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庆堂
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 福建福州 350001
随着《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启动2020年度二级和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20﹞500号)[1]的正式发布,标志着2020年的全国三级公立医院考核正式拉开序幕,已连续开展3年的全国性公立医院考核工作也逐步成为公立医院管理者们越来越关心的重要工作之一,甚至被称为“公立医院的国考”。其考核指标中“每百名卫生技术人员科研项目经费”作为科研工作相关的唯一指标,首次被纳入全国性监测范围,对三级公立医院科研工作的开展无疑具有强烈的导向性意义。
对国家卫健委直属三甲医院和和大部分省级三甲医院(以下简称“省部级三甲医院”)而言,科研工作作为“医教研”三驾马车中的一支毋庸置疑的已经是医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科技创新能力和科研管理能力也普遍较高。而地市级三甲医院(主要指地级市和省会城市的市属三甲医院)则由于其所处地利位置、自身历史定位、省部级三甲医院的人才虹吸效应及医院管理者的认知水平等诸多历史原因的存在[2-3],导致相当比例的地市级三甲医院(尤其是经济不发达地区和受省部级三甲医院人才虹吸效应影响较大的医院)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科研管理能力相对省部级三甲医院普遍偏低,而“每百名卫生技术人员科研项目经费”考核指标的提出必将对其科研管理工作、人才引进工作等提出新的要求。但随着医学论文造假、撤稿等事件的时有发生,各地市级三甲医院管理者对科研工作重视的同时,对科研档案管理工作也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因为只有做好科研档案的完整化管理,面临学术造假质疑时才有充分的证据据理力争,同时科研档案的规范化管理也将有助于减少学术造假的发生[4-5]。
根据2020年发布《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规定》[6]的最新定义,科研档案是指科研项目在立项论证、研究实施及过程管理、结题验收及绩效评价、成果管理等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数据、图像、音频、视频等各种形式和载体的文件材料以及标本、样本等实物。医院科研档案中的科学研究原始记录、图像、视频等是非常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对医院新型诊疗技术和诊疗方案的研发和应用具有重要的价值。加强医院科研档案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是实现科研档案资源利用与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护医院知识产权的有效手段和避免知识产权流失的重要举措。
因此加强医院科研档案管理不仅对全国性大型医院,对地市级三甲医院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地市级三甲医院的科研档案管理因种种历史原因往往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本文主要结合作者所在医院及所熟悉的本地区医院归纳总结科研档案管理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并结合国家主管部门的最新管理政策或管理导向,提出下一步加强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与展望。
医院科研档案管理常见问题主要有:科研档案资料收集不完整、科研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科研人员对科研档案归档工作认识不足、科研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科研档案管理方式滞后、科研档案资源有效利用与开发不够等[7-8]。
相对于全国知名医院和大型省级医院,地市级三甲医院因其以往的考核方式、医院定位、职工学历水平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差异,导致其科研档案管理方面也存在特殊性。
1.2.1 医院重视不够 鉴于以往科研工作并不是地市级三甲医院的重点工作,因此地市级三甲医院的管理者往往对科研工作和科研档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9],尤其是科研部门领导,往往只关注科研项目的立项情况和成果产出情况,而档案意识则比较薄弱,对科研全周期资料收集和归档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8]。同时在以往的医院评价和考核体系中未有明确的关于科研档案管理的考核和约束指标,这也进一步造成地市级三甲医院管理者没有足够的动力加强科研档案的管理工作,因此也就无法为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充足的人(档案管理人员)、财(档案管理经费)、物(档案保管设施、档案室等)、管(档案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有效保障。
1.2.2 高学历医护人员偏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研档案工作的开展 鉴于省部级三甲医院对人才的虹吸效应,及地市级三甲医院的地理位置、发展定位等历史原因,科研工作开展相对较差的地市级三甲医院一般存在高学历人才医护人员缺乏、科研基础薄弱[10]等问题,缺乏专业的科研训练和科研档案知识培训[11-12],故对科研工作和科研档案专业知识的储备不足,部分科研人员在研究过程中对科研数据和归档材料收集不规范、不完整,有的甚至对管理部门缺乏信任,不愿、延迟或者不交科研相关数据资料,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
