良反应少。分析其原因为:雌激素周期治疗补充的雌激素与人体内雌二醇具有完全相同的结构,不需要经过生物转换即可发挥作用。雌激素制剂经口服给药可引起较大的血药浓度波动,不符合患者机体生理规律,且长期、大剂量应用雌激素会增加肝脏负担,引发一系列不良反应。而雌激素经皮给药进行治疗,药物自给药部位经皮内毛细血管缓慢扩散进入全身血液循环,有效避免了肝脏的首过效应,有利于减少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且与口服给药相比,经皮给药能够持续稳定释放雌激素,将血药浓度维持效果好,生物利用度高[8-10]。因此,雌激素周期疗法采用经皮给药方式可进一步增强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子宫内膜功能恢复,有利于血清雌二醇水平及子宫内膜厚度改善,减少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与口服雌激素治疗相比,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患者采用雌激素经皮给药可增强治疗效果,可改善血清雌二醇水平,增加子宫内膜厚度,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