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清 詹庆珍 潘芯莹 李建成
直肠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病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与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及患者本身的基础疾病有关,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1-2]。直肠癌好发于直肠的中下段,发病年龄大多是在45岁左右,但是近年来随着环境因素的影响,发病年龄呈年轻化的趋势[3-4]。直肠癌患者早期多无明显症状,随着疾病的进展,可出现排便次数增加、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5-7]。直肠癌的治疗原则是以手术切除为主、化疗和放射治疗为辅的综合治疗,手术是治疗直肠癌的主要方法,但仅行手术治疗的效果并不理想,且局部复发率较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预后[8-9]。近年来,新辅助放化疗在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其指在手术治疗前先行放化疗,目的为使肿瘤体积,以利于后续的手术治疗等,从而缓解患者的痛苦,改善其生活质量,延长生命[10-12]。本研究旨在探讨新辅助放化疗对直肠癌患者生活质量、临床疗效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情况,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9年2月-2021年2月确诊的直肠癌患者165例,纳入标准:年龄35~65岁;出现临床症状,包括便血、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反复腹胀,大便潜血阳性;均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符合直肠癌诊断标准[4-6];既往均未接受放化疗。排除标准:有放化疗禁忌证;合并心、肝、肺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合并认知功能障碍及精神性疾病等;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80例,观察组8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表1(续)
两组患者均由同一组医师进行直肠癌根治术,术后定期复查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7]。
1.2.1 对照组 行常规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患者术前完善各项检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适合的直肠癌根治术方式,主要包括腹会阴切除术、低位前切除术、保留肛括约肌的直肠癌切除术等,术后根据患者肿瘤根除情况进行适当的辅助放化疗,对于手术根治不彻底的患者放疗采用长程方案,常规分割,照射总剂量控制在40~60 Gy,分次剂量为1.8~2.0 Gy,同时口服卡培他滨片(生产厂家:成都苑东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203570,规格:0.5 g),餐后 30 min内口服,每次剂量为1 250 mg/m2,2 次 /d,连续服用 5 d 后停药 2 d,1 周为1个疗程。具体疗程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制定。
1.2.2 观察组 术前采用新辅助放化疗后再行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放疗采用长程方案,常规分割,每个疗程照射总剂量控制在40~60 Gy,分次剂量为1.8~2.0 Gy,连续放疗5个疗程。放疗的同时口服卡培他滨片(生产厂家:成都苑东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203570,规格:0.5 g),餐后30 min 内口服,每次剂量为 1 250 mg/m2,2 次 /d,连续服用5 d后停药2 d,1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5个疗程,化疗至放疗结束,放化疗结束后6周左右行直肠癌根治术,包括腹会阴切除术、低位前切除术、保留肛括约肌的直肠癌切除术等。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年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手术后1周的生活质量,分析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使用健康调查简表(36-item short-form,SF-36)评价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生活质量,包括生理职能、生理机能、社会功能、健康状况、躯体疼痛、精力、精神健康、情感职能8个维度,各维度满分为100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高[9]。(2)采用世界卫生组织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1.1版(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 1.1,RECIST 1.1)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所有靶病灶消失,病理性淋巴结短径<10 mm;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靶病灶长径总和缩小至30%;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靶病灶长径总和有缩小但未达PR或有增加但未达PD;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靶病灶长径总和增加20%以上,并且其绝对值增加超过5 mm,或出现新病灶[10]。临床总有效率=(CR+PR)/总例数×100%。(3)术后并发症包括肠梗阻、尿路感染、切口感染、吻合口瘘。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CR为45.88%、临床总有效率为85.88%,均高于对照组的25.00%、7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1年临床疗效比较[例(%)]
术前,两组患者生理职能、生理机能、社会功能、健康状况、躯体疼痛、精力、精神健康、情感职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s)]
组别 生理职能 生理机能 社会功能 健康状况术前 术后1周 术前 术后1周 术前 术后1周 术前 术后1周对照组(n=80) 51.45±3.16 75.17±2.12* 54.36±4.15 71.22±2.58* 47.39±3.41 73.10±3.20* 56.35±2.04 74.27±2.08*观察组(n=85) 52.00±3.14 82.65±2.10* 55.01±4.12 79.85±2.65* 47.45±3.38 78.40±3.76* 56.39±2.01 80.19±3.25*t值 -1.121 -22.761 -1.009 -21.176 -0.113 -9.722 -0.127 -13.840 P值 0.264 <0.05 0.314 <0.05 0.910 <0.05 0.899 <0.05
表3(续)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53%,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
直肠癌是从齿状线至直肠乙状结节交界处之间发生的恶性肿瘤,早期会出现便血、大便次数增多、里急后重、肛门坠胀等的症状,恶性程度比较高,早期便可发生转移[2-3]。如未积极进行治疗,直肠癌会持续发展,可危及患者生命,缩短生存期限,其首选治疗方式为手术治疗,一般采用直肠癌根治术[4]。但单纯的手术治疗效果一般,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辅助放化疗在直肠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逐渐引起研究者们的关注[13-16]。
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1年,观察组患者完全缓解率为45.88%、临床总有效率为85.88%,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的25.00%、7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直肠癌患者术前行放化疗方案缩小肿瘤后再行直肠癌根治术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手术切除较为彻底,部分患者可达到治愈的效果[17-18]。术后,观察组患者的生理职能、生理机能、社会功能、健康状况、躯体疼痛、精力、精神健康、情感职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方案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分析原因为新辅助放化疗后再行直肠癌根治术,肿块切除较为彻底,预后较好,患者的身体状态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从而增强了患者积极乐观面对生活的信心[19-20]。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53%(3/85),分别为尿路感染、切口感染、吻合口瘘各1例,均经积极对症治疗后好转;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5.00%(12/80),分别为肠梗阻3例,尿路感染2例,切口感染3例,吻合口瘘4例。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为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可实现术前肿瘤降期、降体积的目的[21-23],本研究采用的长期放疗方案为传统的保守放疗方案,安全性较高,可于患者术前缩小肿瘤,从而降低了根治性手术的难度,使患者的不良反应较少。
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本研究为单中心的研究,样本量较少,随访期较短,而且未对患者的临床分期进行细化研究,另外新辅助化疗可能使部分患者错过了最佳的手术时机。未来将继续扩大样本量,延长随访期,并深入探讨不同临床分期的直肠癌患者具体的新辅助放化疗实施方案。
综上所述,新辅助放化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且并发症较少,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