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在高职院校招生中的应用研究

2022-12-03 07:08:36魏佳义
卫生职业教育 2022年9期
关键词:考试成绩学业考试

魏佳义

(甘肃省教育考试院,甘肃 兰州 730000)

《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教基二[2014]10号)明确指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以下简称学业水平考试)是根据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教育考试规定,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的考试,主要衡量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是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制度。

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国家对高考制度改革的探索从未止步,为了进一步完善考试招生制度这一国家基本教育制度,2014年9月国务院颁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实施意见》要求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将其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依据。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发端于1985年开始实行的高中毕业会考,于2004年发展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在《实施意见》颁布前,学业水平考试主要扮演普通高中毕业会考的角色。也就是说,新的学业水平考试除了进一步承担高中毕业会考的使命外,还要作为高校选拔考试的重要依据。《实施意见》同时要求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中职学生报考高职院校参加文化基础与职业技能相结合的测试;普通高中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参加职业适应性测试,其文化素质成绩使用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对普通高中生进行职业适应性测试,就目前的客观条件来讲,除了进行一些身体条件的表象测试外,大多数专业都没有形成系统的测试标准,推行起来有一定难度,需要教育主管部门、院校和行业协会等进行深入的讨论研究。现实情况是大多数院校将文化素质成绩作为招生考核的唯一标准,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作为文化素质成绩,而如何有效使其在综合选拔中发挥最大作用,使院校精准选拔适应各个专业发展的学生,对此,本文将以甘肃省高职院校为例,对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作为文化素质成绩在高职院校招生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1 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应用现状

1.1 高职院校招生情况发展不平衡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名单,2011年5月23日至2021年9月30日,甘肃省高职院校从17所增至25所,其中兰州市有9所,其他市州有16所,新增高职院校8所。数据显示,2011年甘肃省高考报名人数为29.70万人,2021年高考报名人数为24.59万人,高考报名人数下降5.11万人。根据甘肃省教育考试院发布的《2021年甘肃省普通高校招生高职(专科)批R段第二次征集志愿公告》发现,理科11所院校参与征集,文科9所院校参与征集。虽然招生人数有所增加,但是各个院校逐年扩招,高职院校的生源压力剧增,特别是对新升格的院校、地域环境较差和就业形势不好的院校来说,招生情况更是不容乐观,生存形势严峻[1]。

1.2 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认可度需要提高

作为甘肃省考试招生改革的一部分,分类考试招生已经于2016年开始实行,并陆续开始使用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作为高中起点分类考试招生的依据。在改革之初,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只是被一些招生情况较差的院校采用,一些招生情况较好的学校并没有将其作为招生录取的依据,而是单独组织考试,直到2020年,才开始将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作为招生录取的依据。

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一是对学业水平考试缺乏新的认识。过去,学业水平考试被定位为高中毕业会考,与高考招生没有必然的联系,没有获得应有的重视,加上考试组织实施的一些负面表现,受到社会各界的诟病,甚至出现取消学业水平考试的呼声[2]。二是学校希望通过自主命题,融入专业素养与职业潜质方面的内容,测评学生的专业特长,以期达到双向选择的最佳结果。

1.3 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使用形式过于简单

随着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逐步推进,加之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自2020年起,甘肃省所有高职院校停止单独组织考试进行招生,全部将学业水平考试作为文化素质成绩,对高中起点的学生进行分类考试招生录取。然而高职院校虽然将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作为分类考试招生的文化素质成绩,但是使用形式过于单一,基本都是将各科目等级考试成绩进行换算,相加得到总分,作为最后成绩进行录取。如果以这样简单的方式进行录取,从学校角度来讲,大几率会出现一些不能适应专业学习的学生,完成不了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的任务;从学生角度讲,选择不适合自身专业特长和多元化能力发展的专业,可能会阻碍其特长在专业发展中的发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种简单的方法失去了改变文理分科录取的必要性,不能充分发挥学业水平考试在考试招生中的作用。而存在这种问题的原因可能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高职院校对学业水平考试的应用仍然缺乏信心,很大程度上抱着完成分类考试招生任务的态度。二是探索新的成绩应用组合模式需要解决诸多问题,对学校招生部门而言,很难单独完成。

