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法治教育的问题及对策

2022-12-05 08:18辜香琳
智库时代 2022年40期
关键词:医学类医学生法治

辜香琳

(成都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不断增强青少年的规则意识。”[1]这是党和国家对持续开展大学生法治教育的根本要求。医学类高校肩负着培育新时代医学专业人才的重要使命,医学生是未来医疗卫生事业的主体,是未来医疗卫生和健康管理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加强医学生法治教育有助于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有助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因此,医学类高校应当重视医学生的法治教育。

一、医学生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因医疗人员无执照非法行医、医药机构制售假劣药品以及医学生非法使用化学违禁品等相关刑事案件报道率不断增加,备受社会各界人士争议。这些热点医疗案件对于医务人员以及整个医疗行业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引起人们去反思当前医学生法治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一)教学内容设置存在不足

医学生的法治教育相关内容主要源于《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这门课程,而法律基础知识的占比极少,总篇幅占整本教材的三分之一不足。从学科分类和内容安排上看,《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这门课被纳入思想政治教育范畴,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师在授课时更侧重于思想道德教育,淡化了法律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得法治教育在学生心里的重视程度不够。然而,法治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二者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首先,思想道德教育主要是宣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而法治教育则是以法律知识与法治思维的教育宣传为主。其次,思想道德教育着力于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以使他们成为思想品德高尚的人,而法治教育的目标则是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并使他们以法治意识指导自己的行为。[2]因此,两部分教学的内容和目标有所差异。多数教师重视思想道德对学生的思想引领作用,忽视法治观教育对医学生的思想规范作用,认为这是法学课程的教学任务。而多数医学类高校并没有为医学生再开设其他法学课程,没有对医学生现在学医和将来行医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进行法学专门教育,这样的课程设置状况导致了医学生对法治教育的漠视。

(二)学生法治认识存在不足

学生作为法治教育的实施对象,其思想行为端正与否对法治教育开展的难易程度有着直接影响。与综合类高校和人文社科专业有所不同,医学类高校学生普遍认为法治教育等公共课程的开设实用性不强,甚至还会增加学业负担,并且执意认为医学院校的医学专业只需要学习本专业相关知识就足矣。但事实证明,专业成绩的优异并不能与法律素养的高低相等同。比如,“复旦大学投毒案”中,林森浩作为专业成绩突出的医学高材生,明知药品毒性还投毒致他人死亡,其性质十分恶劣。这个典型案例说明了医学类高校学生对法治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存在不足,大多数学生并不理解高校开设公共课的意义,也不懂得法治教育对将来行医起到的重要作用。因此,他们对医学类高校加强法治教育的片面理解和严重偏见可能致使他们成为法盲,更有甚者,对法律失去敬畏之心。在综合院校积极推进学生法治教育的同时,医学类高校更不能成为法外之地。医学生长期接触各类药物,做实验时接触有害物品频率更高,如果没有得到法律的正确引导和约束,很容易造成社会重大危害性事件。因此,医学生对法治教育的偏见是高校法治教育困境之一。

(三)医院用人导向存在不足

公民健康意识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拉动了国民对医疗卫生行业的需求。但医疗卫生行业的竞争也不容小觑,在各种硬件设施等同的条件下,各大医院为了提升核心竞争力,达到等级评审,在建设高素质医疗团队方面煞费苦心。公立医院为了引进高级人才,不惜开出天价条件,包括提供高薪资待遇,搭建医疗平台,解决住房、子女教育、配偶就业等问题。多数医院在挑选人才时更注重医务工作者学历背景、科研成果、临床经验等外在突出条件,而忽视了品行道德和职业操守。而部分民营医院比之更甚,片面重视执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忽视其品德修为和职业操守,在利益驱使下引发数起医疗违法事件。出现这些事件的原因,除了医院管理不规范之外,还有医生涉嫌违规违法行医。医院在用人管理方面的漏洞,是爆发医疗事故的直接原因,也反映出了医务工作者医德医风不端正、医疗卫生法治观念薄弱和医疗卫生领域法治教育缺失的问题。

