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中医药文化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路径探究

2022-12-08 05:06黄月琴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中医药大学生文化

黄月琴

(淮南师范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安徽淮南 232000)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撑,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中医学文化是中国传统医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医学的亮点元素,其有机融合了儒家、道家、佛家思想,具有重要历史地位和学术研究价值。当前我国正致力于建设文化强国发展战略,需要中医药文化发挥其精神力量支撑人类发展建设。高校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备文化自信素养不仅是新时期教育的现实要求,同时也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严格期望。对此,当前高校教育中注重增强学生文化自信素养,是在教育改革的现实任务。

1 中医药文化视角下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的重要意义

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药学内在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外在的行为规范、器物形象的总和,是前人对医药领域不断研究所积淀下来的智慧结晶,其研究了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运气学说、肺腑学说、经络学说中的内容,属于我国文化领域中的一种特质文化。2016年,国务院印发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文件,明确提出在当今世界形态不断变化的背景下,要积极推动中医药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将中医药基础知识纳入学校基础教育中,实现中医药文化的推广与传承。我们虽拥有深厚的文化功底,但文化自信缺失现象一直是阻碍社会发展进程的重要因素,民族文化自卑、崇洋媚外等心理在国民心中依旧存在,导致中医药文化的推广与传承现象不够明显,给大学生的思想认知带来了极大冲击和影响。因此,中医药文化视角下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是坚持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增强当代大学生民族文化自豪感、弥补文化缺失的现实需求。

1.1 有利于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

古人言:“民心所向,关乎安危,不可不察”。由此可见,古人对社会氛围的重视程度之深。中医药文化中具有深厚的哲学思想与人文精神,其中讲究的“天人合一、阴阳平衡”思想体现出了中华文化“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的哲学智慧,因此,将中医药文化渗透到高校教育中,可为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带来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而且如今部分高校为传承中医药文化,已据此开展了一系列医学文化表演活动、医学文化实践活动等,极大程度为中医药文化的普及和传承做出了良好示范。这一形式有利于在校内外营造良好的中医药文化氛围,无形中提升学生文化自信认知。

1.2 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应对挑战的能力

近年来,国家愈加重视中医药文化的发展,并在许多一线城市已开始将中医药文化尝试推广进校园,增设了相关文化教育课程,还自行编撰了《中医药与健康》《中医药就在你身边》《中医药与健康教学参考书》等读本,给大学生接触中医药文化领域提供了载体和平台。如今,世界多元化趋势日渐明显,各国间的文化碰撞日趋激烈,我国文化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中医药文化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组成部分,其严谨性与科学性给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带来了极大冲击,其中的以人为本、以文化人思想教会了学生救世济民的良好美德,学会以良善之心、坚强毅力应对社会挑战。

1.3 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中医药文化中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健康养生理念,包含了先人养生防病、强筋壮骨、延年益寿的智慧成果,将中医药文化引入高校可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引导大学生在养成起居有常、饮食节制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同时感知中医药文化的魅力,自觉传承中医药文化思想。同时,中医药文化中还含有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固本培元、着眼未来,君臣佐使、同心协力的文化思想,学生能从中领悟到学习需坚持、学习需合作、学习需长远的可贵品质,进而将其内化于自身学习习惯中,端正学习态度,主动承担起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责任,促进自身综合发展[1]。

2 中医药文化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基本要求

中医药文化熏陶下的大学生作为文化自信的主体力量,需在清晰认识该文化基础上对优秀文化、民族文化、先进文化充分认同和肯定,对文化中蕴藏的哲学思想、道德思想进行深入挖掘,并用实际行动学习和践行中医药文化中的优良文化传统与可贵精神。这是当代大学生应当在文化自信培育中所努力的方向,也是应遵循的基本准则目标。如今时代变革形势日趋严峻,大学生只有树立文化自信认知、拥有文化自信体验、践行文化自信行为,方能实现文化自信素养的提升。

