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薇薇
(沈阳市骨科医院承基医院,辽宁 沈阳 110000)
患者在开展输血工作前,需保证患者输血的安全性,对交叉配血试验工作的开展有显著的意义[1]。交叉配血的方法主要包括交替介质配血法、盐水法、凝聚胺法、抗球蛋白法等。在开展交叉配血试验操作期间,因患者病史差异、血型差异、用药差异、病种差异等影响,较易呈现出一系列的安全问题,不但影响患者的输血质量,而且会显著增加一系列不良后果的发生率。因此,在开展交叉配血试验期间,就系列问题需要加以充分了解,并研究有效措施进行干预,以显著提升患者的输血质量,使得输血安全事故率显著降低[2]。本次研究将我院2018年6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134例交叉配血试验患者作为试验对象;就试验期间表现出的系列问题进行分析,并且研究具体干预措施,旨在探讨在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期间表现出的系列问题,并且对解决方法加以总结,以对患者输血安全做出充分保证。
1.1 一般资料 将入院2018年6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134例交叉配血试验患者作为试验对象,女患者50例,男患者84例;年龄为7~82岁,平均为(43.59±2.59)岁。纳入标准:①患者无凝血功能障碍。②患者无严重血液传染性疾病。排除标准:①对于交叉配血试验表现出较差依从性。②患有精神方面的疾病。
1.2 方法 交叉配血试验的方法主要集中于试管法正反定型试验、卡式定型试验、直抗试验以及吸收放散试验几个方面。在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期间,通过对患者基本情况加以了解,合理展开唾液中血型物质鉴定、凝聚胺交叉试验与卡式配血试验系列操作。对于上述系列试验操作,均严格按照说明书以及规范明确展开[3]。
1.3 统计学方法 对于交叉配血试验患者试验结果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22.0展开处理,计数资料(问题比例)行χ2检验,以[n(%)]表示,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交叉配血问题进行分析,其他血型抗体、发现不规则凝集素、库存血差错以及ABO血型鉴定错误比例分别为29例(21.64%)、24例(17.91%)、27例(20.15%)以及54例(40.30%),ABO血型鉴定错误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交叉配合问题(P<0.05)。就交叉配血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自身温抗体、配血标本不合、血型不规则抗体、自身冷抗体、蛋白紊乱、药物、血型抗原性减弱、使用肝素以及血型抗体效价减弱例数分别为17、28、13、16、11、15、12、13、9例,配血标本不合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原因所致的交叉配血问题(P<0.05)。
针对交叉配血试验系列问题加以明确后,合理采用具体措施展开对应干预:①为了保证配血标本的安全性,在开展交叉配血试验工作前,要求护理人员保证每一份配血标本信息的准确性以及完善性,充分避免后续操作差错的出现。在实施血液标本采集期间,就标本信息进行核对时安排2名护理人员认真完成。血液标本在使用前,要求检验人员对一系列信息进行再次核对,防止因错误标本而呈现输血安全事故的现象[4-5]。②对患者信息进行充分了解,在开展交叉配血工作前,护理人员需增加与患者的交流力度,对患者入院前的用药情况进行了解,利用患者自述、家属介绍以及病历查询等方法,对患者用药情况以及系列信息进行掌握,以充分避免差错的出现[6-8]。③输血申请单需规范填写,以防对交叉配血试验结果产生影响[9-10]。护理人员对于每一份输血申请单均需要准确并且完整填写,防止对交叉配血试验结果产生的影响,如患者是否存在输血史以及妊娠史等,其中抗C抗体以及抗E抗体是导致患者呈现出抗体不规则的关键原因。就交叉配血试验期间呈现出的配血标本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主要是因不规则抗体所导致的配血不合。此外,一系列特殊疾病也会使患者呈现出交叉配血试验等相关问题,甚至对试验问题产生影响。对此在实施交叉配血期间,需要就患者系列疾病情况加以充分了解,如因为结核病以及肝病等导致患者呈现出蛋白紊乱的情况。