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毅
(四川省射洪市农业农村局,四川 射洪 629000)
2020年以来,全市共清理“空壳社”102个,新注册登记农民合作社151个,新培育国家示范社1个、省级示范社13个、市级示范社17个、县级示范社52个,新建管理规范的“产联式”合作社100个,全市81%的农民合作社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全面完成试点建设任务。
全市围绕“一个标准化阵地、一个信息管理系统、一个产业示范基地、一套规范化管理制度、一本规范化账务、一套管理规范的档案”的“六个一”规范化建设目标,80%的单体合作社质量得到提升。
1.1.1 一个标准化阵地 进一步规范农民合作社办公阵地建设,实现办公场所具备基本功能。通过“以奖代补”方式,配备办公场所必备的桌椅、电脑、打印机、网络、标识标牌等设施设备,加强各农民合作社办公阵地标准化。同时,在具备条件的农民合作社中,规范建立农民合作社党组织,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领带动入社成员共同致富,全面加强党对培育发展农民合作社工作的领导。
1.1.2 一个信息管理系统 通过农业农村管理大数据应用平台,建立新型经营主体管理系统,将农民合作社基本信息、产业发展情况、经营管理情况等纳入系统监测管理,通过大数据分析,为农民合作社生产经营发展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
1.1.3 一个产业示范基地 指导农民合作社结合自身实际,打造规划合理、规模适度、农业组织化程度较高、产业链条较为完整、具有农产品特色品牌的农业产业示范基地。
1.1.4 一套规范化管理制度 严格遵守《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要求,结合合作社实际完善了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生产经营、财务管理、盈余收益分配、档案管理等9个制度。
1.1.5 一本规范化账务 严格执行《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建立健全合作社财务公开制度,公开年度业务报告、盈余分配方案、亏损处理方案和财务会计报告;完善成员账户信息,准确记载入社成员出资额(或实物入股情况)、公积金量化份额、与农民合作社交易量(额)等内容;规范财务会计核算,完善财务报表。
1.1.6 一套管理规范的档案 规范合作社档案管理,加强登记信息、章程制度、会议决议、荣誉奖励等文件资料和出资入股、购销记录、会计账簿、盈余分配等财会档案的管理,建立规范的档案专柜、县域合作社档案台帐,规范县域合作社档案管理。
1.2.1 建立产业党委,加强党建引领 为强化组织保障,加强党建引领,全市以主导产业为重点,以农民合作社为纽带,建立4个产业党委。其中以大榆镇、金华镇等洋姜种植专业合作社为重点,建立洋姜产业党委。以沱牌镇、瞿河镇、明星镇、广兴镇、金华镇等柑橘种植专业合作社为重点,建立柑橘产业党委。以香山镇、洋溪镇、沱牌镇、广兴镇等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为重点,建设蔬菜产业党委。以沱牌镇、太乙镇、瞿河镇等粮油种植专业合作社为重点,建立沱牌舍得酿酒专用粮产业党委。
1.2.2 推进抱团发展,加强互联互帮 指导同业合作社或产业密切关联农民合作社在自愿前提下组建合作社联合社,实施抱团取暖、互联互帮、齐头并进、共谋发展。全市组建了6个联合社,覆盖白羽肉鸡养殖、农业社会化服务、生猪养殖、特色种植等产业。
1.2.3 发挥龙头作用,强化以强带弱 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优势,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等,通过产业示范、技术引领、管理引导,建立联合体,以强带弱,提升合作社发展质量。试点以来,全市依法自愿组建农业产业联合体2个,其中射洪返乡创业农业联合体由1家农业龙头企业、10家农民合作社、6家家庭农场组建,主要以洋姜等特色种植为基础,实行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发展和农产品初加工。射洪合众生态农业联合体由2家农业龙头企业、3家农民合作社、5家家庭农场组建,主要业务为优质农产品种植、收储、技术推广、农机农具服务、畜禽养殖、农产品加工、物流配送、产品销售等。
1.3.1 “立标杆”,狠抓示范社培育工作 全市合作社认真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完善章程、健全制度和成员账户、规范财务,建立良好的利益联结机制,以市场为导向选择产业,适度规模经营,生产效益稳定增长。全市农民合作社年报公示率达92%,2020年以来新增各级示范社83个,全市示范社占比达到14%。
1.3.2 “创名优”,狠抓农民合作社农产品品牌建设 久升、鹤弛等19个农民合作社成功创建“三品一标”农产品38个,和融、复喻等55个农民合作社主动注册农产品商标91个。玉泰、农度等40个农民合作社实行农超对接,农产品进入本市永佳、汇星、辛农民等大型超市,市政府同北京首农、深圳鑫荣懋等开展合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让众隆、旺利、西山坪清见桔橙等农民合作社农产品进入北京市场,使我市市场占有率高、品牌知名度大、市场谈判能力强的红心猕猴桃、野香猪肉、金丝皇菊、黑红玫瑰花茶、黑花生等系列特色农产品实现“借船出海”。