2.1 树立文化自信认知

中医药文化熏陶下,高校大学生要坚定文化自信意志。如今在多元文化熏陶和影响下,学生容易受到外来文化和消极文化的干扰,从而误解或片面理解中医药文化精神内涵,不利于从思想上树立文化自信认知,只有保持初心,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和其他文化,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批判性继承外来医学文化,才能在情感上奠定文化自信基础。同时学生还要培养文化认知主动性,主动了解和学习文化自信内容,学习文化自信精髓,从思想上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接轨。

2.2 拥有文化自信体验

高校大学生还需有深厚的文化自信体验,一方面。在日常思政教育熏陶与实践活动引导中,需注重提炼其中的文化自信内容,总结梳理我国中医药文化精髓价值,比如,在学习理解外来文化过程中,可将传统中医药文化与外来文化做对比,从而以兼收并举的包容心态,坚定民族文化发展方向。另一方面高校大学生还需积极践行中医药文化自信行为,将思政教育、专业教育中所接触到的文化内容与实践相结合,并将其运用到中医药文化实践活动中,从而实现文化自信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2]。

3 中医药文化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现状

当前学校中医药文化培育视角下,多以思政教育形式来培养大学生的中医药文化自信思想,因为思政教育体系中包含中国传统文化、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及西方文化等内容,能够系统帮助学生厘清中医药文化根源,坚定文化自信。但学生具体学习这些内容时,由于认知范围有限和实践经验的缺乏,容易受到外界多元文化的影响,出现了对我国传统中医药文化内容了解不全面、不客观以及对西方文化盲目崇拜的现象,进而对自身文化自信的地树立产生了消极作用。

3.1 文化自信认知较为薄弱

通过对非医学专业学生文化自信认知程度的调查分析可知,绝大多数学生对我国文化未来发展态势持肯定态度,认为我国文化有巨大的发展空间。这一调查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认知已经达到一定高度,只要稍加引导,就能更加坚定其文化自信信念。但从侧面也反映出大学生盲目自信的现状,调查中当提及中医药文化与外来文化相比的问题时,有少部分学生认为传统中医药文化中的道家、儒家思想十分优秀且完善,其他文化无法与之比拟,这一盲目自信的想法,过度曲解了中医药文化自信的内涵理念,不利于学生正确文化价值观的树立[3]。

3.2 校内教育内容形式单一

当前部分院校相关文化教育主要集中于思政教育理论中,而思政教育理论作为大学公共理论课程,其教育形式和内容偏单一陈旧,且长期以来教育变化形式不大,对于教师而言将过多精力都集中于实践教学中,并未过多关注思政育人理论中的中医药文化教育。学生则将精力放到专业课程以及各种考证学习中,较少关注思政教材中蕴藏的中医药文化元素。这一形势导致思政文化内容无法充分与中医药文化内容相结合,中医药文化基础等内容未能被学生所发掘,导致学生中医药文化基础知识普遍匮乏,不利于文化自信意识培养。

3.3 家庭文化教育氛围缺乏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成员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不能只依靠学校教育完成,同时还应辅以家庭教育内容,实现文化意识的渗透。然而,当前部分家庭过于注重学生成绩的提升,忽略了学生中医药文化理念中的道德教育与学习习惯教育,导致学生从小便未能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利于大学阶段的文化自信教育。而且部分家长对中医药文化等传统文化认知较为薄弱,在子女文化教育方面更是无法起到积极的言传身教的作用,未能给学生营造良好的文化学习环境和氛围。

3.4 西方外来文化影响

中医药文化作为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的典型文化形式,蕴含着深厚的哲学思想和人文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精神文明。但当今经济全球化形势日渐明显,文化融合程度日渐加深,呈现出多元化特点,给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带来了发展挑战。高校大学生由于接受新事物能力较强,崇尚个性和创新,对于外来文化表现出极强的研究兴趣与学习心理,而且平时十分热衷学习西方文化礼节、西方文化习俗,因此,逐渐产生对外来文化的盲目跟风现象,相应对自身中医药文化及其他传统文化的关注精力被削弱,久而久之形成了对中医传统文化的不自信心理[4]。

