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金蓉,张 碟,李 盛(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绵阳医院检验科,四川绵阳 621000)
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 是医院和社区感染性疾病的常见病原菌。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Klebsiella pneumoniae, CRKP)的检出率逐年增加,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报告显示,我国CRKP检出率从2014年的6.4%上升至2019年的10.9%[1]。CRKP感染常发生于重症患者,即使采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多黏菌素或替加环素为基础的联合用药方案,死亡率仍高达30%以上[2]。新药头孢他啶/阿维巴坦虽对CRKP有良好的活性,但对产金属酶的CRKP无效[3]。随着对中药研究的深入,发现中药同抗生素联用,不仅有增敏作用,还能起到减毒的效果,中药联合抗生素或许是解决CRKP感染的新方法[4]。目前已有研究表明部分中药汤剂或注射液联合亚胺培南(imipenem,IMP)对CRKP具有协同作用[5-6],但对中药单体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将通过体外联合药敏试验,研究中药单体联合IMP对CRKP的抑菌作用,为CRKP的中西医联合治疗提供思路。
1.1 研究对象 6株CRKP为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绵阳医院2021年1~6月从住院患者静脉血、胸腹腔积液、尿液、合格痰液等分离出的非重复菌株。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the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2020年标准[7]:IMP和/或美罗培南MIC≥4μg/ml的菌株纳入试验。6株CRKP均为仅对复方新诺明敏感的泛耐药菌株。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仪器与试剂 鉴定药敏仪为法国梅里埃VITEK2 Compact。质控菌株来自温州康泰,主要为霍氏肠杆菌ATCC 700203,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ATCC17666等。中药单体标准品小檗碱(批号924L022)、穿心莲内酯(批号821B021)、黄芩苷(批号419J021)、栀子苷(批号125D022)和IMP(批号230B031)均来自北京索莱宝科技有限公司,经高效液相色谱证实其纯度均大于98%。二甲亚枫(Dimethyl sulfoxide, DMSO)(批号 1121E0327)来自北京索莱宝科技有限公司,纯度大于99.9%。
1.3 方法
1.3.1 药液的制备:小檗碱、穿心莲内酯和黄芩苷用DMSO溶解,栀子苷用无菌水溶解,四种中药单体的贮存液浓度和初始浓度均为该药的最低溶解浓度,为10 000μg/ml。IMP干粉用0.01mol/L磷酸盐缓冲液(pH7.2)溶解,贮存液浓度为5 120μg/ml,使用时用MH肉汤稀释至试验初始浓度512μg/ml。DMSO的初始浓度为100%。
1.3.2 菌液的制备:挑取单个菌落至专用细菌稀释液中,用比浊仪将菌液浓度调至0.5麦氏单位(细菌浓度为1×108CFU/ml),然后稀释100倍,即得到细菌浓度为1×106CFU/ml的菌液备用。
1.3.3 测定小檗碱、穿心莲内酯、黄芩苷、栀子苷、IMP和DMSO对CRKP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以小檗碱为例,使用96孔培养板进行微量肉汤稀释法,小檗碱起始浓度为10 000μg/ml,进行倍比稀释,使小檗碱药液调节为20~10 000μg/ml的10个浓度梯度,每孔100μl。第11孔、12孔分别为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第1到第10孔分别加入100μl菌液,每孔细菌的终末浓度为5×105cfu/ml。35℃孵育16~24 h读取MIC值。
1.3.4 测小檗碱、穿心莲内酯、黄芩苷和栀子苷分别联合IMP对CRKP的MIC计算分级抑菌浓度(fraction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FIC)指数: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棋盘法进行药敏实验:以小檗碱为例,将小檗碱 和IMP的贮存液分别从2倍MIC值开始用MH肉汤稀释8个稀释倍数备用,96孔板的行和列分别按浓度从大到小加小檗碱和IMP药液,每孔50μl;再每孔加入100μl菌液;每行的最后两孔分别作为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35℃孵育16~24 h读取MIC值。
