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斌 许冰岚 杜熔淦
双相障碍在临床上又称之为双相情感障碍,是同时具有躁狂、抑郁症状的一种精神疾病。该疾病属于一种慢性疾病,复发率较高,可在任何年龄段病发。一旦躁狂发作,患者可出现精力充沛、言语增多、情感高涨等表现;而抑郁发作,患者则会出现疲劳迟钝、言语减少、情绪低落及愉快感消失等一系列症状[1-2]。据大量临床研究[3-4]指出,双相障碍其临床表现相对复杂,能够不规律、反复交替的出现情绪高涨或是情绪低落,可使患者情感活动出现紊乱,但疾病间歇时期能够表现正常状态,然而受刺激后会有精神异常或异常行为。近些年,我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其家庭负担与工作压力均持续加重,致使该疾病的发病率明显持续上升,导致了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的发病率也不断提高,严重危害了人们身心健康。据相关调查[5]显示,双相障碍患者约70%属于单相抑郁,但为了防止患者出现精神分裂症、继发情感障碍等,需要及时接受有效治疗和干预。目前,临床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需根据患者年龄、性别、症状及躯体状况予以个体化治疗,同时还需配合心理、药物等综合治疗方案,通过有效控制病情,改善患者症状,维持其良好社会功能[6-7]。临床目前多采用氟西汀、舍曲林、帕罗西汀等抗抑郁药物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虽存在一定治疗疗效,但单一用药效果欠佳,无法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改善其预后,因此临床多建议采用联合用药方式进行治疗。本研究对2021年2月—2022年2月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收治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86例采取不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选取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2021年2月—2022年2月收治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86例患者临床资料,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男性20例,女性23例,年龄20~60岁,平均(40.14±14.62)岁,病程1~7年,平均(4.06±2.48)年;研究组43例,男21例,女22例,年龄21~61岁,平均(41.35±12.05)岁,病程1.5~7年,平均(4.24±2.06)年。两组基线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患者临床表现及体征满足《精神心理科》中的双相障碍诊断标准[8];(2)临床资料齐全、无缺失者;(3)患者及家属知晓研究内容且自愿签订同意书。排除标准:(1)处于妊娠期及哺乳期者;(2)对本研究所用药物有禁忌证者;(3)躯体疾病严重者。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准许本研究。
对照组使用帕罗西汀(国药准字H10950043,规格:每片20 mg,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口服治疗,每次20 mg,1次/d,连续治疗1周后药物剂量加至10 mg/次,连续治疗42 d。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喹硫平(国药准字H20030742,规格:每片0.2 g,苏州第壹制药有限公司)治疗,50 mg/次为药物初始剂量,连续治疗1~3 d后,药物剂量调至100 mg/次,连续治疗2 d后,则每3天增加药物剂量50 mg,药物最大剂量为≤300 mg,2次/d,治疗42 d。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情况,参考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进行评估,项目共24项,严重抑郁>35分,中度抑郁21~35分,轻度抑郁8~20分,无抑郁<8分,分值愈高则表示抑郁程度越重[9];对比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包括恶心呕吐、嗜睡、失眠及坐立不安等;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参考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I-74)评估患者物质生活、心理功能、躯体功能及社会功能,共74项,公式换算为0~100分,分值越高则生活质量愈好[10]。
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处理研究资料,选择(±s)代表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选择n(%)代表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1周(20.75±4.11)分、2周(14.22±3.17)分、4周(10.22±2.51)分、6周(6.45±1.44)分的抑郁评分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抑郁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抑郁评分比较(分,±s)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1周 治疗后2周 治疗后4周 治疗后6周研究组(n=43) 28.31±4.74 20.75±4.11 14.22±3.17 10.22±2.51 6.45±1.44对照组(n=43) 28.35±4.58 24.76±4.35 18.25±3.33 15.43±2.15 8.13±2.57 t值 0.040 4.394 5.748 10.337 3.740 P值 0.968 0.001 0.001 0.001 0.001
研究组坐立不安、失眠、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5%,显著低于对照组3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较 [例(%)]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社会功能(85.32±4.40)分、躯体功能(86.25±1.30)分、心理功能(87.27±2.62)分、物质生活(86.26±2.30)分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分,±s)
