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管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效果

2022-12-03 02:45张敏鸿金若玫
智慧健康 2022年26期
关键词:性肺炎颅脑气道

张敏鸿,金若玫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神经外科一区,广东 汕头 515041

0 引言

重型颅脑损伤是十分常见的神经外科危重症,由于意识模糊、中枢性呼吸衰竭,一般需要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协助患者呼吸保持其正常的血氧水平,但是建立人工气道的同时也会破坏患者正常的生理屏障功能,容易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导致患者机通气及住院时间延长,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及预后[1-2]。目前常规护理中没有针对人工气道的管理措施,临床工作中也没有建立起人工气道精细化管理流程,无法有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而人工气道的护理状态又容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3]。集束化护理最早由美国健康研究所提出,是一种先进的护理体系,集束化护理中的各项措施都经过临床询证证明可以改善患者预后,各措施综合实施病人获益多于单项措施实施,是一种具有询证基础的完善全面科学化的护理方法,将多种干预措施进行关联融合,通过主动采取措施进行预防能够降低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率[4-5]。基于以上背景,本次研究选择本院收治的78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机械通气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组后,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采用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管理,探究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管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效果,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2020年10月-2021年8月本院收治的78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机械通气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39例患者中,男21例,女18例;年龄57~76岁,平均(64.52±5.26)岁;BMI 20~26km/m2,平均(24.32±2.15)km/m2。对照组39例患者中,男20例,女19例;年龄55~75岁,平均(63.52±4.11)岁;BMI 20~26km/m2,平均(23.84±2.53)km/m2。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年龄、性别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本次研究的78例患者全部签署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确诊为重型颅脑损伤;②患者术后进行人工气道机械通气;③患者入院前三个月未进行过机械通气治疗;④具有良好的治疗依从性。

排除标准:①排除免疫缺陷患者;②排除存在严重系统性疾病者;③患者无精神疾病或心理疾病;④排除中途退出本研究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在护理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气管插管前对患者进行口腔消毒护理,插管后注意保持导管通畅,及时吸痰等。

试验组采用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管理:①在建立人工气道后24h协助患者保持平卧位,对于可以耐受的病人建议床头抬高30°左右,根据病人耐受程度协助患者进行多次翻身;②患者入院后与感染患者隔离开,以降低患者院内感染的概率,护理人员接触患者时注意手卫生,及时进行通风换气,降低环境感染概率;③在机械通气时期定时评估患者口腔气道情况并及时吸痰,当患者主动提出、咳嗽、听诊有痰音等情况下选择内径小于气管插管内径50%的吸痰管进行吸痰;④根据患者痰液黏稠程度评估其气道湿化效果,选择0.45%氯化钠溶液,使用主动加湿装置进行湿化;⑤对于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应该规范其肠内营养实施措施,防止其发生反流或者误吸,以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同时也可抬高床头30°降低误吸风险;⑥机械通气管道破损或污染时应该及时进行更换,当痰培养检测感染时也应该及时更换管道,对于出现耐药菌定植者应该及时进行隔离;⑦参与集束化护理干预的护理人员需要进行循证护理培训,对于护理中涉及的护理操作进行统一严格培训,并在培训结束后实施考核,合格者方可纳入本次研究,在培训中应该详细解释各个干预措施的循证医学基础。

1.3 疗效判定/观察指标

统计试验组和对照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统计试验组和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长以及ICU住院时长。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计数数据进行卡方检验,计量数据进行t检验,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试验组和对照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

试验组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试验组和对照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统计(n,%)

2.2 试验组和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长以及ICU住院时长

试验组机械通气时长以及ICU住院时长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试验组和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长以及ICU 住院时长统计()

表2 试验组和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长以及ICU 住院时长统计()

3 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由于意识模糊、呼吸衰竭往往需要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辅助患者进行通气,保证体内正常血氧分压,但是人工气道机械通气会增大肺部感染发生率,严重影响患者预后以及整体治疗效果[6-7]。集束化护理是指一系列具有临床循证基础的治疗和护理措施的集合,能够用于难治性疾病的临床护理干预,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是针对人工气道、综合多种护理措施组成的一系列科学化的护理方案[8]。本次研究选择2020年10月-2021年8月本院收治的78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平均分组后,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采用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管理,探究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管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组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机械通气时长以及ICU住院时长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结果可知集束化护理相对于传统常规护理针对性较强,通过有目的的护理干预可以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长以及ICU住院时长。集束化护理过程中严格注意患者口腔消毒,并在护理操作过程中也要求护理人员注意手卫生,可以降低口腔感染发生率;及时吸痰、翻身、床头抬高等都能够促使痰液排出,有利于患者气道保持通畅;对患者气道进行自动湿化可以保护患者气道;严格管理肠内营养也能够降低误吸概率。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通常存在意识障碍、呼吸抑制等情况,患者一般无法判断自身状态并寻求协助,因此被动型的常规护理对这部分患者来说是不足的,往往是患者出现护理问题后才进行干预和护理,肺部感染会使患者病情恶化变得更加复杂,影响患者预后[9-10]。集束化护理是遵循循证实践的科学护理方式,除此之外也是针对性极强的主动性护理模式,其强调循证性、完整性、可操作性,可以将护理人员、护理内容、护理效果、护理对象进行有机结合,在实际临床工作中根据患者情况与实际护理干预效果进行分析,及时调整干预措施,能够使护理安全性和规范性不断提升[11]。集束化护理中的每个元素都是经过临床证实的能够改善患者结局的措施,而且共同实施能够使患者获得更好的结局[12]。

在长期卧床过程中,由于患者意识障碍导致肺部自我清洁能力低下,肺部分泌物难以正常排出,需要护理人员协助进行,以防止肺部感染的发生,集束化护理可以及时清除患者气道过多的分泌物,防止气道堵塞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通过气道湿化保护患者气道[13]。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一般会进行肠内营养,容易反流以及误吸,从而发生肺部感染,集束化护理能够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营养方式,协助患者保持合适的体位,寻找原因对症处理。常规的消毒护理也是十分重要的,可以大幅度降低感染发生率,降低院内感染概率[14-15]。有循证基础的护理方式使护理人员在实际护理工作中能够有依据实行工作,提高工作的规范性,提升护理的安全性,提高护理质量。本次研究中涉及的护理措施是根据相关文献以及实际临床工作而总结的,也可以在不断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循证依据,优化护理方案。集束化护理将众多人工气道护理措施实施的操作步骤、频率、时间等都进行了规范化处理,护士能够集中进行护理干预,相对于传统单措施实施频率等的不固定,集束化护理能够降低护理人员整体工作量,让护理工作可控性提升,让护理工作更加规范化,也能够提升患者的信任度[16]。集束化护理通过有序的干预能够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通过严格的气道护理可以避免患者出现不适感,提升患者的舒适度。集束化护理的顺利实施需要护理人员、患者等的共同配合,才能在多方面实现有序有效的护理干预,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综上所述,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机械通气患者采用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管理能够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长以及ICU住院时长,临床疗效显著,建议进行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性肺炎颅脑气道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精细化护理管理对人工气道患者气道湿化、并发症的影响
喘憋性肺炎婴幼儿血清维生素A、D与肺功能的相关性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多脑池沟通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进展
强化口腔护理在预防ICU昏迷病人并发坠积性肺炎中的应用
PDCA护理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防治中的应用研究
84例儿童气道异物诊治分析
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发病相关因素
利奈唑胺片剂有效治疗气道支架相关肺部MRSA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