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晓旭,颜红波,何钰熙,改娜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广东 广州 510260)
正常情况下,人体的胃肠道功能受到神经和体液的调节,而颅内肿瘤、脑出血及颅脑外伤等必须接受开颅手术的患者,手术会影响其神经系统,抑制胃肠道的正常运动,引起腹胀和便秘[1]。流质和高纤维饮食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术后便秘的风险,但开颅手术后便秘的发生率仍然较高[2]。既往临床针对开颅术后便秘患者,多采用服药、灌肠等方法治疗,但存在停药后复发、侵入性操作对患者造成损伤、引起身心不适等缺点[3]。中医对便秘的治疗效果显著,且无毒副作用[4]。大黄粉的功效为攻积导滞、泄热通便、凉血解毒,主要用于胃肠实热积滞、大便秘结、腹部胀满等[5]。穴位按摩通过对穴位的持续刺激,起到改善疾病症状的作用[6-7]。目前,临床关于穴位按摩配合大黄粉敷脐治疗开颅术后便秘患者的效果尚未达成统一定论。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20年7月—2021年7月在本院就诊的80例开颅术后便秘患者为对象,探析了穴位按摩配合大黄粉敷脐对其排便功能的影响,报道如下。
选取在本院就诊的80例开颅术后便秘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于本院接受开颅手术;术前无习惯性便秘;术后出现便秘症状,符合便秘的诊断标准[8];患者及家属均了解研究内容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围手术期曾服用强阿片类镇痛药物;存在精神障碍;合并肠道器质性病变。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采用简单随机分组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观察组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22~88岁,平均(57.56±14.84)岁;开颅手术原因:颅内肿瘤21例,脑出血血肿清除11例,微血管减压6例,动脉瘤夹闭2例。对照组中男13例,女27例;年龄20~78岁,平均(58.64±12.99)岁;开颅手术原因:颅内肿瘤33例,微血管减压1例,动脉瘤夹闭6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开颅手术原因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接受常规术后饮食指导,并采用大黄粉敷脐治疗。具体如下:嘱患者仰卧,暴露脐部,用温水清洁脐部(神阙穴),擦干后用75%的酒精棉球消毒肚脐及周围皮肤;取5 g生大黄粉,与适量蜂蜜调成糊状,放于输液贴中心棉片处后敷于脐中,轻轻按压铺平,用输液贴固定,保留6~8 h后取下,1次/d,连续治疗5 d。每天治疗后观察患者皮肤情况,若出现过敏、红肿或瘙痒等情况,则需立即停止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穴位按摩治疗。具体如下:嘱患者平卧,双腿屈曲,膝下垫以软枕保护,并放松腹部。医护人员在按摩前需用温水洗手,修剪指甲以防刮伤患者皮肤,先行经络拍打疏通再行穴位按摩,拍打至需按摩穴位处时应适当停留,增加拍打次数,以皮肤出现潮红为宜。取中脘、天枢及关元等穴,医护人员手涂按摩油,按中脘穴-左侧天枢穴-关元穴-右侧天枢穴-中脘穴顺序,顺时针环形按摩约5 min,然后用揉法分别按摩中脘穴、两侧天枢穴、关元穴各30次。按摩力道需适度、均匀,以患者承受能力为准。按摩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患者的面部表情反应,及时询问其感受,如有不适立即调整手法、力度或暂停按摩。房间内温湿度适宜,设立屏风保护患者个人隐私。每日早餐后半小时按摩1次,15 min/次,共按摩5 d。
(1)术前和术后第5天,参考文献[9]计算两组患者的便秘症状总积分,并评估疗效。便秘症状包括大便性状、排便速度、排便费力程度、排便频率、下坠情况、腹胀情况共6个方面,每方面均采用0~3分的4级评分法评估,各项得分相加即为便秘症状总积分。疗效评估:治愈:治疗后2 d内患者每日排便次数≥1次,大便性状、排便速度、排便费力程度等排便症状和排便频率积分均下降至0分;显效:排便基本恢复正常,排便症状和排便频率积分均下降≥2分或下降至0分;有效:便秘症状有所好转,排便症状和排便频率积分均下降≥1分;无效:便秘症状未得到改善,排便症状和排便频率积分未下降,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记录两组患者的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并于术后第5天比较两组的排便频率评分。
(3)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便时及术后第5天的大便性状、排便速度、排便费力程度评分。