4 中医药文化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路径

在国家提出要将中医药文化引进校园的政策之后,众多高校开始转变教育重心,将中医药文化教育与学生的文化自信教育相结合,纳入人才培养目标规划中,为社会培养青年力量奠定了教育基础。当前,高校应密切关注中医药文化基础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就如今中医药文化自信培育中的各类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素养培育指明路径。

4.1 锻造学生文化自信信念

医而好儒、儒而兼医、亦儒亦医是中医药文化的一大特点。据文献统计研究,中医药专业医家兼及研医者中,由儒而习医者占70%。由此可说明中医药文化与民族传统文化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因此,高校在文化自信培育中就需要引导学生钻研中医药文化典籍,深入理解中医药文化中的辨证论治思想,使学生逐步在自身专业学习中学会辩证学习、学会思考学习。因此,高校应从学生思想意识层面着手,培养学生中医药文化认知意识,定期组织学生诵读经典中医典籍、理论著作,如《伤寒杂病论》《难经》等,丰富医理知识。只有学生深刻理解与掌握中医传统文化理论,才能增强文化自信心,坚定文化自信信念[5]。

4.2 创新校内教育形式内容

高校教育工作者需为学生营造良好文化学习氛围。从教育内容上,教育工作者可根据学生具体学习情况与教材章节安排情况,适当打乱章节顺序,引导学生搭建中医药文化学习框架,比如,课前可先给学生讲解教材章节的大致框架,引导学生从中梳理中医药文化的历史源头及内在关联,明确文化自信的理论根源。从教育形式上,教育工作者可融入信息化教学方式、混合教学方式、模拟实践化教学等,同时还可组织中医药文化沙龙、中医药文化研讨会、医学理论竞赛等活动,创新文化理论与实践教育形式,丰富学生多元化学习体系,如此学生能以多种形式接触中医药文化元素,更好地坚定文化自信意识。

4.3 注重家庭文化教育引导

高校注重加强校内文化自信教育只能起到一定效果,要想全方位开展文化自信教育,还需结合家庭文化教育的引导,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文化自信氛围。首先,院校教育工作者可与家长建立互联互通合作机制,定期与家长互相反映学生在校的中医药文化思想学习状况、思想变化状况及专业学习状况,确保及时了解学生成长中的问题。其次,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组建家长线上交流平台,如微信交流群、微博交流群等,实现对学生中医药文化教育的渗透式管理。最后,院校教育工作者要做好家长文化教育的思想工作,商讨有效的家庭文化教育方法,既要充分考虑到每位学生的家庭文化环境,同时也要尊重每个家庭的教育方式,实现家校互动、双向教育[6]。

4.4 客观对待评价西方文化

高校为避免学生受到外来不良文化的干扰。一方面,在开展中医药文化教育时,可将其与思政教育内容专业课程相融合。教育工作者平时可将中医药文化领域的相关政治问题、经济问题、文化问题、哲学问题与学生共同剖析探讨,引导学生思考社会现实、感悟人生无常的规律,为文化自信教育打好基础。比如,可在中医药文化历史讲解中融入不同地区中医学文化理念与核心价值思想,如养生文化、饮食文化、医理文化等。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发展历程的认知程度。另一方面,需要学生端正中医药文化认识态度。对待外来优秀文化要学会扬弃,以海纳百川的姿态接受学习这些优秀文化。比如,在学习西方医学文化发展史过程中,可从文学、历史、政治等角度综合分析西方医学文化发展历程,每日提交一份反思日记作为思考成长的记录。这样有利于当代大学生以辩证眼光看待西方外来文化,对西方医药文献典籍进行深入研读和学习,以兼容各家之所长,丰富本土文化之内涵,从而提升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自信意识。

5 结语

中医药文化传承了几千年历史,从最初的实验性学科,到如今中西基础理论体系的搭建完成,其中积淀了无数优秀名医大家的智慧成果。社会未来要依靠年轻一代社会人才去传承与弘扬,因此能否将中医药文化有效传承与推广,与当前高校能否培养出具有深厚文化自信的人才具有密切关联。

猜你喜欢
中医药大学生文化
欢迎订阅《基层中医药》杂志
《家庭中医药》老读者请注意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谁远谁近?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