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丽娟
(河南护理职业学院,河南安阳 455000)
《诗经·王风·大车》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王风·大车》其实也就是一首歌谣,但从主题而言,是受议论最多的篇章之一,为论述方便,现将全诗摘录如下。
《王风·大车》
大车槛槛,毳衣如菼。
岂不尔思,畏子不敢。
大车啍啍,毳衣如璊。
岂不尔思,畏子不奔。
毂则异室,死则同穴。
谓予不信,有如皦日。
《诗经·王风·大车》一诗的主旨是《诗经》中受议论最多的内容之一。关于此诗的主旨辨析,有姚小鸥的论文《论<王风·大车>》和梅显懋的论文《<诗经·王风·大车>诗义辨正》。姚小鸥认为诗既然附诸王风,那么诗中女主人公定为东周国人女子无疑,又从服饰以及车马判断男主人公是个商人。而编诗、分类、立目是编者的事情,与诗作者无关,诗作者不可能知道她的诗以后会被收录到哪本诗集,所以以《大车》附诸《王风》为依据来判断诗作者是不恰当的。梅显懋认为诗主旨是征夫思妻,认为是男主人公在外服役思妻心切但又畏惧大夫刑罚而不敢归,才会发出生不能在一起死后也要葬在一起的誓言。但是从诗本义出发,发现诗本义与畏惧刑罚无关。笔者列举古今5 种主要观点,从诗本义出发,结合相关史料辨析,认为该诗主旨当是息妫息夫人对息君忠贞的爱的表达。
此说源出《毛诗序》:“《大车》,刺周大夫也。礼仪凌迟,男女淫奔,故陈古以刺今大夫不能听男女之讼焉。”《毛诗序》认为《大车》是淫奔男女畏惧周大夫而作,理由是据《毛传》:“大车,大夫之车。毳衣,大夫之服。天子大夫四命,其出封五命,如子男之服。乘其大车,槛槛然服毳冕以决讼[1]”。然细观全诗,大车非大夫之车;毳衣非毳冕之服。《释名·释车》:“柏车:柏,伯也,大也。丁夫服任之大车也。”[2]由此可知“大车”只是普通的装载车而非乘人之车,更不可能是大夫所乘之车。《毛传》把“毳衣”解释为大夫之服。许慎的《说文解字》把“毳”解释为兽细毛。闻一多先生的《风诗类钞》解释则为毡子。而今人高亨的《诗经今注》把“毳”解释为细毛。由此,笔者以为诗中表达的是男女爱恋之情,把毳衣解释为大夫之服完全是误解,不符合诗的本义。且第一、二章“岂不尔思”句表达男女之间爱恋之情,以及末章显其志,有如誓言之说,明显与“决讼”无关。
遵此说者以朱熹的《诗集传》为代表。《诗集传》:“周衰,大夫犹有能以刑政治其私邑者,故淫奔者畏而歌之如此。”[3]这里朱熹把“岂不尔思,畏子不奔”的“奔”字理解为淫奔,也就是将诗中女子说成是个“礼仪凌迟”的不守妇道之淫女。然纵观全诗,发现诗中以女子口吻大胆明爱,诗末章还表达了自己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发出“谓予不信,有如皦日”的誓言,明显就是女子对心上人的那种热烈奔放的爱,而非淫奔之意。虽然当时是礼乐崩坏的局面,但是男女相恋及婚姻还不是那么自由,还是要受到一些礼教的约束,还不至于明目张胆地写诗淫奔。吴从祥在《汉代女性礼教研究》一书说:“为了宣扬礼教之目的,《诗序》常对《诗经》文本进行有意识的误读,曲解诗中的女性形象与男女情感,牵强的‘读出’礼教思想,以宣扬礼教之目的。”[4]如果对诗歌断章取义,仅以字面上的意思来解释诗歌,那就违背了诗歌原本该有的感情基调,就会对诗歌产生误解。
今人多从此说,祝敏彻的《诗经译注》说:“这是一个女子向男子表示自己坚贞爱情时唱出的情歌。”[5]杨任之的《诗经译注》也说:“这是一首男女相慕誓同生死的诗。[6]”蒋立甫的《诗经选译》说:“这是一首表示爱情生死不渝的诗,似是一个姑娘爱上了一个架大车的小伙子,在某种阻挠下,他们不能自由结合,……向他表示愿同生死的决心。”[7]从诗文本出发可知这确实是一首表达爱情坚贞的情歌,但是对象还不够具体。两句“岂不尔思”表达对男子的思念之情,“毂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皦日。”则表达了女子对男子的爱是矢志不渝的。
