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飞叶 徐燕立
1 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 杭州 310053
2 杭州传承中医门诊部 浙江 杭州 310004
胃癌前病变(PLGC)是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基础上伴有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上皮内瘤变,是正常胃黏膜向胃癌转化过程中的重要阶段(正常胃黏膜-慢性炎症-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上皮内瘤变-胃癌)[1]。研究表明,CAG伴肠化者年胃癌发生率为0.25%,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进展为恶性肿瘤的比例高达60%~85%[2]。因此,对PLGC的早期干预能有效逆转疾病的恶性进展,是预防胃癌的重点。徐珊教授系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药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近五十载,对消化系统疾病具有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尤其是对运用和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等PLGC具有独到见解。
《康熙字典》曰:“和,顺也,谐也,不坚不柔也。”和,是天地万物之大道,遵循和之主旨,顺应自然规律,万物得安。徐师临证常以和为法度,常言和有三层含义:其一,和是一种阴平阳秘的平衡状态。正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曰:“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其二,和是调和之法,是通过和解之法,使机体达到阴阳平衡的健康状态。徐师认为调和之法不拘泥于和解少阳之意,在临证中,针对机体的盛与衰,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广瘟疫论》有云“寒热并用之谓和,补泻合剂之谓和,表里双解之谓和,平其亢厉之谓和”。其三,和是选药应遵循的度,药有偏性,过则有损正气。徐师强调应根据辨证,选取既能对证治疗又能顾护胃气之品。
2.1 审证求因,祛除病邪达致中和:PLGC病位在脾胃,病程较长,徐师认为本病以脾虚为本,气滞、湿浊、热毒、血瘀为标,虚实夹杂,因虚受邪,因邪而虚,病情复杂。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虚是本病的根本原因,《素问·评热病论》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脾胃虚弱,则各种外因易于侵袭脾胃而致病。脾气虚弱,运化失常,导致湿浊内蕴,气机阻滞,甚则化热成痰,是本病发展的推动因素。《医学正传·胃脘痛》有云:“初致病之由,多因纵恣口腹,喜好辛酸,恣饮热酒煎炼,复餐寒凉生冷,朝伤暮损,日积月深,自郁成积,自积成痰,痰火煎熬……妨碍升降,故胃脘疼痛,吞酸嗳气,嘈杂恶心。”湿邪阻滞日久,气滞血瘀,损伤胃络。《临证指南医案》记载:“病初气结在经,久病则血伤入络。”由此,病久可造成胃黏膜损伤,甚至发生癌变。从PLGC到胃癌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徐师提出治疗本病的核心在于祛除病邪,截断病情发展,关键在于顺应脾胃特性,调和脾胃功能,使之升降相因,润燥相济,纳运相助,达到“和”的状态。
