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文化内涵及现代教育意义研究

2022-12-08 05:06:17田晓膺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家风价值观家庭

田晓膺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文化艺术学院,四川成都 610225)

中华民族从古至今都十分重视家风的建设,良好的家风不仅有利于塑造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还能促进我国良好的社会风气的构成。家风的深刻内涵包括修身之风、治国之风等。而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我国十分重视对教育和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家风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重要的文化元素和教育元素。而一个公民如果拥有良好的家风,不仅有利于其形成高尚的个人品德和良好的品性,也能够在社会中更好地实现价值,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发展。

1 现代优秀家风的内容及特点

1.1 现代优秀家风的内容

“家风”可以定义为“家族的传统风尚”,这既是我国众多文学作品中对于家风这一概念的解释,也是我国国民对于家风最为认同的一种说法。家庭是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和价值观念形成的重要场所,因此只要有家庭就一定存在家风。家风既是一个家庭中长辈言行举止的体现和长辈对晚辈的口头上的嘱咐和教育,同时也是一个家庭能否形成凝聚力的重要因素。现代家风往往是对一个家庭中传统家风的继承,但同时又会结合时代发展的特征不断优化和改善家风[1]。例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家风文化就要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在继承以往优良传统家风的基础上,融合新时代的特征对晚辈进行教育。通过家风文化的改善与时代相适应、与社会文化相契合是现代优秀家风的重要内容,包括爱国爱家、明礼诚信等。

1.2 现代优秀家风的特点

现代优秀家风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主要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第一,现代优秀家风具有传承性。中国传统家风生生不息的原因在于其具有传承性。这种传承性并不是继承全部的传统家风,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总而言之,现代优秀家风是对长辈优良道德的继承,是对家风中的内容进行选择性地继承。

第二,现代优秀家风具有多样性的特点。每一个家庭的社会背景和地理环境等均有不同,这就造成了家风中强调的精神和品德有所不同。除此之外,每一个时代的家风都会因为其独特的社会环境而不同。然而,正是这些具有差异的优秀家风使得我国的家风文化更加多元和完善。

第三,现代优秀家风具有持久性。家风是无形的,但具有时间性。现代优秀的传统家风并不会因为晚辈离开家庭而消失,反而会因为晚辈从原生家庭中离开后得到更加广泛和更长时间的传播。总的来说,现代优秀家风的持久性体现在对于后辈的教育和继承中。

2 家风文化的深刻内涵

中国自古以来讲究人要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这些要求都建立在拥有良好家风的基础之上。因此,家风文化的深刻内涵深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同时也需要结合时代特点进行丰富。要继承我国传统的家风文化就必须充分了解家风的深刻内涵。作为家风文化的核心内容,家风文化的深刻内涵包括修身之风、齐家之风、治国之风和处世之风。家风文化内涵对于构建完善的人格、建立良好的家庭和实现个人社会意义有着重要作用。

2.1 修身之风

个人是组成一个家庭的基本单位,一个家庭的良好发展离不开家庭中每个人的进一步提升。同样地,一个家庭想要有良好的家风,一样离不开家庭中每个人修养的提升。所以在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修身之风是家风文化的第一层精神内涵。而且在传统道德文化中,修身的关键要求是要能做到尚品崇德[2]。道德品德是任何一个独立的个体安身立命的基础,一个人的道德品行的好与坏往往都会决定着这个人的前途和命运。南北朝教育家颜之推所著的《颜氏家训》中就强调要将“增益德性,敦厉风俗”作为读书治学的一个关键因素,即要提高个人的品德修养,促使社会的风气变得淳朴。修身的第二个关键便是要能做到慎独自省,独自一人而无别人监视时,也要表里一致、严守本分、不做坏事、不自欺。修身之风囊括了很多的道德准则和观点,但是最终的核心还是慎独自省。也正是这一修身的核心道德准则塑造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品格,推动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不断前行、绵延不绝。