1.3.5 FIC计算方法和结果解读:FIC=MIC甲药(联合)/MIC甲药(单测)+MIC乙药(联合)/MIC乙药(单测)。FIC≤0.5,则表示两种药物之间具有协同作用;0.5<FIC≤1,则表示两种药物之间具有相加作用;1<FIC≤2,表示无关作用;FIC>2,表示存在拮抗作用。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n)表示,药物MIC均值以中位数表示,药物联合前后MIC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Wilcoxon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小檗碱、穿心莲内酯、黄芩苷、栀子苷、IMP和DMSO对6株CRKP的MIC 小檗碱和穿心莲内酯对CRKP的MIC均为2 500μg/ml,黄芩苷为5 000~10 000μg/ml,栀子苷均>10 000μg/ml,IMP为16~64μg/ml,DMSO均>100%。
2.2 小檗碱、穿心莲内酯、黄芩苷、栀子苷分别联合IMP对6株CRKP的MIC,并计算FIC 见表1。棋盘法结果显示小檗碱联合IMP对CRKP的FIC为0.625~0.75,表现为相加作用(6株);穿心莲内酯联合IMP对CRKP的FIC为0.625~1.25,表现为相加作用(5株)和无关作用(1株);黄芩苷联合IMP对CRKP的FIC为0.375~0.75,表现为协同作用(3株)和相加作用(3株);栀子苷联合IMP对CRKP的FIC均为1.125,表现为无关作用(6株)。
表1 四种中药单体分别联合IMP对CRKP的MIC(μg/ml)和FIC
2.3 小檗碱、穿心莲内酯、黄芩苷和栀子苷分别联合IMP后MIC的变化 见表2。四种中药单体联合IMP后其MIC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317~-3.108,均P<0.05)。黄芩苷联合IMP后可降低IMP的MI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59,P<0.05),小檗碱、穿心莲内酯和栀子苷联合IMP后IMP的MIC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950~0.000,均P>0.05)。
表2 四种中药单体分别联合IMP前后MIC(μg/ml)变化
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 (CRKP)的耐药性与患者的死亡率显著相关,且其耐药性在全球仍然呈上升的趋势,对公共卫生造成了极大的威胁[8-9]。临床对于有效治疗CRKP感染的药物需求亦迫在眉睫,然而,新的抗生素开发需要巨大的经济投入、先进的技术支持以及长期的效果评估[10],难以满足临床迫切的需求。近年来随着对中药成分的分离、提取工艺不断提升以及中药的抑菌机制研究深入,发现中药能通过影响细菌生物膜通透性直接杀菌、抑制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从而干扰细菌的代谢过程、抑制细菌代谢过程所需酶活性等方式进行抗菌[11],中药材已经成为研制新型抗生素的重点对象。本研究从成分明确的中药单体入手,研究其与抗生素联合用药的体外效果,探索对CRKP的治疗新方法。
通过测定四种中药单体对CRKP的MIC发现,小檗碱、穿心莲内酯和黄芩苷对CRKP具有抑菌作用,但其MIC值均较高,远远高于抗生素的MIC,这种浓度在体内很难达到,单独使用很难实现体内抗菌的效果。大多数中药单体都要较高的浓度才能有直接抑菌作用,故中药单体更多被用做抗菌增效剂使用[12]。
进一步通过棋盘法测定四种中药单体分别联合IMP的联合药敏试验发现,小檗碱、穿心莲内酯、栀子苷与IMP联用后表现为相加作用或无关作用,且不能降低IMP的MIC,但干铁儿等[13]研究发现在体外药敏实验中,黄连素(小檗碱)联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对CRKP具有协同作用和相加作用,暴露72h还可以降低CRKP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的耐药性,这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发现黄芩苷与IMP联合部分具有协同作用,并且联用后可降低IMP对CRKP的MIC,提示黄芩苷对IMP具有增效作用。黄芩苷是从黄芩的干燥根中提取而来的黄酮类化合物,是中药黄芩的主要抑菌成分,也是黄芩中含量最丰富的化合物,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抗氧化等多种药理作用[14]。生物被膜的形成是CRKP的主要耐药机制之一[15],韩佳慧等[16]研究发现当黄芩苷达到一定浓度时,可以进入生物被膜内,从而延缓CRKP的生长,同时抑制生物被膜的形成,从而达到抑菌以及对抗生素的增敏作用。SHI等[17]通过分子对接发现黄芩苷中的羧基可以与金属酶活性中心的Zn2+相互作用,对CRKP的金属酶产生抑制作用,从而恢复对部分抗生素的敏感性。因此黄芩苷可能是通过清除生物被膜、抑制多重耐药酶等方式降低CRKP对IMP的耐药性。虽然黄芩苷对IMP具有增敏作用,但还不足以逆转CRKP对IMP的耐药,还需要进一步通过基因修饰等方法提高其增敏作用。
本研究中的四种中药单体相关的中药均不属于2020版中国药典收录的毒性中药[18],故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不足之处在于本次试验为体外药敏试验,与体内实际疗效之间可能存在部分差异,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证实。同时,由于是单中心研究,样本量较小,可能影响实验结果,有待更多数据验证。
综上所述,小檗碱、穿心莲内酯、黄芩苷和栀子苷这四种中药单体中,小檗碱、穿心莲内酯和黄芩苷对CRKP具有抑菌作用,黄芩苷同IMP联合对CRKP具有协同作用,且与IMP联用能降低CRKP对IMP的耐药性,具有增敏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