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鹏 苏新程
肝硬化腹水的病理机制为肝、脾、肾三脏功能出现问题,引起气滞血瘀,患者胃肠道会出现病变。肝硬化患者出现腹水的原因主要有2个,分别是肝硬化导致的门脉高压和低蛋白血症。正常人无腹水,蛋白水平也正常,但肝硬化患者不同,不仅蛋白水平低于正常值,且门脉压力增高,继而导致腹水[1-2]。现按中西医辨证与辨病联合疏导,对疾病的治疗注重温阳利水,并对微循环障碍进行改善。中医药在改善肝硬化腹水的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病死率等方面都有独特的优势,具有重要的医学和社会价值,通过对本项目的研究,可以为肝硬化腹水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方法,此法简单、方便、高效、副作用少、费用低等易于被患者接受。现选取9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以随机分组方式探索真武汤联合耳穴埋豆的治疗价值,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肝硬化腹水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对照1组、对照2组。观察组30例,男、女分别为17、13例,年龄为20~70岁,平均(53.51±1.14)岁;病程1~9年,平均(3.21±1.24)年。对照1组30例,男、女分别为16、14例,年龄为20~70岁,平均(53.27±1.22)岁;病程1~9年,平均(3.47±1.35)年。对照2组30例,男、女分别为15、15例;年龄为20~75岁,平均(53.48±1.36)岁;病程1~9年,平均(3.21±1.49)年。三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患者均经伦理委员会认证审查。(1)纳入标准:①符合《肝硬化腹水及相关并发症的诊疗指南》(2017年版)[3],并经腹部彩色或腹部CT等辅助检查确诊为肝硬化腹水者[4]。②生命体征稳定,意识清醒者。③年龄20~75岁,且对本研究内容知情自愿参与。(2)排除标准:并发心肌梗死或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重症感染、皮肤过敏、耳廓破损、严重出血倾向、顽固性腹水等患者。
全部患者入院后,根据《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5]、《肝硬化腹水及相关并发症的诊疗指南》(2017年版)[3],嘱患者休息,食用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而易消化的食物,每日饮水量为前一日尿量加500 mL,规范应用抗病毒,保肝,口服利尿剂,每周输白蛋白20 g,调整电解质平衡及控制感染等对症治疗。
对照1组采用真武汤治疗。真武汤药方如下:白术、茯苓、白芍15 g,制附子、生姜10 g,甘草5 g。乏力便溏患者增加巴戟天、淫羊藿10 g;腹满纳呆患者可加黄芪、山药15 g,薏苡仁20 g;腹部青筋暴露患者增加桃仁、三棱10 g,赤芍20 g。使用水煎服,1剂/d,使用水煎300 mL,分2次早晚餐后1 h服用,1个疗程为3 d,共治疗4个疗程。
对照2组采用耳穴埋豆治疗。在取穴前,使用酒精进行消毒,随后使用王不留行籽在耳穴进行粘贴。2~5 min/次,患者耳朵在发红,存在发热感觉后取下王不留行籽,每日进行3~5次治疗,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更换王不留行籽。共治疗12 d。
观察组:真武汤联合耳穴埋豆治疗。治疗方法即将对照1组与对照2组的方法相联合应用。治疗时间为12 d。
