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代水产 陈莉莉 文/图 [ 微信公众号:tsfish ]
对于青蟹的美味,人们赞誉有加,现在正值螃蟹黄多油满之时,膏如流金,肉似白玉,让人一口入魂。即使身价不菲,也阻挡不住大家去尝鲜。
但高价的背后,其实也说明供给与需求不平衡。据悉,我国青蟹人工养殖产量维持在16万t左右,养殖规模2.4万hm2,产值近300亿元。面对不断攀升的市场需求,如果按照传统的养殖方式来生产,难以改变供不应求的局面。苗种供应不足和渔民渴望扩大养殖规模、提高养殖效益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
国家青蟹养殖形势总体不容乐观,在此背景下,2022年10月9日,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报道的一篇名为《破译我国蟹类种间杂交育种的密码》的文章,引起了业界的高度关注,讲述了我国经济蟹类养殖与育种领域知名专家——汕头大学教授马洪雨及团队破解经济蟹类种间杂交难题。
这对青蟹产业来说,是重大利好的信号。那么,青蟹杂交种苗到底有哪些养殖优势?目前的推广情况如何?产业发展仍存在哪些卡脖子难题?带着一系列的疑问,本刊记者专访了马洪雨教授,为大家作专业的解答。
汕头大学教授马洪雨,目前担任该校海洋生物研究所所长一职
课题组合影
当代水产:听说您及团队在海洋经济蟹类新种质创制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目前研究进展和实施情况如何?
马洪雨:我们做了青蟹杂交的苗种,现在主要应用国内拟穴青蟹与国外的锯缘青蟹进行种间杂交。今年我们实际上做了两类的杂交,一类是拟穴青蟹的母本和锯缘青蟹的父本杂交,另外一类是拟穴青蟹的父本和锯缘青蟹的母本杂交,等于两个种之间做了双列杂交。
图1 杂交青蟹苗
图2 养殖至2.5个月的杂种青蟹
图3 生长至Ⅸ期的杂种青蟹
我这个团队主要聚焦做青蟹的种质创新,实际上我有两条主线在做,一个是以育种为主线,从应用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这么一个链条的工作。另一个主线是,性别决定和性别分化,也是国际上最早的在螃蟹里面筛选到性别特异(100%)的分子标记的一个团队。我们这个论文在2018年就发表在国际刊物BMC Genomics上了,论文发表后,对虾蟹类甲壳动物性别分子标记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在做性别决定和性别分化研究的同时,我这两年也有做青蟹性逆转的工作,也是想通过性逆转,再结合人工选择的方法,能培育雌性比例比较高的新的品种。另外,通过选择育种的方法,来培育青蟹的新品种。
当代水产:青蟹向来价值较好,颇受海内外消费者青睐。杂交的青蟹在养殖难度、长速、蜕壳和风味等方面和往常的青蟹养殖有没有不同?在市场上如何区分杂交的成蟹,请您分享下个人的一些看法。
马洪雨:根据我们对早期苗种开展的1个月的养殖实验结果,杂交种表现出了一个非常明显的生长优势。我们在室内水泥池里面,对这三种青蟹进行养殖对比试验,我们养了纯种拟穴青蟹子一代的群体,也养了两种杂交蟹。从仔蟹I期的小蟹苗,一直养到仔蟹VIII期,一个月的时间,杂交蟹就展示出了非常明显的生长优势,这两种类型的杂交蟹体重要比纯种的拟穴青蟹高30%左右。
拟穴青蟹的营养价值、风味,我们有做过研究,也发表了论文。杂交蟹还没来得及做,目前养在池塘里已有2个半月时间,要等养殖至3~4个月,我们再对其营养品质、口感风味进行测试。
在养殖难度方面,我们目前没有发现杂交蟹难养或者不适应养殖环境这一情况,目前根据我们在车间里做的养殖实验来看,杂交蟹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明显的高于常规的螃蟹。从近两个月的时间观察来看,目前没有看到杂交蟹和国内的拟穴青蟹在外形上有不足,反而杂交蟹的色泽更鲜亮。这一点也是我们比较关注的,如果存在明显的不足,可能市场不见得容易接受。
当代水产:受到苗种供应不足等影响,青蟹养殖面积难以扩大,养殖成本、售价居高不下。选育苗种的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目前的推广情况如何?
马洪雨:我从事青蟹研究感受比较深的是,青蟹这个产业,这些年没有特别明显的改善,尽管国内有不少的团队在促进这个产业的发展。就近些年来看,我认为影响青蟹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主要在于苗种供应不足和缺乏稳定的高质量的苗种。
再一个,苗种质量相对不高,在养殖生产中,90%以上都是养天然苗。而且今年年初雨水比较多,导致今年野生蟹苗比较少,苗种的供应不能得到保证,老百姓就转养其他品种,从而影响整个产业的发展。青蟹这个产业这么多年以来,难有较大的突破,我认为,苗是主要的一个原因。大规模的青蟹苗种扩繁,门槛比较高,没有系统的做过这个工作,很难规模化生产出这个苗来。
这些年我们持续不断地做人工苗选育,发现经过人工选育的青蟹养殖成活率相对较高,而且在培育种蟹的时候,成活率、产卵、抱卵的比例也高。我们在全国各地也有推广人工苗养殖,令我印象很深刻的是,2017年在汕头推广人工苗,当时有个老板,我去说服他养我们这个苗的时候,对方是持怀疑的态度,他说以前没养过人工苗,这个能行吗?我说你来试养,没有别的费用。他就半信半疑地试养,养到第二年就主动来找我们问,今年还有没有苗?
