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澄澈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尤其是对青年一代的思想政治工作。大学时期是青年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关键时期,高校要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近两年,高校涌入了一大批“00后”大学生,这些大学生相比“95后”有着更加个性的思维,对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朋辈教育也已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和发展的方向及动力之一。因此,加强朋辈教育对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朋辈教育指的是年龄相近、有共同的生活背景和共同语言的一群人通过相互交流、分享经验从而相互促进,改变彼此之间的想法、观念和行为,共同成长的教育方式。朋辈教育能够把抽象的理论和道德规范转化到日常的行为和个人形象中,引导广大学生在思想和行动上向优秀朋辈学习和模仿。对朋辈教育中的朋辈的要求,并不需要全方位的优秀,只要在学习、竞赛、生活、工作等某方面有可借鉴学习之处,便可以发挥出朋辈的力量,推动大学生实现自我教育。近几年,大批“95后”辅导员进入学校,辅导员队伍越来越年轻化,因为年龄的优势,思想相对更加开放,也更易接收新事物,容易与学生打成一片,进而了解到学生的真实情况,因此同样可以发挥自己的人格魅力,作为朋辈教育的力量之一引导大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所以在新时代背景下,笔者认为朋辈教育的朋辈不仅仅是优秀学生,也涵盖了年轻辅导员。
突出平等互动,拉进与学生之间距离,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和工作效率。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围绕“以学生为中心”,重视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不同于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以老师的身份居高临下地出现在学生面前,朋辈教育通过年龄相仿、背景相似的同学以及年轻辅导员和受教育者面对面平等对话,学生更容易放下戒备,在感情上产生共鸣。朋辈的言传身教更加具有示范性和吸引力,在日常的相处中,他们优秀的品格和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会潜移默化地正向引导受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也在润物细无声中得到体现。
有利于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大学生朋辈教育的形式主要体现在自我教育,通过日常的互动沟通,大学生朋辈群体之间会交流内心的真实想法,从而自己发现问题或找到差距,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接受朋辈的建议,得到激励,不断调整自己到最佳状态,形成良性互助。朋辈教育者在参与朋辈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增强自身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同时也激励优秀学生严格要求自己、提升综合素质,以实现朋辈导师在自我提升、教育他人中的良性循坏,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通过朋辈榜样带动身边同学形成良好的扩散效应和群众效应,正面引导和激励受教育者发挥主观能动性,向榜样看齐。
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有效补充。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大学生的数量逐渐增多,个性迥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量和难度都大大增加。尤其是目前多数高校辅导员没有按照1:200配齐,数量不足,辅导员除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外,还需要耗费时间精力处理其他繁重的工作任务,以至于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而大学生朋辈群体中的优秀学生可以充分发挥朋辈优势,拉进与受教育者的距离,通过高效沟通对话以达到思想引领的效果,进而推动受教育者更主动直接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年轻辅导员的年龄优势不仅工作起来更有活力,帮助分担其他辅导员的工作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还能减少与学生之间的隔阂,与学生共情,提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与效率。