表3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分,±s)
组别 社会功能 躯体功能 心理功能 物质生活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n=43)45.05±6.31 85.32±4.40 46.10±7.31 86.25±1.30 49.04±8.30 87.27±2.62 44.10±5.29 86.26±2.30对照组(n=43)45.19±6.32 70.70±7.18 46.18±8.32 71.72±7.30 49.97±8.33 71.72±7.34 44.14±5.36 72.74±5.30 t值 0.103 3.598 0.047 7.544 0.519 4.670 0.035 8.535 P值 0.918 0.001 0.962 0.001 0.605 0.001 0.972 0.001
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在临床医学是一种十分常见神经疾病,其具有病情复杂、病程长、病情反复发作及致残率高的特点[11]。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常躁狂或抑郁交替发作,病情一旦发作,多数患者会产生负面情绪,甚至病情严重者可出现自残、自杀等异常行为,这不仅会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及身心健康,同时还大大增加了临床治疗难度[12-13]。近年来,我国居民因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其生活节奏加快,家庭负担与工作压力加重,导致了双相情感障碍患病率持续上升,使得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发病率也随之提高。临床目前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多采用药物治疗,但同时还需根据患者病情状况、年龄、性别、躯体状况等进行个性化治疗,且配合了药物、心理等综合治疗,通过控制患者病情,改善临床症状,以使其社会功能维持良好。为此,文章对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收治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86例临床资料予以分析。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治疗后1周(20.75±4.11)分、2周(14.22±3.17)分、4周(10.22±2.51)分、6周(6.45±1.44)分的抑郁评分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临床采用帕罗西汀联合喹硫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治疗效果明显,能有效减轻患者抑郁度。究其原因:临床目前对于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氟西汀、舍曲林、帕罗西汀等药物均是治疗该疾病常用药物,而其中以抑郁药帕罗西汀为首选药物。在临床上,帕罗西汀是苯基哌啶衍生物,其对机体5-羟色胺转运体可进行有效抑制,能对5-HT和突触前膜起到阻断作用,抗抑郁的效果较为显著,能够有效延长5-HT实际作用[14-15]。然而,据大量相关临床研究[16-17]指出,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一旦停止使用该药物,病情容易反复发作,不利于其康复,大大延长了患者治疗时间。喹硫平在临床上是一种新型的抗精神病药物,该药结构类似于氯氮平,但该药疗效明显比氯氮平优,同时能克服抗胆碱能级肥胖、粒细胞缺乏等一系列不良反应[18]。相关研究[19-20]表示,患者口服喹硫平后机体能完全吸收代谢,且在人血浆当中其主要代谢产物药理活性不明显,不会受到进食的影响,药效时间长。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恶心呕吐、嗜睡、失眠及坐立不安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低;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社会功能(85.32±4.40)分、躯体功能(86.25±1.30)分、心理功能(87.27±2.62)分、物质生活(86.26±2.30)分均高于对照组,结果与阮江红等[21]研究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社会功能(55.38±4.42)分、躯体功能(58.26±1.32)分、心理功能(57.28±2.63)分、物质生活(56.27±2.31)分,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符。表明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采用帕罗西汀联合喹硫平治疗,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能有效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质量。究其原因:患者使用帕罗西汀后,易出现头痛、厌食、恶心及口干等一系列不良反应,但均为轻微短暂的;而患者使用喹硫平,则容易出现嗜睡、头晕、口干、心悸等不良反应,除肝肾功能异常者外,短期口服喹硫平患者的不良反应轻微,且同时经研究显示,帕罗西汀与喹硫平联合使用不会显著提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安全性高,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22-24]。
综上所述,将帕罗西汀联合喹硫平用于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治疗中,可减轻患者抑郁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能有效提高其日常生活质量,此研究结果为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临床治疗的后期标准制定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