1.3.3 “求实效”,推进农民合作社业务能力建设 一是拓展产业类型。农民合作社产业涵盖粮棉油、肉蛋奶、果蔬茶等主要农产品生产,80%以上从事种养业;行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机作业等服务业合作社增长明显,占比5%;注重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民间工艺和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60家农民合作社发展农村电子商务,20多家进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二是抓好产业基地建设。全市本级自主修订“三品一标”农产品市级生产技术规程46项,建成标准化养殖基地17个(其中国家级3个),标准化种植基地8个(其中国家级4个)、面积1.87×104hm2,建成“遂宁市放心农产品示范基地”6个。三是农机服务能力不断加强。全市培育37家农机专业合作社,拥有联合收割机、大中型拖拉机、插秧机、旋耕机、植保无人机农机3500余台套,为全市农业提供“统一供种,统一机耕、机育、机插、机防、机收、机烘”服务模式,年农事服务能力达5.47×104hm2。为推进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标准化,实行农业“五良”融合奠定了坚实基础。推行“互联网+销售”,建成德科农购网、农村赶场网、蜀之味等3个电商平台,70个市域特色农产品实现线上销售。2021年,全市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额达到9.68亿元、同比增长11.52%。
2.1.1 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规范提升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负责统筹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明确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市场监管局、市行政审批局、市商务经合局、市税务局等部门扶持农民合作社发展的职能职责。
2.1.2 健全协调机制 建立合作社监督管理联席会制度,及时召开联席会,督促各部门履职尽责。已建立了辅导员队伍,落实辅导员共31人,其中镇级23人、县级8人,明确县级辅导员加强合作社生产经营、品牌创建、产品销售业务指导,镇级辅导员指导合作社做好名录库、新农直报、示范社创建等工作,统一印制辅导员培训资料汇编,对全市辅导员集中开展培训。
2.1.3 制定引导方案 先后出台《中共射洪市委办公室 射洪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射委办函〔2020〕29号)、《中共射洪市委办公室 射洪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射洪市建设“产联式”合作社助推现代农业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射委办函〔2020〕30号),推行以激活农户、村集体和农民合作社等农业发展主体利益联结为核心,大力推进以“资本联投、生产联营、经营联动、效益联赢、风险联控”的产联式合作社建设。
2.1.4 完善扶持政策 一是加强组织保障,以合作社为载体分别成立了粮油、柑橘、蔬菜、洋姜4个行业产业党委。二是加强项目整合,市财政整合资金5000万元设立产联式合作社产业发展引导基金,整合涉农项目配套农民合作社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产联式合作社100个。三是落实用地政策。优先支持合作社利用土地增减挂钩节余的用地指标开展生产经营。四是落实税收政策。通过减免税费,提升合作社的竞争能力。五是落实用水用电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农民合作社给予补贴,执行农业生产电价。六是强化金融服务。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支持农民合作社发展。七是加强人才培育。采取“招、引、联、训”方式,为我市农民合作社发展招引人才。
2.1.5 加强示范引领 进一步完善2019年的《射洪市县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评定办法(试行)》,出台《射洪市县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评定和监测办法》,组织市直相关部门联合开展示范社评定和监测工作。同时,对符合条件的示范社积极组织开展提升升级工作,评定更高一级示范社。
2.2.1 成立射洪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中心,搭建合作社与政府部门联结桥梁 在市内相关企业、联合会等主体中,择优遴选射洪龙创种植合作社联合社挂牌委托建立农民合作社服务中心,为农民合作社提供登记注册、示范社创建、生产技术指导、规范化管理、产业基地标准化建设及产品营销等公共服务。服务中心充分发挥桥梁作用,帮助合作社建立完善服务运营体系,进一步引导合作社高质量发展,发展农业产业带头人,培育乡村振兴领路人,建成“合作社之家”。
2.2.2 创新金融扶持方式,推行“项目贷”金融产品,解决农民合作社资金短缺问题 市农业农村局会同财政、农商银行等有关部门,研究解决项目实施前期资金短缺问题,提出以批准立项的项目为担保,按照国家下达资金总额的90%额度为合作社提供项目专项贷款,既解决合作社实施项目资金短缺“贷款难”问题,又解决金融机构“贷不出”问题,实现了合作社和金融机构双方共赢的良好局面,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2.2.3 送科技入社,培训实用人才 邀请市内外种、养专家60人次走进田间地里,对合作社标准化建设、产业发展、产品营销方面开展“一对一、面对面”的指导服务,解答各社提出的技术问题。举办合作社农业技术高质量提升课程培训,受训1200人次。