2.2 齐家之风

一个家庭的每个个体都不是相互独立的,家庭是建立在血缘关系上的基本单位,家庭中的每个个体都处于血浓于水的家庭关系中,这种关系无法割舍。所以齐家之风是家风文化的第二层精神内涵。齐家要求以孝悌为本,中国自古以来对于孝道极为重视,孝悌也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道德概念。中国传统文化中,父母对儿女有养育之恩,儿女也要尽孝悌之道。所以齐家之风在本质上是希望营造出一种“父母慈、子女孝、长幼有序、和睦有爱”的家庭氛围。而且传统的家风文化中,夫妻关系也占据了一个重要方面,对夫妻关系的处理也体现出了传统家风文化的高深之处,如冯梦龙说过的:“夫妻同道,父子同心。”乃至从古至今的夫妻动人故事都是对于家风文化最好的诠释。

2.3 治国之风

一直以来,国和家都是辩证统一的整体,家是国的基本组成单位,国是家的外部延伸。所以研究家风文化必然会研究治国的根本和治国之风。治理国家必须要讲究公正亲和、清白廉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治理国家体现在为官和治国两个方面,而这两者共同的要求便是廉洁亲和。为官要遵守公平正义,不能徇私枉法,颠倒黑白,同时不任人唯亲,提拔人才时要做到唯德者先,从而避免在亲情和国家之间拿捏不定。最重要的一点便是需以身作则,践行自身处世原则,提高治理国家的能力,真正做到在其位谋其政。而且在治国中也需要精忠报国,爱国主义是深深烙印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的,也被中华民族始终贯穿于实践之中,古代的仁人志士、近代的革命先辈、现在的一线战士都展现出了一个民族的伟大气节和家国情怀[3]。

2.4 处世之风

处世之风是中国传统家风文化中另一个重要方面,处世讲究一个以和为贵、诚实守信。中国讲究“和”文化,传统的家风文化认为以和为贵是家庭、邻里、国家兴旺的基础。诚实守信也是中华民族的另一个传统美德,是中国家风文化的构成部分之一。在传统的家风文化中,诚实守信处于较高的地位,也是一个人从小教育中被提得最多的文化元素。《庄子·鱼父》中提到“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这强调了诚实的作用及影响,人的真诚到达一定的程度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也就是说,只有心怀诚实才能打动他人,真正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3 家风文化教育的现实意义

构建优良的家风文化是为了塑造一个公民更加正直的人格和端正的品性,同时也是为了给社会培养拥有正确价值观念的、优秀的人才。这既是家风文化教育的现实意义,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进程中对于公民的要求。进行家风文化教育具有众多的优势,其现实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加强家风文化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方式极其广泛,包括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开展社区教育活动等。但是,通过家风来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最好的方式之一。所谓国是千万家,只有依靠优良的家风才能促成良好的社会风气[4]。在家风文化的教育中,在对个人价值观和性格的塑造中,有着大量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的观念,包括和谐、敬业、爱国等。不难看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优良的家风有着许多的共同点,而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需要以家庭的教育为推动力、以家风文化的教育为重要支柱,只有家风足够优秀,才能培养出更多积极拥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才。

3.2 加强家风文化教育可以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日常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包括对于人民的要求,要求人民做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些内容同时也是良好家风中的重要内容。因此,要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从家庭教育和家风文化的教育出发,从长辈对晚辈的日常教导出发。

3.3 加强家风文化教育是家庭环境教育的核心内容

从社会和个人层面来看,加强家风文化教育可以使得个人发展成品德高尚、对社会有意义的人。而从教育的层面来看,加强家风文化教育是加强我国公民整体素质水平的重要举措。“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人。”这句话中,不仅体现出家庭教育对于人格树立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印证了一个人的素质和受教育程度不仅与外部教育有关,同时也与家庭内部教育有关的观点。家风不仅对于一个人习惯的养成有着重要的作用,对其在文化程度上也有着重要的意义。例如,家庭中父母都是热爱文学、兴趣爱好广泛的人,那么家长的爱好和学习习惯也会影响到孩子,孩子会从家庭的文化环境和教育环境中受到熏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自身的素质和文化水平。

4 推进家风文化教育的策略

4.1 实现优秀传统家风的创新性发展

为了推进家风文化教育,应当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实现优秀传统家风的创新性发展。首先,应当正确认识传统家风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国的家风文化延续千年,是中国传统社会的精华所在。不论是先秦时代诸子各派的百家争鸣,还是隋唐时代的诗歌文化,抑或是明清时代的伦理道德之治都有着对于传统家风文化的宣扬,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家风品德始终引领着古代人们的日常生活、待人处事。这对于现代家风文化的传承起着很好的铺垫作用,影响着中华民族的世世代代。

