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桑
今年的电影暑期档刚一开始,朱一龙主演的《人生大事》就大杀四方,仅两周时间就突破11亿票房。在媒体见面会上,朱一龙一袭黑衣,安静地站在一旁,真诚腼腆地朝着观众笑笑。入行十多年,朱一龙凭借诸多经典角色,成为无数人认可的“顶流”,但这些繁花盛景似乎与他无关,他像是生活在另一个隐秘的平行世界,在那里默默耕耘。
朱一龙很感谢《人生大事》,他说:“我生长在武汉,饰演武汉人是我的梦想。”慵懒中透着桀骜,疲惫里藏着孤勇的小人物莫三妹,是他一直想尝试的角色。为此,他特地剃了圆寸,留起胡茬,戴上大金链子,趿拉着拖鞋,操起武汉方言,成为一名游走在街头巷尾的殡葬师,冷眼看生死,热血混江湖。
有人评价朱一龙跳出了表演的舒适区,不再塑造温润君子。对此,他否定了:“可能我长相比较文静,又不爱说话,所以给大家这个印象。其实我塑造的角色是很多面的。”
确实,早在2018年的爆剧《镇魂》里,朱一龙就一人饰演三角——温文尔雅的大学教授沈巍,精明霸气的黑袍使以及最大的反派夜尊,三个性格迥异的人物的精彩演绎,让观众记住了朱一龙的名字。
在同年的热播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里,朱一龙又扮演“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的小公爷齐衡,被观众形容为“每一次出现就像一股山间吹来的清风”,他也因此获得白玉兰奖最佳男配角的提名。
而在去年有口皆碑的谍战剧《叛逆者》中,朱一龙成功塑造了抗战时期隐秘战线上的中共地下党员林楠笙,从懵懂迷茫到坚定成长,这个纯真与沧桑共存的铁汉人物,被朱一龙刻画得入木三分。
“一人千面”——这是观众对朱一龙驰骋荧幕的最大肯定。朱一龙对此又腼腆笑笑,接着给出了一个新奇的解释——可能是因为我喜欢海:“大海是最磅礴大度的,它不争不抢,但又蕴含着巨大的能量,所以大海有千面。”这股能量,被他定义为表演里的机锋,“平静的海面下藏着一把刀,表演能抓住人心的那一刹那,就是刀锋亮起的瞬间”。
朱一龙对刀锋的刹那闪亮,非常痴迷,因此造就了他与众不同的本事——抠细节,“有到位的细节,才有表演的机锋”。在《人生大事》里,莫三妹身为落拓不羁的江湖人士,用到位的肢体动作就能表现出七分,但朱一龙不满足于此,无论近景还是远景,他都加入了各式精巧的眼神,“莫三妹是个明粗实细的人,因此我要让最细腻的眼神帮我说话”,此番抠微表情的努力成功了,许多观众直呼他为“眼技派”。而《镇魂》是他第一次尝试用眼神演戏,刚开始找不到感觉,他就翻出“电眼男神”梁朝伟的片子,一帧一帧反复模仿,直到双眼酸涩。为了表现《叛逆者》中林楠笙肺部遭枪击后呼吸困难的瞬间,他逼迫自己两天两夜不合眼,在极度困乏时又连看三集有关尘肺病的纪录片,“看完后,我顿觉神清气爽,因为我要的那个机锋,来了”。这个机锋完美地征服了观众,一位网友回忆说,林楠笙的呼吸,让他梦回多年前在医院实习时,听到呼吸科病房里整日痛苦的呼吸声,“真实到让我落泪”。
对细节的忠诚,造就了朱一龙细腻动人的表演风格,甚至有导演评价:“他们这代的小生里,表演能如此稳准狠的,只有朱一龙一个。”
稳准狠,源自朱一龙的坚定。而海纳百川,一人千面,则是因为他的温柔。