2.2.4 推广农产品“线下指导”+“线上推广”新模式 一是为拓宽合作社农产品销路,组织51家合作社在太乙等镇成功举办乡村振兴成果巡回展。二是邀请射洪邮政电商、西部射洪网、直播网红黄大厨、射洪电商直播4家网络平台现场直播带货,网上直播销售业绩喜人,特色农产品下乡,让本地人不出镇、外出人不返乡就能买到射洪老家的生态农产品。三是实施“农超”“农餐”对接,合作共赢。农民合作社服务中心与射洪市汇星百货超市、永佳超市、青园生鲜以及35家酒店餐馆等联合开展射洪市优质农产品进商超、进餐馆帮扶活动,协助22家合作社农产品进入超市、餐馆销售,施行定向种植、订单销售模式,解决了“不知道种什么、种出来销售难”问题。
全市农民合作社虽然数量较多,但是在经营管理上存在差距,小农意识严重,运作不够规范。有的农民合作社理事会、监事会、社员大会等机构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民主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不完善,社员很难行使民主管理权利。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不紧密,一些合作社与成员尚末真正形成紧密型的“利益共同体”。部分农民合作社还没有正规的办公场地,成员管理十分松懈。经营过程中发生的收支没有及时归账,没有成本核算,财务管理较为混乱。标准化生产经营水平不高,在生产过程中没有生产记录、用工记录、产品质量检测程序和相关的管理制度等等。
大部分农民合作社没有专业人才,虽然都是经营多年的种植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缺乏理论知识和新科技知识。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者大多是农民,合作社的负责人一般发展产业,难以适应现代农业规模化生产的要求。大部分合作社依据当地特色资源优势发展经营,由于自身认知的局限,对合作社和产品的定位模糊不清,对创优品牌的意识严重缺乏,没有将产业做大做强的思路,从而导致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
大部分农民合作社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还缺乏外部力量的扶持,尤其是各大商业银行的信贷支持。因农民合作社成立时间较短、资产少,长期投入加季节性资金需求矛盾十分突出,融资渠道狭窄,各类商业银行基于农民合作社运行的不可预知性,出于自身资金安全原因,往往不愿意向农民合作社发放贷款,致使农民合作社无法上档次、上规模。
由于射洪市农民合作社多数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生产经营能力较弱,加之涉农产业普遍存在制约因素影响较多,比如自然灾害、市场行情、管理水平、生产效率、资金链接等因素,一旦出现不良影响,就会出现较大问题。例如我市太阳湖核桃种植专业合作社,过去曾经是我市林业部门重点培育的核桃产业,种植面积一千余亩,曾经被评为国家级农民合作社。但是由于在经营过程中出现资金短缺,链条熔断,而林果业本来又是一个长线产业,加之生产管理粗糙,造成连年亏损,入不敷出,只能并转。
持续发挥农民合作社服务中心桥梁作用,增强服务中心的凝聚力,强化团队谋事协作力、提升服务效能,做实“合作社之家”,以质量提升为基础,强化示范引领,为全市农民合作社提质增效作出更大的贡献。
一是加强县、镇两级农民合作社辅导员队伍建设。通过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加大培训等方式,加强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高质量发展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升辅导员能力水平。二是增加财政投入。加大项目、资金、资源整合力度,继续增加对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高质量发展经费投入,保障日常监管辅导服务、品牌创建与营销等工作经费。三是加强对农民合作社发展全程执法监管。整合部门力量,加大综合执法力度,严查违法失信行为,形成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促进全市农民合作社健康发展。
继续发挥科技人才优势,加强有关部门、科研单位的协调配合,制定相关的标准化技术规程。将技术规程转化成模式图或明白纸,强化技术培训和推广,使标准化生产理念深入各农民合作社和农户之间。积极引导市内农民合作社生产经营主体按照标准化模式,实现农业生产“统一品种、统一投入品、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包装”,推进农业标准化、设施化、科技化、产业化、品牌化步伐。
助力农民合作社坚持市场需求导向,强化农产品品牌意识,加大“三品一标”认证力度,提升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号召力和竞争力。以“遂宁鲜”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为龙头,推动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协同发展。以四川“遂宁鲜”名优特农产品旗舰店为桥梁,瞄准北京等地大市场,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借力国际国内农博会、展销会平台,组织优质农产品开展营销推介活动,不断提升我市农产品知名度,扩大订单农业规模。优化品牌培育扶持政策,积极兑现各类奖补政策,为产业发展注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