2.2 辨证论治,调和脾胃常用五法:徐师运用和法治疗PLGC,常根据机体失衡的主要矛盾,条分缕析,层层深入,采用理气、和血、通络、清热、化湿等方法,调和脾胃之升降、寒热、润燥,恢复脾胃生理功能。临证常用五法:①疏肝理气法:适用肝胃不和之脘腹胀满或胀痛,嗳气不舒,纳食不馨,舌淡红、苔白,脉弦者,常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②清肝和胃法:适用于肝郁气滞、郁而化火之胃脘灼痛,泛酸,嘈杂,胸胁苦满,口苦,舌红、苔黄,脉弦而数者,常用蒿芩清胆汤加减治疗。③清热化湿法:适用于湿热内蕴之胃脘疼痛,口中黏腻不爽,更衣欠畅,舌红、苔黄腻,脉滑者,常用三仁汤加减。④豁痰解郁法:适用于湿热内蕴,酿湿生痰,痰热扰心,临床可见胃脘胀满疼痛,口苦,失眠多梦,舌红、苔腻,脉滑,常用温胆汤加减。⑤养阴化浊法:适用于邪热灼津、胃阴亏虚导致胃脘部隐痛,口干,泛酸,嘈杂,舌红、苔少,脉细数,常用沙参麦冬汤加减。此外,脾虚是PLGC发生的根本原因,因此,徐师运用各法时常加入薏苡仁、茯苓、山药、白术等增强健脾、运脾之功效。PLGC病程较长,久病入络,络脉不通,瘀血阻滞,徐师常以郁金、延胡索、川芎等药活血行气,调和气血。
2.3 遣方用药,平和有度顾护胃气:徐师治疗PLGC顺应脾胃特点,用药遵循“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的原则,重视胃气的顾护。用药特点有以下三点:一是行气药忌辛燥。《丹溪心法·六郁》认为:“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理气解郁是PLGC的主要治疗之法,但大部分理气药性味辛香温燥,易损伤胃阴。徐师临证忌刚用柔,常用川朴花、佛手花、绿梅花、代代花等轻清之品理气而不伤阴。二是清热药慎用苦寒。肝郁化火或湿热内蕴易导致泛酸、嘈杂、灼痛等症状,此时若用栀子、龙胆等苦寒直折之品易损伤胃气,变生他证。徐师临证常用蒲公英、芦根等甘寒清热生津之品,使热清而胃中气不伤。三是补益药防滋腻。对于胃阴受损者,徐师善用北沙参、麦冬、玉竹等甘寒濡润养阴之品,并佐以佛手花、川朴花等理气之品,使补而不滞。
2.4 和为法度,凝练临床经验效方:徐师临证综合运用和法治疗PLGC,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不仅缓解胃脘疼痛、胀满、泛酸等临床症状,还能减轻PLGC胃黏膜肠化等病理改变。经过多年的临证实践,徐师总结出了治疗PLGC的经验效方——乐胃饮加味方。乐胃饮加味方由薏苡仁、怀山药、炒白术、炒白芍、郁金、香茶菜组成。方中薏苡仁健脾渗湿,为君药;怀山药健脾益气,炒白术健脾除湿,二药合用,助薏苡仁健脾化湿,为臣药;炒白芍柔肝养血止痛,郁金活血行气止痛,共为佐药;香茶菜清热解毒散瘀,为使药;诸药合用,健脾益气,行气散瘀,解毒化湿,切合PLGC脾虚为本、湿热瘀毒为标的病机。实验研究亦证实,乐胃饮加味方具有保护胃黏膜、减轻局部炎症反应、延缓PLGC进展的作用[3]。
罗某,男,51岁。2017年9月14日初诊。患者近3月余上腹部胀满不适,时有疼痛,口苦,舌淡红、苔腻,脉弦。2017年6月5日胃镜病理检查提示:(胃角)胃窦体黏膜慢性中度萎缩性炎,中-重度肠化,幽门螺杆菌阴性。此乃肝胃不和证,宜采用疏肝理气和胃之法治之。处方:柴胡、制香附、郁金、浙贝、炒黄芩、延胡索各10g,炒白芍、香茶菜、蒲公英各15g,姜半夏、姜竹茹各9g,车前草30g,蝉衣、绿梅花各5g,佛手花6g。14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温服。
2017年9月28日二诊:患者诉药后胃脘部胀满、口苦好转,仍时有胃脘疼痛,前方去制香附、佛手花,加八月扎9g,三叶青6g。28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温服。
此后,以上方为基础随症加减继续治疗半年有余,胃脘胀满、疼痛等症状未见反复,症情稳定。2018年6月28日复查胃镜提示:(胃窦小弯)胃窦黏膜慢性轻度浅表性炎,淋巴组织增生,幽门螺杆菌阴性。
按:本案症见胃脘胀满疼痛,口苦,结合舌脉,中医诊断为肝胃不和证。徐师用柴胡疏肝散加减调和肝胃。处方中柴胡疏肝解郁;香附理气疏肝而止痛、郁金活血行气而止痛,二药相合,助柴胡解肝经之郁滞,增强行气止痛之功效;白芍柔肝养血,又防辛燥伤阴;延胡索活血止痛;绿梅花、佛手花轻清疏导,理气而不伤阴。舌苔腻提示气机阻滞,痰湿内停,故以半夏、竹茹、浙贝化痰散结,炒黄芩、蒲公英、车前草、香茶菜清热解毒化湿。二诊时患者仍有脘痛,加八月扎、三叶青增强清热解毒、理气止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