当前,越来越多高校将朋辈教育理念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并积极探索出多种多样的朋辈教育方式,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目前大部分高校设置了新生班主任助理或者新生辅导员助理岗位,通过招募优秀的大二、大三学长学姐担任,协助班主任和辅导员做好新生入学工作,帮助大一新生熟悉校园环境,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解答困惑,并积极引导新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在校园内找到自己的价值。班助和助辅作为新生入学的第一个紧密陪伴在身边的朋辈,他们的话语往往在新生心中有着很重的分量,他们的行为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引导着新生,如朋辈教育者自身积极参与社团活动或在团总支学生会任职,新生也会跟随他们的脚步,积极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与管理中来。同时,这些朋辈教育者身边也聚集着优秀的学生,他们会通过给新生开主题班会,邀请身边不同领域的优秀朋辈与新生交流,帮助新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顺利度过迷茫期并找准自己的发展路径。
高校每年都会开展五四评优、奖学金评选、先进人物和集体选树,通过评奖评优,一大批典型人物和集体涌现出来。各高校会充分利用评奖评优契机,开展大型表彰活动,拍摄制作典型人物集体宣传视频在校内循环播放,利用线下宣传栏、学校电台、线上公众号官方网站等媒介开展多样的宣传活动,在校园内营造浓厚的“比学赶超”氛围。各学院相应开展榜样事迹交流分享会,邀请获奖同学为全院学生讲述在校园的生活作风和学习经验,直系朋辈的榜样示范作用会发挥得更加明显。
网络朋辈教育相较传统朋辈教育而言,有着朋辈教育主体的广泛性和匿名性,互动方式的交互性和实时性等特点,是传统朋辈教育的延伸和拓展,可以进一步提高网络育人的实效性。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下,朋辈教育的主客体只需要通过互联网媒介进行互助交流,且在网络上的语言表达更加宽松自由,风格迥异,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主动筛选内容,更容易被大学生接纳和理解。同时,当出现有着相似的成长环境朋辈教育主体时,互联网的群体效应同样会在朋辈教育过程中显现,并放大朋辈教育主体的榜样示范作用,有利于在高校学生群体中构建心理认同和行为认同。
朋辈教育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之一,近年来逐步得到重视。各大高校陆续开始建立起朋辈教育队伍,依托校园内各线上线下平台开展朋辈教育试验,获得了一定的成效。与此同时,在朋辈教育推进过程中,相关问题也陆续显现出来。
多数高校在选拔朋辈教育队伍时,更加侧重于学习成绩优秀或者学生工作出色的学生,然而如此单一的选拔标准使得队伍无法创新发展,更难以真正深入到学生群体,满足高校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大学生的要求。对大学生的教育不仅仅局限于学业工作方面,还包含了道德教育、创新意识教育、感恩教育、劳动教育、诚信教育、安全教育等多方面的内容,而朋辈教育队伍的选拔要求范围也需相应地拓宽。朋辈教育者承担着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五大方面的指导教育工作,因此对其选拔显得尤为重要。朋辈教育者的选拔要求单一直接导致了队伍单薄,而被选上的学生由于本身学业繁重,事务繁忙,同时兼顾朋辈教育辐射出的各种活动讲座,不能一直保持激情,在后期可能会出现“消极怠工”的情况,与此同时受教育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会不断下降,朋辈教育的效果也就大打折扣,无法形成一套系统完整且常态化的朋辈教育体系。因而,在以高标准、严要求来选拔朋辈教育队伍的同时应与时俱进,锐意创新,结合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的现状灵活地调整队伍,方能使得朋辈教育的力量得到充分发挥。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朋辈教育体系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如规范的指导性文件和考核细则、适当的奖惩机制等,会阻碍高校朋辈教育常态化开展,不利于朋辈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成长。朋辈教育者虽然是学生中的优秀群体,但相较于专职思政教育工作者而言,由于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技巧和专职老师的权威,面对棘手的问题时容易出现畏难情绪,甚至容易感情用事。朋辈教育者由于缺乏专职导师的权威,有时会遭受到受教育者的非难,面对受教育者的不合理要求和不配合状态,不懂得如何妥善解决,朋辈教育的效果得不到充分体现。同时,朋辈教育的核心是由优秀的同学带动后进的同学,缩小差距,共同进步。然而由于缺乏高效率、高质量、系统化的队伍培养机制,受制于大学四年学制,尤其是职业院校三年学制,通过漫长的培养,在还没有从学生群体中凸显出来的情况下,很有可能已经面临毕业升学择业等个人问题,朋辈教育队伍的建立难上加难。