2 使用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进行招生的优势

2.1 合理使用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可以有效节约成本

《实施意见》要求,要逐步将分类考试招生作为职业院校招生录取的主渠道,也就是说要将高中起点学生参加高考进入职业院校的比例逐步降低。对学生来说,将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作为分类考试招生的依据可以有效节约成本,包括经济成本与时间成本,因高职院校的分类考试招生一般提前于高考招生,当学生确定自己被所选院校录取后,可以用课余时间了解所选学校与所学专业的基本情况,提前进行职业规划,不用继续投入到后续的高考复习中。对招生院校来讲,如果自主组织考试,不使用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作为分类考试招生的文化素质成绩,就需要额外抽调命题教师、租用考场、印制考试试卷、落实安保措施、安排监考教师、组织评卷阅卷,除了增加办学经费、加大教师工作量外,还可能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同时也给参加自主考试的学生增加不必要的负担,需要缴纳考试费用,到学校考试还要额外产生交通和食宿方面的花销,除此之外,学生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复习,甚至购买复习资料,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时间和经济成本。从社会角度出发,原本通过使用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就可以被录取的学生,如果再参加高考或参加录取院校组织的自主考试,会增加不必要的社会成本,如考点增设、维护秩序投入等。

2.2 科学利用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可以提高社会认知度

科学利用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首先要从源头上保证学业水平考试的水平与质量。作为省级教育主管部门,要严格按照国家教育考试的执行标准,由专业的考试机构组织实施。通过专业的命题团队,保证命题的水平与科学性;通过严密的组织环节,保证制卷、印刷、运输、考试、评卷、安保的严密衔接,从根本上提高学业水平考试的水平。只有通过高质量的学业水平考试,才可以获得高质量的、具有较高社会认可度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

学业水平考试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历程,在考试招生制度的改革过程中,其功能也得到了发展,从过去的高中毕业会考发展出了其科学选拔考试的新功能。高职院校与高职学生均占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在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过程中,科学使用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使其充分发挥选拔考试的新功能,使学生选择符合自身发展的专业,使院校招收适合专业学习的学生,科学地完成双向选择,得到较好的选拔结果,从而提高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社会认可度,使其在高校自主招生、出国留学等方面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最终提高教育部门、招考机构、学校、学生、家长对学业水平考试的重视程度。

2.3 使用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进行录取,更加彰显公平

由于地域间的社会发展水平不同,教育资源存在一定的不平衡性。教育资源分配公平问题一直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民生工程,甘肃省作为经济相对落后的省份,大量的偏远山区与少数民族地区虽然已经脱贫,但落后的教育思想仍然存在,学生与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差异,教育发展水平仍然落后。

高考公平问题本质上还是稀缺教育资源如何分配的问题[3]。长期以来,为解决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的问题,让更多偏远落后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能够公平享受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尽量缩小省域录取率差额,我国高考招生实行省域划线招生。省域间的这种发展不平衡在省域内同样存在,理论上讲,要平衡省域内各市州的教育发展失衡导致的高考招生比例失衡,最好的办法便是市州划线招生。甘肃省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根据不同的市州,进行市州内等级划分,高职院校再通过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换算成分数进行录取,这样一来,即便是教育发展较为落后的市州,学生也有机会进入办学层次较高、录取分数较高的高职院校,从而有效解决了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的问题。

3 科学应用学业水平考试成绩

3.1 借鉴本科院校的经验

自2014年《实施意见》颁布以来,随着浙江、上海两省市率先拉开高考招生改革帷幕,已有14个省市分三批次启动了高考综合改革,从第一、二批的“3+3”模式到第三批的“3+1+2”模式,各省份在逐步推进高考改革的过程中,吸取其他省份的经验和教训,找到了适合现行条件的最佳模式。从各高校公布的选考科目来看,均是根据自身开设专业的特点对特定文化课提出了要求,如理工类专业对物理学科的要求,医学类专业对生物、化学的要求,司法类对政治、历史的要求。借鉴这些高校在录取中的专业选考要求,将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应用到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中,无疑是最便捷的方法。同时,我们也要思考一个问题,那便是从“3+3”到“3+1+2”模式的改变,除了确定物理与历史科目的基础地位外,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精简组合模式的种类,从而减轻过多组合模式带来的教学管理、组织考试、录取招生等各环节的压力。而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应用就不会存在组合模式过多带来的额外成本,只需考虑录取专业和各个科目相关度的高低水平。因此,高职院校可以借鉴本科院校(参加高考改革省份录取的院校)录取经验,对专业相同或相近专业可以采纳选考组合模式,并根据职业教育特点进行升级完善。对职业教育的特有专业或没有经验可借鉴的专业,通过以下研究进行讨论。