《诗传孔氏传》曰:“周人行役而讯其室家,赋《大车》。”[8]姜炳璋的《诗序补义》曰:“盖征役之人刺其大夫之辞。”从此说者还有方玉润的《诗经原始》、姚际恒的《诗经通论》、钱澄之的《田间诗学》、马持盈和王云五的《诗经今注今译》以及近人江荫香的《诗经译注》。梅显懋在其论文《<诗经·王风·大车>诗义辨正》中同意此种观点:“此诗乃征夫久役在外,思妻心切又畏惧大夫刑政之威,不敢逃归,遂寄言其妻,指日为誓,生异居,死同穴,大有夫妻今生今世永无团聚之日的感慨,怨恨之意,溢于言表。”[9]从此说者还是依据“子”是大夫,“畏子不敢”,是害怕大夫而不敢与之相恋。该文“刺周大夫说”已经解析过,在此不赘述。
息夫人乃息国国君之夫人也,因容颜绝代,目如秋水,脸似桃花又称为“桃花夫人”。此说是根据刘向《列女传·贞顺传·息君夫人》:“楚伐息,破之。虏其君,使守门。将妻其夫人,而纳之于宫。楚王出游,夫人遂出见息君,谓之曰:‘人生要一死而已,何至自苦!妾无须臾而忘君也,终不以身更二醮。生离于地上,岂如死归于地下哉!’乃作诗曰:‘谷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皦日。’息君止之,夫人不听,遂自杀,息君亦自杀,同日俱死。楚王贤其夫人守节有义,乃以诸侯之礼合而葬之。君子谓夫人说于行善,故序之于《诗》。”[10]刘向《列女传》所说的“诗”即《王风·大车》。
关于息夫人,《左传》有记载:“十年,蔡哀侯娶于陈,息侯亦娶焉。息妫将归,过蔡。蔡侯曰:‘吾姨也。’止而见之……息侯闻之,怒,使谓楚文王曰:‘伐我,吾求救于蔡而伐之。’楚子从之。秋九月,楚败蔡师于莘,以蔡侯献舞归。”[11]根据“左传”这段话的记载,蔡哀侯之夫人与息妫同为陈国之女,且蔡先娶其夫人于陈,息妫嫁给息君为后,然后才有了息妫过蔡被调戏的事,也才有了后面蔡息两国被楚灭的事。正确理解“归”字,才能正确了解息妫是在嫁往息国的路上,经过蔡国时被蔡哀侯调戏。后来息君知道此事愤怒至极,但是碍于蔡国实力强于自己而无可奈何,最后想出报复蔡侯的方法:联合实力雄厚的楚国,让它假装攻打息国,然后息国求助于有连襟之亲的蔡国,最后趁其不备让楚攻打蔡国,最后蔡侯被带回楚国。最终息侯如愿以偿报了仇,但是好景不长,蔡哀侯也不服气,在楚王面前‘绳’息妫,最终息也被楚灭了。《左传·庄公十四年》也记载:“蔡哀侯为莘故,绳息妫以语楚子,楚子如息,以食入享,遂灭息以息,妫归,生堵敖及成王焉。未言。楚子问之,对曰:‘吾一妇人而事二夫,纵弗能死,其又奚言?,楚子以蔡侯灭息,遂伐蔡。秋七月,楚入蔡。”这段话告诉我们息国被楚灭的原因,关键还是看“绳”字,《经典释文》引用《说文解字》解释为“譝”,《广雅》又把“譝”解释为“誉”,意思就是说蔡侯在楚王面前夸赞息妫的美貌,导致楚灭息。楚王掳获息妫后息妫生了两子,但对楚王始终“未言”。“未言”之“言”,《周礼·大司乐》郑玄注曰:“发端曰言,答述曰语。”据此“未言”当解释为不主动讲话。息妫跟楚王生活了四年,却从不主动对楚王讲话,楚王问其故,息妫说自己一个妇人伺候两个男人,即便不能死去,怎么还会主动讲话呢?息夫人简简单单的一句回话,道尽了一个受辱女人的心酸与悲戚,侧面反映出息夫人跟楚王生活在一起是不快乐的。再加上四年对楚王“未言”,又可推出息夫人还是对自己故国和息君有眷恋之情的。都说美色误国,至此,因息妫的美貌已经爆发了两场战争,虽不是最根本的原因,但却是不可避免的原因。