(1)观察全部患者的治疗效果,依据肝硬化腹水判定标准评估疗效[6],主要分成3个等级。显效:腹水及肢体水肿完全消退,超声检查未探及腹水;24 h尿量1 200 mL以上,体质量、腹围恢复至腹水出现前水平。有效:腹水及肢体水肿大部分消退,超声检查腹水减少≥50%;症状略有改善,腹胀明显减轻,24 h尿量1 000 mL以上,体质量减轻2 kg以上,或腹围缩小>5 cm。无效:未达上述标准;治疗总有效=显效+有效。(2)观察比较三组的肝功能水平。在患者空腹状况下采集静脉血液,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患者的肝功能,主要包含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白蛋白(albumin,Alb)。(3)观察全部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7],通过四诊对主要症状的改善或加重程度进行评价,共4项,包含腹大胀满、脘闷纳呆、便溏、肢倦乏力。评价标准:各项症状从无、轻微、中度到重度,分别为0、1、2、3分,总分12分,分值越低代表治疗效果越好。(4)分析两组安全性,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不良反应包含恶心、呕吐。
三组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964,P=0.012)。见表1。
表1 三组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前,三组肝功能水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ST、ALT、TBIL、Alb水平均低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三组肝功能水平比较()
表2 三组肝功能水平比较()
组别 AST(U/L) ALT(U/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 1 组(n=30) 96.37±30.85 57.12±15.33 95.29±26.74 58.36±15.83对照 2 组(n=30) 96.36±30.88 58.15±15.36 95.29±28.33 61.35±15.82观察组(n=30) 97.06±32.14 44.28±11.34 96.12±27.02 41.02±12.13 F值 0.008 8.265 0.008 19.148 P值 0.992 0.004 0.984 0.002
表2 (续)
治疗前,三组各项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腹大胀满、脘闷纳呆、便溏、肢倦乏力)低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三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分,)
表3 三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分,)
脘闷纳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 1 组(n=30) 2.41±0.34 1.65±0.25 1.82±0.28 1.45±0.19对照 2 组(n=30) 2.41±0.39 1.75±0.30 1.82±0.30 1.51±0.20观察组(n=30) 2.39±0.36 1.32±0.17 1.84±0.30 1.12±0.15 F值 0.027 30.578 0.046 46.277 P值 0.965 0.005 0.951 0.002组别 腹大胀满
表3 (续)
对照1、2组各出现1例恶心;观察组未出现不良反应,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01,P>0.05)。
中医治疗肝硬化腹水遵循中医辨证法则,为携带病毒的患者与肝功能进行性损害的患者应用清热解毒的药物,如:板蓝根、蒲公英等。实际治疗时,肝硬化患者面色晦黄、黑黄,呈阴黄出现黄疸,不能用过多的苦寒药,只能轻缓利胆,如:蒲公英、板蓝根等[8]。消瘀散结,通常按活血化瘀、益气养阴为原则,按当归补血汤为主,重用黄芪,配备党参、丹参。除过阴软坚外,可用昆布、海藻。患者全身会疲倦无力,周身出现浮肿,有腹胀时,可用补脾祛湿,用党参、黄芪等。肝硬化腹水还会出现水膨与气膨,即腹胀、腹水量较多。增加水、钠自尿液排出,这样可起到同样利水的作用,实现温阳利水可用实脾饮,温肾利水可用真武汤。五皮饮食陈皮、生姜皮等组成;真武汤中含有生姜、大腹皮、附子等[9]。增加水、钠,自尿液排出。攻水药很多不仅猛烈且有毒,可使水饮自二便排出,比较适合水肿痰饮实证,如:十枣汤。方中大戟、莞花等均可泻六腑之水,辅助大枣,不会对脾胃造成损坏。肝硬化晚期,运用鳖甲、龟板等。鳖甲养阴清热,软坚散结;龟板育阴潜阳,益肾壮骨,对肾阴有良好的滋补作用[10]。