二、医学生法治教育问题的原因

医学生法治教育工作在医学类高校开展效果不佳、阻力大等问题,与高校的学科背景紧密相关。医学类高校专业的特殊性导致了高校侧重于提升医学生专业技能和科研能力,而忽视了医学生的法治素养和法治意识的培养,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重视技能培养而轻视人文教育

医学是一门极为复杂且知识体系庞大的学科,对医学生的理论专业知识、临床实践经验以及科研能力培养等方面提出了很高要求,学科的特殊性造就了医学生与其他专业学生的巨大差异。医学生更注重技能培养而非人文教育。首先,学习时间紧、任务重,相比其他专业而言,医学专业学生需要用5年时间才能完成基本学业,他们唯有将全部精力投入专业课程上,才能保证学习进度不滞缓。其次,大多数医学生在高中阶段都是理科生,由于文理科教学方法和思维模式的差异,使得他们对人文社科类知识的兴趣不高。最后,医学类高校与综合性院校学科背景存在差异。综合院校更注重学科多元化发展,人文社科类的重要性与理工科类基本相同。而医学高校则只注重发展医学专业,人文社科类专业相当于辅助性教育。由于种种客观因素的限制,这就使得人文社科类专业无足轻重。

(二)法治教育授课方式形式化

多数医学类高校的教师在法治教育授课中只是履行理论教学的职责。因为授课对象并非法学专业,所以在教学内容上对法治教育这部分并不重视,虽然涉及了宪法和部门法相关知识,但并未深入讲解,有的甚至一笔带过,并且也没有过多谈及医学相关法律法规。再者,医学是一门实证的科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各类医疗案件是医学生最好的现实教案,在将来行医中能极大限度降低或规避医疗纠纷。然而多数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却只讲纯粹的理论知识,不能深入分析相关医学案例。最后,高校的教学管理制度影响着教师队伍对法治教育的态度。医学类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强调完成教材的规定教学内容,严格要求教师执行教学计划的进度,导致教师不能针对性地延长法治教育的课时,不能发挥在法治教育方面的长处。这种程式化教学导致医学生对法律知识的了解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别提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法律手段来解决问题和维护自身权益了。

(三)法治教育教学内容单一化

医学类高校的法治教育课程授课内容仅依靠《卫生法学》和《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这两门课程。虽然《卫生法学》是一本关于医学生临床执业基本法律法规的教材,具有一定的针对性、适用性。但由于各医学类高校使用的教材版本不同和内容篇幅重点偏差等问题,导致学生获取的法律知识碎片化,甚至有的医学院校并未将《卫生法学》作为必修课。由此可见,医学法律教学内容单一化且碎片化,医学生想要建立系统深入的法律知识体系相对较难。再者,《卫生法学》这门课对授课教师的综合能力要求很高,不仅需要同时具备医学专业知识和法学专业知识,还要具有医疗和司法相关的实践经验,而目前并不是所有的医学类高校的授课教师都具备这些条件,无法全面详尽的向学生讲授这门课程。因此,仅靠这两门课程无法扩充医学生的法律知识储备量,也达不到对医学生法治素养和法治意识的高质量培养目标。

三、加强医学生法治教育的对策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加强对他们的法治教育工作,既有利于法治意识和法治理念的传播,又有利于培养中国社会法治化的中坚力量。[3]而医学生肩负着救死扶伤的责任,是未来中国医疗卫生科技领域的接班人,是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的主要力量。因此,为了提高医学生法律知识和法治意识,医学类高校应当采取相应的对策,着力推进医学生法治教育的进程。