这几年,我们也经常推广人工苗在他那里养,他对我们的苗给予了高度评价。除了汕头,我们的苗还推广到广西、广东台山、福建、浙江一带,并且我们都会进行跟踪,询问养殖的情况。发现养的效果都很好,他们非常赞赏这个苗。
当代水产:青蟹选育苗种的成活率如何?
马洪雨:我们有开展过1亩小塘养殖的数据,那是2018年做的养殖试验,当时也是我们自己培育的人工苗,我们投放了428只V期蟹苗,收获了330只青蟹,1亩收获了94Kg的青蟹,成活率达到77%。另外,根据养殖老板给我们的数据,他放了3,000只我们的蟹苗(I-II期),捕了2,000只蟹,成活率也接近70%了。
这是一个非常高的数据,在此之前,没有系统的研究报道,养青蟹特别是养人工苗,成活率有多高。以前养野生苗,老百姓买回来就直接放塘里养了,野生苗的成活率基本在10%以下,普遍在5%左右,非常低。
当代水产:缺乏优良的养殖新品种已经成为制约青蟹养殖业发展的瓶颈。在您看来,青蟹苗种繁育上还存在哪些卡脖子问题?
马洪雨:现在看来,我觉得如果能够解决种蟹质量的问题,可能对青蟹苗种的规模化的扩繁有很大的帮助。我了解到,这些年,绝对大部分做青蟹育苗的学者、专家,大都采用野生蟹来做种,没有系统实现全人工这个环节。根据我们课题组这些年的经验,我们用全人工条件下的蟹做种蟹,至少在种蟹的成活率、抱卵率、孵化率上会有很好的保障。
青蟹育苗还有一个很关键的就是,苗的成活率,因为青蟹一生都是互相残杀的,在苗的阶段更严重。蟹脱壳后,身体非常柔软,我们在室内水泥池育苗,密度比较高,没蜕壳的蟹,能抓住什么就吃什么,残杀太严重了,这就导致整个育苗的过程中,成活率难以得到非常大的提升。
今年,我们大规模培育了青蟹的杂交苗种。刚刚介绍了,它有很明显的杂种优势,我也是希望通过杂交,结合人工选育,可以出一个青蟹的杂交新品种。杂交的对象主要是国内的拟穴青蟹和国外的锯缘青蟹,因为锯缘青蟹生长速度比较快,体型也比较大,在人工育苗这块,锯缘青蟹也相对容易,这些性状如果能引入到国内的拟穴青蟹中,可能对接下来的青蟹养殖产业会有很大的促进。
其实我还在做拟穴青蟹的纯种选育,现在也选到了子二代,前几天还请些专家到我们养殖场去做了现场的验收测试。我们现在培育的纯种的拟穴青蟹新品系,也是具有很好的生长优势。而且这个蟹比较温顺。我们发现,我们把新品系的几十只蟹都放在一个很小的笼子里,它们几乎不打架。这给了我们很大的希望,接下来会继续培育出兼具速生且性情温顺(不好斗)特征的青蟹新品种。
青蟹速生且温和型新品系育成
当代水产:您对青蟹的研究持续多少年了?为何会选择这一品种?对这个品种您有哪些期待和展望?
马洪雨:我是科班出身做养殖和育种的,从本科就学水产养殖学专业,硕士又学了遗传育种与繁殖学专业,博士期间在中国海洋大学攻读了海洋生物学专业,以育种方向为主。我的导师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的陈松林院士,他是水产动物育种领域的知名科学家。
本身我对这个专业就非常热爱,博士期间,我做的是鱼类育种,2009年博士毕业之后,我就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工作,开始从事青蟹相关研究工作。2016年调到汕头大学工作,来到广东之后,很快和当地的育苗企业、养殖企业建立联系与合作。汕头大学附近有个牛田洋养殖区,池塘面积有3万多亩,整个生态环境非常适合青蟹,牛田洋青蟹是非常有名的一个地理品牌。
做了这么多年青蟹的养殖和育种,是非常有感情的,我曾经也想再做些其他物种的选育,后来考虑良久,觉得还是不要分散精力了,一心一意把青蟹做好。我们现在跟国内外的同行都有密切的联系,包括国内外的高校、研究机构,以及相关的一些企业,我们都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希望大家能够一起把青蟹的养殖、优质新品种的培育等工作做好。
当代水产:您及团队下一步的研究方向是什么?
马洪雨:继续创新养殖模式、养殖技术和育种新技术,培育优质新品种。同时,要增加性逆转的基础和应用研究。这些年,我在青蟹的性别决定和分化方面做了不少的基础研究工作,这些基础研究工作实际上有一些已经转化为技术了。现在要集中攻关,看看如何快速有效的获得性逆转的青蟹,获得之后,我们再对它进行各种的评价,最后再根据它性染色体的类型,再去选择一些繁殖的策略。希望能够提高后代雌性个体的比例,因为雌性个体可以培育膏蟹,就能够提高总的养殖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