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医护理学课程教学的思考

2022-12-04 00:07李丽华
卫生职业教育 2022年3期
关键词:护理学中医药肺炎

李丽华

(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医护学院,福建 福州 350313)

2019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相继发布了多个版本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诊疗方案》,其中包含了中医诊疗方案,切实说明中医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中医药抗疫成为“中国经验”的亮点,引起了广泛关注。疫情为灾难,亦为警示,乃为天时;中医药根植于华夏沃土,此乃地利;国之上下,乃至国外大众对中医认可度的提高,可谓人和。作为一名中医护理学教师应紧抓机遇,弘扬中医药文化,反思教育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1 中医护理学课程教学现状

1.1 课程基本情况分析

中医护理学为专业选修课,开设在第三学期,学时安排不足50节,内容包括中医护理基本理论、中医护理基本方法、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常见病证中医护理等,其中中医护理基本理论和中医护理基本方法部分理论性较强,学生的接受度相对较弱;常用中医护理技术部分易于掌握;常见病证中医护理部分涵盖基本的常见病和部分传染病护理,是所学理论和操作的综合应用。简而言之,本课程涉及知识面广,内容较全面,实用性较强,在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中占有一定比例,但课时数较少。

1.2 学生情况分析

大学阶段是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时期,当代大学生虽然生理上已基本发育完成,但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其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正在形成,也是塑造人格的关键时期。由于高校扩招,高职生作为大学生群体的组成部分,普遍存在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积极性不强、缺乏主观能动性、对传统文化认知和感悟浅显、对中医护理理论知识掌握困难等问题;同时,大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阅历,对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如拔罐、刮痧、艾灸等内容已有所耳闻或曾经见习过,故而,对中医护理技能操作部分的兴趣较浓厚,有操作经历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较高。

1.3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物联网技术的成熟及应用,从计算机技术到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及人工智能技术、云技术、A R/V R技术等日益发展的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了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催化出了智慧教育新形态,信息技术也将推进高等教育信息化。2018年4月,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明确了“互联网+教育”模式,提出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中医护理学课程与互联网结合进行的改革为大势所趋。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因疫情防控需要,学生返校时间推迟,无法正常开展线下教学,因此线上教学优势立显。学校积极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号召,开展线上教学,中医护理学教师利用在线教育资源和平台,完成教学任务。

2 完善课程目标

中医护理学教学应以课程为载体,以新冠肺炎疫情为抓手,以思政教育为灵魂,融入生命教育,深入贯彻落实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教育理念,达成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中医护理学属于中医药学科体系,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典范,蕴含着丰富的思政素材,充分挖掘和运用其中潜藏的思政资源,把思政教育融入中医护理学专业教育,使中医护理学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协同增效,切实将思政教育落实到教学全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在弘扬文化自信的大环境下,中医护理学课程教学应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3 教师肩负重任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韩愈在《师说》中载明:“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教师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传承文明、塑造灵魂的责任。中医护理学教师应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恪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准则,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知识功底和中医护理实践操作技能,能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具备“双师双能型”教师(指教师、工程师等资格兼具,教学能力、实践能力兼备的教师)应有的素质,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做好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2]。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新冠肺炎疫情等突发事件的发生,对每一名中医护理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化教学是教师不可或缺的基本技能,洞悉疫情事态,敏锐把握学科内容,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中医护理学教师任重而道远。

4 教学思考

4.1 正确定位中医护理学课程

中医药影响力日渐增大,应充分认识高职护理、助产专业开设中医护理学课程的重要性。中医整体观念、天人合一的思想,具有生存教育的意义;中医护理学蕴含着哲学智慧和方法论,具有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意义;课程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具有文化传承和思政教育的意义;课程中的情志护理内容,有助于学生调控情志,提升情商;课程中药物护理之食养、食疗、药膳等药食同源内容,可指导学生健康饮食,正确养生,具有现实的生活教育意义;课程中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和较强的实用价值。此外,在此次全球新冠肺炎战“疫”中,一切皆为保卫生命,诚若孙思邈在《千金要方》所载:“人命至重,有贵千金。”通过本课程学习,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和纬度思考人的生命与健康问题,使之珍视生命,助力“健康中国”,故而中医护理学课程还承载着生命教育和健康教育的重任。因此,在高职护理学、助产专业开设中医护理学课程具有重要意义,应在课程设置中占有一席之地。

4.2 传承和发扬大医精诚精神的必要性

教育的核心价值决定了德育在教育中的中枢地位。从古至今,历代大家都十分重视人才道德的培养,立德树人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育人是本,其根本在于立德[3]。宋代《省心录·论医》载明:“无恒德者,不可以作医。”中医护理学课程教学也应秉承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致敬新冠肺炎疫情中的“逆行者”,传承和发扬大医精诚精神,实现课程育人功能。

专业课程具有很强的专业和行业背景,与学生将来就业和职业发展息息相关,专业课程思政能培养学生专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对其成长和发展具有长远的正向引导作用[4]。中医护理学教学应凭借深厚的中医文化底蕴,通过课程思政和理论学习,帮助学生“内练精气神”,旨在固本培元,即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为“精”,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为“气”,学生的灵魂教育为“神”,不断提升学生个人道德修养,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在以德为先的基础上“外练筋骨皮”,意以降本流末,即通过德育教育和理论知识学习,内化为学生学习的动力,以熟练的操作技能为“筋”,以强健的体魄为“骨”,以得体的行为举止和言语表情为“皮”,内外兼修,德技并行,刚柔相济,达到形神合一,全面提升学生的自身修养。