目前大部分高校没有把握住网络朋辈教育的主导权,缺乏对朋辈教育主体的培育和监督,导致网络朋辈教育主体良莠不齐,带来了一定的舆论隐患。例如当朋辈教育主体没有受到正确的价值引导,受到外界或自身的影响出现消极情绪或负面思想,而其影响力能够辐射相当一部分学生,在网络传播速度快且范围广的背景下,很容易会在网络中引起较大的舆论风波。另外,当网络朋辈教育的内容大部分以“碎片化”形式出现时,由于缺乏系统性和专题化的谋划与管理,学生很容易“一看就忘”,朋辈教育的效果难以显现。
如何选拔一支优秀的朋辈教育者队伍决定了高校开展朋辈教育的实施效果,当前,各高校针对朋辈教育队伍的选拔机制不够全方位、多元化。一个优秀的朋辈教育者首先应具备政治素养高、理想信念坚定、学习和应变能力强、热心助人、心理素质好等基本素养。高校应充分利用校园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进行广泛宣传,同时开放自荐与他荐通道,号召各学院各部门深入挖掘选拔优秀人才,并鼓励学生自己报名,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扩大朋辈教育者选拔范围,除了传统的在专业学习、科技发明等方面选拔突出的学生以外,将范围扩大到志愿服务、就创业典型、游学访学经历、自立自强、文学研究等多方面,结合高校院系专业特色,设置相应的选拔范围,多元化选拔朋辈教育典型。选拔过程注重公平、公正、公开,搭建优秀学生交流平台,营造互相学习、优势互补的良好氛围。
针对朋辈教育者开展系统的培训和教育,对于提升朋辈教育队伍的理论素养、业务能力和朋辈影响力,进而提升朋辈教育质量来说十分必要。首先,开展理论提升专项培训,通过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四史,在学习中进一步坚定政治信仰,强化使命担当,朋辈教育者要在教育中激励广大学生将小我融入大我,拥护党的领导,为祖国事业发展不懈奋斗。其次,开展具体业务指导及能力培训,使得朋辈教育者能够明确自己的定位和职责,并掌握开展朋辈教育的方式和技巧,根据不同的培训内容可以采取多样化培训方式,如主题讲座、集中讨论、外出实践观摩、模拟教学等,邀请相关辅导员和专业教师进行辅导,定期开展朋辈教育者经验分享会,鼓励朋辈教育者之间互相交流与学习,共同促进共同成长。
互联网环境的复杂多样要求高校辅导员、班主任、专任教师、管理人员共同加入到对网络朋辈教育平台的管理当中。加强对网络朋辈教育平台的监督,必要时组建网络舆情巡查小组,充分调研高校学生思想动态和实际需求,主动设立朋辈教育网络交互学习平台。加强对网络朋辈教育主体的价值引导,传递正能量,教育内容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语言生动得体,借助网络的传播优势,充分发挥网络朋辈教育者的示范引领和在网络舆论引导中的正向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感染广大学生,培养学生的网络素养和社会道德责任感。积极探索建立优秀网络朋辈评选和激励机制,鼓励高校中有突出能力的学生策划开展网络活动、设计网络作品,实现线上线下的同频共振、教育与自我教育的有机结合。
【相关链接】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Nanjing Vocational University of Industry Technology),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所以“职业”两字冠名的职业教育学校,是公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学校、首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首批获准与应用型本科联合举办高职本科专业的高职院校、江苏省高水平高职院和卓越高职院建设单位、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入选国务院第二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江苏省第一所国家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
学校前身是中国近现代民主革命家、社会活动家、教育家黄炎培先生于1918年在上海创办的中华职业学校,历经上海机械学校(1952-1960)、南京机电学校(1960-1999);1999年6月升格为全日制普通高校,更名为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9年,升格为职业本科学校;2020年6月,更名为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据2022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仙林、中山、天堂三个校区,占地面积1360亩,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值约3.4亿元;图书113万册;设14个教学单位,有23个本科专业、47个专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14513人,其中本科生4268人,外国留学生70余人;教职员工108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