了解了息妫,再从诗文本出发。《王风·大车》共分三章,前面两章写女子思念自己的心上人,末章则为夫妻誓言:生不能在一起,那么死了就同葬吧。这首诗很符合息夫人的身份,她被迫跟楚王在一起,心里还是一如既往地思念自己的夫君,想着既然不能在一起,那么死了也要葬在一起。《礼记·檀弓》曰:“合葬,非古也,自周公以来,未之有改。”[12]还有直接认为《大车》乃息夫人之作的。如申公《鲁故》认为《大车》为息夫人之作。陈乔枞《鲁诗遗说考》:“此以《大车》为息君夫人作。《鲁诗》之说与《毛序》义异。《王风》得统诸国,卫息又皆周之同姓,故卫之《黍离》、息之《大车》其诗皆系之《王》也。”[13]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湖北桃花夫人庙祀息夫人,古迹尚存唐人留咏,知《鲁诗》之言而有征矣。若如《左传》所载,乌得有遗迹至今?”[14]唐王维有诗《息夫人》:“莫以今时宠,能忘旧日恩。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15]即便是楚王对她万般宠爱,也不能使她忘记旧日与息君的感情;眼里望见的都能使她流泪,整日郁郁寡欢而不愿主动与楚王讲话,可见息夫人她怨更恨,恋恋不忘她的息君。
息夫人之诗又为何附诸《王风》呢?这个问题魏源和今人何光岳已经帮我们做出了回答。魏源《诗古微》:“盖申息皆徽甸之国,且楚之北门而东周之屏蔽也。申息亡而楚遂凭陵中夏,故录戍申哀息二诗于《王风》,明东周不振之由气犹黎许无风而附于《卫》,见卫为狄灭也。”今人何光岳的论文《息国考》:“到了周武王灭商,息国无疑也臣服于周朝。到周代中叶,周昭王穆王不断地向淮夷、于越、荆楚用兵,为了巩固周朝对南方疆域的控制,便把山西南部和河南西部的姬姓亲族……在西周时期,为安定南方起着重大的作用。息国也当在这时分封到析支羌所建的息国,无疑已由姬姓的息国取代了商代的息国。”[16]综上所述,“息夫人明志说”最为可信。
叶梦得说:“诗下双字极难,须是七言五言之间,除去五字三字外,精神兴致,全见于两言,方为工妙。”[17]顾炎武说:“诗用叠字最难。”[18]《王风·大车》运用叠字的特点是灵活而不重复。同样是形容大车的声音,首章言“大车槛槛”,中间一章言“大车啍啍”。“槛槛”,《毛传》解释为车行声;而“啍啍”《毛传》则解释为重迟之貌,也就是迟重缓慢的样子。我想主人公当时的心情就如大车驶过那般沉重吧。
刘勰说:“比者,附也;兴者,起也。”[19]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20]诗一开始以“大车槛槛,毳衣如菼”句起兴,然后才表达所思所想“岂不尔思,畏子不敢”。这就使得物(大车)与情(思尔)同在一首诗中,方便情感的表达,使主观感情物化、形象化、客观化,从而感染到人。
《王风·大车》共三章,其中有两章都使用反问句式“岂不尔思”,否定句代词宾语后置,这种句式采用问句的形式来做肯定的回答,语气更有力,达到了更加引人注意的效果。
诗的末章“毂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皦日。”在情感表达上属于直抒胸臆,情感强烈。既然生不能在一起,那么死后就葬在一块儿吧!如果你不相信,天上的太阳可以作证。
一万个读者有一万个哈姆雷特,对那些有主题争议的诗歌,应该尊重诗本义,同时要借助古籍,掌握诗歌所处时代的社会风貌,这样才更有利于我们对诗歌主题的解读。《诗经·王风·大车》这首诗因“礼教”宣传的需要,而被误读出是“淫奔”之词,给诗的本义蒙上了一层灰,违背了诗歌该有的感情基调,“息夫人”以死明志的举措乃为诗歌之本义。诗中叠字的运用,比喻、比兴、反问修辞手法的运用,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又使诗歌朗朗上口,情感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