(一)明确法治教育的主体地位

高校应当明确法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这两者的区别,强调法治教育的主体地位。医学类高校应当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这门课对学生进行法治观教育的基础上,再结合医学专业编写《卫生法学》教材,将法治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公共课程进行讲授,以便用充裕的课程时间和完整的内容篇章来保证法律基础知识在医学生课程学习中的教学质量。此外,高校还需要重新调整师资队伍,由专业的法学教师进行授课。当前法治教育相关课程几乎都是由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教师来讲授,而这些思政课教师很多都不是法学专业学科背景出身,缺乏专业法学知识和司法实践经验。因此,高校需要一批具备法学专业背景和实践经验的教师来讲授法治教育课程,他们能够在课堂上更加形象生动地给医学生讲授和分析相关的医疗法律案例,让医学生感受到法治教育在医学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并从根本上提高医学生的法律专业知识和法治意识。

(二)促进专业素养和人文素质同步发展

医学生的职业发展同人类生命健康紧密相连,这就促使了学校、社会对医学生的高要求,掌握全面而系统的医学理论知识是从事医疗工作的基本要求和必要前提。医者仁心,以德为先。医学类高校不仅要重视医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还要重视人文教育对学生价值观念上的引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4]将“德育”放在全面培养最首要位置,明确“立德树人、以德育人”是高校教育最基本的职责。因此,为积极落实党的方针政策,促进学生知识体系的全方位、多领域发展,医学类高校应当增加人文社科类的课程、课时。尤其是在医疗纠纷频发的大环境下,更应当肩负起培育医学生法治意识和人文道德素养的责任,协调医学、人文同步发展。高校应当重视对医学生的法治教育,使其夯实牢固的法律基础,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以保障自身和患者的合法权益。

(三)丰富法治教育的教学模式

“法治教育形式是使法治教育目标得以实现的理论模型和实践范式,大学生法治教育要达到其教育目标,就需要采用丰富多样的教育形式。”[5]因此,法治教育不能局限于课本上的教学,还应当联系现实生活。首先,学校可以通过与法律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定期聘请一些具有丰富实操经验的资深律师进行医疗案例讲解和分析,并结合医疗法律热点话题和社会现状与学生进行交流讨论,提高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其次,应当多开展法律实践活动,比如,参加医学法律知识竞赛、卫生社区普法宣传、旁听法院审判等活动,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法律运用能力和依法行医意识。最后,开发校园医学普法网络平台软件,设置一些医疗法律知识相关的选择题、案例分析题以及存在争议的热点医疗事故相关的判断题,根据年级调整题目难易程度,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法治教育。

(四)拓展法治教育的教学课程

近年来,医患纠纷和医疗事故频发,说明医疗从业人员的法律知识已不足以应对当下社会的局势,因而对医务人员开展法治教育迫在眉睫。当前,医学类高校法治教育课程设计还尚未完善,除《卫生法学》和《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这两门外,还应当结合医学专业特殊性,针对医疗行业的具体实际引入相关课程。例如,《执业医师法》确立了医师执业、定期考核与培训以及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等制度,能够加强医师队伍建设,提高医师职业道德素养,确保医师合法权益和人民健康;《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是针对如何准确、及时地处理医疗事故,以及保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维护医疗秩序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是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何做到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危害等问题,以及维护公众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传染病防治法》是针对传染病类别及程度,做到预防发生、控制传播和消除危害,以及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等。这些医学法律法规都应当纳入医学生法治教育的课程,以增强医学生应对医疗卫生风险挑战的能力。

总之,近年来频繁发生的医疗案件和医患纠纷,使加强医学生的法治教育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持久性工作。目前,虽然许多医学类高校已开设相关公共课程,但医学生法治教育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因此,高校应当着力推进医学生法治教育的改革,针对性的开展医学生法治教育,提升医务人员综合素质,才能为健康中国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相关链接】

成都医学院(Chengdu Medical College)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医学院校,坐落于四川省省会-成都市,由四川省教育厅、成都市政府共建,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四川2011计划,是四川省级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学院最早可追溯到1947年豫皖苏军区开办的卫生干部训练班。2004年8月,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学校移交四川省政府,由第三军医大学成都军医学院更名为成都医学院。2011年学校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猜你喜欢
医学类医学生法治
医学院校就业指导课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转化医学理念结合CBL教学法在口腔基础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大数据医学类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建设探析
——以莆田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为例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医学类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论中职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法治护航 守护生命之源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