4.3 德育与专业教育高效融合

鉴于高职护理学、助产专业课程设置中,中医护理学课时安排有限,权衡专业知识和技能与课程思政间的比重,达到德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这是每一位中医护理学教师应思考的内容。

(1)古今结合,交相辉映——精选人物,唱响中医护理学课程德育的诗和远方。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精选疫情中的“逆行者”和中医药学史上的圣贤,使学生以能“看见的”与历史中“看不见的”人为榜样,将大医精诚精神内化于心,敬重前辈,敬畏生命,激发其进取精神,促进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注重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结合疫情防控期间,全国各地中医药防治方药的异同,让学生充分理解并掌握中医护理中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因地制宜的“三因制宜”理念。中医护理学充满了思辨智慧,决不是简单的一个症状对应一个汤方,也并非一个汤方可治天下病,在信息蜂拥而至的今天,思辨能力是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养[5]。

(3)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习就像人的生理病理,没有谁可以替代谁,学习永远是学生自己的事情[6],所有人的学习都是自我学习[7]。中医药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优势,再次提升了大众对中医药的认知度,作为中医护理学专业学生,更应加强对健康和防疫、抗疫的认知,端正学习态度,带着对知识的欲望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这是时代给予中医护理学专业学生的“欲”。教师适时分享读书清单及名师精品课程,精选疫情热点开展辩论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及可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当好学生学习的引路人。

(4)取舍有度,留白于教——敢当中医护理教育教学之无为。“有力量处不在落笔,而在留白”,权衡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让教师明白有所教和有所不教。中医护理学课程教学内容和思政素材丰富,在有限的课时中应取舍有度,适度留白,适时按下“暂停键”,使教学张弛有度,从而唤醒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索研究获得空白处的内容,从而掌握知识。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是故取舍有度,留白于教,无声胜有声,无为胜有为,无教胜有教。

4.4 统筹教材内容,助力抗疫防控

随着自然科学的进步,医学发展的趋势已由以治病为目的转向为预防疾病与损伤,维持和提高健康水平,这与中医“治未病”理念一致。“治未病”思想源于《黄帝内经》,乃中医药文化的最高境界,未雨绸缪,不给疾病发生的机会,不予疾病转变的契机,面对持久的新冠肺炎疫情,专业教师应以大医精诚为主旨,融医德与医技为一体,以“治未病”为主线,以预防和养生相关护理知识为基础,统筹规划教材内容,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使学生学有所获,趋利避害,做好疫情防护,并惠及亲朋邻里,从而助力抗疫防控。

4.5 立足体验式生命教育,增强中医文化自信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医学有自己独特的生命理念和实践品格,能对若干生命健康问题给出切实回答,给出有效处方[8],对疾病的预防和亚健康状态的干预有其独到之处。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高校大学生亚健康发生率较高[9],大学生亚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发挥中医防治、诊疗优势,在做中教、做中学。如通过中医预防和治疗,使女大学生学会自我防治,教会其按压合谷、内关、三阴交等穴位,或艾灸关元、八髎穴等以缓解痛经,学习天宗穴区域和上臂相应区域等部位刮痧,缓解经前期乳房胀痛及乳腺增生、结节等引发的症状。又如近年来,电子产品不断发展,大学生颈肩背部发病风险逐年增高[10],运用全息理论,通过中医穴位按摩,改善其颈肩背部的不适,教授其健康锻炼操,旨在通过体验式健康教育,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健康的饮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中医文化自信。

4.6 师者,传道授业,当好引路人

从非典到新冠肺炎疫情,从果子狸到蝙蝠及三文鱼,喜食奇特“野味”,追求“鲜味”,暴露出国人的不良饮食习惯,饮食不仅仅是个人“私事”,有可能成为牵涉公共利益与安全的“公事”[11],疫情引发我们深思人与自然的关系。《素问·宝命全形论》曰:“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道德经》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中医所追求的是以自然为本的天人合一价值取向,敬畏自然,并向大自然学习,使人道合于天道[11]。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讲授知识,更应在日常生活中当好学生的引路人,如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不时不食”“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则服之,以补精益气”等中医饮食与养生思想,顺应四季变化的饮食,做到内在机体与外在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使学生感悟天人合一的生存智慧,把握自然规律,顺应自然,面对纷沓而至的现代饮食文化、养生保健信息,学会明辨真伪,做自己和他人的健康使者。

5 结语

人类文明的进程,疾病谱的变迁,中医药立足于人体正气,运四诊断变化,借天地万物调护人体平衡,以提高人体正气之不变应对疾病之万变,在疫情中再次展现中医药魅力。教师应以新冠肺炎疫情中的人和事为例,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完善中医护理学课程教学内容,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当好学生的引路人。

猜你喜欢
护理学中医药肺炎
欢迎订阅《基层中医药》杂志
《家庭中医药》老读者请注意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护理学报》第六届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
中山大学《康复护理学》幕课上线
《护理学报》举办“护理科研与论文写作”高峰论坛的第二轮通知
《护理学报》举办“护理科研与论文写作”高峰论坛的第二轮通知
来势汹汹的肺炎
犊牛肺炎巧防治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