(4)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精神萎靡、睡眠障碍、轻微消瘦和腹部疼痛等。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首次排便时间等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治疗效果等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的术后首次排便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第5天的排便频率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和排便频率(±s)
表2 两组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和排便频率(±s)
组别术后首次排便时间(h) 术后第5天排便频率(分)对照组(n=40)观察组(n=40)χ2值P值21.06±4.25 18.17±3.21 3.432 0.001 0.88±0.19 0.49±0.06 12.379 0.000
术后首次排便时,两组的大便性状、排便速度及排便费力程度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天,观察组的大便性状、排便速度及排便费力程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排便症状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排便症状评分比较[(±s),分]
组别对照组(n=40)观察组(n=40)t值P值大便性状术后首次排便时 术后第5天排便速度术后首次排便时 术后第5天1.85±0.21 1.86±0.22 0.208 0.836 0.79±0.16 0.52±0.08 9.546 0.000 1.97±0.23 2.01±0.26 0.729 0.468 0.76±0.16 0.35±0.06 15.175 0.000排便费力程度术后首次排便时 术后第5天1.49±0.34 1.51±0.41 0.237 0.813 0.58±0.14 0.21±0.05 15.741 0.000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0%,与对照组的2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接受开颅手术患者,术后身体处于脱水状态,且由于手术前后需要禁食,无法及时摄入足够营养,导致术后便秘的发生率较高。穴位按摩可有效改善便秘患者肠道局部的血液循环状况,促使其排便[10]。大黄粉有致泻的效果,将大黄粉敷于脐部可作用于大肠,增强肠道蠕动,并使肠内渗透压增高、保留大量水分,起到通便效果,调和大黄粉的蜂蜜则具有滋阴润燥、补虚润肺和解毒的功效[11]。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穴位按摩联合大黄粉敷脐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独采用大黄粉敷脐治疗,且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更短,术后第5天的排便频率评分更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为,敷脐利用了脐部特殊的生理结构,使大黄粉在吸收后不经过人体的肝肠循环,减少首过效应,增加了药物的利用率[1]。穴位按摩可理肠止泻、疏调肠腑、理气行滞,能够有效刺激胃肠道活动,促进消化液分泌,从而改善患者的肠胃功能[12]。本次穴位按摩选取患者的中脘、天枢及关元穴,其中天枢穴为大肠经募穴,是脏腑精气聚集之地,按摩此穴可升清降浊,调理气机,疏通腑气,畅利三焦;中脘穴与关元穴为任脉之穴,点按中脘穴可促进经气运行,点按关元穴可培肾固本,调理气机,促进肠道蠕动,两穴配合,可促进脾经气血恢复,疏通大肠腑气,改善胃肠功能。此外,按摩能改变患者腹压,促进胃肠道运动,加快胃肠内容物排泄,进一步改善便秘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术后第5天,观察组的大便性状、排便速度及排便费力程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杨璐等[13]的研究显示,穴位按摩可明显改善老年患者的便秘症状,与本研究结果一致,进一步说明大黄粉敷脐联合穴位按摩治疗能有效改善便秘症状。本研究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出现精神萎靡、睡眠障碍、轻微消瘦、腹部疼痛等不良反应的概率无明显差异(P>0.05)。既往研究指出[14],穴位按摩时拍打经络可刺激体表穴位,传至脏腑可舒缓腹痛、腹胀等。故本研究在穴位按摩前先进行经络拍打疏通,结果与文献报道一致,说明对症拍打相关经络、穴位可使患者经络通畅、气血旺盛,起到预防不良反应的作用。
综上所述,穴位按摩联合大黄粉敷脐治疗开颅术后便秘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便秘症状,且不会造成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病例均来自同一家医院,患者术后的便秘状况可能与当地饮食习惯有关,导致结果出现偏差,未来还需进行多中心深入研究以得到全面、准确的研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