3.2 科学选择试点,逐步推进改革

首先,我们要重提一个问题,那便是高职院校招生的困境。我国现代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但办学规模与招生体量增长较快,高考人数中间出现冲顶回落,再加上“重学轻术”思想依然存在,很多学生宁愿选择复读也不愿就读高职院校。造成一部分高职院校录取计划不能足额完成,而这部分高职院校往往处于底端录取,基本上是过线即录,即便降分征集录取,也难以完成招生计划[4]。部分院校录取分数线较低,录取的学生成绩差异化较小,比较研究难度较大,因此,这部分存在招生困境的院校不适合作为试点进行研究。在招生录取过程中,应以基本的生存发展为出发点,在使用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时,暂时只需要将各科目等级考试成绩换算成分数,相加得到总成绩,以此完成录取工作。也可以参考本科院校(参加高考改革省份录取的院校)的录取经验。当然,对院校整体录取成绩较低,一些专业录取分数较高的情况,可以将该专业作为试点进行研究。

办学水平高、可以获得优秀生源的高职院校应该把握录取学生相对成绩较高、分数差异化相对较大的特点,针对不同专业的具体要求,通过研究不同专业与各个科目的相关性,选择不同科目成绩组合模式和赋分形式,提高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在分类考试招生中的应用效果,最终为院校选择适合专业发展的人才,为提高院校选拔水平提供智力支持,实现因材招生。

3.3 开展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在招生中应用的课题研究

高职院校可以分两步开展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职专业相关性的研究:一是根据具体专业设置,以专业为单位,组织专业课教师、高年级学生代表、班主任开展研讨活动。专业课授课教师能够根据自身学习经历和授课经验,把握各科目与本专业课程的相关程度,在了解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后,通过回答问题、作业完成、课堂反馈等把握学业水平考试各科目成绩与所授专业课的相关程度。高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可以通过对比自己高中时期各科目学习情况或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与专业学习的相关性,把握这些成绩对专业学习的影响程度。班主任通过了解学生高中时期各科目学习情况,统计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通过学生平时学习情况和期末考试成绩,对比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与整个专业学习成绩的内在联系。综合专业课教师的授课感受、学生代表的学习感受、班主任对学生的了解,论证学业水平考试各科目成绩对各专业学习的后期影响,确定考试成绩的具体组合形式和换算比值。二是以专业为单位,将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在招生环节中的应用作为研究内容,充分调动学校招生、教务、财务、学生、科研、后勤、院系等相关部门,为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论证上一步研讨的结果,完善学业水平考试的最佳应用模式。若有足够的时间,院校可以在两步工作完成后,应用最佳的论证结果进行下一轮的招生;若时间不足,也可使用第一步的研讨结果进行招生。整个过程可能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应用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进行分类考试招生,未来将成为高职院校招生的主要形式,因此,不管是立足学校发展,还是立足学生成才,在科学招生面前,这些成本都微不足道。

3.4 制定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应用统一标准

作为省级教育管理部门,除了倡导高职院校进行内部研究外,还应该组织院校制定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应用统一标准。集合各院校优势,提高研究效率,可以根据院校的发展情况和专业优势,统筹全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合理分配工作任务,让各高职院校承担自己的特色专业、独有专业的课题任务,取得研究成果后相互分享、对比研究成果。可以对前期各院校的优秀课题成果进行对比论证,对专业相同、研究结果相同的直接使用;对专业相同、研究结果不同的,重新组织力量进行完善,确定各专业录取的最佳组合模式,形成统一标准。对于重合度较高的专业,可以选出在该专业优势比较突出的院校作为组长单位,牵头进行讨论研究,其他院校作为成员单位,积极参与配合,共同完成统一标准的制定。对于比较小众、受众不广的专业,院校可以单独进行研究。对于一些招生规模小,但开办院校比较多的专业,可以组织相关院校联合研讨。统一标准的制定除了指导院校进行分类考试招生外,还可以规范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应用,引导学生做好学业规划,树立学习目标。

当前学业水平考试已被应用到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中,但使用方式过于简单,没有挖掘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在分类考试招生中的应用潜力,既忽视了职业教育的专业化要求,又忽视了学生自身特长。本文通过分析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在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中的应用现状,列举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在高职院校招生中的应用优势,提出借鉴经验等方法来解决问题,为高职院校使用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进行分类考试招生提供参考,使其真正发挥科学选拔人才的作用。

猜你喜欢
考试成绩学业考试
艰苦的学业
考试成绩转换成偏态分布量化成绩的算法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中学语文(2019年34期)2019-12-27 08:03:46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中学科技(2017年5期)2017-06-07 13:01:01
考试成绩
因子分析法在高中地理考试成绩分析中的应用
地理教学(2015年18期)2016-01-06 12:00:36
你考试焦虑吗?
中学科技(2015年6期)2015-08-08 05:35:38
准备考试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