其次,应当坚持正确的价值理念导向,要不断培养自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家风建设亦是如此,需要坚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融合,做到与时俱进,构建出新时代的优秀家风文化。不论是国家、社会还是个人都要将价值观和思想观念践行到日常生活中去,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5]。最后,我们还要在继承优秀传统家风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中华民族传统的家风文化是现代家风文化的基石,但传统家风文化毕竟受限于非现代人的思想和社会制度等,难免会存在一些已经过时或不适用于当今社会的传统。所以为了建设现代优秀家风文化,要继承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对于一些不适用于现代发展的“糟粕”要根据现代社会价值观的发展加以创新修改,推陈出新。这样才能形成既继承了传统家风文化的精华,又吸收了新时代社会价值观后不断改进的现代优秀家风文化。

4.2 根据家庭特点进行家风文化教育

家庭是个人生来就生活的场所,所以家风建设主要也是针对每一个家庭。因此,要根据每个家庭不同的特点进行家风文化的教育。首先,要更新家庭教育的观念,家庭是培养孩子三观的重要场所,传统的家庭教育如“棍棒教育”“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等教育理念已经被社会淘汰。家长们作为家庭教育的主导者,应该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更新自身的家庭教育理念,为孩子从小树立优秀的价值观世界观,注重德智体全面的发展,让孩子们成长为一个品德优良、身心健康的人才;其次,要注重言传身教。家庭教育以家长为教导主体,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学习和模仿家长的行为举止,而对于教育,家长们生搬硬套不如在日常生活中言传身教来得更有效果。所以这就要求家长们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与道德品质,也要不断学习新鲜的事物,做到与时俱进。这样才能做到将优秀的家风文化贯彻到家庭教育中去,以自身优良的行为作风不断引导孩子们的成长过程,让孩子们养成德行兼具、孝顺懂事、勤俭节约等好习惯与优秀品质,这样才有助于优秀家风文化的发展生生不息。

4.3 凝聚多方力量建设家风文化

建设现代优秀的家风文化不只需要家庭的力量,更需要中华民族全体的力量。不论是社会各界还是政府学校等都需要重视起来,凝聚多方的力量,贡献各方优质的资源,利用各自的优势共同建设现代化的优秀的家风文化。首先,社会应该选出一些优秀的人群来带动全民建设家风文化,比如,可以请优秀的党员领导干部进行带头,对广大群众进行良好的引导。还可以评选一批优秀家风建设的家庭单位与突出人物,政府居委会乃至社区都可以在普通群众中找到优秀的家风建设者进行表彰,这样对普通群众更具有说服力,能促进家风的建设,让群众都了解并践行家风文化建设[6]。其次,可以利用新媒体进行宣扬,当前互联网信息技术高度普及,网络新型的媒体已经成了普罗大众日常所接受信息知识的主要来源。所以要充分利用好这一优势,倡导网络媒体引导优良家风建设的相关知识,开展一些有关家风建设的专栏报道的节目,以网络媒体的优势创新新型的传播模式,让当代年轻人们更容易了解家风文化的精神内核,也更利于家风文化的传播。在国家政府层面,应当不断建设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现代优良家风建设的基础便是法律制度的完善健全,法律法规不仅可以规范诸多家庭矛盾与问题,还能够保护弱势群体,提升家庭道德建设与水平。我国目前关于家庭建设方面出台的法律日益增多,家庭也是受法律保护和约束的地方,这有利于保证家风的构建,也让受到家庭矛盾问题困扰的弱势群体有法可依,所以法律规定的健全完善对于现代优秀的家风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5 结语

家风文化的内涵包括修身之风、齐家之风、治国之风和处世之风,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教育性质的一部分。而在物欲高涨的今天,对家风文化的建设也不能停下脚步,这既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也是保证一个人对社会有价值、有意义的要求。而要推进家风文化教育,就要实现优秀传统家风的创新性发展、根据家庭特点进行家风文化教育并凝聚多方力量建设加家风文化,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家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

猜你喜欢
家风价值观家庭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勤劳节俭传家风
家庭“煮”夫
安邸AD(2019年2期)2019-06-11 05:29:18
家风伴我成长
恋练有词
幽默好家风(二)
家风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学习月刊(2015年9期)2015-07-09 05:3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