因为白血病会使患者血型抗体效价以及血型呈现出抗原性减弱的情况。因为淋巴瘤以及结缔组织疾病,会使患者呈现出自身抗体的情况。因为感染性疾病会导致患者血液出现冷凝集的情况。④正确开展血型鉴定工作、抗球蛋白试验操作,并对配血标本不合原因进行分析,以保证患者的输血安全性[11-13]。因此在实施交叉配血试验之前,合理展开血型鉴定具有重要意义。如血型难以鉴定,则临床需要对患者的血液样本重新抽取,将血型鉴定方法以及血型鉴定剂进行更换。如孵育法、凝集试验增强剂、唾液血型物质鉴定、洗涤红细胞法以及将反应时间延长等。如果上述方法仍无法对患者血型进行鉴定,则可准备适量O型血对患者输入。此外,如患者呈现出ABO正反血型不符现象,则可展开血型鉴定操作。即通过对正反定型结果加以分析,其一为O型,其二为A型,则准备O型血输入;其一为A型,其二为AB型,则准备A型血对患者输入。⑤合理展开抗球蛋白试验操作。在实施交叉配血试验期间,如出现配血标本不合格情况,在将人为影响因素排除后,应合理展开抗球蛋白试验,对配血标本不合格原因展开针对性分析。依据最终结果,合理完成相应对策的制定,以保障患者的输血安全。
对于假阴性凝集现象的出现,需要给予充分预防。包括:假阴性凝集表现为红细胞过少或者过多,对应导致抗原抗体比例发生错误,表现出前带或者后带的情况对假阴性凝集发生原因加以分析。①此外检测人员易将溶血误认为凝集,如未洗涤红细胞血液中表现出血浆血型物质情况,尤其表现出轻度贫血现象后,会导致部分红细胞表现出大量溶解抗原释放情况,从而造成血清中对应抗体出现中和作用。因为试验时间过短致较弱凝集现象无法出现。②呈现出温度不当的情况,对于盐水配血以及ABO血型鉴定,需要在室温下展开。不完全抗体在实施检查期间,需要在37 ℃条件下展开。③轻度凝集检测人员易误认为无凝集,检测人员对于红细胞串线形成误认为凝集,应特别予以注意。④呈现出寒冷凝集的现象。因为在肝硬化以及肺炎患者血清中可呈现出较高的寒冷凝集效应,所以在交叉配血期间,需要对水箱中温度实施调整,直至加至37 ℃。⑤反复展开对应检查,或者在报告期间表现出含量凝集情况。对于某些肠道感染后的患者,其血液中表现出B抗原的情况;对于获得性病理性自身冷抗体呈现出凝集情况。部分患者在选择青霉素进行治疗后,会表现出青霉素抗体的情况,并于红细胞表面附着,对应呈现出血清凝集情况。⑥表现出继发性或者自发性凝固的情况。主要因为操作人员在实施采血期间动作迟缓,导致血清呈现出自行凝固的情况。可能是诸多钙离子造成污染,从而表现出凝固情况。因此此类仪器在使用期间,需要保持干燥清洁,避免呈现溶血情况,滴管以及吸管需要做到专用[14-16]。在完成交叉配血后,需要就试验结果展开对应核查。其中需要对献血员以及受试者标本是否正确加以了解,就反应条件、操作程序以及试验结果等充分了解。核对无误后,对于交叉配血报告需要认真填写。此外在报告期间,对于献血员以及受试者的性别、年龄、姓名、采血日期以及血型等加以充分了解[17-18]。
本次研究发现,对交叉配血问题进行分析,主要集中于其他血型抗体、发现不规则凝集素、库存血差错以及ABO血型鉴定错误方面,比例分别为29例(21.64%)、24例(17.91%)、27例(20.15%)以及54例(40.30%),ABO血型鉴定错误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问题;就上述问题出现原因进行分析,主要集中于自身温抗体、配血标本不合、血型不规则抗体、自身冷抗体、蛋白紊乱、药物、血型抗原性减弱、使用肝素以及血型抗体效价减弱方面,例数分别为17、28、13、16、11、15、12、13、9例,配血标本不合格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原因所致的交叉配血问题,从而证明对交叉配血试验系列问题加以明确后,采用上述措施给予对应干预,可以降低交叉配血系列问题的发生率,从而保证患者顺利输血、安全输血。在实施交叉配血期间,如出现配血标本不合格现象,在将人为因素排除后,可利用抗球蛋白试验对配血标本不合原因进行分析,依据获得结果制定具体对策来展开对应干预,以保证临床输血患者输血安全性做出保证。
综上所述,对交叉配血试验系列问题进行了分析,主要集中于其他血型抗体、发现不规则凝集素、库存血差错以及ABO血型鉴定错误几个方面,而就此类问题原因进行分析,主要集中于自身温抗体、配血标本不合格、血型不规则抗体、自身冷抗体、蛋白紊乱、药物、血型抗原性减弱、使用肝素以及血型抗体效价减弱几个方面,对此临床在开展交叉配血试验期间,对于配血标本安全性需要做出充分保障,充分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以及用药情况,正确展开抗球蛋白试验以及血型鉴定,可显著降低交叉配血问题发生率,保证患者的输血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