1.2.3 科研人员主观能动性不足,使科研档案管理工作难上加难 由于医院的医护人员大部分不是专职科研人员,其本身医疗工作繁忙且压力较大,因此其开展科学研究的时间和精力均受到较大限制[13],而卫生技术人员职称晋升往往对科研项目和论文又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医务人员的科研工作往往是为满足职称晋升需要而开展,积极性和主动性均不高[14],而这个问题在地市级三甲医院中尤为突出。而这也使得医学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推进困难,档案的完整性无法保证。
2.1.1 新的科研档案管理规定出台 为加强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更好服务国家科技创新大业,国家档案局、科技部修订发布了《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规定》[6](以下简称《新规定》),并于2020年11月1日起施行。《新规定》针对现存科研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科研档案管理工作进行了加强和完善:进一步明确科研档案管理责任,完善科研档案的定义和归档内容,增加科研电子档案的管理要求,优化科研档案验收制度,鼓励科研档案信息的共享利用。
相信随着《新规定》的实施和对应的宣贯工作的开展,将有效改善新形势下医院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而加强科研档案和科学数据的协同管理,也将有利于减轻科研人员负担,同时为全国范围内的科研诚信体系建设助力。
2.1.2 卫生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制度的改革 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是医院开展科研工作的主力军。针对卫生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制度存在评审标准过于强调论文、实践导向性不强、重视临床不够等问题[15],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于2021年6月共同发布《关于深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16](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旨在根据行业发展特点和卫生健康人才成长规律[17],改革卫生专业技术人才的职称评审制度,加强医德医风考核和业绩水平、实际贡献评价,并实行成果代表作制度,以建立更加科学、客观、公正的卫生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机制。
《意见》的出台,意味着国家主管部门的改革导向已经非常明确,相信新的分级、分类评价的卫生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制度将逐步建立,破除唯论文、唯学历、唯奖项、唯“帽子”等不良倾向后的医院科研工作将逐步回归到医学科研工作的正轨,被动的、应付性的科研工作将逐步减少并退出历史舞台,主动性的、源于解决临床问题的医学科研工作将逐步成为主流,这无疑是中国医学科研之幸,也将有利于医学科研档案管理规范化的有效实施。
2.2.1 加强科研档案管理专项培训和专业人才培养 一方面,国家档案管理部门应加强《新规定》的宣贯和培训,使地市级三甲医院管理者能够充分认识到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并从人员、经费、设施设备、场地等方面给予专项支持,那么科研档案管理现存医院重视不够的问题预计将会得到有效的解决。
另一方面,应加强对科研人员开展科研档案知识培训。随着全国范围内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深入推进,地市级三甲医院的管理者预计将会更加重视科研工作,这将会对医院的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提出更大的挑战。因此必须加强对一线科研人员的科研档案知识培训,从源头提高科研档案的规范化和完整化归档意识,才能更好地开展科研档案管理工作。
最后,应加强科研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和系统化培养,逐步建立起一只专业技术过硬的科研档案管理人员队伍,也只有专业的科研档案管理人员才能更好地指导科研人员开展科研档案的规范化收集和归档工作,因此建议科研工作达到一定规模的医院逐步建立一支专职和兼职搭配合理的专业化科研档案管理人员队伍。同时随着国家卫生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制度的改革,为解决临床科学问题而驱动的基因测序技术等日益涌现的新技术、新方法在医学科研工作中的应用,将对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提出新的挑战,也只有专业技术过硬的科研档案管理人员才能有效应对不断涌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2.2.2 加强制度实施的监督检查 《新规定》的出台和有效实施,不仅需要全面系统的宣贯和培训,更需要对实施情况的监督和检查。同时参考PDCA循环的质量管理方法,还需要根据实施过程的监督和检查情况,及时反馈和总结,以对制度修订提出新的意见和改进建议。因此建议有关部门能够建立有效监督检查机制,对《新规定》的实施情况及时进行跟踪检查,以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