“说我温柔,其实更多的是因为我害羞。”小时候,朱一龙就是课堂上那个不常举手的沉默男孩,“我每次都想做好十足准备再举手,就这样,机会溜走了。”久而久之,他更加文静起来,“当别人嬉闹时,我更喜欢在一旁静静地观察和思考。”
每天放学后,练习钢琴是他的必修课。学琴虽然枯燥,但培养了他优秀的艺术感受力。在母亲的建议下,高中毕业的他试着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没想到被录取了。当时的班主任崔新琴说,看中朱一龙是因为他虽像一张白纸,但很有潜力。
这份肯定在朱一龙看来,十分忐忑,毕竟周围都是优秀的科班生。第一堂表演课,老师让所有人上台把自己最丑的样子演出来,同学们都各显身手。只有朱一龙不知所措,他只会扮鬼脸,一开始大家都觉得他笨拙得好笑,但渐渐地,大家不笑了,因为在台上站到最后的朱一龙,已经竭力扮出了N种鬼脸,直到两颊发红,汗如雨下。
这堂课给了朱一龙极大的启发,“表演就是忘我,只要你走上舞台,你就是另一个人,什么害羞、担心,都不存在了。”
为了能达到忘我,他一到周末就跑到公共场所观察行人,边观察边记录,回来后再撰写心得。这个习惯一直保留至今。如今,朱一龙仍会在拿到剧本后,给每个人物写小传。每次进组前,他会写好几篇读后感和人物分析,积累一大摞手稿。
崔新琴曾评价朱一龙是“纯粹的表演者”,她至今记得在一堂表演课上,为了能真实地演绎一个卖烤红薯的人,朱一龙租了烤红薯的大桶抬进教室,“当时同学都觉得他好幼稚,用得着这么费劲地演吗?但我很感动,这是我从教多年来,见过的最认真的学生。”
不过“认真”二字在纷繁复杂的演艺圈里,并不能很快获得认可。大三排完毕业大戏,朱一龙就开始跑组接戏了。这一跑就是八年,这八年里,朱一龙几乎只能饰演小角色。跑龙套是家常便饭,有时一年连拍十几部,连一部上映的都没有。有同学调侃他像个流水线工人,他不辩解,还是默默走自己的路,因为他坚信:“什么角色我都要演,演技是拿镜头‘喂出来的。”有一次,他甚至演了一只猿猴,多年不见的朋友见了后,替他委屈:“你毕业都快十年了,还在演这个,不憋屈吗?”朱一龙又笑笑:“还好,演猿猴也是需要演技的。”
这份纯粹和执着,最终感动了命运之神,2018年,朱一龙替补出演了《镇魂》,一鸣惊人。
朱一龙虽然内秀,却从不掩饰自己的野心,他说:“我要在电影、电视剧史上留下一个名字。”但他从不为这份野心急躁过,“人生是一场长跑,演戏也一样。”
朱一龙具备很成熟的自我管理能力。在走红的这几年里,他始终未被流量裹挟。人们几乎未曾在综艺节目中见过他的身影。“我不想因为综艺而影响观众对我的判断,演员必须是纯粹的。”不拍戏时,朱一龙更喜欢看书、看展、学画,安静地待着。好友、演员李易峰说朱一龙太静了:“聚会时一喝酒就脸红,然后在一旁安静地笑眯眯地看着你,这会儿他不是在放空,就是在观察。”
安静的性格衍生出他的细致。“善良,永远替别人着想”是一众好友对他的评价。答应给粉丝寄签名照,无论过多久都记得,即便连粉丝自己都忘了;接受采访,贴心地告诉记者自己感冒了,最好戴上口罩。朱一龙始终是让人“如沐春风”的。
如今的朱一龙,越来越像平行世界里的隐士,享受当下,坐看云起,“将来观众能评价我是个好演员,就足够了,而对我自己来说,只要有人找我,就会一直演下去。”
追求艺术的长跑,对朱一龙来说,才刚刚开始。
(资料来源:《时尚芭莎》《文汇报》《博客天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