真武汤源自《伤寒论》,主要作用是强心利尿,活血散结,加速微循环血管扩张。此方剂对疾病的治疗,正是按照肝硬化腹水的复杂病理入手,固本培正,对正气进行辅助。方剂中的制附子、生姜能够起到疏通心肾脾阳气的效用,帮助患者迅速恢复脏器功能。气行则血畅。联合健脾燥湿、淡渗利水的茯苓和白术,输化水湿,消除腹水。从现代药理方面来讲,制附子的强心作用较强,能够使机体周身功能活跃。只要确定疾病无误的基础上,可将制附子用量调节成30 g,副作用少,但煎制需在1 h以上。研究显示10 g的用量难以发挥显著效果,等患者病情有所改善后可将用量减半[11]。白芍对此病的治疗能够消除平滑肌痉挛,对肝细胞与肝小叶起到良好的修复作用。丹参能够活血通络,实现外周血管的扩张,使门脉压下降,预防消化道出血症状的出现。若患者肝脾有肿大现象,此药能够消瘀生新,减轻瘀肿。茯苓对身体水肿和小便困难、尿少的人来说,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其药性温和,使尿量增加的同时又不会损伤脾胃,用于肝硬化腹水治疗比较适合[12-13]。该药方具健脾益气、燥湿利水、甘温补虚,苦温燥湿,且不会对患者的脏器造成损伤。生姜则具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效果。这些药物均可代替西药白蛋白的效用,能够对白蛋白的比例失调问题进行纠正,增强肝脏的免疫功能,对肝细胞进行修复,促使其再生[14]。
耳穴于耳廓上分布极为规律,其在耳前外侧面排列如同子宫内倒置的胎儿,头部朝下,臀部与下肢向上,胸部与躯干处在中间[15]。内脏器官在耳廓代表区形态与器官自身形态比较接近,通常识“投影”对应关系。耳前控制人体前面、五脏六腑等,耳背控制人体背面、神经系统等运动系统。左耳控制人体左半身组织器官[16-17]。右耳控制人体右半身组织器官。耳穴埋豆主要是通过对耳朵的刺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中医表示,耳者是宗脉所聚之处,人的五脏六腑均可在耳朵上找到对应的位置,人体患病时,通常会于耳廓上对应穴位产生反应,经对这些部位穴位的刺激,能够起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效用,对人体的脏腑功能与阴阳进行平衡,达到治病防病的效用[18]。既往对此病的治疗,主要是从“肝主疏泄”出发,立足于肝论治法,用平肝疏肝的方法来治疗肝硬化腹水,获取疗效较好。因为耳穴位置有丰富的神经与血管,和大脑皮层紧密相关[19]。中医上用王不留行等对耳廓末梢神经的刺激,传输到大脑皮层的对应区域,能够原有病理兴奋区域进行抑制,使大脑皮层兴奋有效进行抑制,并对脏器产生作用,改善腹水问题。耳穴埋豆对肝硬化腹水的治疗效果显著。研究得出:肝硬化腹水多因肝气郁结过长,导致肝脏阴血损耗较大。中医表示,人体的十二经通至耳部,耳部聚集宗脉,耳穴一定程度能够体现生理与病理变化,可经对耳穴的刺激传入机体,对经络进行疏通,对脏器功能起到优良的调节效用,起到阴阳均衡,安神定志效果。耳穴埋豆所遵循的是纯中医理论,发挥有效的治疗效用[20]。埋豆后第1、2天治疗效果最为显著,第3、4天时会变弱,所以需更换对侧耳廓重新埋豆。耳穴埋豆是用胶布将药豆准确在耳穴位置黏贴,适度对其进行按、揉、捏、压,使其出现酸、麻、胀、痛等刺激感应,是一种外治疗法。此疗法最重要的是取
穴,取穴时,拇、食指往后上方将耳轮拉住,从上向下,由内至外观察耳穴区域,查看是否有变形、丘疹等阳性反应[21]。用探针或针柄顺耳廓从上向下,从内向外对耳朵缓慢均匀进行按压,询问患者感觉,选压痛最显著的点为治疗点。
本研究为有效治疗疾病,尝试将耳穴埋豆与真武汤联合治疗,患者的肝功能、治疗效果、中医症候积分均得到显著改善,安全性高。因为真武汤从药理方面来看,不仅可温阳化水,还可健脾运水,强心利水,温肺散水,调肝邪水,活血行水,补血利水。该方剂中应用的药物可使凝静的阴水得到运行、气化[22]。白术、茯苓可健脾利水,脾健则能够制水,水取阳不会受损。应用白芍,有助于小便去水气,益真阴预防燥热。此药方可助阳散寒,能够改善疲惫无力、水湿内停。耳穴埋豆是借助王不留行籽或另外物品,通过经络传到可对脏腑功能与人体内分泌系统进行调整,有效对疾病起到预防效果[23]。两种方式相结合能够发挥较强的效果,患者的病情可得到极大的控制与改善。
综上所述,治疗肝硬化腹水时用真武汤联合耳穴埋豆治疗,患者的肝功能、疾病症状均得到改善,疗效好,安全性高。